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实控人所持6.7亿股权被解冻 张国标所持富春控股股权被解冻 (张小泉实控人等被强制执行2.9亿余元)

天眼查法律诉讼消息显示,近日,富春控股团体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解冻消息,被口头人为张国标,解冻股权数额约6.74亿人民币,解冻期限自2024年6月6日至2027年6月5日,口头法院为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

富春控股团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8月,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张国标,总经理为张樟生,注册资本8.43亿人民币,由张国标、张樟生区分持股80%、20%,张国标认缴出资额为6.74亿余元。股权穿透图显示,富春控股团体有限公司经过子公司杭州富泉投资有限公司控股杭州团体有限公司。


张小泉股权结构

7月21日晚间,证监会发文称,同意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小泉”)在创业板注册上市,a股将“第一股”。

本次IPO,张小泉拟募集资金4.55亿元,除4095万元和6000万元分别用于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3.54亿元将全部投向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以下简称“阳江智能制造中心”),其中扩产投资占本次募集资金的近80%。

2021年春节前,张小泉顺利通过创业板上市审核。 据张小泉官网介绍,张小泉品牌创建于明朝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相传张小泉于1628年出生于安徽黟县,明朝崇祯年间,在父亲的指导下,练就了一手好剪刀。 明末,张小泉和他的儿子去了杭州,开始做剪刀生意。 康熙二年,他们把原来的店名“张大龙”改名为“张小泉”。

张小泉死后,其子张继承父业,在“张小泉”的名字中加了“晋吉”二字,以突出真实性;乾隆年间,《张小泉近世录》将剪刀列为贡品。 1915年,张小泉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二等奖,在新中国的三次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1997年,张小泉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张小泉成功转型,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并获得原产地注册保护;2006年,“张小泉”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

然而,起初,张小泉集团隶属于SASAC。 虽然有老品牌的优势,但是公司运营并不好。 2007年,富春控股集团与张小泉集团签订协议,以先增资后股权转让的方式收购张小泉集团73.5%的股权。

由此,张小泉集团的控制权由杭SASAC变更为富春控股。

但是“张小泉”之争并没有结束。

尽管富春控股收购了杭州张小泉集团的控制权,但该公司并不是张小泉品牌的唯一所有者。 2007年,“杭州张小泉”和“上海张小泉”因商标所有权纠纷对簿公堂。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富泉投资(富春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将对上海张小泉进行战略收购。

2012年,福泉投资完成控股上海张小泉;2015年,上海张小泉完成工商注册,并收购其全部股份。 至今,张小泉控股股东为张小泉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张国标、张张生、张新成(张国标、张张生为兄弟,张国标、张新成为父子)。 三人通过富春控股、融泉投资、振泉投资持有公司71.83%的股份。 其中,持股51.96%,张通过融泉投资间接持股0.13%,此外,通过集团间接持股12.99%;张新成通过融泉投资间接持股6.36%,通过振泉投资间接持股0.39%。

值得注意的是,张小泉的前十大股东与多家浙江企业有关。除均瑶集团和史航集团外,丰丸金元的实际控制人为新昌名人陈,亚东北辰为复星国际全资子公司,自然人股东申通快递董事长,控股股东浙江雷科奥投资有限公司俞不晓

招股书显示,张小泉已发展成为集设计、R&D、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日用五金制造企业。 其主要产品包括剪刀、小刀、套刀和剪刀等家居用品。

以2020年为例,剪刀差收入1.65亿元,占总收入的29.09%;刀和套刀剪刀组合收入分别为1.42亿元和1.5亿元,占比分别为25.08%和26.43%,三项业务总收入占比80.6%。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2万元、.49万元和.66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13%;净利润分别为4380.85万元、7230.07万元和7721.66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76%。

此外,根据公司预测,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3.4亿元,同比增长23.6%和35.6%,实现净利润4400-4800万元,同比增长34.1%和46.3%。

虽然营收还不错,但在张小泉的门店扩张计划一直是“浮云”。

根据 2010年7月30日发布的公开信息,张小泉集团计划三年内在中国开设100家门店。 十年过去了,张小泉的店铺数量远远落后于最初的目标。

官网显示,张小泉在张小泉的零售网点分别位于沪、京、津、苏、浙、黔、渝,对应门店数量分别为7、1、1、5、8、1、1,共24家门店,7个省份。

招股书显示,在一二线城市,张小泉主要布局满足中高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差异化需求的线下零售店。 张小泉推出了一批对抗国际知名品牌的高端产品。 2020年,当前销售额中单价超过300元的产品占比6.71%。

此外,张小泉主要产品总产量的70%以上是OEM生产的低端产品。

根据招股书,代工是指贴牌生产。 张小泉的产品结构逐渐转向自产产品,以高端产品为主,部分低端产品通过代工采购。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张小泉主要产品自产产量分别为933.14万台/件、984.83万台/件、977.76万台/件,代工产量分别为3039.22万台/件、2980.78万台/件。

2018-2020年,张小泉主要产品OEM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76.51%、75.17%和77.15%。

可以看出,近年来,张小泉OEM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持续超过70%,而张小泉的低端产品可能仍将是其主流产品。

代工的另一面是专利研发的弱势。

根据张小泉的招股说明书,张小泉可比上市公司为阿斯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斯达”)、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尔斯”)和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泊尔”)。

与可比的同行相比,张小泉的专利总数处于末位,还不到上一届的一半。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18日,张小泉共有141项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同期,AStar的专利总数为301件,hals为461件,苏泊尔为431件。

此外,张小泉近三年的R&D费用率从未超过可比同业的平均水平。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2018年和2020年,张小泉的R&D费用率分别为2.14%、3.47%和3.51%。

同期,AStar的R&D费用率分别为4.56%、4.89%和5.87%,hals分别为3.48%、3.76%和5.44%,苏泊尔分别为2.26%、2.28%和2.38%。

2018年至2020年,张小泉可比同业的平均R&D费用率分别为3.43%、3.64%和4.56%。

正如媒体所说,今天的张小泉只是一家披着张小泉外衣的刀剪贸易公司。

400岁张小泉即将上市:研发薄弱 代工产品占主流

7月21日晚间,证监会发文称,同意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小泉)创业板IPO注册,A股将迎来刀剪第一股。 此次IPO,张小泉计划募资4.55亿元,除了4095万元和6000万元分别用于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外,剩余的3.54亿元全部投向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下称阳江智造中心),扩产投入占到了此次募资的近八成。 在2021年春节前,张小泉顺利通过创业板上市审核。 据张小泉官网显示,张小泉品牌始创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至今已有近400年 历史 。 据传,明朝崇祯年间,也就是1628年,出生于安徽黟县的张小泉在父亲的指导下,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 明朝末年,张小泉父子去到了杭州,开始经营起了剪刀的生意,并在康熙二年将原先的店牌名张大隆更名为张小泉。 张小泉去世后,其子张近高子承父业,在张小泉店牌名下加上了近记两字,以凸显正宗;到了乾隆年间,张小泉近记剪刀被列为了贡品。 1915年,张小泉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二等奖,在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上均获第一名。 1997年,张小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张小泉顺利通过了转制,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并获得原产地注册保护;2006年,张小泉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不过,起初的张小泉集团隶属于杭州国资委旗下,尽管拥有老字号的品牌优势,但公司的经营情况并不好。 2007年,富春控股集团与张小泉集团签署协议,以先增资再股权转让的方式拿下了张小泉集团73.5%的股份。 由此,张小泉集团的控制权由杭州国资委变更成了富春控股。 但张小泉之争并未完结。 虽然富春控股买下了杭州张小泉集团的控制权,但公司并非是张小泉品牌的唯一所有者。 2007年,杭州张小泉和上海张小泉就品牌所有权归属存在争议问题诉诸法院。 最后的解决方案是,由富泉投资(富春控股全资子公司)对上海张小泉进行战略收购。 2012年,富泉投资完成了对上海张小泉的控股;2015年,上海张小泉完成工商登记,收购了其全部股份。 至此,张小泉的控股股东为张小泉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张国标、张樟生和张新程(张国标与张樟生为兄弟关系,张国标与张新程为父子关系),三人通过富春控股、嵘泉投资和臻泉投资共持有公司71.83%的股份。 其中张国标占股51.96%,张樟生通过嵘泉投资间接持股0.13%,此外通过张小泉集团间接持股12.99%;张新程通过嵘泉投资间接持股6.36%,通过臻泉投资间接持股0.39%。 值得注意的是,张小泉前十大股东与多家浙企有关,除了均瑶集团、杭实集团,万丰锦源实际控制人是新昌名人陈爱莲,亚东北辰是复星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以及自然人股东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浙江雷可澳投资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俞补孝。 招股书显示,张小泉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制造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剪具、刀具、套刀剪组合和其他生活家居用品。 以2020年为例,来自剪具的收入为1.6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9.09%;来自刀具和套刀剪组合的收入分别为1.42亿元和1.5亿元,占比分别为25.08%和26.43%,三块业务的营收占比合计为80.6%。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2万元、.49万元及.66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13%;净利润分别为4380.85万元、7230.07万元及7721.6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76%。 此外,根据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3.4亿元,同比增长23.6%和35.6%,实现净利润0.44亿元--0.48亿元,同比增长34.1%和46.3%。 营收虽然还算不错,但张小泉的门店扩充计划却已浮云。 据杭州网2010年7月30日发布的公开信息,张小泉集团计划三年内在中国铺100家专卖店。 十年过去了,张小泉门店数量或远不及当初设定的目标。 据张小泉官网,张小泉的零售网点分别布局在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贵州、重庆,对应门店数量分别为7家、1家、1家、5家、8家、1家、1家,合计为24家,布局的省份数量为7个。 据招股书,在一二线城市,张小泉主要布局满足中高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差异化需求的线下零售门店。 张小泉对标国际知名品牌,推出多项高端系列产品。 2020年,单价超过300元的产品占当期销售额的比例为6.71%。 除此之外,张小泉超七成主要产品的总产量,为代工生产的中低端产品。 据招股书,OEM指代工生产。 张小泉产品结构逐渐转向自产产品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并通过OEM采购部分中低端产品。 据招股书,2018 2020年,张小泉的主要产品自产产量分别为933.14万把/套/件、984.83万把/套/件、977.76万把/套/件,OEM产量分别为3,039.22万把/套/件、2,980.78万把/套/件、3,301.18万把/套/件。 2018 2020年,张小泉的主要产品OEM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76.51%、75.17%、77.15%。 可以看出,近年来,张小泉的OEM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持续超七成,而张小泉的中低端产品或持续为其主流产品。 代工生产的另一面则是专利研发方面的薄弱。 据张小泉招股书显示,张小泉的可比同行上市公司分别为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仕达)、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尔斯)、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泊尔)。 与可比同行相比较,张小泉的专利总数或垫底,不及其前一名数量的半数。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截至2021年6月18日,张小泉的专利总数为141项,包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同期,爱仕达的专利总数为301项,哈尔斯的专利总数为461项,苏泊尔的专利总数为431项。 另外,张小泉近三年的研发费用率始终未超过可比同行均值。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18 2020年,张小泉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4%、3.47%、3.51%。 同期,爱仕达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56%、4.89%、5.87%,哈尔斯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48%、3.76%、5.44%,苏泊尔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26%、2.28%、2.38%。 2018-2020年,张小泉的可比同行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3.43%、3.64%、4.56%。 正如媒体所言,如今的张小泉,只是披着张小泉外衣的刀剪贸易公司而已。 撰文/张垣 编辑/周周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