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模型密集 上新 关注产业链投资时机 (国产模型厂)
以后,人工默认行业进入到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极速开展阶段,国产多模态大模型迸发式更新,AI运行有望迎来更多性能和外形方面的打破更新,未来开展空间宽广。目前市场上已有多只人工默认关系指数可供大家选用性能。
国产多模态大模型迸发式更新
近期,国产多模态大模型迎来迸发式更新。华为发布了盘古大模型5.0,其数学和布局才干失掉了显著优化,能够进一步了解和生成包含文本、图片、视频、雷达、红外、遥感等更多模态的消息。
此外,快手可灵大模型日前也发布了更新,正式开明了“图生视频”性能,可允许将静态图像转化为5秒时长的视频,并且用户可经过揭示词控制图像中的静止成果。
也发布通告称,将推出讯飞星火大模型V4.0版本及其关系落地运行,新版本将片面优化大模型底座七大外围才干,对标GPT-4 Turbo。
人工默认 产业链迎开展新时机
随着国产AI大模型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人工默认产业链各过程有望迎来更多开展时机。
从产业链高低游来看,抢先重要是算力过程,为大模型训练和AI运行开发提供所需的基础设备;中游重要是模型过程,触及到关系的算法和技术,赋予人工默认感知、剖析、决策、交互的才干;下游重要是运行过程,汇合各种技术运行于不同场景,赋能千业百态,关系软配件运行市场空间宽广。
人工默认产业链包含不同的过程,人工默认关系指数的并重也各有不同。
例如,中证人工默认主题指数聚焦产业链各细分过程龙头,反映A股人工默认板块全体体现。这只指数并重对产业链的全方位笼罩,既触及算力过程关系的电子、通讯行业,也触及大模型和运行过程关系的计算机、传媒、汽车等畛域,行业散布相对平衡。
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则反映A股算力、大数据板块的全体体现,并重于业绩较先受益的算力过程和落地较快的软件运行畛域,指数成份行业集中于计算机、通讯和电子。
中证软件服务指数反映的是A股软件服务板块的全体体现,并重于估值弹性较大的大模型和软件运行畛域,指数成份股均属于计算机行业。
年终至今,上述三只人工默认关系指数已产生较为显著的回调,局部指数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目前,市场上有人工默认ETF(159819)、云计算ETF(516510)、软件30ETF(562930)等产品跟踪这三只指数,可以关注产品后续走势。
注:数据起源Wind,市销率数据截至2024年6月25日,滚动市销率=总市值/∑近四个季度营业支出,该估值目的实用于尚未盈利但企业营业支出稳固、继续增长的企业,或是处于生常年、业务规模正在扩张的企业。估值分位指该指数历史上滚动市销率低于以后滚动市销率的期间占比,估值分位低示意相对廉价。估值分位区间为指数发布日/可查问估值记载日至2024年6月25日。中证人工默认主题指数2015年7月31日发布,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2016年7月20日发布,中证软件服务指数2015年3月10日发布。以上数据仅作为对指数滚动市销率及其所奖励位的主观展现,不代表未来体现,不作为投资收益保障或许投资倡导。
白马非马:从全产业链到长产业链,普洱茶转型期的战略抉择
以前我分析全产业链,数年前写过《茶界为什么热衷玩全产业链》。 2018年由全到研究产业链的长与短,指出普洱茶的核心竞争优势是“长产业链”。 茶企做产业链不一定要全,但一定要长。 这个长对空间要求不太高,但时间一定要延长,以体现普洱茶是时间的艺术,长期价值投资的高地……一、普洱茶大变局:由空间的争夺,到对时间的重视普洱茶的大变局:由全产业链到长产业链,由空间的争夺,到对时间的重视。 最新趋势是,空间不一定要宽,但时间一定要足够长,要能至少穿越一两个大周期,才能收获投资的复利回报。 空间不一定要宽,是指茶企会聚焦原产地,切一块细分市场来做,而不是以前在茶山与市场,到处跑马圈地。 时间拉长,价值做高,空间聚焦,貌似新时期玩转长产业链三板斧。 我们生活的三维时空,由长宽高构成。 我的理解,宽是空间,长是时间,高是精神与意志层面,跟一般人说的三维时空是两码事。 全产业链描述的是产业各个环节之整合,从上游开始,经过中游,一直到终端末梢,将所有环节整合起来,就叫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反映的是产业的共性一面,也就是说,只要做企业,或做生意,就将面临所属行业的全产业链问题。 我们知道,每个行业都有其特性,笼统地说全产业链,就好像大家都是人,而不去区分男人、女人。 所以,企业只谈全产业链的整合,貌似高大上,其实是无能的表现,全之下的行业特性,才是产业链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如果全那么容易解决问题,人类早就共产主义了……研究产业链的行业本质与特性,需要构建模型。 我依据的模型就是三维时空模型。 人类生活在三维时空。 通常的说法,三维时空,是立体的三维空间加时间。 我觉得其见物不见心,真实的世界是精神与物质共存,从本体论上来说是“心物一元论”。 哲学就不扯多了,回到现实的具体问题,三维时空要以人心为主,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意念,是一种高能量物质,能穿越时空,能扭曲与折叠时空,这证明人有了“心”,才“与天地参”。 所以在做产业链的三维时空研究时,我加了人心这个变量,即价值轴。 二、产品变文物,有界慢养的茶行业产业是人类在三维时空创造的,而不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其肯定要受时空的宽度、长度、高度影响。 不同的行业,其长宽高比例不一样。 有些行业特别适合做宽,比如快消品。 在互联网兴起来之后,有“无界”之说法。 这就是做宽的极致表现。 适合做宽的行业,容易标准化,容易平面扩张。 即便以技术驱动,也是更新迭代快,各领风骚三五年。 其缺少护城河,也很难建立长久的技术与文化优势,需要不断进化,并展示强大的肌肉求生存。 在宽的行业,庞大的生态链就是最大的护城河,“越大越安全”就是残酷的丛林生存法则。 在宽方面,它们貌似无界,但在时间的长度,价值的高度则未必。 马云可以被后来者取代,但茅台酒的价值越老弥香。 茶行业,尤其是普洱茶行业,是典型的长产业链行业,其天然适合将产业链在时间长河中拉长来做。 拉长有什么好处?一是收获超越经济周期的投资复利回报。 也就是,做宽的“无界”行业,天天在打仗,满世界攻城掠地,随时处于斗争状态,玩的是战时经济,展示了人类阿修罗的一面。 而在时间长河里钓大鱼的行业,更像宠辱不惊的绝顶围棋高手,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在人心与宇宙最深处从容布局落子。 做价值投资复利的,一定是最寂寞的高手!二是时间长了,产品变成文物,从业者变成受人尊重的老前辈,企业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请自来。 也就是,价值的高度可以通过时间来养成。 当年落下的闲子,有意无意成就了如今的行业地位。 比起开门见山的“无界”行业,有界的慢养行业,可以曲径通幽,更深得东方美学之旨趣。 三是,茶行业的价值高度契合国运。 首先茶是一种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一种跟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灵妙之物,难道没有市场吗?其次,盛世兴茶,茶是中华复兴,向全球输出的国家名片。 美国崛起,可口可乐成为20世纪全球化的代表符号。 中国崛起,21世纪茶通天下……价值链的高,主要体现在精神与意志层面。 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就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一种精神追求与发展方向。 而意志,就小而言有小群体的意志;就大而言有国家意志,最近一两年国家领导人经常为中国茶打call,就是推动中国茶向世界强势传播的一种国家意志。 落实到茶企战略而言,一定要立志高远,将企业的发展战略融合到更牛叉的人类意志中去,从而将企业战略上升到行业战略,地方发展战略,甚至国家战略之高度,跳出企业小我之境界,主动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合唱中去……三、脱新入旧,打造综合的长产业链模型在《诡异的2018,从茶农直销与财团布局说起》一文中,白马非马说到:在大家都跑到茶山找茶农哄抬物价的时候,茶山原料仓正在强势崛起。 与卖新茶与纯料的茶农直销模式不同的是,茶山原料仓是建立在长期仓储陈化的基础上,山头纯料只是其品质管控的一个环节,远不是全部。 其品质模型是综合的长产业链模型,而不是以山头纯料为核心的单一短产业链之茶农直销模型。 产业链单一且短,让山头话语权被茶农攫取。 绿茶就是典型的单一短产业链模型,故绿茶核心产区流行茶农直销。 铁观音告别浓香型传统,走绿茶化的清香型创新道路,结果铁观音茶农小妹满电脑屏幕飞,也坏了铁观音大好前程。 痛定思痛,近年来,铁观音向传统回归。 继铁观音之后,古树普洱茶也是绿茶化的重灾区。 这些年来,山头韵味趋同,都是香甜柔。 如果只追求香甜柔,何必追求古树,向阳茶树、高香型品种小树、工艺创新,很容易做出香扬水柔的茶来。 绿茶贵新,大家都上山追新茶,必然造成普洱茶的绿茶化。 茶农直销是稀缺型绿茶小产区的最大霸权,于是绿茶化的古纯时代,我们都在为茶农打工。 后发酵,是21世纪以来茶产业做大做强的最大秘密。 普洱茶倚老卖老,引来跟风者无数,如今白茶、红茶也能越陈越香,老铁就更不用说了。 它们为什么要脱离新入旧,还不是想打造综合的长产业链模型。 (
科大讯飞按下加速键:大模型上车体验已超越传统汽车认知
“时代变了”。
想象一下,当你坐在车里,随口说一首想听的歌,汽车马上就会为你播放;你说开一下窗,并使了一个眼神,汽车马上打开了你眼神瞟过去的车窗;当你遇到不喜欢的歌曲,随意摆了下手,汽车马上就为你切换下一曲。
在车内打电话没办法记备忘,汽车主动帮你整理电话要点;想找个人聊天,车里的虚拟人可以陪你用不同语言交流;忽然想查些实时资料,汽车帮你查询后还主动为你念了出来;车内不同座位的人不用耳机就可以听到不同的音效;主驾说了一句调低空调,其它座位的人仅仅说了一句“我也要”,汽车就会把相应位置的空调温度调低。
“释放想象力”似乎从未如现在一样贴近生活。 当年,我们从电视中看到《霹雳游侠》里KITT的种种酷炫功能,总以为这是科幻片里才能出现的场景,然而科大讯飞通过实车展示告诉我们,这些不是想象,而是现实。
10月24日,在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智能汽车分论坛发布了“智能驾驶”、“智能音效”“智能座舱”三大智能产品,汽车大模型从抽象概念走进了现实。 而在发布会之前,工作人员将改装调试好的工程车提前放置在了会场,以供大家体验。 科大讯飞明白,在真实的体验面前,再多的语言讲解都是苍白的。
一场不同寻常的发布会
一般来说,除了某些特别严肃的场合,很少能看到一场发布会的主持人是由领导亲自担当的。 科大讯飞副总裁、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峰开玩笑说,“因为预算都花在了产品的研发上,因此和团队商量了一下,我就客串今天的主持人了”。
其实,整场发布会,大多是科大讯飞的员工在亲力亲为。 发布会后,有工作人员透露,发布会上的很多直播连线环节大家心理压力都非常大,中途一直担心会出问题,直到连线结束才敢长舒一口气。
事实上,同样是科技产品发布会,“花活儿”越多越容易出错,技术含量越高越倾向于延时直播、伪直播或者录播。 而科大讯飞1024的这场智能汽车发布会,显然是大胆的在“秀肌肉”,不但要直播,而且要大家亲自体验。
总结科大讯飞的智能汽车发布会,核心点无非就是大模型上车。 发布会上一口气发布的“智能驾驶”、“智能音效”、“智能座舱”三个产品中,或多或少都与大模型和AI产生了联系,其中搭载了星火大模型的智能座舱显然是最值得关注的产品。
①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方面,搭载了星火大模型的星火智能座舱,是三个产品中呼声最高,也是最令人期待的产品。 就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搭载了大模型的智能座舱,已经可以视为一个可以主动理解乘客意图的贴身管家。 它可以读懂用户的眼神、理解用户的语义,能够识别强意图和弱意图,做到有求必应,无求时不“乱插嘴”。
最新发布的讯飞星火V3.0赋能智能座舱全面升级。 在发布会现场,科大讯飞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和卫民宣布,目前,星火大模型所具备的核心能力都已经正式接入汽车。 星火智能座舱已经可以支持实时检索,实现插件化调度,并集成了多模态生成的能力。
面向多样化的汽车使用场景,科大讯飞推出了星火座舱OS、星火汽车APP和星火座舱域控。
星火座舱OS包括星火汽车助理和星火场景应用两大部分,将语音与视觉模态深度融合,让识别更精准,语音合成MOS>4.6,大模型业务贯穿支持十轮以上的上下文语义继承,新增的实时检索能力打破大模型认知边界,时新信息即时查询。
发布会现场,工作人员仍然用现场实时连线的方式对新功能进行了演示。 在演示中,我们看到,搭载了大模型的智能座舱,人机对话相当自由,一次性可以接受多个语音指令,上下文语义理解能力十分优秀。 例如:当乘客说“关闭左侧车窗、调低空调、查询今天天气”,汽车可以一次性将这三个指令同时完成。
星火汽车APP围绕用车场景打造了多样化大模型车端应用,如用车顾问、儿童故事、口语陪练、心灵SPA、旅行伙伴等等。 星火座舱域控则拥有丰富成熟的接口能力,面向行业输出兼容核心AI算法的“核心板”,基于全栈的座舱AI算法和结合芯片的异构算法优势实现芯算融合,SOC算力消耗降低10%,并与国内厂商深度合作,大幅度提升国产平台的渲染效果。
和卫民总结星火智能座舱的能力,用了三个方面、四个词。 三个方面包括“星火汽车模型绝不仅仅是对交互对话的提升,助理要升级、交互也要升级”、“对蓝牙电话等传统场景赋予新的价值点”、“星火大模型本身会产生新的场景”;四个词包括“极速”、“交互更自然”、“说法更自由”、“用户体验更智能”。
②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方面,科大讯飞下场并不算太早,为了证明自己,发布会上特意进行了一场远端的连线直播。
在合肥市金寨路高架路口,搭载科大讯飞智驾技术的车实时待命。 开始连线后,工作人员边开边讲解,上下匝道、超车避让、遇到别车时应急处理,智能驾驶功能在若干突发状况下,一气呵成,完美跑完了试验路段。 其中一个小插曲是,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是在直播,车内负责讲解的女孩还专门强调了一下此刻(发布会进行连线的时刻)的时间。
实际上,科大讯飞的智驾技术发展得比较快,尤其是在视觉感知技术积累层面有比较好的基础,近3年已经获得了17个评测冠军。 目前,科大讯飞基于BEV+Transformer网络,已经实现了多模态、多任务、长时序的4D精准感知,构建了云端+车端的感知形式。
基于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科大讯飞带来了两款高性价比的行泊一体智驾解决方案——智驾STD和智驾PRO,配备增强型高速NOA(HNOA)、记忆行车和记忆泊车等功能。 星火大模型将从技术架构层面赋能BEV+transformer智驾感知大模型的研发,解决智能驾驶当前存在的感知不精准、决策不智能、长尾不收敛三大技术难题。
用通俗的话来讲,大模型加高阶自动驾驶,已经真正让自动驾驶变得更智能、更个性化,可以处理更多复杂的突发情况。 科大讯飞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卫兵博士曾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你对汽车说,我想停车后取出后备箱里面的行李。 这时,汽车会正确理解你的意图,不但会自己泊车,而且还会挑选靠前的位置,方便车主取出行李。
③智能音效
“智能音效”方面,科大讯飞提出了5级汽车音效的划分体系。 而在本次发布会上,科大讯飞发布了支持24声道、30个以上扬声器,具有更强大AI算法加持的新一代音频管理系统。 科大讯飞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苏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支洪平表示,在这个音频管理系统中,科大讯飞可以提供全自研的核心算法、全自研的硬件平台iFlySound Plus24ch功放平台以及全链路的工程化服务。
在发布会现场,支洪平说,本次发布,除了既有的“AI主动降噪”、“虚拟现场音效”、“语音分区交互”、“3D矢量空间音频”、“高拟真声浪合成”、“AI自适应”之外,还新增了“车内交流补偿”、“低品质音源修复”、“场景增益控制”“声场分区”、“车载K歌”和“大模型音效”等。
其中,“车内交流补偿”可以让乘客在高速上汽车高风噪情况下依然低声细语进行交流;“声场分区”可以让主驾和后排乘客有隐私隔离,通过局部主动噪声控制,可以让不同座位上的人听歌、看电影、打电话互不干扰;“车载K歌”和“大模型音效”可以让乘客更主动的根据个人爱好调整汽车音响的音效,将需要特定专业人士进行的工作,实现简单化和个性化。
硬件层面,iFlySound Plus24ch功放硬件平台使用高性能浮点DPS,拥有最高2GHZ*2的高速音频处理加速器和128通道数字音频处理能力,可以获得高达24bit 96kHz的HD Audio支持,并且兼容未来E-E架构,拥有超强的硬件扩展能力和音频推动能力,性能超越当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硬件设施。 同时,科大讯飞还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硬件的尺寸和重量。
本次,科大讯飞在硬件上进行了平台化的设计,包括通讯、计算、功放模块都可以进行芯片的选贴。 对应车企的不同定位,科大讯飞提供了12扬到36扬、涵盖了A级车到D级车的全范围。
“技术派”科大讯飞
实际上,科大讯飞一直都是坚定的技术拥趸。 自1999年成立以来,科大讯飞一直从事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的研究。 尤其是在语音识别方面,科大讯飞一直是这一领域的优秀领跑者。
2001年,科大讯飞“半汤会议”正式确定了专注语音产业的发展方向,此后二十余年,其分别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2006年,科大讯飞首次参加国际语音合成大赛,并斩获第一名,此后获得十四连冠。 2008年,科大讯飞成功上市,成为当时中国语音产业界唯一上市企业。 2010年,科大讯飞发布了“语音云平台”,这是全世界第一次宣告手机的语音听写时代到来。 2015年,某品牌汽车做车载噪音环境下语音识别测试,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系统,准确率达到86.9%,一年后,这一数字提升至90%。 2016年,在Google举行的国际英文语音识别大赛上,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在全球率先突破97%。
科大讯飞多次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图文识别、图像理解、阅读理解、机器推理等各项国际评测中取得佳绩。 其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荣誉“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被任命为中文语音交互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中文语音技术标准。 2021年,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这也是国内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奖项。
进入到AI时代,科大讯飞一直保持着前沿领域的探索。 2014年,科大讯飞正式启动“讯飞超脑计划”,研发基于类人神经网络的认知智能系统。 2020年,基于在认知智能领域的前瞻攻关,以及将技术规模化落地应用取得的显著应用成效,科大讯飞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获得中国青年的最高勋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1年4月,科大讯飞获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2年底,chatgpt的爆火将生成式预训练Transformer模型推至前台。 至此,在中国开始上演了百模大战。 2023年5月,科大讯飞正式下场,发布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由此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新一波智能化浪潮。
其实,大模型和AI化浪潮中隐藏着很多浑水摸鱼的“伪技术”。 比如,此前大热的“超精细化虚拟人”就是AI虚拟人技术中的“伪装者”。 再比如,很多公司将此前的AI研究成果整合在所谓“大模型”系统中,诞生出了换汤不换药的“缝合怪”。 相比而言,科大讯飞将优势的语义理解、智能感知技术和大模型的处理能力无缝结合,可以说是国内产业界的一股清流。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国内大模型更倾向于垂直领域发展,通用能力不足。 这中间有数据量的问题,也有成本考虑的问题,还有硬件水平的问题。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坦言,目前的星火大模型V3.0还不如GPT-4。 科大讯飞已经联合华为打造基于升腾生态的自主可控大模型算力底座“飞星一号”平台,在此基础上,2024年上半年,讯飞星火大模型将启动对标GPT-4的更大规模训练。
回到智能汽车领域,科大讯飞从2003年开始进入该领域,至今已有20年时间。 截至2023 年9月底, 科大讯飞的汽车智能化产品和技术已累计实现5000万的前装搭载,上半年在线交互次数突破26.13亿次,同比增涨88%,平均每月活跃用户近1900万。
“硬核”智能化是未来
大模型上车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因为这一需求在科技水平未能达成时就已经被明确提出。
实际上,科幻作品往往代表着人们对于高科技成果落地的追求,而这些追求最终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也都演化成了现实。 比如《从地球到月球》中,载人飞天的空心炮弹;比如《海底两万里》中,神秘的纯电潜艇。
再看《霹雳游侠》等作品,汽车的自由交流、自动化驾驶、实时资讯查询等事项都已经成为了现实。 甚至,一些先进的概念车也已经实现了车身图案和颜色的实时变化,飞行汽车的概念已经频繁出现在众多厂商的PPT中,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
回归到现实,在产业链中,供应商往往是最先做出技术突破的“实干派”,其能力的边界是大多数产品的技术基底。 前不久,博世中国宣布重大变动,汽车业务重组更名为智能交通事业部。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对于技术潮流的嗅觉非常敏锐,其重大组织调整具有指向性意义。
数据层面也证实了博世预判的准确性。 2023年9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上升至36.9%,新能源化趋势明显。 而Canalys报告指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广义新能源乘用车前装标配智能座舱的市场渗透率已经高达82.7%。
数据显示,在新能源车类别中,新势力品牌智能座舱渗透率达100%,自主品牌智能座舱渗透率为93.6%,一些豪华品牌也都在积极投资智能座舱。 由此可见,汽车座舱的智能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
以星火认知大模型为代表,汽车垂直大模型正在改变既往预设问答式智能座舱的体验。 更自由、更智能、多模态的交互体验使得汽车可以实现从智驾到座舱的全面智能化。 无论是TO C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还是TO B的数据分析与AI训练,大模型带来的便利都前所未有。
大模型上车,给用户带来的是1+1>2的感受,可以更好地解放路上时间。 就像科大讯飞智能汽车发布会的口号一样,“释放想象力,智能新出行”。
未来,值得期待。
速看!2022年市场关注的十大科技领域
上榜理由
高性能计算——增强大脑
AI大模型、AIGC、自动驾驶、蛋白质结构预测等各类人工智能应用大量涌现,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 2022年,高性能计算在架构、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迭代积累,CPU+GPU成主流异构计算框架。 “神威”“前沿”和“极光”均基于此架构实现性能突破。 预计2023年,“CPU+GPU+QPU”有望成为驱动算力时代的“三驾马车”,量子计算应用未来可期。
机器人——“我”很忙
AGV移动机器人、柔性感知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轮番上阵。 它们术业有专攻。 AGV移动机器人热衷于在仓储物流车间搬货;柔性感知机器人朝着多任务、自适应、协同化路线进化,逐步成为制造产线上的主力;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大舞台,不是跟着券商去路演,就是在参加新品发布会的路上。
AI大模型——百花齐放
AI传统领军企业估值下行,“关注落地”得到验证。 多模态大模型、行业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NLP大模型、CV大模型、知识增强大模型??这一年,不必重新发明一个个轮子,而是站在大模型的肩膀上,让人工智能应用百花齐放。 大模型成为AI泛化技术底座,未来或不会再有“AI公司”概念,因为每个IT企业都是AI公司。
中国空间站——太空安家
从天和核心舱发射到神舟十五号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在2022年内如期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 到了新“城市”,开疆扩土、衣食住行自然“花销不菲”。 但过程中锤炼一身前沿学科本领,既追求了诗和远方,也让“在地”亲人们共享高品质生活。 “潜力股”颇具投资价值。
C919大飞机——领航高端制造
告别“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时代,国产C919大飞机12月迎来全球范围内首次交付,翱翔蓝天。 C919商业化开启,万亿级大飞机产业链蓄势待发。 中国商飞预测,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级以上客机9084架,市场规模约1.4万亿美元。
软件定义能源网络——电力“雨露均沾”
传统电力系统,难以应对风电、光伏发电的波动性、随机性、反调峰等特性,无法稳定应对多能协调、复杂故障响应等问题。 软件定义能源网络(SDEN)综合运用相关数字技术,支撑业务应用远程部署,“软硬兼施”、按需定制、灵活组网,实现水、火、风、光科学配比,“雨露均沾”。
虚拟数字人——文艺青年
精通书画,博闻强识,还做过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在语音、语义、视觉等AI技术驱动下,服务型和演艺型虚拟数字人进军艺术表演、文化传媒、行业服务领域。 虚拟分身数字人在虚拟空间里得到应用,离线渲染和非交互性虚拟数字人仍是主流。 随着光场扫描、AI技术发展,“文艺青年”有望转型“斜杠青年”。
VR/AR——“网上冲浪”升级
2022年,VR一体机、AR眼镜走向轻量化,健身、游戏、社交等内容更加丰富,空间感知、数字孪生、5G、云计算等基础设施持续优化。 XR互联网不断刷新用户的信息感知和获取方式。 IDC报告显示,2021-2026年,中国AR/VR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2.2%,增速位列全球首位。 未来,XR硬件加速从娱乐工具向生产力工具转型,办公、工业场景想象空间十足。
产业网络安全——市场扩容
2022年,数据泄露、黑客攻击、勒索软件等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一体化防护和一站式数据治理、零信任安全体系、威胁情报、隐私技术等技术理念驱动解决新型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密集出台,产业信息安全从百万亿向千万亿市场加速奔跑。
汽车芯片——需求爆发
借助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激增的东风,智能汽车技术快速发展,控制类、驱动类、计算、存储功能的“车规级芯片”需求和质量要求俱增。 专家称,从燃油车的300-500个芯片增加到辅助驾驶汽车的1000多个,再到L4级自动驾驶汽车单车使用超3000个芯片,预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290亿美元。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