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没了300多亿 浙江前首富坐不住了 (不到8年时间)
又一个国民服饰品牌危机四伏。
曾经,周杰伦那句“不走寻常路”的广告语,让美特斯邦威这个品牌众所周知。无论是偶像剧里的明星,还是事实生存中的年轻人,都因领有一件美特斯邦威而自豪。市区中心随处可见美特斯邦威的身影,门店开在外围商圈,商场挂着巨幅海报。毫不夸张地说,彼时美特斯邦威就是潮流和时兴的代名词。
但时过境迁,这个曾经风行一时的潮流品牌,如今却深陷泥淖。主营业务延续8年盈余,以致于须要“卖店自救”;近8年市值蒸发超300亿,迫近退市危险线,接连遭深交所问询;连开创人自己也发文称 “消费者评估咱们如今的产品‘做工丑,多少钱贵’” ,并称责任全在自己......
曾经的潮流服饰品牌,为何成了“时代的眼泪”?
上市以来股价 图源:雪球
从小镇裁缝到服装大佬
美特斯邦威的开创人周成建,自身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物。
1965年,周成建出世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石坑岭的一户农家。 家里兄弟姐妹6个,周成建排行老四,脑子活络的他8岁就能帮父母运营杂货店。 为了改动贫穷的家境,周成建17岁初中毕业后就不再继续读书了,开局跟着外地一位有名的裁缝徒弟学手艺。没想到他在这方面异常有天分,仅用1个月就学会了裁剪,3个月就能上门给人做衣服。
学成后的周成建,在青田县城开了一家服装厂。一次性偶然的时机,他接到一笔大订单。为了做成这笔生意,他去银行办了存款,并把十里八村的好裁缝招集起来,加班加点赶完了工,结果客户却以面料不合格为由将产品所有退回。算上银行存款和一些其余投入,这笔大生意不只没做成,还让周成建背上了数十万的巨债。
1986年,背着一身债的周成建,到来了温州寻觅商机。仰仗过硬的手艺和亲戚好友的引见,他陆续接到了几笔数额不小的订单。于是,周成建带着老家的十多个裁缝,在妙果寺服装市场做服装代工,日夜加班、吃住在车间,终于在几年内还清了债务。
慢慢地,周成建在妙果寺服装市场有了名望,找他加工服装的老板纷至沓来。不过周成建发现,辛辛劳苦帮别家做衣服赚不到什么钱,那些质量稍好一些、但贴有品牌的衣服,多少钱却能翻着倍卖。于是周成建认定,做代工生意没有出路,卖服装拼的就是品牌。
1993年,周成建注册成立了美特斯制衣有限公司,消费“邦威”休闲服饰品牌服装,这就是美特斯邦威的前身。 1995年,他为自己的服装品牌注册了“美特斯·邦威”这个商标。 据悉,美特斯邦威这个名字的寓意是“漂亮共同集中于此,扬中华之威,扬中央之威”。
1995年4月,周成建在温州五马街束缚剧院里,开出了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 为了能在市场中快点卷进去,不走寻常路的他,间接地下了店内一切服装的老本价,包含面料、纽扣、电费、税务等,而后由消费者定价,只需高于老本价哪怕一元,都可以成交。
这一营销战略在事先太过劲爆,很快门店和仓库就被人流淹没。周成建岂但把衣服卖个精光,还趁势让“美特斯邦威”这个品牌在温州传遍。之后,周成建又提出了消费上“借厂制造”、渠道上“借(加盟)店开售”的战略,开局围绕温州周边探求门店拓展,很快就把连锁店开到杭州、上海。
为了进一步打出出名度, 2003年,周成建重金签下周杰伦作为代言人。 彼时,周杰伦仰仗出色的音乐才气和共同的团体魅力席卷全球,在年轻人个体中倍受追捧,这和美特斯邦威的品牌定位十分符合。于是,随着周杰伦一句“不走寻常路”的广告词,美特斯邦威高歌猛进,把专卖店开到了全国。
2008年,美特斯邦威以“美邦服饰”为名登陆A股,成为事先的“休闲服饰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最高飙到31.5元/股,市值高达389亿元。2011年,美邦服饰营收超99亿、净利超12亿,发明了自成立以来的最佳业绩。美特斯邦威的门店数量也迅速增长,2013年到达了历史最高的5220家。
周成建也随之跻身富豪之列,摘得2008年胡润服装富豪榜桂冠,并延续3年蝉联榜首,被称为“服装大王”。 2009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周成建以26亿美元身家位列中原富豪第三,上游娃哈哈宗庆后、万向团体鲁冠球、复星国际郭广昌等一众浙江籍大佬,成为事先排名最高的浙商。
“潮服一哥”卖店自救
高光事先,命运改动。
2012年开局,美邦服饰的业绩接连下滑。营收从2012年的95.10亿元降低到2013的78.90亿元,2014年又降到66.21亿元;净利润更是间接腰斩,从2012年的8.50亿元跌落至2013年的4.05亿元,2014年又降到1.46亿元, 2015年更是盈余4.32亿元,产生上市以来初次盈余。
2015年,正值美邦服饰成立20周年,这一年,周成建曾试图率领公司转型。2015年7月,美邦服饰发布了一项定增募资预案,拟募资达90亿元,其中60亿元用于O2O全渠道平台构建;但2015年12月,美邦服饰再次发布通告,称中断2015年定增事项,这象征着O2O转型以失败告终。
“我感觉我过去十年确实让自己错位了,让自己‘出轨’了,没有分心专一围绕这个产业,真正用工匠精气做好一个裁缝,所以被市场放弃。”2015年12月,周成建在一次性地下演讲上这样示意。 2016年底,他正式辞去董事长和总裁职务,把一手创立的商业帝国交给了长女胡佳佳。
依据通告,出世于1986年的胡佳佳,2010年毕业于阿斯顿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11年取得伦敦马兰戈尼学院时兴营销硕士学位。2011-2016年,胡佳佳曾先后在美邦服饰任职于总裁办公室、美特斯邦威鞋类开发营运部、品牌营销部、战略开展部。
胡佳佳走马上马后大胆启用新人,将董事会的大半成员交流为80后。品牌上也开启了一系列革新,比如2016年底,美特斯邦威品牌裂变出HYSTYL、NEWear、Novachic、MTEE、ASELF五大系列,区分定位休闲、潮流、街头、森系、极简等各种格调,主打年轻化。
但这些动作并没能改动颓势,美邦服饰照旧在盈余线上挣扎。
2015年后,美邦服饰一度堕入增长停滞,营收规模坚持在60多亿元;2018年之后更是急剧下滑,从2018年的76.77亿元一路跌落到2023年的13.56亿元。 主营业务也连年盈余,2018年持久盈利后,2019年盈余拉大到8.25亿元,到2022年仍盈余8.23亿元,2023年才有所好转。
2016年年报显示,美邦服饰的直营店和加盟店数量,已从巅峰时期的超5000家降至3900多家。在接上去的2017-2019年,美邦服饰不再于年报中披露门店数量。直至2021年末,美邦服饰示意,直营店和加盟店数量已算计降至1600家。
延续多年的惨淡运营,让美邦服饰不得不 “卖店自救”。
2022年10月,美邦服饰发布通告称,为盘活公司资产,拟以现金买卖形式向宁波服饰有限公司发售公司所持有的位于武汉光谷全球城西班牙风情街一处店铺。2022年12月及2023年6月,美邦服饰区分向雅戈尔发售位于贵阳和沈阳的三处店铺。2023年12月,美邦服饰再度向雅戈尔发售成都的一处店铺。
对此,美邦服饰2023年11月在官网微信群众号文章中坦陈:“近年因因为运营未跟上市场变化,造成业务出现较大压力,曾屡次尝试不同的运营战略自救,并经过物业资产以及股权变现等形式启动了数次债务归还。”
营收下滑、连年盈余、卖店抵债,深交所也接连向美邦服饰发函问询。
2021年年报发布后,深交所就要求美邦服饰对2021年公司扣非后净利大额盈余、资产减值、偿债才干等疑问启动说明。2022年年报发布后,美邦服饰再次收到年报问询函,并因未实行审议程序和消息披露工作,不久后又收到深交所下发的监管函。
2024年6月1日,深交所延续第三年对美邦服饰下发年报问询函,对其营收大幅下滑、扣非后巨亏、投资性房地产价值、应收账款、加盟商等状况给予重点关注。6月3日,因业绩预报披露的估量净利润与经审计净利润差异较大,深交所又向美邦服饰及关系担任人收回监管函。
除了关注公司能否具备继续营业才干外,这一次性深交所重点关注了公司前期业绩预报与年报存在较大差异的疑问。因2024年1月,美邦服饰披露的业绩预报显示,估量2023年归母公司净利润为5900-8500万元,但最终4月披露的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净利润为3175万元,两者数据存在差异较大。
受此影响,6月以来,美邦服饰延续多个买卖日上涨,股价一度下探至每股0.94元,迫近退市危险线。截至6月26日收盘,美邦服饰的市值已跌落至26.38亿元,相比巅峰时期蒸发300多亿元。
美邦服饰近期股价变化 图源:
美邦服饰在6月8日发布通告,就2023年年报问询函关注的疑问启动了回复。通告中解释,过去三年,公司及加盟商与时俱进的应答改良确实存在滞后,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商圈和消费习气的变化对应动作不够及时,产生应收款逾期回款、局部加盟商绩效下滑等疑问。
通告还示意,公司也在主动或踊跃主动启动运营战略的调整,以成功主营业务片面盈利并确保本公司继续运营。比如线下传统渠道大幅度收缩,封锁难以继续盈利的盈余店铺;片面扫视全域新批发场景战略布局,在全国多家门店试行全域新批发形式;继续更新产品供应链,定位由从潮流休闲转为潮流户外等。
“一号裁缝”从新出山
从巅峰到坠落,美邦服饰的疑问是多面的。
从外部来看,美邦服饰没有跟上消费更新和电商的浪潮。不时以来,美邦服饰过于依赖明星代言和广告投放来吸引消费者,产品的格调过于繁多和相同,不足共性和特征。同时,在电商飞速开展的时代没抓住时机,仍依赖传统的线下门店和加盟形式,造成市场份额被其余品牌抢占。
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外潮流服饰品牌层出不穷,飞速迭代的行业早是一片红海。国际品牌如ZARA、H&M、优衣库等,仰仗极速照应市场的机制,不时推出性价比更高、设计更新颖的单品;国际品牌如安踏、李宁等,也仰仗常年的口碑积攒,逐渐赢得年轻人的喜欢。相比之下,美邦服饰产品显得过于激进和落后,逐渐被年轻人放弃。
美邦服饰原副总裁程伟雄在离任后,于《我在美特斯邦威的13年》一书中这样写道, 美邦服饰公司开售额直线下滑,重要是脱离了对市场的关注。 “他们努力于产品再造,吸引新老顾客对它的需求和盼望,并试图经过转变运营形式和形式,但往往喊的是差异化,做的却是同质化,收效甚微。”
为挽救美邦服饰, 隐退近8年的周成建,于2024年1月发表重回公司董事长之位。 从新走到台前的周成建,1月22日晚发布了《致整体员工一封信》,示意:“新的一年,将继续养精蓄锐,用数字化战略粗浅转型,用心做好‘好产品’、‘好内容’、‘好体验’。”
详细而言,周成建计划从两方面着手,重塑美邦服饰的未来。
一方面, 彻底革新组织架构。 因美邦服饰此前以职能部门为管控中心的组织架构,部门结构较为臃肿,且老龄化重大,不可顺应当下公司的革新需求。
为此,美邦服饰大幅“瘦身”,员工数从2020年底的2871人缩减至2023年底的992人。同时,年轻的新颖血液也在不时涌入,指标是构建起年轻化、扁平化,以开售为导向的组织架构。
另一方面, 重押直播电商,投身全域新批发。 2023年5月,美特斯邦威电商总部落户杭州滨江区,杭州美特斯数字产业有限公司和浙江美特斯数字产业有限公司也相继成立;2023年9月,美特斯邦威在抖音申请了官网账号。
直播确实给美邦服饰带来了新的增长能源。数据显示,美特斯邦威抖音官网旗舰店账号申请后,仅3个月就成功91.9万粉丝积攒,2023年双11时期天猫旗舰店成功环比增长269%。
其实早在2023年,周成建就在幕后操刀,在电商畛域频频试水。
“2023年10月,咱们在杭州做抖音直播,借助国潮风,一下子人流就上去了,开局认为说一两场就完结了,然而继续了十来天左右,平均在线人数超越2万人,高峰的时刻则是4万人到5万人。”往年5月接受采访时,周成建自述。
但他坦言,虽然美邦服饰曾经监禁出直播电商转型的信号,供应链和商品企划方案仍服务于线下消费场景。基于此,直播间的初次爆单,不只没承接住流量,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也不理想。“起初流量又上去了,没接住流量。假设事先势先有预备新批发的供应链,我感觉借那一波流量有或者一下子业绩就爆了。”
于是1月29日,“复出”后的周成建发布了《致整体供应商一封信》。 在他看来, 公司的基本疑问出在供应链上,自己从新担任公司担任人的第一使命,就是处置好供应链疑问。 他呐喊,美邦服饰整体员工和供应链协作同伴携手革新,尽快处置供应链质量供应、效率供应等疑问,让美特斯邦威这个外货老牌重回巅峰。
“美邦如今这样,我责无旁贷。”周成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再次出山,他将自己定位成“在校生”、“小经理”、“90后的好友”,去从新了解市场、盘活美邦服饰,并设下 “三年重回百亿” 的指标。但他也对自己和周遭的市场环境有明晰的认知: “假设这个指标三年时期没有成功,那么五年也不会有。”
富豪们是如何避税的?从世界首富马斯克发起奇葩投票说起
事先申明,避税和逃税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本质上有着天壤之别。 简单来说,逃税是违法的、甚至还会引发犯罪,之前爽子姐和翰子哥因为逃税被施以了重罚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避税则是利用了一些政策上的漏洞减少了实际纳税金额,并没有构成违法行为。 这一点请一定要明确。
随着特斯拉股价的不断攀升,这家公司成为了全球第六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埃隆马斯克也坐稳了全球首富的宝座, 成为福布斯创榜以来第一位资产净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富豪。
人红是非多,马斯克最近被两拨人盯上了。 一是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官员公开喊话包括马斯克在内的富人,希望他们捐款60亿美元解决全球饥饿问题。
结果“推特网红”马斯克回怼道,“如果能够公开解释如何使用60亿美元解决饥饿问题且用透明的会计方法来证明,自己会立马卖掉一部分特斯拉的股票捐款。”
二是美国总统拜登一上台就准备拿美国富豪开刀。
要说他也没办法,一会要搞几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一会要提高美国老百姓的社保待遇。 钱从哪里来?美债余额都已经28.85万亿美元了,印钱使得美国的通胀创下了 历史 新高,只能靠多收税了。
美国的百亿、千亿富豪很多,收他们的税可比收普通人的税效率高多了。 于是拜登提出了一项议案,提高年收入100万美元以上富豪的税率。 将原本的20%的资本利得税率提升到39.6%,几乎翻了一倍啊。 虽然该提案还没通过,但对于富豪们是否逃避缴税义务的讨论愈演愈烈。
既是首富、又是网红的马斯克这下坐不住了,在推特上发起了一场投票。 马斯克说,“自己不从特斯拉领工资,除了股票没有其他收入,不卖股票的话根本无法缴税。 现在打算卖掉手上10%的股票,看看大家的意思”。
结果投票引来了众多吃瓜群众的响应,接近60%的人希望马斯克卖掉部分特斯拉的股票缴纳资本利得税。 这下马斯克把自己定在杠头上了。 为了面子也得卖掉股票缴税,当然,他只是说会出手股票,到底分几年卖可没说。 换言之,分十年、二十年卖掉10%的特斯拉股票也算遵守承诺。
看了马斯克最近的“表演”让我想写一篇关于国内富豪们常见的避税方式。 实话实话,相比于美国,国内大佬们避税的方式更多、效果更好。 大家先要了解一下哪种情况不用缴税。
房子和现金对于几十亿、上百亿甚至千亿级别的富豪来说已经不算是主要的资产形式了, 他们的财富主要是上市公司的股票。 比如宁德时代老板 曾毓群 , 今年身价暴涨至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完全归功于宁德时代股价的大涨。 你们熟悉的两位马姓老板、拼多多老大、东哥等一众大佬皆是如此。
因此,我们主要研究富豪们如何通过上市公司股票取得收益规避税收。
大家可以发现国内老板们的工资收入其实不高。 这是因为工资的个税税率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收入越高税率也就越高。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6万元后税率将达到45%。
如果每年给自己发个几千万元甚至几亿元工资的话,老板们得缴纳将近一半的个税。 借用思聪的一句话,“我只是有钱但不傻”。 老板们必然会想办法避税!
有的朋友提到将日常支出放在某家公司支出中不仅不用缴纳个税还能抵消企业所得税。 没错,但这样做有两个缺点。
一是万一公司破产了,这些名为公司财产实为个人财产的东西全部得“充公”还债。 二是老板们的物质消费中不可能什么东西都往公司账上报,否则反而会引发税务局的调查。 因此,这确实是避税方法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方法。
上市公司每年年报都可能为为股东分红。 对于短期投资的小散来说分红意义不大,因为分红以后股价会向下调整,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会说分红其实分的是自己的钱。
但对于长期持股的人、尤其是控股股东就不同了。 现金分红意味着不用出售股票就能拿到现金。 比如某上市公司股本为2亿股,老板有1亿股,持股比例为50%。 当年每股分0.3元,那么老板能够分到3000万元,1亿股股票并没有减少、对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也没有减弱。
如果3000万元是以工资形式发放的话,则老板当年就得缴纳1300万元以上的个税,实际到手收入不到1700万元。 可分红就不一样了,根据我们国家的规定,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一年以上的分红免于缴纳个人所得税。 换言之,3000万元的分红全部进入老板口袋。
注意一点,只有上市公司分红才免税,非上市公司分红需要缴纳20%的个税,不过仍然远远低于45%的最高工资收入税率。
方式一虽然可以做到完全免税但也有两个问题。
一是现金分红会减少企业的现金。 对于企业来说现金往往非常紧张,某地产公司暴雷不是因为资不抵债(虽然有1.97万亿元负债,但资产总额高达2.3万亿元)而是账上现金不够。
二是分红只能解决小钱,没法解决大钱。 比如,某上市公司老板拥有1亿股股票,股价为40元,老板身价为40亿元。 一年分红3000万元对于40亿元的身价来说确实不算多。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富豪们会采用股权质押的方式搞钱。
股权质押的意思是向银行借钱,将股票抵押在银行那里。 上述例子中老板可能会拿出5000万股抵押借钱。 每股价格40元意味着5000万元的市值为20亿元,从银行借到20亿元问题不大。
等到了第二年可以把剩下的5000万股再去抵押借到20亿元后还上第一年的本金并解除第一年质押的股票。 这样循环下来能够保证每年只需要支付利息,20亿元本金就能够留在自己手上了。 这个套路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美国人也是这么发行国债借钱的。
由于股权质押属于借款并不属于收入,因此和个税一丁点关系都没有,堪称富豪们最喜欢的大额融资方式。 当然,每年需要支付利息,不过利息和个税比起来真就不算什么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财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后的鼓励!
江苏首富陈建华:一年狂赚6953亿,每天坐直升机上下班
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2019年,陈建华名下产业总营收达到6953亿,反超刘强东,一跃成为江苏新首富。
然而谁能想到,在30年前的时候,陈建华还是一个被迫辍学,在工地卖苦力维生的小小泥瓦匠 。
从普通的泥瓦匠,到如今的江苏首富,陈建华到底是如何完成逆袭的呢?
而陈建华又是靠什么,能够年赚6953亿的呢?
1971年,陈建华出生在江苏这片鱼米之乡上。
只是陈建华的家庭并没有感受到“鱼米之乡”的繁华,反而因为家里人口众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
在开始的时候,父母确实也指望陈建华“知识改变命运”,所以陈建华从小就被送到学校读书。
但事实证明,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说什么都是空话。
在陈建华13岁那年,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只能让他辍学进城打工 。
这个时候的陈建华年纪还小,干不了太重的体力活。
父母便恳求同村的人带着陈建华,学着做一个泥瓦匠 。
别看泥瓦匠到现在机会都快见不着了,但在当时也算是门响当当的好手艺。
且不说在工地里,泥瓦匠比普通卖力气的工人待遇更好。
就说村里,一年到头总有几家要翻新房子的时候,这些泥瓦匠根本就不愁吃喝 。
可见,父母虽然让陈建华辍学回家,但是对于他的前途可从来没有放弃过。
都是含辛茹苦养大的宝贝疙瘩,若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苦 。
陈建华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很快学成归来,凭借着一手砌砖的本事,在成立一家建筑队站稳脚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正是江苏高速发展的阶段,不管是盖楼还是盖工厂,都需要大量专业的工人。
像陈建华这样掌握一门手艺的工人,就更是吃香,几乎都是活儿赶着活儿,根本不愁挣不到钱 。
眼看着陈建华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泥瓦匠这活儿虽稍微轻松些,那也只是与普通人卖力气的工人相比,实际上都是体力活,又能够轻松到哪里。
尤其是在城里盖楼的时候,泥瓦匠需要在十几层楼高的地方添砖加瓦,辛苦自是不必多说,还非常的危险。
1989年的时候,年仅18岁的陈建华,就是在一次高空作业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下来,小腿直接摔断,被迫回到家里养伤 。
虽说工地方面肯定会报个工伤,赔偿一笔钱财,但这毕竟是个死数,迟早会坐吃山空的。
更何况,陈建华对于自己的腿伤什么时候能好,到底还能不能好,心中都是一个未知数。
陈建华可不想自己家的日子刚刚有些好转,年迈的老父老母就又得照顾自己 。
所以在家的这段时间,陈建华根本就坐不住,没事的时候就拄着拐杖到院子里瞎转悠,琢磨来钱的路子。
别说,竟然还真的让陈建华琢磨出一些门道来 。
那时在一天下午的时候,陈建华正拄着拐在院子里溜达,结果正好看到母亲从院外回来,怀中还抱着一大堆的废线。
这废线就是纺织厂所裁剪下来的废弃线头,一般这些废线利用价值低,二次加工又太浪费时间,根本不划算。
所以大部分的纺织厂,就会将这些废线直接当做废品处理掉 。
但是这却不代表这些废线就真的没有利用价值。
在江苏,许多农户的女主人,都将这些废线收集起来,按照颜色重新归纳串在一起,这样就能够如同正常的线一样缝制衣服。
而且,却让陈建华渐渐起了心思。
江苏自古便能够被称为鱼米之乡,靠的可从来不单单是种地或捕鱼。
纺织业在江苏一直占据着极高的地位。
从古时候的男耕女织,到后来的江宁织造,再到如今的各种织布厂、纺织厂。
可以说,自古以来江苏对于纺织行业就极为重视,即便不说当地人人都会织布,但至少每个村里都会出几个远近闻名的织女 。
陈建华打得便是这个主意。
当地纺织厂比较多,能够为陈建华提供足够多的废线。
而同村会纺织的人也不少,陈建华也不担心找不到人处理这些废线 。
说干就干,陈建华拿出自己的积蓄,一边联系纺织厂收购废线,一边联系同村好纺织的女工加工。
等出来第一批成品之后,陈建华又与伙伴一起推着小车到城里卖。
这算是陈建华“创业”的第一笔生意 。
这次“创业”成功的经历,不但给陈建华树立了信心,甚至还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送到他的身边。
这个人就是陈建华未来的妻子范红卫。
范红卫比陈建华大四岁,两人同样是苏州吴江区人。
但是两人小时候却并不认识。
范红卫的家庭条件要比陈建华好上不少,至少家里能够供她一直读完大专毕业。
凭借着这个学历,范红卫在18岁那年成为纺织厂的一名会计 。
而这个时候的陈建华,还是个刚刚辍学一边打工一边学艺的泥瓦匠。
按照道理说,陈建华与范红卫一个泥瓦匠、一个纺织厂会计,就算是说破天也没有机会相识才对 。
但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巧合。
随着陈建华创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渐渐已经不满足在附近小打小闹,开始寻思着扩张自己的生意规模。
好巧不巧,陈建华就来到范红卫工作的工厂,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在听完陈建华的规划之后,范红卫也认为这很有搞头,便主动帮助陈建华出谋划策 。
而陈建华虽然有想法、有能力,但毕竟早早就辍学出来打工,迫切需要范红卫这个高材生来帮自己铺路。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合伙做生意。
两人在共同创业的过程中,也渐渐互生好感,很快便结为夫妻。
至此,陈建华就更加放心将财务方面的问题交给范红卫,自己则是一门心思扩大生产。
还别说,男外女内的合作方式,果然让生意规模扩大了好几倍。
然而说到底,陈建华、范红卫所干的生意也不过是家庭作坊模式而已,即便扩张的速度再快,也终归有个限度 。
其一,是因为陈建华认识的人有限,越到后期能够招募到的女工就越少。
其二,是因为陈建华没有自己的场地,很多厂商根本不愿意与陈建华合作。
其实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只要自己开办个工厂,这两个问题都能轻松解决 。
但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最大的三个原因就是没人、没钱、没地。
没人这个好解决,只要工资给开到位,不怕没人来。
没钱这个问题虽然困难,但是妻子范红卫倒是帮陈建华出了一个主意。
此时的江苏大力鼓励民营企业,为此还开出不少的贷款扶持。
然而实际上,贷款的程序流程复杂,非专业人士一般很难申请下来。
但是这一切,却难不倒会计专业出身、拥有近十年工厂会计经验的范红卫 。
按照范红卫所说,如果他们决心开办一家纺织厂的话,范红卫就有信心贷回来大额商业贷款。
没人、没钱都不是问题,反而开工厂的地儿却成了老大难。
原因很简单,江苏自古以来便纺织业盛兴,到了如今几乎每个镇都有属于自己的纺织厂,外人根本插不进去。
即便有没有开办纺织厂的镇,那也确实证明不适合开办纺织厂。
不管是那个原因,反正都不会给陈建华批地办工厂 。
陈建华如果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纺织厂,那么就只能去收购那些已有的纺织厂,不过这价格就要昂贵许多。
但天无绝人之路,很快属于陈建华、范红卫的机会就来了。
1994年,这也是陈建华从事废线生意的第五年那头 。
这个时候南麻镇有一家纺织厂经营不下去,准备向外出售。
陈建华、范红卫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急匆匆跑到南麻镇商讨收购事宜,但结果却有些不尽人意。
南麻镇开出的价格倒也还算是合理,只需要300万就能够买下这家纺织厂以及相关设备。
但问题是,南麻镇将一些与纺织厂无关的产业捆绑兜售。
如果陈建华、范红卫要买下这家纺织厂,就得多花69万买下一些自己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
范红卫对此是坚决反对,但是陈建华却觉得不无不可。
陈建华认为像南麻镇这样的机会并不多,错过了再等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如果这些时间用来好好发展工厂,说不定早就将这些钱赚了回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范红卫虽然学识远远好于陈建华,但是思想上还是处于一个打工的心理,还是偏好于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
而已经经商五年的陈建华,虽然也会控制成本,但是却已经诞生了时间成本的概念,知道如何规避时间的浪费 。
这一点,还是陈建华从那些纺织厂里学到的。
那些纺织厂难道都不知道废线是可以二次加工的吗?当然知道,只不过没人愿意浪费这个时间。
假如每月生产的布需要花费100万成本,卖掉后进账160万,利润在60万。
而如果将这些废线回收二次加工,确实能够再提高10万的利润,但是需要额外花费一个月的时间。
但如果这个月用来生产新布的话,可是足足有60万的利润,为什么要浪费这个时间来赚这10万呢?
所以这也是那些工厂明明知道废线能够降低成本,但却依旧不会进行二次加工的原因。
显然,陈建华也是这个思路。
看上去是多花69万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
但是换一个思路,多花费69万就能够提前好几年拥有一个纺织厂 。
范红卫听到陈建华的解释之后,心里顿时好受许多。
也正是这个举措,让陈建华的人生提前步入快车道。
1994年,已经完成工厂收购的陈建华、范红卫,正是成立吴江化纤织造厂,而这也正是日后“恒力化纤”的前身 。
为了稳住工厂里经验丰富的工人,陈建华定下了“每月15号发工资”的铁律,在全体员工面前立誓,即便是借钱也绝对不会拖欠工人一天工资。
正是因为这条“铁律”,让工厂的员工积极性空前的高涨。
在全厂员工上下一心的情况下,吴江化纤织造厂仅仅第一年就完成了1000万的产值,成功让工厂转亏为盈。
更是在第二年,创下了2700万的产值,为陈建华积攒了第一笔财富。
而陈建华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借着这笔钱立马重新投入到生产中。
短短几年间,陈建华的工厂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都是成倍的往上翻。
单单是1998年,陈建华就一次性从国外收购了306台最先进的喷水织机 。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却开始显现出来。
其实自从1997年起,这场金融危机就在东南亚国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泰币更是一落千丈,经济险些崩盘。
但是这个时候,对于国内的影响还并不算太大,陈建华一直在江苏本地做生意,更是不会受到国际经济局势变化的影响。
但是到了1998年,随着香港、深圳、广东等地的外贸企业受到影响,连累着国内各个工厂订单滞留,许多工厂生产的货物却无法及时变现。
各个工厂的产业互相关联,都是一条线,当一端受到影响的时候,它的上下游工厂未免也会受到影响。
最终会导致整条线都无法运转起来。
许多老板是在无法忍受日益亏本的工厂,只能低价将手头的工厂出售。
而这,却让陈建华看到了机会。
陈建华说:“人总要穿衣服。”
陈建华既对市场信心,也对自己的产业有信心。
也正是源于这种信心,陈建华一举拿下8500万,仅一年就将厂房扩张了2万平方米 。
事实证明,陈建华的决策是对的。
在这场危机中,陈建华手底下的工厂却从来没有停过工。
虽然堆积了不少的货物,但是在危机接触的第一时间,这些货物就能够第一时间变现。
单单是从1998年到2002年的四年间,陈建华的“恒力”产值就超过百亿 。
而陈建华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
2002年,投资32亿成立“恒力化纤”,光是第一期工程就超过80公顷的面积。
不仅如此,陈建华还积极扩展自己下游产业,扩展自己的销售渠道。
正是这个举动,奠定了陈建华在化纤行业的龙头地位。
在2008年的时候,“恒力”年产20万吨工业丝,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丝生产商。
在2009年,“恒力”年产60万吨化纤聚酯,成就了陈建华“世界化纤巨子”的名号 。
陈建华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恒力的价格波动,就是国际市场的行情。”
但显然,光凭现在的“恒力”还是无法做大的,真正能够产生这么巨大的能量,其实是在2009年之后 。
其实陈建华早就在知道,只掌握下游产业的”恒力“就和无源之水一样,表面看上去声势浩大,但实际上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断送眼前一切。
如果想要持久,就需要掌握上游产业。
但在这件事情并不简单,众所周知化纤的上游产业是能源产业,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等重要资源。
任何人想要拿下来也并不简单。
陈建华从2012年起就开始谋划这件事情,到了2017年才成功拿下项目,直到2019才彻底完工 。
前前后后七年的时间,“恒力石化”至此总算名副其实。
虽然陈建华在“恒力石化”上的投入非常大,但是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2019年,“恒力”全年总营收6953亿 。
陈建华更是凭此反超刘强东,成为江苏新首富。
但是陈建华因为“摊子”铺得太大,陈建华光是奔走在几家分公司之间都是个问题。
不说别的,光是“恒力集团”、“恒力化纤”、“恒力石化”三大版块,距离就相隔十万八千里,每次开会的时候,陈建华光是赶路就得半天。
到后来,陈建华干脆直接专门配了一家私人飞机,每天坐飞机上下班 。
如此不仅节省时间,还能够避免高峰期堵车的尴尬。
论出生,陈建华在一众富豪中并不算好,曾经一度因为吃不饱,被迫辍学打工。
而能够从一位普普通通的泥瓦匠,到如今的江苏首富,其中除了陈建华自己的努力与运气之外,更加离不开他与妻子的相辅相成。
没有妻子范红卫的专业知识的帮助,陈建华根本就无法拿下第一笔贷款。
没有范红卫坐镇后方稳定局势,陈建华也无法大刀阔斧的扩张产业。
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陈建华的信任,范红卫才会有一展拳脚的机会。
而且几个关键决策上,也都是陈建华力排众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建华与范红卫是真正意义上的相辅相成。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如今,“恒力集团”依旧是陈建华与范红卫一正一副,共同主持大局。
也是各大排行榜,都会将陈建华与范红卫两人绑定在一起排名的原因。
或许,“琴瑟和鸣”才是陈建华与范红卫,能够取得如今成就的真正原因。
河南首富的资本游戏:一招“玩”掉800亿
本年2月,华兰疫苗登岸深交所,河南前首富安康也迎来了本身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2021年,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曾经给本身立了个“小方针”。 他在接管采访时暗示,将来3年内,华兰生物将慢慢完成对华兰疫苗、华兰基因两大业务板块的拆分上市。 此刻,这个方针已经完成了一半。 在2021年胡润百富榜上,安康以270亿元的身家名列个中。 跟着华兰疫苗的上市,其家属的财产也随着再度暴涨。 但在这背后,华兰生物的市值却已大幅缩水。 在去年年中时,其市值一度高出1300亿元。 停止3月1日收盘,华兰生物市值只有471.42亿元,下降了高出800亿元。 华兰生物的投资者们“坐立不安”。 有股民在股吧中诉苦:“儿子涨了,老子就跌了。 ”而在这背后,更令持有该股的22万股东担心的则是:在分拆了疫苗业务后,华兰生物还能剩下什么?22万股民的担心 本年2月18日,华兰疫苗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生意业务,实际召募资金净额为22.44亿元。 上市当日,华兰疫苗收报70.30元/股,市值为281.21亿元,较刊行价56.88元/股上扬23.59%。 华兰疫苗也成为河南的首家“A拆A”企业。 华兰疫苗的“高光产物”是其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早在2009年,华兰疫苗就研制出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在2018年,公司自研的四价流感疫苗上市, 财经新闻,成为海内四价流感疫苗市场的“唯一份”。 当年公司业绩就转亏为盈,净利润由2017年的吃亏0.77亿元提高到了2.70亿元。 2018年,永生生物曝出疫苗记录造假事件,退出市场。 华兰疫苗一度把持了海内的四价流感疫苗市场。 在2019年,华兰疫苗的四价流感疫苗市场占有率仍然到达了86%。 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跟着公共对流感的防御意识和接种意愿的加强,疫苗观念变得越发炙手可热。 在2020年,华兰疫苗的营收高达24.20亿元,较2019年增长131.3%;净利润为9.25亿元,同比增长146.7%。 但华兰疫苗刚靠着四价流感疫苗盈利,华兰生物就“着急”要将它分拆上市。 2020年3月,华兰生物相继招揽高瓴骅盈、晨壹启明两大成本入股华兰疫苗,完善股权布局改观;2020年12月,华兰疫苗向深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 2021年8月26日,华兰疫苗乐成过会。 凭据华兰生物官方的说法,分拆上市后,公司将更好地专注其主营的血成品业务,而华兰疫苗会继承做大、做强疫苗业务,增加盈利本领和综合竞争力。 可是,二级市场对这一说法好像并不买账。 华兰疫苗过会后,在2021年8月27日,华兰生物午后闪崩跌停,停止当日收盘,单日成交额超10亿元,并且仍然有超8万手封单未交易。 在疫苗观念的拉动下,华兰生物的股价在2021年上半年,从年头的24元/股一路上涨,最高曾一度到达76元/股的高点,在去年8月,市值一度打破1300亿元。 但在8月后,华兰生物的股价开始一路下挫。 华兰疫苗本年2月上市首日,华兰生物的股价却应声下跌了0.87%。 停止3月1日,华兰生物股价报收25.84元。 在华兰疫苗正式登岸成本市场之前,在华兰生物的股吧中,很多投资者们就“坐不住了”,纷纷留言。 有人直言“有什么要领可以让华兰疫苗不能上市?”也有人疑虑重重地问,“我已重仓华兰生物,看样子不会要‘关灯吃面’吧?”但更令他们担心的是,分拆掉疫苗业务后,华兰生物还能靠什么维持住此刻的市值?华兰生物还剩下什么? (图/视觉中国)在参与疫苗业务之前,华兰生物曾是血成品的龙头。 创立于1992年的华兰生物,2004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和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并称为血液成品行业“三巨头”。 其主营业务的血成品,即以康健人的血液为原质料建造的生物活性制剂。 在医疗抢救和部门特定疾病的治疗上,血成品起着重要浸染。 鉴于该产物存在的非凡性和对产物安详性的高要求,行业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从2001年开始,国度都未再核准设立新的血成品企业。 政策壁垒也间接为华兰生物提供了业务“护城河”。 连公司实控人安康都直言,这是华兰生物早期得以乐成的要害因素之一。 在上市次年,华兰生物创立了华兰疫苗,并在2013年创立了创新药企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兰基因”)。 但华兰疫苗、华兰基因初期的成长,仍然是依靠血成品业务真金白银地“扶养”。 2002年至2017年,华兰生物的血成品业务总体而言保持着不变增长,总营收从1.73亿元增长至23.61亿元。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