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聘总经理控制成效几何 中信保诚基金中心人事再现调整!副总刘业伟离职 (外聘总经理控股企业)
4月23日,中信保诚基金公布初级控制人员变卦公告,副总经理刘业伟因集团要素离职。这位曾历任工银瑞信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的金融老将,自2023年12月22日上任至卸任仅履职1年4个月,成为公司中心人事骚动的又一注脚。
刘业伟,历任中国集团金融业务部理财业务处副处长,融通基金首席产品官兼总经理助理,北京时期投资控制股份公司总裁,工银瑞信基金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营销总监。2023年12月出任中信保诚基金副总经理。
刘业伟离职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预兆。依稀记得2023年9月,市场传言其加盟中信保诚基金分管大市场业务,但直至2023年末才正式公告任命,这种“迟到的官宣”或许已为后续骚动埋下伏笔。
巧合的是,2025年1月7日,据基金人事爆料,原兴银基金副总经理沈阳已加盟中信保诚基金,拟任副总经理一职。从职业轨迹来看,沈阳此前出任博时基金南边大区区域经理、机构理财总经理,浙商基金副总经理,长城基金副总经理,兴银基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与此前相同以市场业务见长的刘业伟背景高度相似,二者均深耕渠道拓展与机构客户范围,这场“接力棒式”的人事更迭,似乎交替的齿轮,似乎走漏着中信保诚基金对市场条线扩充的深切焦虑。
据iFinD数据显示,中信保诚基金控制规模曾经延续两个季度下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控制规模已滑落至1453.92亿元,较2021年底仅微增31.51亿元,排名跌至行业第45位。
从产品结构来看,其中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型基金算计占比逾越83%,而权利类产品占比却从总经理董云星2023接任初期的30.76%锐减至有余17%,这种“固强权弱”的态势愈发凸显,更令人忧心的是,中信保诚基金近半数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风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更为严厉的是,曾经被寄予厚望的FOF产品全线溃败。2024年3月,中信保诚养老2035三年持有混合FOF以5961万元的规模黯然退场,累计盈余超16%;紧随其后的中信保诚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也在7月3日步其后尘。这两只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最终均因规模有余2亿元相继清盘,至此公司FOF产品线归零。
颇具挖苦意味的是,内行业拥抱指数化投资浪潮的当下,中信保诚基金于2024年11月推出的中信保诚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基金却遭遇募集失败的为难处境。旗舰产品中信保诚新兴产业混合基金近三年盈余幅度高达68.93%,单只基金累计盈余额达46.87亿元。
刘业伟的离职似乎只是中信保诚基金人事调整的序曲。2025年4月14日,量化投资总监提云涛“清仓式”卸任8只基金,机构之家同日公布《27年量化传奇谢幕!中信保诚基金三步过渡“去提云涛化”早有规划》一文中指出,公司早已精心规划“去提云涛化”三步走战略——从增聘基金经理共管产品,到逐渐移交控制职责,最终调整决策层架构。无独有偶,近期,十年固收投资老将杨立春也一日之内卸任五只基金,仅保管中信保诚双盈(LOF)和中信保诚三得益债券两只基金与他人共同控制,离职倒计时能否已如箭在弦尚未可知。
天眼查数据则进一步提示揭开了更深层隐忧,中信保诚基金控股上海信诚致远资管公司对外投资的261家企业中,232家已注销,3家被吊销,还有众多被投企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之列,也为公司的全体展开蒙上了一层阴影。
就连办公场所的迁移也透着丝丝窘迫,据公司官方信息,2025年1月24日,中信保诚基金将公司住所从上海国金中心汇丰银行大楼变卦到银城路16号,这一物理空间的转换,在数字对比下更显深意,原址国金中心高达20元/平方米的租金,与新址银城路16号工银大厦7.5-9.5元/平方米的报价构成鲜明对比,看似方便的搬迁,更像是一场缩减租金开支的“一丝不苟”。
现在回望,以后这场触及多个关键岗位的人事调整,实则裹挟着中信保诚基金两年来的战略焦虑,以及总经理董元星任期内潜藏的结构性失衡。从人才到空间的全方位收缩,每一步都与行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构成鲜明对比。当行业头部仰仗财富控制转型成功逾越万亿规模大关时,中信保诚基金却仍在千亿门槛前徘徊挣扎,其战略转型的缓慢与行业高速展开的节拍心心相印。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