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深陷困局!交付量料延续第二个季度降低 (特斯拉陷入泥潭)
在第一季度,特斯拉在世界交付了386810辆汽车,较去年同期降低8.5%,这也是特斯拉交付量自2020年以来初次同比下滑,引发了对该公司增长前景的担忧。到了周二(7月2日),第二季度交付数据也将出炉,特斯拉股价或迎来大幅动摇。
目前来看,市场广泛估量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量将再次面临艰巨。据伦敦证券买卖所团体(LSEG)对12位剖析师的考查显示,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量预期为43.8万辆,而去年同期为46.6万辆,其中7位剖析师在过去三个月大幅下调了预期。
这或者是这家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初次出现延续两个季度交付量降低的状况,要素是该公司在中国面临强烈的竞争,且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正在放缓,特斯拉自身也不足多少钱正当的新车型。
增长前景受质疑
在教训了多年的极速增长后,特斯拉迎来了自己的减速期。该公司在1月份就正告称,随着数月提价带来的提振削弱,2024年的交付量增长将“显著降低”。
在5月份的《2023年影响力报告》中,特斯拉未再提及此前提出的年销量最终到达2000万辆的指标,外界猜想特斯拉丢弃了2030年销量达2000万辆的指标。
往年早些时刻,马斯克承诺将放慢推出平价车型。但是,与这位首席口头官同事的人示意,他如今关键关注的是推出一款齐全无人驾驶的汽车Robotaxi,方案在8月8日正式颁布。
但一些投资者担忧,智能驾驶技术很难完善。虽然如此,在上个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投资者还是以压倒性少数投票允许马斯克的560亿美元薪酬方案。
巴克莱剖析师Dan Levy估量,第二季度特斯拉的交付量将降低11%,这是特斯拉有史以来的最大降幅。他示意,假设交付数据不佳,或者会让人们从新关注特斯拉目前面临的应战性基本面环境。
特斯拉的股价往年曾经上涨了五分之一,成为了七巨头中体现最差的股票,虽然马斯克在4月份预测特斯拉往年能够参与销量。
一些剖析师估量,该公司往年将初次出现年度销量下滑。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尤其疲软,5月份的销量降低了36%,要素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缩小和车队运营商的需求不佳。去年,车队运营商占特斯拉在欧洲销量的近一半。
与此同时,中国的竞争对手推出了更廉价的车型,而特斯拉在这方面停顿缓慢。特斯拉去年年底降级了Model 3轿车,但在设计上没有启动严重改良。该公司最滞销的多款车型近年来都没有出现严重改良。
该公司去年年底开局交付Cybertruck电动皮卡,但马斯克估量要到2025年才干大规模消费这款车型。据业内人士对特斯拉召回数据剖析,特斯拉在2024年一共交付了10525辆Cybertruck,平均月交付量为1754辆。
蔚来陷入“缺芯”困境 全球汽车产业或再掀停产潮
全球“缺芯”危机自去年年底爆发以来,至今仍在持续蔓延。
3月26日,蔚来 汽车 对外宣布,由于芯片短缺,公司决定自2021年3月29日起,将合肥江淮蔚来制造工厂暂停生产5个工作日。 事实上,蔚来 汽车 对“缺芯”带来的影响也早有预估。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3月2日举行的蔚来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芯片对供应链的影响非常大,对蔚来二季度的 汽车 生产确实有一些影响,但是目前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够满足正常的计划,不过还是有很高的风险。 ”
多家车企减产停工 芯片短缺影响多大?
4月1日,蔚来 汽车 公布2021年3月及一季度交付成绩。 数据显示,蔚来3月交付7257台,创 历史 新高,同比增长373.4%。 蔚来一季度共交付台,首次达成单季交付2万台,同时也完成了此前发布的-辆交付预期。 虽然此次停产并未对蔚来一季度交付量产生影响,但受芯片短缺和电池供应限制,蔚来 汽车 月产1万辆的产能,目前仅能达到7500辆的月产,若芯片短缺问题持续,势必会严重影响蔚来 汽车 之后的交付。
据市场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最新统计,截至到2021年3月29日,全球共六家 汽车 制造商因芯片短缺而减产的 汽车 数量达到6.5万辆。 截至目前,芯片短缺已致全球 汽车 市场累计减产115.7万辆。 预计2021年全球 汽车 市场将因此减产超200万辆。
在蔚来发布停产公告的前两日,特斯拉宣布上调Model Y的起售价,这次涨幅,不仅是价格上的冲击,同时也暴露了在全球电动化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隐患”——芯片供应不足。
与此前中美贸易对抗,美国对华为进行芯片制裁不同,此次芯片危机是全球性的,不仅是中国车企受到影响,“缺芯”成了全球车企最真实的写照。 此前福特、通用、本田、大众等车企均因芯片问题被迫减产,菲亚特克莱斯勒、日产、戴姆勒、斯巴鲁等多家车企被迫停产。 缺芯原因很复杂,主要是上游产能不足、自然灾害以及供需时间错配。 3月31日,IHS Markit数据显示,最近美国得州的暴雪及Renesas芯片厂火灾使得第二季度的 汽车 产量和第一季度一样受到全球缺芯的影响,半导体供应可能要到第四季度才稳定下来。
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关键部件,也是我国 科技 发展的短板。 随着新产业生态的到来,我国 汽车 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拓展,尤其是智能化、电动化、自动驾驶的蓬勃兴起,导致车载芯片的用量也越来越高,对芯片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芯片的开发研制,不仅是一轮新的变革,也是技术水平和供应链的较量。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的芯片公司大部分在欧美,其中欧洲企业占比约37%,美国企业占比约30%,日本企业占比约25%。 在全球20家顶级 汽车 半导体公司中,只有一家是中国公司。
如果不是这次“缺芯”浪潮来势汹汹,恐怕很少会有车企想到会被芯片“逼”到停产这一步。 根据国创中心的数据,国内85%以上的 汽车 半导体都依赖于进口,几乎没有本土自研芯片,这表明我国在芯片供应链上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2020年全球 汽车 芯片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而我国自主 汽车 芯片产业规模仅约为70亿元,占比小于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领域。 在新能源三电系统、底盘电控、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开发及主要芯片生产被国外企业垄断。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在十四五会议上表示。
面对“缺芯”,蔚来也并非坐以待毙。 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蔚来团队就和供应商合作伙伴一起,调整供应情况,甚至和生产芯片的公司都有直接的接触,以打通整个芯片的供应链。 李斌还曾表示,“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并不难,比手机芯片容易。 ”由此来看,芯片的短缺,也让蔚来 汽车 在研发上面动了心思。
除此之外,还有五菱表示将组建TDC芯片国产化工作小组,上汽乘用车也宣布与智能 汽车 芯片企业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此前长城 汽车 也宣布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确认对地平线进行战略投资,正式进军芯片产业。
在众多车企中,已经实现自给自足的比亚迪就显得格格不入。 2005年,比亚迪就开始着手研制芯片,当时市场不看好的声音比比皆是。 不少资深的 汽车 分析师都表示,“在今后五六年内,如果比亚迪放弃电动车项目完全在情理之中”。 而现在,比亚迪的车硅级IGBT芯片比现在主流车载芯片还要先进。
目前,我国已将芯片产业作为未来重点扶持对象,尽管不少企业已经入局,但我国在芯片制造领域仍存在较大短板,长久依赖国外厂商,导致自主研发难度较高,许多技术短期内仍无法形成突破,这也是当前芯片国产化的困局。 而无论材料断供还是技术短板,解决芯片短缺问题仍需要一段时间,究竟谁会率先完成自救,还需拭目以待。
1238.5亿元!理想成为第一家营收破千亿的新势力
2月26日,理想汽车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得益于规模的迅速扩大、经营效率的持续提升,理想汽车于报告期内实现了历史最佳财务业绩,成为中国第一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新势力车企。
具体来看,第四季度理想营收417.3亿元,同比增长136.4%;季度交付量131,805辆,同比增长184.6%;全年实现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全年交付量376,030辆,同比增长182.2%。
第四季度净利润为57.5亿元,季度毛利率为23.5%,保持在健康水平。 2023年全年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实现了自交付以来的全面盈利,打破了新势力造车长期深陷亏损的困局。
同时,产品、研发、供应制造以及销售交付等组织高效协同,加速激发飞轮效应。 第四季度自由现金流创新高,达到146.4亿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现金储备达到1036.7亿元。
此外,理想第四季度研发费用为34.9亿元,同比增长68.6%。 2023年全年研发费用达到105.9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6.1%。
随着研发费用的增加和平台化、系统化研发的结构性布局,理想在智能、电能领域的技术实力持续提升,全年共推送20次OTA升级,平均迭代周期仅18天,累计升级功能超过500项;在严格的成本管控和高效的执行力下,第四季度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32.7亿元,费用率占比7.8%,较去年同期进一步降低。
交付方面,2023年是理想汽车加速成长的一年,全年交付新车37.6万辆,30万辆年销量目标完成率达到125%。
过去一年,理想汽车的月交付量不断刷新纪录,其中12月实现月交付5万的重要里程碑,创造中国豪华汽车品牌新的历史。 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在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市占率增长至16%,位居中国汽车品牌第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晚期大众阶段,市场份额将继续向头部品牌集聚,2024年在增程电动、高压纯电车型共同发力下,理想汽车的市占率将进一步扩大。
具体到车型,理想L系列单车型年销量均突破10万辆:理想L9蝉联大型SUV销量冠军,中国每售出10辆大型SUV中有7辆是理想L9;理想L7和理想L8包揽中大型SUV年销量冠亚军。
3月1日,理想最新旗舰MPV车型——理想MEGA和2024款理想L系列将上市,新车型的交付将助力销量进一步提升。 理想汽车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展望创同期新高,预计实现交付量10万至10.3万辆,同比增长90.2%至95.9%;营收实现312.5亿元至321.9亿元,同比增长66.3%至71.3%。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下半程,智能化水平将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023年,理想汽车秋季战略会将智能驾驶的技术领先正式纳入公司核心战略目标。 研发人才规模和人才密度大幅增加,智能驾驶研发团队达到千人规模,今年将扩充到2000人,加大包含车辆、测试、算法以及前沿技术的研发。
截至目前,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总里程已近14.3亿公里,其中智能驾驶NOA里程近5.6亿公里。 2月8日至17日的10天春节假期中,超过22万理想用户使用了智能驾驶NOA功能,累计行驶里程近5000万公里。 预计今年二季度,无图版城市NOA将向全国所有城市开放,将OTA升级到所有的AD Max车辆。 同时,理想汽车从0到1自研多模态大模型Mind GPT,基于Mind GPT的理想同学,对话活跃度实现了翻倍增长,春节期间理想同学被唤醒超过4738万次。
为应对新能源汽车长距离出行的补能痛点,理想汽车提出了800V高压纯电解决方案,全方位推进5C高压纯电车型、超充桩和充电网络布局。 2024年底,理想汽车将在全国上线2000座超充站,覆盖全国九纵九横流量最高的十八条国家高速干线,完成三线及以上城市核心城区60%的覆盖。
矩阵型组织下产品和研发、销售和服务以及供应和制造高效协同,推动业务均摊成本持续下降,是企业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的坚实基础。 第四季度理想汽车的毛利率继续提升,供应链的规模化降本和生产制造能力的快速提升,为理想汽车全年保持20%以上的毛利率创造了重要价值。
理想汽车常州智能制造基地实现了平均40秒下线一台车的生产能力,保障了理想L系列发布即上市、上市即上量。 理想汽车自研的MES系统和Li-MOS数字化平台,支持从接订单、制造排产到物料配送再到整车交付的实时流量迭代,一台订单从生产到交付平均周期仅7天。 到2023年底,理想汽车在全国拥有467家零售中心,覆盖140个城市,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直营体系。
在《2023胡润世界500强》榜单中,理想汽车以3110亿元估值首次跻身胡润世界500强,是榜单中最年轻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唯一新上榜车企。 充裕的现金储备和不断扩大的现金流,将支持持续扩大研发投入、拓展产品布局,加速理想汽车实现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的愿景目标。
理想汽车在2023年迎来企业发展重要里程碑,营收超过1200亿,盈利突破百亿,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历时8年时间,这也是全球最快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受海外疫情影响,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你的Model3要延期交付?
按照正常节奏,五一假期过后,特斯拉上海工厂应该开足马力全力生产以保障Model3的供应。 但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上海工厂自5月1号休假后,并未在6号如期开工,而这一停工状态将持续至9号。 “目前只有部分工序还在维持,但总装线没有开工,预计到9号才能有整车下线。 ”一位特斯拉内部人士表示,“至少一部分原因是海外零部件断供问题。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主要生产Model 3车型,其中包括长续航的版本和标准续航版,不过零部件的国产化并不高。 国产Model 3的零部件本土化率仅有30%左右,大量零部件依赖进口,甚至连重要的电池系统都得靠美国内华达州的松下电池提供。 据统计,到4月初全球停产的整车厂就超过150家,而停产的零部件企业超过3000家。 美国大部分州的工厂早在3月下旬已经进入停产或消极生产的状态,整个汽车工业链运转迟滞。 面对疫情,特斯拉也不得不暂停美国两家工厂的生产。 不仅是美国,连墨西哥的汽车零部件厂也不例外,同时进入停产的状态。 而大量美国汽车公司的零部件,甚至中国汽车公司的部分零部件都在墨西哥生产,其中就包括特斯拉。 在宣布美国工厂停产的同时,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转发并评论“中国国内无新增病例”,并回答网友称,“目前在中国的数百家供应商和整个特斯拉上海都已正常运营。 ”中国市场的杰出表现,也让特斯拉上调了上海工厂产能,从原先的15万台每年,调整为20万台,而当前产能已经突破4000台每周。 如果马斯克为特斯拉2020年制定的50万台交付目标不变,上海工厂显然要承担将近一半的重任。 此番上海工厂突然停产,可能会对深陷“产能困局”的特斯拉带来更大压力。 也必然影响交付量,一部分人的订单可能会延期交付。 如果美国全国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还会导致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进一步下降。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因新冠肺炎病毒和欧洲多国对纯电动车激励措施减弱的影响,将特斯拉2020年的销售预期从此前的50万辆削减至45.2万辆。 再说几句新冠疫情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蔓延,人们的出行受限、消费的需求萎缩、工厂的生产停滞,全球产业都遭遇了一场前所未及的冲击。 作为制造业的重要代表之一,汽车产业的感受尤为深切。 降薪、裁员、停产,全球汽车业正在遭遇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危机。 此次上海工厂虽然只是短期停工,但也提醒马斯克,加速国产化、加强本土采购才是特斯拉在中国正常运转的关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