央行 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5.18万亿元 (央行2025年4月增持黄金了吗)
媒体讯: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存款介入9.7万亿元,同比多增5862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存款折合人民币增加967亿元,同比多减2490亿元;委托存款介入55亿元,同比多增1050亿元;信托存款介入531亿元,同比少增145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介入5300亿元,同比少增20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5251亿元,同比少472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87万亿元,同比多2.5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62亿元,同比多199亿元。
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有哪些
关键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机构为主,三类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占比到达85%左右,其中商业银行就到达了70%。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颠簸较快开展,市场规模已居于全球前列,构成了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买卖所市场及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为辅、互联互通、分工合理的市场格式,有90%以上的债券托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跨越式开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日益凸显,在推进经济开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完善金融微观调控等方面发扬了关键作用。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加快开展与商业银行相关亲密。 在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之初,商业银行即作为首批市场成员启动债券现券和回购置卖。 目前,商业银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关键的做市商机构,是央行地下市场业务的一级买卖商,是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中心成员,也是国债承销团的关键成员,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去年以来,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的主导位置遭到市场一般人士的质疑,一种观念以为,商业银行持债比重高,单一的投资者结构使得债券市场成为买方市场;还有观念以为,商业银行持有债券与存款一样仍属于直接融资,银行体系存在较高的系统性风险。 上述观念清楚混杂了债券与存款间的差异,无视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所出现的深入变化,同时也无视了我国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这一理想。 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已日趋多样化虽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初期,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居主导位置,但随着市场开展,近年来商业银行“独大”的局面已有所改动,一是银行间辅币市场成员中商业银行相对数量参与,但相对数量降低。 2008年年末银行间辅币市场成员1857家,其中商业银行361家,占比19%。 至2015年5月末,银行间辅币市场成员数总计8366家,其中商业银行832家,占比降至缺乏10%,标明银行间债券市场曾经成为以众多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机构间市场。 二是商业银行在银行间现券市场买卖占比呈降低趋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已成为信誉债市场中的关键介入者。 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商业银行介入的现券买卖市场占比在64%~68%之间,低于2007年至2010年的71%~75%。 分市场看,在利率债市场,2007年至2014年商业银行买卖市场占比在72%~81%之间,在信誉债市场,买卖比重在49%~64%之间,标明非银行金融机构已成为左右信誉债市场的关键介入者。 三是商业银行债券持有量比重呈降低趋向,在信誉债市场占比已缺乏五成。 2009年年末商业银行的债券持有量为12万亿元,市场占比接近70%,至2014年年末,商业银行债券持有量升至20万亿元,但市场占比已缺乏60%。 分市场看,2009年年末,商业银行国债持有量为亿元,占国债未偿余额的58%,2014年年末这一比例升至70%。 2009年年末,商业银行国开债持有量为亿元,占国开债未偿余额的75%,2014年年末这一比例大体坚持不变。 商业银行持有较多的利率债,一方面满足了银行的资产性能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银行展开流动性控制,介入央行地下市场操作等提供了便利。 在信誉债市场,2010年年末商业银行持有企业债4964亿元,占企业债未偿余额的34%,至2014年年末这一比重已降至23%;2010年年末,商业银行持有短融及中期票据的比重均超越50%,但至2014年年末均已缺乏50%。 商业银行深度介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意义严重虽然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的持债比重呈降低走势,但总体规模依然较高,这与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有关。 以资产规模计算,截至2014年年末,商业银行总资产达134.8万亿元,虽然2014年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余额仅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5.2%,但庞大的资产规模使得商业银行仍是债券市场关键的持有者。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深度介入银行间债市,关于优化社会融资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本钱、优化金融服务虚体经济水平、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占比14.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规模占比为2.6%。 从存量数据看,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7.6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存量为12.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存量为3.9万亿元。 数据标明,债券市场已成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选择性力气。 这其中,商业银行作为以直接融资业务为主的金融中介,经过将部分资产性能于债券,既成功了风险的分散化,又客观上提高了我国直接融资比重,那种将银行持有债券简易地同等于存款的观念是不准确的。 一是与存款相比,债券作为规范化产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银行可随时转让。 二是银行可经过债券远期、利率互换等衍生品对债券投资启动风险控制,因此与独自持有存款相比,银行的抗风险才干更高。 三是信誉债发行人往往面临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其所面临的外部约束清楚高于银行存款。 四是银行展开债券投资,不只要助于债券顺利发行与转让,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本钱。 银行将一部分资金性能于利率债及信誉债,不是参与而是降低了银行体系风险。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银行间债券市场仍是主战场虽然债券市场开展迅速,但总体来看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依然偏低,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银行系统风险,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鼎力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 自2005年末尾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相关制度已初步树立,产品发行和买卖已末尾采用备案制和注册制,目前我国已迎来资产证券化开展的大好时期。 未来,我国应遵照国际金融市场普通开展规律,立足银行间债券市场,推进以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资产证券化市场颠簸有序安康开展。 二是积极推进信誉衍生品市场开展。 在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中,信誉风险相对比拟突出,但风险对冲工具匮乏。 虽然201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启了信誉风险缓释工具的试点,但由于种种要素其买卖极不生动,风险控制性能无从发扬。 有关主管部门应打破利益藩篱,携手推进场外信誉衍生品市场的开展。 基于前期信誉风险缓释工具试点,可思索先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以经济主体为参考标的的单名信誉违约互换,适时推出总收益互换、信誉结合票据以及信誉违约互换指数等其他信誉衍消费品,以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三是进一步优化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的推进下,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继续优化,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基本成形。 年终至今,人民银行又推进私募投资基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并将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入市开放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额度控制同时取消。 未来可思索将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长线投资者直接引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以进一步扩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范围。
灰犀牛事情是什么意思?
比喻大约率且影响庞大的潜在危机
“灰犀牛”是与“黑天鹅”相互补足的概念,“黑天鹅事情”指的是概率很小但是影响十分庞大的事情,通常会惹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响甚至带来推翻性影响。 “灰犀牛事情”关键指清楚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无视、最终有或许酿成大危机的事情。 它会让你猝不及防,甚至比黑天鹅更风险。
自中国规格最高的全国金融任务会议落幕后,“灰犀牛”一词大热,成为财经圈的时兴用语。那么“灰犀牛”终究是什么意思?中国经济的灰犀牛是什么,A股的灰犀牛又有哪些?
什么是“灰犀牛”?
经常看股市资讯或许财经资讯的股民,或许对“黑天鹅”比拟熟习,指的是概率很小但是影响十分庞大的事情,通常会惹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响甚至带来推翻性影响,通常代表着利空,是股民最不情愿看到的词语之一。
而“灰犀牛”由于“外形轻巧、反响缓慢,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甚至比黑天鹅更风险”,因此被用来描画那些概率大且影响庞大的“潜在危机”。
“灰犀牛”并非新词,早在2013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古根海姆学者奖取得者米歇尔·渥克便提出了这一概念。 2015年,伦敦商学院知名教授迈克尔·雅可比基于渥克的提法,初次宣布了系统阐释“黑天鹅”到“灰犀牛”趋向演化的论文。 2016年,米歇尔·渥克经过整理和研讨,出版了《灰犀牛:如何应对大约率危机》一书,提出“灰犀牛”关键指清楚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无视、最终有或许酿成大危机的事情。
2017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初次援用“灰犀牛”概念,宣布了系列评论员文章,提出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 “灰犀牛”一词随即一炮走红,惹起财经界对的关注和热议。
中国经济有哪些“灰犀牛”?
任何国度、任何经济体都肯定存在各自的“灰犀牛”,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灰犀牛”的看法也不尽相反,可以说一千团体眼中就有一千个灰犀牛。 从官方立场看,中财办于7月27日在资讯发布会中对“灰犀牛”概念做出了解读,罗列了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中央债务、违法违规集资五大类疑问。
灰犀牛1: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在我国包括理财富品、信托存款、融资性担保公司等业务或机构,是正轨银行系统之外作为信誉中介的实体和活动,对存款银行的信誉中介性能发生了不同水平的替代,从而造成所谓的“金融脱媒”现象。 由于遭到的约束、监管相对较少,影子银行的发生实践上就存在规避监管的考量。
在经济扩张时,影子银行融资参与,容易加剧经济过热,推高资产多少钱,造成资产泡沫风险的累积;在经济下行时期,影子银行融资收缩,又容易减速资产多少钱下跌,造成违约风险出现。 2012年以来,影子银行融资占同期社融的累计比重最高接近40%。
灰犀牛2: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多少钱居高不下可以说是以后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最关键的潜在系统性风险,房地产多少钱继续下跌从供应和需求两个方面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关键影响。
需求方面,房地产多少钱居高不下造成购房者的债务担负承重。 假设房产多少钱转而出现加快降低,房产抵押价值缺乏或许造成房贷违约,从而形成银行出现坏账损失;供应方面,房产多少钱居高不下带来土地多少钱继续下跌,从而造成房企的开发存款相应参与。 相同,假设房产多少钱转而出现加快降低,房企销售支出下滑或许造成房企的房地产开发存款、房企债券等出现违约。
更进一步,一旦购房者或许房企出现违约状况,银行变现抵押资产又会形成房价的进一步下行,从而出现“泡沫破灭-债务违约”的恶性循环。
灰犀牛3:国有企业高杠杆
由于企业高杠杆借助相互担保、循环担保渠道,不只滋长自觉融资风险,还加剧了企业间风险传递,此次金融任务会议提出“把国企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杠杆率曾经要挟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保。
依据2016年12月央行发布的资产负债表测算,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总债务244万亿元(不含外债)。 加上外债,中国算计的债务大约是255万亿人民币。 2016年我国GDP为74.4万亿,这意味着我国的总负债率为342.7%,除去金融的实体总负债率刚刚超越250%。
这一数字略高于全球平均246%的债务杠杆率,但略低于兴旺国度平均279%的杠杆率。 从详细国别比拟来看,中国目前的债务杠杆率与美国接近,但远低于日本、希腊、西班牙等深受债务疑问困扰的国度。
但是国有企业的负债率终年高企。 截止2016年12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31万亿,负债总额87万亿。 而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5.99万亿,国企负债总额87万亿占比56%。 其中“财大气粗”的央企更是首当其冲。 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66.6%,高于同期中国实体产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是60.4%,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56%。
灰犀牛4:中央债务
我国中央政府负债过高成因比拟复杂,有财税体制、不恰当的政绩观和微观经济政策等特定的历史背景。 截至2016年末,我国中央政府债务余额为15.32万亿元,债务率为80.5%。
2017年中央政府债务限额为18.82万亿,截至往年6月底该余额数字为15.86万亿元,虽然未超出限额,但是我国中央债务疑问所隐藏的风险不容无视。
灰犀牛5:违法违规集资
前不久,一个被冠之以科技专利的高架巴士项目——“巴铁实验线”在喧噪一时后,因合法集资的指控在往年7月初宣告夭折,其投资方的32名罪恶嫌疑人涉嫌从事合法集资活动遭警方拘捕,而这仅仅是我国肆掠的违法违规集资的一个缩影。
可以说,以后我国一些中央、一些企业频繁出现各种变相的违法违规融资担保、拆分投资、高利贷和花招单一的合法集资现象,我国金融范围的风险点多面广,既有合法集资这样的显性金融风险,又有银行违规授信、证券市场内情买卖和利益保送、保险公司套取费用等隐性的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金融范围还存在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
金融体系内容有什么?
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 (1)金融调控体系既是国度微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坚持币值稳如泰山和总量平衡、健全传导机制、做好统计监测任务,提高调控水平等;也是金融微观调控机制,包括利率市场化、利率构成机制、汇率构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支付清算系统、金融市场(货币、资本、保险)的无机结合等。 (2)金融企业体系,既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现代金融企业,也包括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控制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革新、开展各种一切制金融企业、乡村信誉社等。 (3)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制)包括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机制,实行市场分开制度,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视,处置好监管与支持金融创新的相关,树立监管协调机制(银行、证券、保险及与央行、财政部门)等。 分业运营分业监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混业运营一致监管 (4)金融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包括扩展直接融资,树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厚资本市场产品,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树立,拓展债券市场、扩展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开展机构投资者,完善买卖、注销和结算体系,稳步开展期货市场。 (5)金融环境体系包括树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控制结构、树立全国一致市场、树立健全社会信誉体系、转变政府经济控制职能、深化投资体制革新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