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之旅·岭南溯源访封开 蔡记 (探索岭解密)
蔡穗声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被贬谪广东惠州,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句。
身为“老广州”的我不曾思索:何为岭南人?岭南人来自何方?
从广州西行200多千米,我到来肇庆市封开县寻觅答案。
县城位于北回归线上,这是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限。
江滨公园里屹立着回归线标志塔。
县城以东20千米处,有天然奇观—大斑石。
平地隆起圆丘状花岗岩巨石,高191米、长1365米、宽695米,无沟壑和裂隙,一石成山!从上而下的纹理宛如瀑布倾注。
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化身,抑或女娲补天遗留的五彩神石?
亿万年前花岗岩浆凝结于地下深处,近两三百万年来随着地壳抬升显露地表,在外力腐蚀下构成“亚洲第一石 ”。
大斑石是封开国度地质公园的一个景区。另一景区十里画廊在大斑石北边20千米处。
远处峰峦坎坷连绵数里;近处阡陌纵横稻黍金黄,似乎天地间一幅多彩长卷。
十里画廊与桂林山水同属喀斯特别貌。
莲都十里画廊图/摄于黄岩洞陈列馆
喀斯特别貌多有石灰岩溶洞。它们是水和二氧化碳终年腐蚀的杰作,成为祖先类的栖息地。
在大斑石与十里画廊左近众多的溶洞里挖掘出智人牙齿、头盖骨化石以及哺乳生物化石、石器等史前遗存。
黄岩洞位于大斑石与十里画廊之间,是三叠纪(距今2.5~2亿年的地质时代)石灰岩孤峰,面前峰丛坎坷。
黄岩洞石灰岩孤峰图(前面是黄岩洞陈列馆)/摄于黄岩洞陈列馆
1961年在黄岩洞发现史祖先类文明遗存,出土文物在遗迹前的“封开黄岩洞陈列馆”展现。
封开黄岩洞陈列馆
完整的成年人头颅化石,距今1.2万年,是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1万年)早期的早期智人,其脑容量与现代人相近(平均1400毫升以上),体质特征已靠近现代人。
“封开人”头颅骨化石关于研讨华南及西北亚现代人来源、迁移有关键意义。
“封开人”头骨化石,距今1.2万年/摄于广东省博物馆
黄岩洞临近的峒中岩出土了三颗“封开人”牙齿化石,距今14.8万年。牙齿外形细弱,沟纹和小嵴多,表现出较多的原始性,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
“封开人”与云浮蟠龙洞智人(距今20万年)、曲江“马坝人”(距今13.5~12.9万年)、广西崇左木揽山智人(距今11万年)同为岭南人祖先。
黄岩洞遗迹出土有中国犀、西方剑齿象、亚洲象、猩猩、山羊、野水牛、南边猪、大熊猫洞穴亚种、西藏黑熊、猕猴、虎、野狸等30种生物化石及大批螺、蚌壳。
与“封开人”伴生的生物种类单一。
封开史祖先类生活在亚热带环境,林木茂盛,水草丰厚,气候暖和湿润。人类消费由狩猎、采集逐渐展开到渔猎和捕捞。
黄岩洞遗迹出土了一千多件打制石器及大批磨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5000年,后序是青铜器时代)早期。
其中一批陡刃砾石石用具有共同的文明特征,被考古学界命名为“黄岩洞式石器”,代表中国南边中石器时代的文明产物。
出土的5件墓葬陶器属于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严重进度,极大地改善了史祖先类的生活条件。
陈列馆前面的洞穴遗迹因雨天封锁,十分遗憾!只能外观“打卡”了。
岭南地域有多处史前祖先类遗迹。黄岩洞遗迹是岭南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典型遗存,被考古学界称为“岭南地域最为典型的中石器文明”。
祖先类学家贾兰坡教授指出:“两广地带是远祖先类东移的必经之路”。
封开处于“西江走廊”两边,把守“必经之路”之咽喉,拥有100多处人类遗迹及20万年一直层的文明遗存,彰显其在岭南文明来源中的关键位置。
西江源头在云南曲靖。岭南人来自水源西边的元谋(云南元谋出土距今170万年的猿人牙齿化石),抑或悠远的东非大裂谷?
黄岩洞前是宽阔坡地,渔涝河西流入贺江。
黄岩洞洞穴遗迹外观
贺江全长352千米,抢先是发源于桂北的富川江,南流贺州至广东封开县城注入西江。
贺江下游九曲十八弯,湾湾相扣,旖旎多姿,宛如仙女玉带飘落大地。
江水缓流,远山秀美;两岸青翠,春花怒放。
“贺江第一湾”的江水南流折西再往北,绕岛360°大回环,留恋封开大地不舍离去。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贺江曾经是五岭南北通道。
从湘南道县穿越山间小道抵达桂北富川江,即可顺江直下抵达广东封开(古“广信”)。这是超越五岭屏障、衔接湘江东源潇水与西江主流贺江的"潇贺古道"。
秦始皇分歧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翌年扩建"潇贺古道"为“新道”。
“潇贺古道”也是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陆地通道:北经长江水系衔接内地;南通西江后往东可出珠江口,往西到徐闻、合浦等港口出海。
“潇贺古道”北端/摄于湖南永州江永县上甘棠村(2016年2月)
先秦时期岭南没有金属铸币。“潇贺古道”商品交流带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地货币。
秦始皇平定百越后经略岭南,“以谪徙民五十万戍五岭,与越杂处”,内地先进技术及工具传入,铁具牛耕取代了岭南“火耕水褥”的原始耕作。
摄于封开大洲镇/两广源流博物馆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以其“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的怀柔政策设立“广信县”(今封开、梧州地域),使之成为苍梧郡治及统辖岭南九郡的交趾(东汉末年改为交州)刺史部驻地,并设铁官、盐官,展开冶炼和盐业。
此时“潇贺古道”扩修为“楚粤通衢”。
汉武帝雕像/摄于西安汉城湖(2021年10月)
尔后至东汉末年的370年间“广信”一度成为岭南首府,在内地文明与百越文明、海外文明会分解岭南文脉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217年交州州治由“广信”东迁番禺;226年设立广州,其州名源自“广信”;264年交州一拆为二“交广分治”。
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岭南分“广南东路”与“广南西路”,以“广信”为界。两广得名源自“广信”。
盛行于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及海外华人社区的粤语来源何处?学术界有“广信来源”和“多源说”之争。
1995年中山大学叶国泉教授和广东省政府罗康宁参事在《言语研讨》杂志宣布《粤语源流考》,提出“粤语来源于古广信—今之广西梧州、广东封开”的观念。
粤语是内地通语(雅言)与古越语交流融合出现的汉语方言。
至今粤语词汇残留古越语底层词汇,如“冇”(无)、“睇”(看)等,保管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八调,其声母、韵母、声调与古汉语规范韵书《广韵》高度吻合。这也是今天用粤语朗诵唐诗宋词才干表现其韵律美的要素。
封开是两广门户,是沟通南北衔接东西的枢纽,曾为岭南首府,人造成为内地通语在岭南传达的中心区域之一。
东汉末年岭南首府东迁番禺(广州),早期粤语在西江(珠江)流域传达,展开到唐末成为现代粤语。
今天在封开放行的粤语属于粤语勾漏片,保管了较多上古汉语和早期粤语的语音特征,可谓粤语“活化石”。
封开博物馆新馆
两汉时期“广信”成为岭南儒家经学中心,名人贤士从此地走向全国,著名者如陈钦陈元父子、士燮和牟融等。
岭南最早经学家陈钦(约公元前34~公元15年)永世研讨《春秋》、《左传》,被尊称为古文经学的旗手,所著《陈氏春秋》(已佚)成为古文经学经典。清代大学问家屈大均称其为粤人文之大宗。
陈钦之子陈元生卒不详。他承袭父业,对《左传》做了胸无点墨的考证与注释,著有《左传异国》(已佚)。《广东通志》称其为“岭海之儒宗”。
士燮(137~226年)任交趾太守四十年,喜欢儒学研讨,注重儒学传达,著有《士燮集》、《春秋经注》、《公羊注》和《谷梁注》,今多已佚失。
牟融(166~?年)糅合儒、道学所著《牟子理惑论》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被誉为中国弘佛第一人。
厚重的文明底蕴延至唐代,出生于封开河儿口镇的莫宣卿(834~868年 )是两广首个状元,其时仅17岁,为史上最年轻状元。
封开县城最大的历史遗存是封川古城墙。封开前身是封川县与开建县,兼并于1961年。
城墙始建于隋唐,是夯土结构。现存青砖城墙是明成化五年(1469年)修建,兼有进攻与防洪性能。
呈长方形的城墙长784米,高约9米,厚7米。城砖正面阴印“封川城砖”或“封川军造”。
城墙上有民居。八旬老妇说,她自小就跟父亲住在这里,看着城墙几度修复。
这段城墙是古城南门“迎和门”。门外原有商业街道,止境是码头,现为西江河堤。
明代封川县城
古城内原衙门、公馆等依然如故。明清年代建的关帝庙依然烟火鼎盛,企望“有求必应”的多是高考学子。
假定说,古城墙与关帝庙见证了岭南古都跌落为粤西要塞的沧桑悲凉。那么,新建的广信塔则是致敬历史和面向未来的宣言。
广信塔以汉代高观楼阁的修建理念,仿宋塔品格,融入寺的古韵、亭的风姿、廊的曲回,雄踞西江畔犀牛头山巅。
塔的西北西北门上的匾额区分是东开粤境、岭南第一塔、西定桂陲、北来文绪,意味着封开优越天文、悠久历史及丰厚文明外延。
广信塔东门匾额
登塔眺望,右有贺江北来,双桥飞跨;左是西江南下,春水滔滔;前方高楼屹立,栉比鳞次。
啊,封开,北回归线上的翡翠!你的刚毅源自数万年历史沉淀,你的光荣是南北文明与东西文明的淬火。
“封开人”是你的自豪,“广信”是你的曾用名,岭南古都是你的桂冠,儒佛经典是你的风骚。你有贯串南北并衔接东西的天时,有秦汉经略岭南的天时兼楚越融合的人和。
岭南文脉开源于此,粤语方言滥觞于此。
寻根之旅不只是复古,更是寻觅再动身的终点。
历史是今天之鉴,历史文明是照亮前路的烛光。
2025年3月摄影/3~4月撰文、制造
图如侵权告知即撤
【附录】改造开放以来封开文明设备树立
1984年建成中国大陆首座北回归线标志塔。
1984年建成的封开博物馆是广东省最早的县区博物馆之一。新馆于2020年建成开放。
黄岩洞陈列馆建成于1991年,拟更新改造为“岭南史祖先类历史博物馆”。
两广源流博物馆是设在大洲镇的专题文明博物馆。
广信塔建成于2006年,直径55.6米的基座为全国第一,63米的塔高位居广东次席。
蔡穗声 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声誉会长 观念新媒体专栏作者
龙游商帮与吴川商帮的异同
龙游商人在营商活动中,历来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儒术饰贾事”。 主张诚信为本,据守以义取利,是龙游商帮一以贯之的儒商品格,也使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 从基本意义上说,将诚信作为经商从贾的品德规范,正是龙游商帮取得成功的要诀。 遍地龙游的走出去精气驰骋于商界的龙游商帮,其运营区域甚广,足迹普及全国各地。 史书记载:龙游商帮商人“挟资以出守为恒业,即秦、晋、滇、蜀,万里视若比舍,俗有遍地龙游之谚”。 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龙游商帮商人群体融合了徽商、粤商、苏商、浙商、闽商和赣商等外地商帮商人。 龙游商帮的构成基于血缘地缘相关,实质上具有排他性,但他们却能容纳其他商帮的商人的融入,足可见其胸襟的严惩。 吴川人自古以来就有勤劳的传统,拼搏的志气,敢为人先的精气。 吴川人的人情味特别浓,到过吴川或与吴川人打过交道和相处过的,无不为吴川人的真诚、热情所感动。 吴川人以诚待人、热情好客的浓浓心意.吴川古属百越之地,常年艰辛的生活磨砺了吴川人勤劳憨厚的民风特质;吴川历史悠久,深受中原儒家文明的影响;吴川滨江临海,外乡江海文明别具特征;吴川衔接岭南,饱受岭南文明的辐射熏陶。 因此,以厚重的儒家文明为根基,独具特征的江海文明与岭南文明交汇融合,在这种文明土壤上生活的吴川人有着开放兼容、务虚奋进的精气。 追根究底,吴川人很早就具有开放兼容的精气和务虚奋进的品格。
广东,广西
知道广东、广西的界分标志之“广”在哪里的人,恐怕不是很多的。 有专家曾经在广东封开县和广西梧州调查的时刻,从《水经注》知道这里正是桂江与贺江“入郁”(西江)的中央,即西汉时的“广信”,是事先统辖岭南九郡的“交趾部”首府所在地,是依据汉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一致岭南时所下的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中取出“广信”二字命名;后来以此为界,广信之东为广东,广信之西为广西,这即“广”之由来。 “广”字虽出自圣旨,但实是指桂江与贺江入汇西江之地域,故其外延是两江交汇的意思,这也是中国早有水文明看法的一个表现和佐证。 宋朝树立,一致中国,设置广南东路与广南西路。 广南西路,包括今广西全境、雷州半岛和海南岛。 广西之名即始于此。 广西曾出现过侬智 高反宋抗争。 侬智高扼昆仑(昆仑关),占邕州(今南宁),树立南天国。 皇五年(公元1053年),北宋王朝平定这次抗争后,便把广西分为邕、宜、融三路,官署设桂州(今桂林),亦称静江府。 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末尾;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和广西的分界
广东和广西是以“广信”为界限 1996年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教组牵头,组织了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考古研讨所、西江大学、肇庆市和封开县等单位的多学科专家,包括文明学、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古修建学、古生物学、天文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言语学、文学和美学的教授、学者,对封开县及其相邻的西江流域县市启动了调查研讨。 经过屡次的论证,比拟分歧地确认了作为广东和广西分界标志的“广信”所在地(即:西元前111年汉武帝一致岭南时所设“交趾部”先是检察后是管辖岭南九郡的首府),是在当今广东封开县的封川地域及其相邻的广西梧州市部分地域;并且以为这个在西汉时的“广信”地域,是岭南文明古都之一,是标志著汉族与越族、中原与岭南文明融兼并取得庞大兴盛的岭南文明发源地;有学者还进一步以为,从汉代到唐代中叶,“广信”文明以其在全国文明的位置和影响,标志和代表著岭南文明的构成和特徵;并作为岭南文明的源流,不时到如今仍不时地流著,继续发扬其影响。 这些研讨效果,经传媒报导之后,在国际外惹起剧烈反响,遭到学术界的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