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最具开展后劲城市 (中国十大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

admin1 7个月前 (06-30) 阅读数 18 #财经

文:任泽平团队

导读

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优惠的中心,聚集了少量的人口和社会资源,国度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城市或城市集群之间的竞争。40多年革新放开带动中国城市化极速推进,中国城市格式出现深入变化,很多城市极速崛起,也有一些城市逐渐败落或相对败落。

依照人随产业走、产业选择城市兴衰等基本逻辑, 咱们在《中国城市开展后劲排名:2023》钻研报告中对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开展后劲启动主观排名,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重庆 位居前10名。

从排名变化来看,南京逾越苏州位居第七,南京近年来经过放大高技术投入力度、不时招才引智、踊跃放开交换等,必定水平上推进了城市开展,而苏州的开展韧性仍较强。

摘要

NO1.北京:政治、文明、国际来往和科技翻新中心。 1)北京集政治中心、翻新中心、金融中心、国际交换中心、文明中心等长处于一身,未来将聚焦于开展首都外围性能。2)北京三产比重到达84%,金融、总部经济和科技翻新成为三小名片。3)北京严控人口规模抬升生存老本、影响城市生机,但疏导人口规划优化也有助于城市高质量开展;区域开展不平衡疑问仍存。4)未来,北京将树立成为国际一流的谐和宜居之都,引领京津冀协同开展。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开展城市,北京将从粗旷型扩张到精细化调整转型。

NO2.上海:环球化的大上海,未来媲美纽约。 1)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中心,随着中国经济的下降,未来有望媲美纽约,成为关键的环球经济金融中心。2)上海以汽车、电子、金融为支柱,并培养了一批低劣的互联网企业。3)上海城市规划滞后,控人口下降城市生机,近年结构性放宽落户条件,引进高学历人才。4)未来,上海将继续保持放开,建成出色的环球城市,带动构成具有环球竞争力的长三角环球级城市群。

NO3.深圳:乘革新放开之风、造翻新生机之都。 1)深圳乘革新放开之风下降,从1979年人均GDP仅为香港1/11到2018年GDP超越香港,成为生机四射的一线城市。2)深圳是引领全国的翻新创意大都市,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3)深圳仍面临着开展空间无余、重点产业开展受限、产业开展缺乏基础钻研撑持等疑问。4)未来,深圳将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介入环球分工与协作,打造环球翻新创意之都。

NO4.广州:广东省的排头兵,省制造业的中坚力气。 1)广州由华南中心更新为国度中心城市,GDP由1978年的全国第八回升到2015年的全国第三,之后被深圳逾越。2)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是广州的三大工业支柱产业。3)广州存在翻新才干弱、金融业开展无余的疑问,广州政府踊跃出台一系列政策,踊跃疏导金融允许科技型企业开展。4)广州将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介入环球分工与协作,树立生机环球城市。

NO5.杭州:民营经济的“大本营”、全国抢先的“数智城市”。 1)杭州经济开展势头良好,近五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长三角第一。2)民营经济和数字经济是杭州的“金名片”。3)杭州产业规划逐渐完善,制造业与服务业各具特征,踊跃完善轨道交通树立。4)未来杭州将推进更高水平放开,打造面向环球的翻新洼地。

NO6.成都:新一线龙头,西部经济洼地。 1)成都2022年GDP超2万亿,占四川省的36.7%,延续8年在新一线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一。2)电子为支柱产业;领有中西部地域数量最多、种类最完全的金融机构资源。3)成都与重庆作为西南双雄,存在宽泛的竞合相关,汽车和电子产业开展竞争与协作并存。4)成都将片面施展国度中心城市的外围性能,并携手重庆,合力打造西部经济洼地。

NO7.南京:六朝古都焕发新生机,打造“翻新名城”。 1)因天文和历史要素,南京是江苏和安徽之间的纽带,2022年人均GDP位居十大城市第五。2)南京以汽车、钢铁、电子、石化为支柱,踊跃培养新兴产业。3)长三角地域经济强市星散,与杭苏锡常等兴旺地市相比,南京辐射才干有限,人口汇聚才干削弱。4)南京未来将以“翻新名城、漂亮古都”为城市开展愿景,携手长三角各城市打造环球级城市群。

NO8.苏州:最强地级市,从“环球工厂”开展为“翻新洼地”。 1)苏州先后教训乡镇工业崛起、外向型经济下降、放开型翻新经济等开展阶段,成为地级市的“天花板”。2)苏州是“环球工业大市”,工业总产值仅低于深圳。3)苏州存在教育、医疗资源无余的疑问。4)未来苏州将施展长三角城市群关键中心城市作用,为打造长三角环球级城市群奉献力气。

NO9.武汉:九省通衢,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 1)武汉基本处于中国关键经济带的天文中心,2022年人均GDP近14万元,雄踞中部地域首位。2)从“钢城”到“车都”、“光谷”,目前武汉领有钢铁及深加工、汽车、信息技术、医药等完整工业体系。3)武汉民营经济占比相对较低,民营经济生机无余。4)未来,武汉将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在环球范围内树立具有必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度中心城市。

NO10.重庆:西南双核之一,大重庆与小重庆。 1)大重庆经济总量超2.9万亿,小重庆人均GDP约10.5万元,与成都相当。2)重庆以汽车和电子为支柱,二者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约40%,并放慢培养“专精特新”企业。3)重庆仍面临科技翻新实力不强的疑问,应减速科技与产业融合,踊跃推进产业协调开展。4)重庆将增强施展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携手成都打造内陆革新放开新洼地。

目录

1 北京:政治、文明、国际来往和科技翻新中心

2 上海:环球化的大上海,未来媲美纽约

3 深圳:乘革新放开之风、造翻新生机之都

4 广州:广东省的排头兵,省制造业的中坚力气

5 杭州:民营经济的“大本营”、全国抢先的“数智城市”

6 成都:新一线龙头、西部经济洼地

7 南京:六朝古都焕发新生机,打造“翻新名城”

8 苏州:最强地级市,从“环球工厂”开展为“翻新洼地”

9 武汉:九省通衢,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

10 重庆:西南双核之一,大重庆与小重庆

注释

1 北京:政治、文明、国际来往和科技翻新中心

北京集政治中心、翻新中心、金融中心、国际交换中心、文明中心等长处于一身,未来北京将聚焦于开展首都外围性能。 2016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指出,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明中心、国际来往中心、科技翻新中心。 在北京性能定位出现变化的同时,2012年北京正式提出将通州树立为“城市副中心”、2017年提出设立雄安新区,北京非首都性能承载地逐渐树立,北京愈加专一于开展首都外围性能。

2022年北京GDP超4.1万亿,仅低于上海,全国第二。交通区位方面,北京是中国铁路网的中心,京九铁路、京沪铁路和京哈铁路等连通全国;目前,北京航空“双枢纽”格式初步构成,年旅客吞吐量超越一亿人次;北京是中国第一个申请地铁的城市,截至2023年8月,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用里程达807公里,居全国第二。北京是全国教育医疗水平最高的城市:聚集了全国数量最多的重点大学,其中有8所985,18所211,领有55家三甲医院。

北京从工业城市逐渐开展为服务经济城市,三产比重到达84%,金融、总部经济和科技翻新成为三小名片。 建国初期,北京定位于工业城市,2022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到达83.9%,全国最高。以后,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和迷信钻研和技术服务业是北京的支柱产业,参与值算计占GDP比例超越46%。金融为北京第一支柱产业,是对北京经济增长拉动最大,财政增收奉献最多的产业,2022年产业参与值占GDP比重近20%,占比凑近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北京是国度金融治理中心,不只要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一局一会”,还有三大政策性银行总部、中农工建等大型商业银行总部、四大资管公司总部等,2021年北交所成立继续完善北京多档次的金融治理体系树立。北京科技翻新长处突出,科研院校和钻研所汇聚,依据2022年论坛会议发布的国际科技翻新中心指数排名,北京总和排名全国第1、环球第3。2022年北京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参与值占GDP比值超越50%。

北京严控人口规模抬升生存老本、影响城市生机,但疏导人口规划优化也有助于城市高质量开展;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开展,北京周边地域性能定位不时强化、交通咨询日益严密,但区域开展不平衡疑问仍存。 2013年以来,北京市增强者口调控,提出以水定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控人,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增量由正转负,此前人口简直0增长。控人政策挤出低支出人群,缩小了生存性服务业从业者数量,进而抬升生存老本,还会缩小适龄休息力占比,加剧老龄化趋向,影响城市生机。但疏导人口规划优化也有助于城市高质量开展,近年,北京经过疏解产业、疏导人口规划优化,构成“多中心”开展格式,打造了包含怀柔迷信城、北京自贸区等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京津冀交通畛域一体化逐渐开展,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三省市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1万公里,其中高铁笼罩京津冀一切地级市,交通咨询日益严密;产业方面,津冀地域继续承接北京溢出产业,近十年来,北京输入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越2200亿元。 但北京与津廊两市更为严密,而唐山、石家庄、保定、邯郸等城市,较难遭到外围城市辐射带举措用,区域开展不平衡疑问仍存,京津冀高质量协同有待更大范围的开展。

未来,北京将树立成为国际一流的谐和宜居之都,并且作为外围引擎,引领京津冀协同开展,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开展城市,北京将从粗旷型扩张到精细化调整转型。 北京“十四五”规划提出鼎力增强政治中心、文明中心、国际来往中心及科技翻新中心树立,未来将建成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谐和之都。同时,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翼齐飞,增强与天津、河北联动,构建现代化都市圈,树立以首都为外围的环球级城市群。

2 上海:环球化的大上海,未来媲美纽约

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中心,随着中国经济的下降,未来有望媲美纽约,成为关键的环球经济金融中心。 19世纪中期通江达海、天文位置优越的上海开埠;20世纪初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中国金融中心,被誉为“西方巴黎”。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浦东,复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环球”的战略决策;为了进一步推进革新放开、放慢人民币自在兑换进程,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具有环球影响力的科技翻新中心构成基本框架。2022年上海GDP为4.5万亿,全国第一。2023年1月-7月,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261家,同比增长50.6%,截至2022年底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域总部891家,是我国中原跨国公司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交通方面,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4730万规范箱,延续13年蝉联环球第一。教育医疗方面,上海领有4所985,6所211,32家三甲医院。

上海以汽车、电子、金融为支柱,并培养了一批低劣的互联网企业。 建国以来上海产业结构教训数次调整,1956年从以轻纺工业为主向综合性工业转变;1992年抓住浦东开发的历史时机,上海吸引少量本国银行、跨国团体和合资企业入驻,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型;21世纪重点开展金融、商贸等第三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以后,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及金融业是上海三大支柱产业,其中,2022年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2%,金融业参与值占GDP的19.3%。

第一,上海是环球金融要素最完备的城市之一,2022年金融市场买卖总额达2933万亿,全市持牌金融机构1736家。上海内乡降生了、、太平人寿等大型金融机构。依据环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上海已从2007年终次发布时的环球第24位,跃升至如今的第3位。第二,上海是六大汽车基地之一,2022年上海汽车产量302万辆,全国占比11.5%、全国第2。第三,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完备、规模全国抢先,占全国比重超22%。芯片制造强企、华虹团体总部均坐落于上海,撑持其弱小的芯片制造实力。近年,上海一批低劣的互联网企业逐渐崛起,比如电子商务平台拼多多、视频平台哔哩哔哩等,依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2)》,上海上榜企业18家,数量仅低于北京。

上海城市规划滞后,控人口下降城市生机,近年结构性放宽落户条件,引进高学历人才。 第一,上海过去实践人口增长超越了政府规划,基础设备和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市民需求。比如,上海都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里长约831公里,路网密度约0.67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纽约、东京等城市。第二,上海“2035规划”提出要严控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2022年上海常住人口2475.9万人,相比于2021年缩小约13.5万人,按此规划,上海未来常住人口增量有限。近年,上海结构性放宽落户条件,引进高学历年轻人才,有助于缓解户籍人口老龄化疑问、优化人口结构、增强城市生机。上海市2021年新版《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方法》将人才引进落户通道由16个参与到18个,落户通道清楚放宽;在21年底放宽五大新城和自贸区的落户政策,本地应届钻研生可间接落户;2023年,上海更新了投奔落户政策,修正了“对于子女投奔”政策的局部,删除了合乎方案生养必要条件的限度,下降了投奔落户的门槛,处罚和吸引年轻外来人才落户上海。

未来,上海将继续保持放开,建成出色的环球城市,带动构成具有环球竞争力的长三角环球级城市群。 依据上海“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翻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环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将保持放开容纳,充散施展服务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和“一带一路”树立桥头堡的作用,带动构成具有环球竞争力的长三角环球级城市群。

3 深圳:乘革新放开之风、造翻新生机之都

深圳乘革新放开之风下降,从1979年人均GDP仅为香港1/11的小渔村到2018年GDP超越香港成为生机四射的一线城市;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近60万,居全国之首。 1979年深圳人均GDP仅606元,仅为一河之隔香港的1/11,得益于革新放开,1979年深圳被确定为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尔后进入极速增长的13年,GDP年均复合增速近50%,远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的增速,发明了“深圳速度”。2014年深圳获批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位的国度自主翻新示范区,片面打造翻新型城市。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深圳要施展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度翻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放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致力成为具有环球影响力的翻新创意之都。

2022年深圳GDP超3.2万亿,居全国第三,仅低于上海和北京; 常住人口1766万,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60万,居全国之首;并且人口结构十分年轻,15-59岁人口占比79.5%,在重点城市中排第一。 与厦门、珠海、汕头号经济特区相比,深圳一枝独秀的要素关键有三方面:一是毗邻经济兴旺的中国香港,初期可以方便地接受香港及境外的投资和产业转移;二是开展初期一穷二白,不受旧有体系的羁绊;三是深入革新保持翻新,紧跟时代不时推进产业更新和转型。

深圳是引领全国的翻新创意大都市,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2022年参与值占GDP比重超41%。 革新放开初期,深圳以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救贸易为主,初步成功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的转变;1990年代深圳仰仗地缘长处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以电子和计算机为龙头的高科技企业及配套产业集群开局迅速开展;2001年中国参与WTO后,深圳的政策长处有所削弱,面临金融业和制造业散失的困境,鼎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昔日的“制造工厂”迈向“配件硅谷”、“翻新之城”。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上流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曾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截至2022年,深圳国度高新技术企业达2.3万家,华为、中兴、腾讯、等科技巨头就坐落深圳。

深圳仍面临着开展空间无余、重点产业开展受限、产业开展缺乏基础钻研撑持等疑问。 第一,随同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时开展,深圳人口增速放慢,狭小的空间难以提供优质的生存圈。空间无余也阻碍了深圳重点产业开展,2022年深圳出台《对于开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养开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政策文件,规划树立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总面积仅300平方公里左右的空间略显局促。第二,深圳作为中国明白提出树立的三个国际科技翻新中心之一,在产业开展方面相比于北京、上海,缺乏基础钻研和产业特性钻研撑持。深圳重点开展涵盖信息迷信、资料医学、航天迷信等学科在内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集群,但是近九成的科研人员、经费和效果都在企业,缺乏钻研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对基础钻研和产业特性钻研的允许。

未来,深圳将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介入环球分工与协作,打造环球翻新创意之都。 深圳“十四五”规划提出,不时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外围引擎性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放慢树立富裕生机、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环球级城市群。年轻生机、锐意革新、放开翻新的深圳将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介入环球分工与协作,树立现代化国际化的翻新型城市,到2035年实如今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深圳”。

4 广州:广东省的排头兵,省制造业的中坚力气

广州由华南中心更新为国度中心城市,GDP由1978年的全国第八回升到2015年的全国第三,之后被深圳逾越。 革新放开初期,广州GDP全国第八,不只低于北京、上海,也低于武汉和沈阳等城市。得益于革新放开,广州先试后行、踊跃通常。1989年GDP跃居全国第三,仅低于北京和上海。2010年,广州获批国度中心城市,从华南中心城市变为国度中心城市,城市定位更新。1989-2015年的27年间,广州GDP稳居全国第三,奠定了其作为一线城市的基础。尔后广州被深圳逾越,成为经济总量第4的城市。

2022年广州GDP约2.9万亿,全国第五;人均GDP约15.3万元,省内排名第3、十大城市中排名第10。人口方面, 广州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近55万,全国第二,仅低于深圳; 教育方面,广州有广东省超50%的高校,在校大在校生总数超165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

产业开展方面,广州商业气氛浓重、是省制造业的中坚力气。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关键的商业中心之一,服务经济气氛浓重。2022年广州第三产业参与值占比到达71.5%,低于北京、上海,高于深圳。 以后,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是广州的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一半。 详细看,广州是中国南边最大的汽车消费基地,2022年汽车产量为310万辆,占广州省的近七成,占全国汽车产量的11%,延续4年居全国首位。其中2023年名列环球500强第165名,较2022年回升了21名,创历史最好效果。

与其余一线城市相比,广州存在翻新才干弱、金融业开展无余的疑问,为此,广州政府踊跃出台一系列政策,踊跃疏导金融允许科技型企业开展,提高金融在资源性能中的效率。 第一,近年广州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3%,2022年为3.1%,北上深区分为6.8%、4.4%、5.5%,且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也是一线城市最低。第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外围和资源性能的枢纽,广州2022年金融业参与值占GDP比例为9.2%,远低于北上深的19.7%、19.3%、15.9%。第三,为优化广州科技翻新水平,构建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广州市政府近年来踊跃出台政策,2023年10月,广州市中央金融监视治理局联结四部门印发《广州市放鼎力度允许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推出允许科技型企业融资的13条举措,旨在精准“滴灌”科技翻新等重点畛域,提高金融的资源性能效率,优化科技翻新才干。

广州将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介入环球分工与协作,树立生机环球城市。 广州“十四五规划”对广州的定位是国度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明医疗中心,广州的开展指标是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生机的国际大都市,未来广州将充散施展国度中心城市引领作用,片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明中心性能,推进与港澳片面深度融合。

5 杭州:民营经济的“大本营”、全国抢先的“数智城市”

杭州经济开展势头良好,近五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长三角第一。 革新放开后,附丽铁路以及上海在进出后贸易方面的带动,杭州轻工业开展迅速,民营经济生动。2000年杭州开局大规模城市革新,少量资金流向杭州,推升杭州房价步入全国第一梯队。但因为杭州房价下跌过快,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杭州房价不时阴跌至2015年低谷。随着阿里巴巴、网易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G20峰会后,杭州的国际化水温和影响力大幅优化。2016-2022年,杭州经济增长超65%,位列十大城市第三,仅小幅低于深圳。2022年杭州GDP约1.9万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摆布支出7.7万,全国第4,相对购置才干强。从上市公司数量看,A+H股上市公司杭州有215个,全国第四,仅低于北上深。近五年杭州常住人口年均增量为长三角第一。

民营经济和数字经济是杭州的“金名片”。 革新放开初期,杭州是中国关键的工业城市之一;1990年代,由工业开局向高新科技产业、服务业转型。2022年三产占比达68%,位列全国前10。杭州是我国民营经济最生动的区域之一,2022年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1%,会集了包含阿里巴巴、吉利控股、传化团体、网易等一批低劣的民营企业。依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杭州42家企业上榜,占比8.4%,已延续21年位列全国和全省第一。杭州数字经济开展全国抢先,少量互联网经济体扎根于杭州,2022年数字经济外围产业参与值5076亿元,占GDP的27.1%,“十四五”规划提出继续坚固和壮大数字经济产业,领跑行业。

杭州产业规划逐渐完善,制造业与服务业各具特征,踊跃完善轨道交通树立。 第一,在过去的开展中,杭州的强项关键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互联网等少数畛域,在金融、文创、默认配件、动物科技等畛域与北上广深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杭州踊跃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上流制造业、文旅产业,逐渐构成以文明、旅行休闲、金融服务、生命肥壮、上流装备制造为支柱的产业体系。第二,过去杭州存在着轨道交通树立落后的疑问,全体轨道交通密度较低,为624公里/万平,低于一线城市,且低于成都、长沙等二线城市,目前,杭州正踊跃规划和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杭州在“十四五”时期投资950亿元,运营里程达516公里,里程排名升职至全国第6位。

杭州将推进更高水平放开,打造面向环球的翻新洼地。 依据《杭州市疆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杭州定位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国度历史文明名城,国度中心城市和国度综合性迷信中心,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国际文明旅行休闲中心,环球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杭州“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片面推进国度营商环境翻新试点城市树立,激起各类资源要素生机;率先以数字革新推进翻新驱动开展,进入翻新型城市前列。

6 成都:新一线龙头、西部经济洼地

成都2022年GDP超2万亿,占四川省的36.7%;延续8年位居新一线城市之首。 成都是古蜀文明发源地,汉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为最兴旺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革新放开初期,成都经过与首轮放开的沿海地域协作,成功了借道而行、拼船出海。

2022年GDP超2万亿,占四川省的36.7%;人均GDP达9.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摆布支出5.5万元,相对购置才干领跑西南。2022年成都常住人口2127万人,是全国惟一常住人口超越两千万的省会城市。交通区位方面,成都是“陆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两边衔接点和枢纽,领有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是国际继上海、北京后第三个领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2022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3109.2万次,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教育医疗方面,成都汇聚全省50%以上的本科院校,领有2所985和5所211,大在校生和三甲医院数量均为西南第一。与同为“西南双核”的重庆相比,成都的长处在于居民支出、消费水平高,科教实力强。

电子为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62%;领有中西部地域数量最多、种类最完全的金融机构资源。 从产业开展看,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防须要,成都是重点树立的工业基地之一。革新放开前夕,成都已领有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具无机械、冶金、化工、电子、轻纺等多种工业,关键以重工业为主,占GDP近60%。2022年成都第二、第三产业参与值占比区分为30.67%、66.4%。以后成都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成都是全国关键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名城”之一,2022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2万亿元。此外,成都领有中西部地域数量最多、种类最完全的金融机构。2023年3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钻研院与英国智库Z/Yen团体独特编制并发布“第33期环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成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44,位居西部第1。

成都与重庆作为西南双雄,存在宽泛的竞合相关,汽车和电子产业竞争与协作并存。 随着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流动清楚放慢,成渝双城间的咨询将绝后严密,竞争也愈加盘根错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成都关键在集成电路、软件研发等方面有长处,重庆则是环球关键的计算机零件、手机消费基地。2022年,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围国度级先进制造集群,全年成渝地域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规模达1.6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近11%,成为环球前十电子信息制聚集地。在汽车产业方面,重庆作为全国六大汽车基地之一,目前在鼎力开展新动力汽车和默认汽车。而成都作为后起之秀,目前已引进一汽群众、吉利、沃尔沃等低劣的整车企业。

成都将片面施展国度中心城市的外围性能,并携手重庆,合力打造西部经济洼地。 依据成都“十四五规划”,未来成都将建成泛欧泛亚区域性的经济中心、科技翻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明中心;依据《成渝地域双城经济圈树立规划纲要》,成都作为西南双核之一,其定位是经济中心、科技中心、环球文明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未来成都将继续施展在西部大开发新格式中的引领作用,成为“一带一路”内陆放开型经济洼地,减速推进放开协作向更上档次、更高水平迈进,同时片面施展国度中心城市的外围性能并携手重庆,合力打造西部经济洼地,共筑双城经济圈。

7 南京:六朝古都焕发新生机,打造“翻新名城”

因天文和历史要素,南京是江苏和安徽之间的纽带,2022年人均GDP位居十大城市第五。 南京有着2400多年建城史,曾是六朝古都,历史上常年是中国南边的政治、经济、文明中心。从天文位置过去看,作为江苏省会,南京并未处于中心位置。南京关键辖区间接与安徽接壤,自南往北依次是宣城、马鞍山、滁州,不少安徽人到来南京务工。南京对安徽东部影响力渺小,曾经超越了安徽省的省集合肥。在历史和天文要素的作用下,南京一直是江苏和安徽两省之间的一个纽带。

2022年南京GDP近1.7万亿,人均GDP为17.9万元,位居十大城市第五,低于北京、苏州、深圳、上海;常住人口949万人,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13.3万人,江苏省第二。交通方面,南京高铁网辐射全国6个方向,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江苏两大枢纽机场之一,是国际最大的内河港口、吞吐量省内港口第二。教育方面,文明底蕴丰盛,有“天下文枢”、“西北第一学”的佳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南京目前领有2所985,8所211,大在校生在读超90万人,十大城市中位居第七。

南京以汽车、钢铁、电子、石化为支柱,踊跃培养新兴产业。 革新放开初期,熊猫电视机、金城摩托、南汽依维柯、同创电脑等产品,不时走到国际同行的前列。革新放开后,南京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义务,鼎力开展第三产业,1979-2022年第二产业占比从68%降至36%,第三产业占比升至62%,全省最高。目前,南京鼎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构成了汽车、钢铁、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石化新资料四大支柱产业,代表公司有南京汽车团体、、熊猫电子、扬子石化等南京注重坚固优化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强调培养新兴产业,放慢优化产业翻新才干,制订出台了《南京市制造业默认化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 年)》,2022年推进实施智改数转名目2896个,到2024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片面实施默认化革新和数字化转型。

因为长三角地域经济强市星散,与杭苏锡常等兴旺地市相比,南京辐射才干有限,近期人口汇聚才干清楚削弱。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强市星散。在经济方面,上海、苏州、杭州GDP高于南京,无锡、宁波也呈踌躇不前之势。在产业方面,各个城市产业实力大多不俗,构成了具有各自特征的产业体系。在人口方面,南京市“十四五”规划指出指标常住人口破千万,2022年南京人口949.1万,较2021年参与6.8万左右,距离指标还差50万左右,思考2021-2022年参与7万人左右,叠加少子化及抢人竞争强烈,成功指标仍有必定难度。

南京未来将以“翻新名城、漂亮古都”为城市开展愿景,携手长三角各城市打造环球级城市群。 依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翻新名城”即落实国度翻新驱动开展战略,立足南京科教资源长处,进一步塑造城市竞争力,放慢树立具有环球影响力的翻新名城;“漂亮古都”即立足南京生态人文长处,丰盛拓展漂亮中国树立的南京通常,放慢树立具有中国特征社会主义风范的漂亮古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开展规划》指出施展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都市圈同城化开展,到2030年,片面建成具有环球影响力的环球级城市群。

8 苏州:最强地级市,从“环球工厂”开展为“翻新洼地”

苏州先后教训乡镇工业崛起、外向型经济下降、放开型翻新经济等开展阶段,成为地级市的“天花板”。 苏州自古经济兴盛,春秋吴国时,苏州是政治、经济中心;秦汉时被称为“江东第一都会”;南宋时苏州行政级别仅次于国都杭州;明清时苏州商品经济兴旺,成为全国经济文明中心、第一商业都会。革新放开后,苏州乘国际放开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西风,提出“从五湖四海走向五洲四洋”战略,成为“环球工厂”,确立了外向型经济龙头位置。2013年开局翻新驱动归入,开展从要素驱动转变为翻新驱动,由低端制造向上流制造转型。2022年苏州GDP总量近2.4万亿,位居全国第6、地级市之首。

苏州是“环球工业大市”,工业总产值仅低于深圳。 从规上工业总产值看,2022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4.4万亿,逾越上海,以极小劣势逊于深圳。从结构看,苏州前五大工业产业区分为计算机、通讯和其余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彩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占比区分为29.6%、8.9%、8%、7.1%、5.7%。详细看,2021年苏州共有营收超百亿的工业企业46家,居全省第一。 “有为政府+市场化导向”是苏州制造业成功的秘诀;“区位长处+历史沉淀+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苏州制造业规模日益壮大,并且苏州政府开展看法超前,提早规划制造业向“智造”、“默认化”转型、打造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翻新集群,推进制造业“又大又强”。 苏州也涌现出一批包含科创第一股-、环球抢先上流装备制造商-迈为科技等在内的低劣翻新型企业。

苏州存在教育、医疗资源无余的疑问。 第一,苏州共领有26所个别高校,其中本科档次的仅9所,而南京、杭州区分领有53所、40所个别高校,远高于苏州。其中苏州仅1所211院校,而南京领有211院校8所,质量上远超苏州。为了继续吸引人才,苏州引进了牛津大学、杜克大学、利物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分校区或钻研所。第二,苏州医疗资源开展相对落后。苏州每千人领有的床位数是5.86,低于南京的6.75和江苏省的6.31,医疗资源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苏州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7万人,低于北上广深的11.9、8.2、6.2、4.0万人,也低于南京的3.8万人。

未来苏州将施展长三角城市群关键中心城市作用,为打造长三角环球级城市群奉献力气。 依据《苏州市疆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明白苏州城市性质为国度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翻新中心、长三角环球级城市群关键中心城市。未来苏州将继续施展资源长处,助力长三角城市群开展成为环球级抢先城市群。

9 武汉:九省通衢,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

武汉基本处于中国关键经济带的天文中心,2022年人均GDP近14万元,雄踞中部地域首位。 历史上,武汉不时是中部地域的军事和商业重镇,目前已开展成为国度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外围城市、国际化大都市。革新放开前,武汉GDP一度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1978年仍位居全国第十。随着西北沿海城市仰仗着天文长处、国度政策在革新放开路线上减速奔进,武汉步调清楚落后,2002年武汉GDP跌落至14位。2004年抓住中部崛起战略的时机,武汉开局从新崛起。

2022年武汉GDP近1.9万亿元,占湖北全省的35%,全国第八;人均GDP近14万元,雄踞中部地域首位。区位方面,武汉处于中国关键经济地带的天文中心,从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国度区域开展“钻石结构”的外围,“米”字型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还是华中地域惟一可直航环球五大洲的城市。人口方面,是中部人口最多的城市,近五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56.9万人,长江中游城市群排第1,逾越长沙。教育方面,武汉有84所初等院校,其中2所985,5所211;武汉有约133万在校大在校生,全国第三,仅低于广州、郑州。医疗方面,武汉有31家三甲医院,是华中最大的医疗中心。

从“钢城”到“车都”、“光谷”,目前武汉领有钢铁及深加工、汽车、信息技术、医药等完整工业体系。 革新放开后,武汉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义务,增添传统重工业产能。40年间,武汉从一个以冶金、机械、纺织三大支柱产业的老工业基地,变成领有钢铁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信息技术、动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完整工业体系的现代化城市。武汉是国际首个聚集法、日、美、自主四大车系、五大整车企业的城市,被誉为“中国车都”。2022年武汉汽车产量近135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比重约71%。产业翻新上,武汉充沛开掘科教资源、推进产业转型更新、开展光电、动物医药、智联网汽车、数字经济、航天等新兴产业。2022年,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值增长16.3%,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3000家、总数超1.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值比重超27%。

武汉民营经济占比相对较低,民营经济生机无余,近年武汉不时优化营商环境。 武汉是传统的工业重镇,以武钢、等为代表的国企是武汉的经济支柱,而民营经济开展却清楚单薄。2022年武汉民营经济占GDP比重约4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比杭州、重庆、苏州、成都、南京区分低20、19、10、8、5个百分点,A+H股上市公司数量76家,而杭州、南京、成都均超越100家。在沿海经济兴旺省份,民企曾经是科技翻新的关键力气。以江苏省为例,2022年江苏超越五成的GDP、六成的税收、七成的企业研发投入和社会固定资本投资、八成的新增务工岗位、九成的高新技术产值来自民营经济。武汉逐渐看法到民营经济的关键性,落实“车谷科创33条”、人才强区政策“黄金十条”、中小企业打破开展政策24条等惠企政策。

未来,武汉将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在环球范围内树立具有必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度中心城市。 依据《武汉市十四五规划》,武汉将紧紧围绕国度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外围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放慢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度科技翻新中心、国度商贸物流中心、国际来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致力树立现代化大武汉。

10 重庆:西南双核之一,大重庆与小重庆

大重庆经济总量超2.9万亿,小重庆人均GDP约10.5万元,略高于成都。 古时重庆为西南军事重镇,19世纪末被辟为对外商埠,至此重庆开局仰仗其水陆集散的长处不时开展起来,并不时追逐四川地域的传统中心成都。重庆屡次在附属四川省和成为直辖市之间变换,1997年重庆第三次成为直辖市,也是西部惟一的直辖市。交通区位方面,重庆是长江抢先地域惟一会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城市,有着成都无与伦比的水上交通长处;作为西南地域综合交通枢纽,共建成了“三环十射”高速公路网和“一枢纽十一支线”铁路网。

2022年重庆GDP总量为2.9万亿,仅低于四个一线城市,常住人口3213万,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因为重庆面积较大,假设选取重庆主城都城市,GDP和常住人口区分为2.2万亿、2122.7万人,人均GDP为10.5万元,规模与成都相近。2011-2022年重庆主城都城市人口占比从62%优化至66%。教育方面,重庆领有初等院校70所,其中有1所985,1所211。医疗方面,重庆领有三甲医院41家,5家医院跻身我国百强医院。

重庆以汽车和电子为支柱,二者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约40%,并放慢培养“专精特新”企业。 目前电子制造和汽车产业是重庆工业经济的支柱,算计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约40%。详细看,重庆是全国关键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惠普、华硕、戴尔、索尼等品牌落户重庆,2014年至今重庆笔电产量不时位居环球第1,2022年重庆笔电产量7411万台,产值延续9年环球第一。在汽车产业中,重庆有长安、西风小康等四十多家外乡汽车品牌,2022年汽车产量209.2万辆,占全国的7.7%。近年来传统电子和汽车制造产业市场容量趋于饱和,重庆踊跃寻觅新的增长动能,重点打造集成电路、默认家电、新动力、等33条重点产业链,施展制造业长处,成功“强链补链”。重庆市政府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开展,2022年以来新增“专精特新”企业近1600家,为历年之最。

重庆仍面临科技翻新实力不强的疑问,应减速科技与产业融合,踊跃推进产业协调开展。 一方面,虽然目前重庆有几十所高校,但大局部为职业院校,一流的理工类学校比比皆是,人才保送无余。另一方面,近年来,重庆先后启动了人工默认、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技术翻新与运行等重点专项,投入经费近5.7亿元,功效初显,但与沿海兴旺地域相比仍有差距。从全年钻研与实验(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看,重庆为2.4%,小于杭州的3.9%、成都的3.5%、苏州的3.1%。从财政科技支出占比看,重庆为2.0%,小于苏州的8.9%、成都的8.4%、武汉的8.0%、杭州的7.5%、南京的6.1%。重庆应注重推进产业协调开展,减速科技翻新与产业开展融合,放大对信息技术、新动力等新兴产业的允许力度,进一步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优化产业链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重庆将增强施展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携手成都打造内陆革新放开新洼地。 重庆“十四五规划”对重庆定位是关键经济中心、科技翻新中心、革新放开新洼地、高质量生存宜居地;《成渝双城经济圈树立规划纲要》对重庆的定位是国度关键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未来,重庆将放慢国际交通枢纽树立,携手成都独特推进内陆革新放开,树立与国际接轨的内陆放开型经济新体制。


在中国未来十年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以及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有哪些?

(一)一线城市北京:今朝首善之地,明日世界城市。 全球格局变化,中国迅速崛起。 北京以首都地位对内汇聚全国资源,对外有广泛的国际联系。 目前北京城乡差距较大,环渤海城市群尚未形成整体聚焦效用,未来发展空间大。 另外,政府立足现实,战略高远。 上海:借重中国崛起,建设世界中心。 开放的国际市场拓宽了上海获取资源的途径与潜在的发展空间,其全球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长三角城市群实力强劲,上海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将崛起成为世界级大都市。 此外,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 天津:机遇优势集于一身,北方中心指日可待。 京津都市圈的形成和京津同城化的趋势紧密了天津与京城的通力合作。 加之天津旧有的工业基础雄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发展势头强劲,为天津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重庆:老树逢春发新花,迈向国际大都会。 国家将重庆定位为西部的重要增长极,使重庆获得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沿海工业梯度转移及重工业加速的双重机遇下,重庆将依托雄厚的基础进行产业升级。 此外,城乡统筹发展,拉动了强劲的内需。 (二)二线城市台中:把握产业转移机遇,营造优质文化新都。 地理区域位置居中,台湾本土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产业转型出现端倪。 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和璀璨夺目的多样性文化,为台中高科技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人力资本。 政府对台中进行行政区划的战略性调整,将台中提升为台湾第三大县级市,为台中的经济转型和发展创造了机遇。 成都:昔日“中华天府之城”,明日“世界田园之都”。 成都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全球定位和长远目标,并继续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 成都的历史文化浓郁,生态环境优越。 信息技术发展,赢得了与沿海地区城市相近的发展机会。 沈阳:借振兴东北机遇,展“东方鲁尔”雄风。 沈阳的基础条件良好,城市环境优美。 国有企业改革率先完成,民营企业与国际接轨。 国际投资和国内产业转移,为腾飞提供硬件支持。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为沈阳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南京:科教发达奠基础,制度优势促活力。 南京基础坚实,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 市场化改革空间巨大,城市活力即将激发。 地处上海都市区辐射边缘,联动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整体发展。 合肥:承接转移高歌猛进,全面创新破浪前行。 合肥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沿海向内陆产业转移的框架下,将成为承接转移的战略要地。 合肥引领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升级。 同时,推动体制创新,实现了政府效能革命。 武汉:乘国家多重战略之势,展黄鹤青云直上之翼。 武汉交通网络快捷发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工业基础实力雄厚,城市集群效应显著。 引领中部整体崛起,“两型社会”和谐发展。 打造科教文化中心,人力资本无限增值。 长沙:集约发展助升级,两型都市占先机。 长珠潭一体化趋势明显,社会形态转型获得国家支持。 区位优势明显,是两个三角洲至西北、西南的必经之路。 工业基础雄厚,具有较为成熟的装备制造业。 南昌:产业转移促增长,绿色生态谋崛起。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临近,南昌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低碳产业和高端人才产生了较大吸引力。 此外,南昌地理位置卓越,产业梯度转移。 政府着眼发展战略,目标定位较高。 宁波:港通天下添虎翼,书藏古今奠基石。 宁波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创新投资与创新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宁波港是天然的良港,杭州湾大桥进一步凸显了其交通腹地优势。 政府力推宁波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战略转型,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投资力度加大。 苏州:官民齐心促发展,古韵今风新姑苏。 苏州人文底蕴深厚,创新意识强烈。 外资和民企发展创新、充满活力,内生增长动力强劲。 苏州的五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名。 此外,政府管理不断完善,力求中心与周边均衡发展。 (三)三线城市三亚:瞄准国际旅游市场,争创国际旅游城市。 三亚滨海风光优美独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随着亚太中国经济起飞,休闲旅游市场扩大。 中央“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的高定位,为三亚经济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东营:而立之年黑金城,高效生态增长极。 东营油区产业聚集效应与地方开放引资效应,持续提升了东营的经济实力。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东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资源雄厚,加工制造业成本比较优势突出。 唐山:“北方深圳”助飞跃,环渤中心展新颜。 唐山市具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焦煤产业,为唐山实现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平台。 吉林:内部基因借壳发展,工业基地重振雄风。 长吉一体化规划为吉林更好地融入东北产业分工和区域协作体系。 雄厚的产业基础使其具备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 此外,吉林省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专业技术人才多。 柳州:天然盆景市,宜居工业城。 柳州人文、自然环境独特,发展现代服务业空间巨大。 工业发展基因优良,产业发展集聚凸显。 良好的政府机制,保障了多元化的发展。 东莞:以转型再促发展,以升级再塑辉煌。 东莞受益《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同时,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 经济基础雄厚,制鞋、塑胶等30多个行业集群,有助于区域内行业稳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 开封:乘天时地利之势,再现古都之繁华。 开封地处城市群中心区,产业布局优化,成本洼地优势明显,一体化进程加速。 此外,全省工业化提速,开封乘势而起。 嘉兴:昔日璀璨富庶地,明朝美丽创新城。 嘉兴市区位优势卓越,良好的环境成为高端企业、人才、财富等要素的重要积聚磁力。 滨海新区的高速完善建设将推动城市跨越发展,同时,创新推动嘉兴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行,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佛山:激发民企创新精神,尽显空间发展优势。 佛山区域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民营企业实力强劲,企业创新能力突出。 在政府坚持发展实业理念的指导下,产业转型成功在望。 咸阳:千年古城逢新机,敢比夸父试逐日。 咸阳区位优势明显,是关中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多条公路和铁路干线的汇合处。 工业体系完善,纺织、电子、煤炭、石油化工机械等产业强强组合。 虽然咸阳经济发展起步晚,但地方政府以国际化标准谋发展,打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良好局面。 这份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蓝皮书是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的第八次年度报告,报告主题前瞻、评述客观、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报告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 保险业 人才急缺 目前,我国境内有54家保险,保险中介机构170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7万多家。 巨大的市场仍然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会,而外资保险公司的介入使中国的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市场对保险的专业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专业背景的理赔、核保人员供不应求,而具有专业资质的保险精算师、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更是奇货可居,如保险精算师,我国获得国际认证的仅有43多个,而需求却在5000以上,使之成为高居各职业排行榜的金领人才,对人才的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保险公司之间互挖墙角的事情也不断见诸报端。 而作为朝阳行业的保险业,人才的匮乏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电信业 发展最快收入最高电信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2年底,我国电话普及率达到33.74%,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6.19%。 2002年,电信行业的薪资水平依然雄居各行业榜首,行业年薪均值达到了元,而在管理层,电信、通信业的经理人的薪酬增幅也最大,薪酬增幅在30%以上的占35.7%。 随着国家在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电信业发展依然后劲无穷。 IT业 人才价格坚挺IT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高新技术行业,虽然受网络泡沫的影响,近两年人才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落,但行业优势及国家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必然会使IT业的发展走势强劲,人才价格坚挺。 目前IT行业的中高级人才年薪跨度也较大,可以从20万元左右到几百万元不等,新经济中专业人才“钱”景看好。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IT类(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专业人才需求虽不如从前火爆,但IT业人才价格会依然位居行业榜首。 银行业 高校应界生最好之选择随着银行数量和业务的增多,对人才的需求持续看涨,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招聘2003届高校毕业生达到135人,而经济效益相当不错的工行北京分行招聘2003年应届毕业生规模则达到400余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将逐渐对外资开放,金融人才的短缺将更为明显,对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咨询评估、国外商业信贷分析、风险管理的人才产生迫切的新需求。 教育业 缺口116万我国目前仍处于教育欠发达国家行列,未来50年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 与庞大的教育市场相比,师资力量却明显单薄。 据教育部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师资缺口达 120多万人,按照“十五”计划的发展要求,高中阶段教育要达到 60%的毛入学率,按照学生老师比18:1测算,2005年教师队伍的缺口仍将达到116万,而大量的民办、私立学校的出现,使教师更是供不应求。 从数量上不敷所求的同时,对现阶段教师的水平也急待提高,大量的高学历人才将成为教育行业最急需的人才。 管理咨询业 目前仅有专业人才1000人在我国,咨询业属于新兴行业,但发展势头不可低估。 而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 市场的庞大需求使咨询业成为创业板最青睐的六大产业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我国现阶段管理咨询行业的人才却明显不足,目前国内管理咨询人才仅有1000人,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的需求,而有国外大企业工作背景的成熟的咨询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人才的不足和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 旅游业 急需旅游产品营销人员2002年,中国旅游业收入超过200亿美元。 中国旅游人数达1375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了22%,中国旅游业收入增长了14.6%。 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旅游业发展的步子将会更大。 预计未来10年内中国旅游业实际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5%,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800万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 旅游高峰时,各大宾馆酒店爆满,旅行社应接不暇,盈利背后却潜伏巨大的人才危机。 建筑业 今年人才需求是去年的5倍 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建筑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与此同时,对建筑业人才需求喊“渴”喊“缺”之声音不绝于耳。 最需引进人才的专业有:工民建、给排水、暖通、强电、工业电气自动化、通讯工程、工程监理等。 而在上海,对建筑业人才的需求也同样旺盛,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将更紧俏,海外优秀建筑设计人才和监理人才将更多地进入申城建筑行业人才市场.

中国啥城市最有发展前景?

我觉得这个城市有没有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它本身所具备的各种资源与机遇!不外乎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历史底蕴、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物资流通、融资渠道、投资环境、政策改革与扶持等等等等,再加上本市主要领导的能力和国家高层重视的程度等各种软硬件各种因素,在我国具备这些条件的而且还非常丰富发达的的城市为数肯定不多,只有北京、上海、武汉、成都、西安、长沙、广州等七个城市,这七个城市各种各样的软硬件都具备,如果自己把握好、发挥好的话,将来必定有很大的发展和美好的前景

中国内地最具发展的城市有那些?

我国内地最具发展实力的十大城市1、北京: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教中心。 暂且不论08奥运的成功举办必将带动北京新一轮的大发展,仅凭她的首都地位即可成为最具发展实力的城市。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试问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哪个朝代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又不是首都?2、上海:中国内地最大的经济中心,GDP在内地城市中遥遥领先。 作为最具经济活力之一的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城市,发展实力巨大。 只是,随着外资不断涌入其他城市,其地位将受到一些挑战。 3、广州:要说内地经济最自由、最活跃的城市非广州莫属。 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又是最早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城市,广州在很多方面已走在内地城市的前面。 4、天津:天津曾是内地的第三大城市。 只是改革开放后逐步落后了,GDP不仅被上海、北京拉大,而且还被广州、深圳、苏州等城市超过。 不过随着环渤海经济区的建立和天津海滨经济区的开发,天津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 5、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规模最大的城市,重庆拥有国内很多城市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 6、深圳:作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深圳速度是让人惊叹的。 比较完善的经济运行体制确保深圳在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上领先于内地其他城市。 只是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和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矛盾将影响其发展潜力。 7、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汉的发展有些滞后,甚至不如大连、青岛、宁波、苏州等非省会城市。 但是,在中部崛起的大发展中,武汉的位置最重要、责任最重大。 随着一些大企业纷纷落户武汉,加上武汉本身具有的优势,武汉的发展后劲巨大。 8、成都:作为西部的中心城市,成都拥有西部其他城市(包括重庆和西安)所不具备的交通、文化、信息、科教优势。 国外一些国家往往在成都设立领事馆,成都也是西部吸引外资最多的城市。 9、杭州: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作为浙江省会,又临近上海,杭州的优势很多。 杭州西湖是一张无价名片,能够扩大杭州在海外的知名度,吸引大批外商。 而且,目前杭州的软件、动画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势头很猛。 10、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南京排在第十,是有些无奈的。 虽然也处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里,但位置最偏、离上海最远。 经济发展不如上海就不说了,但与杭州的差距在拉大,甚至不如苏南的苏州、无锡。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高,只要南京紧紧依靠江苏省会城市的优势,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