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5.5美元 浩希传媒下跌3.0% (5.83美元)
7月1日,浩希传媒(HAO)盘中下跌3.0%,截至22:14,报5.5美元/股,成交20.62万美元。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浩希传媒支出总额2350.39万美元,同比增长156.51%;归母净利润76.02万美元,同比增长70.05%。
拼多多财报:2019年营收301亿元,平均每个买家消费1720元
撰写|菲兹拼多多的迅猛增长仍在继续。 北京时间3月11日晚间,拼多多在盘前发布了该公司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Q4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 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实现营收301.4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30%;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平台Q4经营亏损13.4亿元,对比上一年同期为21.1亿元,对比Q3为21.2亿元,同比、环比均大幅收窄。 用户数据方面,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5.852亿,单季度净增4890万,较上一年同期净增1.67亿。 2019年Q3及Q4两个季度,拼多多活跃买家数净增1.02亿,全网全域用户的覆盖率仍在提速增长。 这一切的增长,源于拼多多对流量的独特驾驭之法,从大家熟悉的砍价到种树浇水再到如今的多多爱消除,拼多多对于流量粘性和流量裂变的理解出类拔萃。 财报发布后,截至当日收盘拼多多股价报收35.06美元/股,下跌6.98%。 /01/挑战下的增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网上商品零售额为亿元,同比增长16.5%。 而拼多多的财报显示,2019年第Q4平台实现营收107.9亿元,相比上一季度增加30%。 对比来看,在万亿体量的基础上,拼多多的增速领跑行业。 在用户数上,截至2019年底,中国三大电商平台中,阿里巴巴年活跃买家数为7.11亿,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5.85亿,京东年活跃买家数3.62亿。 过去的一个季度里,三大电商平台的单季净增用户分别为1800万,4890万和2760万,拼多多继续维持较高增速。 数据来源:拼多多历年财报拼多多用户粘性也不断攀升,Q4拼多多APP平均月活用户数达4.815亿,单季度净增5190万,较上一年同期净增2.09亿。 2019年Q3及Q4两个季度,拼多多月活跃用户净增1.16亿。 基于用户规模与活跃度的强劲增长,拼多多活跃买家的年平均消费额进一步增长至1720.1元,较上一年同期的1126.9元增长53%。 可以看出,拼多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用户数的高速增长,那么拼多多何以在流量几乎见顶的互联网时代取得这样的增速呢?首先,拼多多依靠微信切入电商边缘人群,避开流量争夺的核心战场,大大降低获客成本。 相比之下,淘宝、天猫的月活跃用户在8亿左右,这些是较成熟的电商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其中覆盖了2-3亿平时不用淘宝的人,拼多多一上来就瞄准了这群人。 腾讯2016年首次投资拼多多,截至目前已经成为拼多多第二大股东,为拼多多提供了包括微信支付页面入口、微信分享等在内的各类流量支持。 拼多多依靠微信平台以及自身的性价比定位,以社交化的形式成功触达并激活了下沉市场的电商边缘人群。 据国金证券的研报显示,2017-2018年,得益于微信的流量支持,拼多多APP通过外部链接跳转进入的流量占比在50%以上,同期京东在30%左右,而淘宝、天猫仅为15%。 其次,通过社交裂变,放大单次获客的价值。 在流量昂贵的年代,很多垂直电商烧钱至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无法实现留存,即高昂的成本引来一个用户,交易一次之后就流失了。 拼多多模式下,一个用户通过社交分享,可以引来更多用户,这样一次获客可能带来数倍的价值。 而在社交关系的信用背书下,用户对新平台的不信任感被大幅降低,拼单用户在购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后,信任度可能进一步提升,成为下次拼单的发起者,吸引更多用户,放大获客的滚雪球效应。 最后,游戏化的互动设计契合下沉市场用户价格敏感、时间不敏感的消费特性。 拼多多以砍价和找便宜作为契合用户的核心痛点,消费者最终炫耀的是自己能够以多么低的成本买到商品,购物过程非常适合对价格敏感、时间不敏感的下沉市场用户。 除此之外,拼多多还主推多种互动游戏,比如多多果园、多多爱消除、砍价免费拿、天天领红包等,增加了粘性。 数据来源:拼多多历年财报为了促活,2019年6月拼多多开启百亿补贴活动。 数据显示,2019年拼多多年共卖出了超过200万台苹果手机,而这些手机均是以全网最低价销售,拼多多平均为每台手机补贴了超过500块钱。 大量补贴投入很快体现到了交易额上,2019年Q4拼多多GMV达到亿元,较上一年的4716亿元同比增长113%。 一套打法下来,拼多多将陌生用户变为熟客,再将熟客变成常客。 拼多多战略副总裁九鼎在本次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提到拼多多营销支出的投资战略重点依然是加强用户的认可度、用户粘性和信任度。 拼多多对于营销支出没有一个固定的预算,只要达到了ROI的目标,拼多多会继续加强在营销方面的支出。 /02/拼多多究竟是卖货还是卖流量?拼多多本质是平台模式的电商,但如果大家以为它靠卖货赚钱就大错特错了,它的盈利主要靠向商家收取营销服务费和佣金。 2018年拼多多实现营收131.20亿元,其中在线营销服务收入115.16亿元,占比88%;到了2019年Q4,在线营销服务收入96.867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到89.7%,相比之下,真正的交易服务费收入只有11.06亿元。 数据来源:拼多多财报资料显示,拼多多营销服务变现工具包括CPS多多进宝、CPC竞价推广、CPM竞价推广和CPT展示广告等。 这一点和淘宝有点像,淘宝以搜索为核心、推送为辅助,侧重于满足长尾个性化需求。 而拼多多主要走爆款推送模式,希望更加高效地聚集用户需求,通过集合的形式反馈给商家。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具体来说,拼多多的流量营销生意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搜索推广,通过搜索界面里的商品排名顺序来向商家引流收费,一般关键词搜索页面的第1、7、13、19等位置,每隔6个商品有一个推广广告位。 商家通过关键词竞价获得排名,综合排名=关键词质量分关键词出价,其中质量分是衡量关键词与商家推广信息及用户搜索意向相关性的指标,代表着推广效果好坏。 与阿里类似,平台按点击进行服务收费,单次点击收费=/自己的质量分+0.01元。 第二类是向明星店铺收费,商家成功申请品牌词、提交创意,在审核通过之后,可以创建明星店铺推广计划。 通过系统的计算,店铺将会在所申请的品牌词和相关关键词的搜索结果页获得展示机会。 考虑到店铺资质的影响,该功能仅针对旗舰店、专营店和专卖店开放。 不同于搜索推广的按点击付费,明星店铺按千次展示出价计算费用,每千次展现出价一般为20-300元。 第三类是Banner广告收费,凭借优势资源位,以图片展示为基础,精准定向为核心,帮助商家实现店铺和单品的推广,主要推广位置是APP首页Banner轮播图的第二帧、第三帧。 针对店铺和单品,广告主可以制定个性化推广创意,通过创意展示吸引流量。 该服务按千次展示出价计算费用,按展现付费,点击不扣费,每千次展现出价一般为10-300元。 第四类是场景推广,通过定位与资源位的组合场景推广,按点击收费,与上面的Banner收费相似。 通过这样一套流量变现模型,拼多多的货币化率已经从2018年Q1的1.60%提升到2019年Q3的3.0%,看起来流量生意似乎越做越好。 为了吸引商家,拼多多不得不持续增加投入,2018年Q4拼多多市场营销费用60.24亿元,到了2019年Q4这一数字变为92.73亿元,同比增长53.93%。 根据拼多多的规划,2020年新品牌计划有望扶持1000家各行业的工厂品牌,这将成为拼多多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长期差异化看点。 /03/总结中国电商经历了20年发展,规模已经达到全球第一,并逐渐衍生出卖流量和卖货两种商业模式。 从商业本质来看,阿里类似购物中心,做的是卖流量的商业地产生意,向商家收取广告费和佣金;拼多多类似小商品城,商业模式和淘宝类似,不同在于借助腾讯攫取了阿里触及不到的下沉市场流量池;京东则为更类似商超的零售商,主要赚取商品进销差。 凭借微信10亿用户基础和社交裂变模式,拼多多一路狂奔进入行业TOP3。 券商分析师认为,拼多多的短期看点是通过百亿补贴提升平台信任感,提升5亿存量用户的客单价,并获取上线城市增量用户;长期来看,拼多多只有走出有别于淘宝的差异化路线,才能长久屹立于市场,C2M和新品牌计划可能是差异化发展的主要看点。 国盛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也分析称,拼多多目前在商业模式和公司竞争力等方面,相对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主要存在两方面短板。 一是拼多多的模式成本高于阿里京东,其商品流通全链路的成本高于阿里京东10%左右;二是拼多多在现有模式下未来很难向上突破高价值商品,补贴的用户倾向流失。 此外,国盛证券还建议拼多多未来适当做减法,缩减在推升规模扩张方面的资源,并将资源投入到降低全链路成本的工作中。
美元如何阻止日元国际化
泡沫破裂还是遭遇狙击当日本开放资本市场、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之后,射向日本的子弹已经上膛,但它还没到最佳的击发时机,为了一击重创,美国的媒体也在不断地等待和创造最佳射击时机。 精心设计的狩猎场日元快速升值后,1987年,日本的银行占世界所有跨国银行资产的35%,而1983年仅为26%,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让欧美国家感到恐惧。 在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10家银行中,有7家属于日本。 以日元计算,日本的资产自1983年至1987年增长了80%,以贬值的美元计算,增长了200%。 日本的银行拥有加利福尼亚州储蓄额的15%。 在世界主要的国际银行中心--伦敦,日本的银行拥有所有非英镑贷款的36%。 但是,当日本泡沫破灭后,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10家银行中,日本仅剩1家。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导致日本金融遭受重创、最终10年都没恢复元气的原因就是日本被引诱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狩猎场。 在这个狩猎场里,日本的财富是猎物;“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的好处是诱饵;真正向日本射出的子弹则是全面开放日本金融市场。 大批专家认为,猎杀日本的计划,早在“广场协议”的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 1983年,美国商界提出了《摩根报告》,这个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敦促美国政府向日本施压,要求其尽快开放金融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的目的,一是为美资金融机构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二是协助美资机构汇入资金,用“市场力量”来推动日元更大幅度地升值,并趁机从中获取汇兑收益;三是让风险管理能力更强的美资在泡沫形成阶段扩大投资,在泡沫即将破灭之际迅速逃走,从而攫取市场大起大落的红利,并陷日本企业和银行于险境。 《摩根报告》很快就达到了目的,在美国压力下,日本加快了日元国际化步伐,从1983年10月开始陆续推出日元国际化的措施,包括允许国际贸易用日元结算,允许非居民购买境内股票,允许日本企业到境外自由投资,扩大向居民发行的欧洲日元债券规模等。 这些措施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提高日元的国际地位,但骨子里却同样是一步杀招:通过日元国际化,国际热钱可以更方便地跨境划转和自由兑换。 致命的子弹1985年9月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 协议签订后的17个月内,日元升值了57%。 日元升值吸引境外热钱大量涌入日本,一方面形成了推动日元进一步升值的市场力量,另一方面也为房价、股价的疯涨提供了资金层面的强大动力。 1987年2月,西方七国财长在法国罗浮宫签订《罗浮宫协议》,日本迫于美国压力实施了1987年2月至1989年5月的超低利率,超低利率虽然降低了日元升值带来的热钱涌入速度,但银行为了盈利,在利率降低的情况下,开始大量放贷,80年代初,日本金融机构贷款与GDP的比例为50%左右,到80年代末已升至100%。 1987年到1989年,日本货币供应量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0.8%、10.2%和12%,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本来资金充裕的日本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但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利润空间小,资金大都投向股票、房地产,引发了泡沫经济。 日元升值以及超低利率导致的结果就是:1987年到1989年,日本股票价格平均上涨94%,城市土地价格平均上涨103%。 直到此时,瞄准日本的子弹已经初步具备击发的条件,但美国的媒体却仍在忍耐,他们在等待日本经济进入疯狂的阶段,才射出致命的子弹。 为了让日本的楼市和股市尽快进入疯狂状态,美国的金融机构又开始向日本安放了“特洛伊木马”--股指期货。 1986年,新加坡金融期货交易所首先开创了日经225指数期货,但这样的指数期货却造成了美国和欧洲的机构投资者比日本机构投资者更有优势,因为前者可以利用SIMEX的日经225股指期货合约对其投资于日本的股票进行套期保值。 但日本的基金因被国内法律禁止投资SIMEX的日经225指数,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虽然有人怀疑,当初新加坡开创日经225指数期货,逼迫日本开放股指期货市场、充当了谋杀日本的帮凶角色,但谁也没有拿到确实的证据。 1987年6月9日,迫于国内机构投资者处于不利的地位,日本推出了第一只股票指数期货合约--50种股票期货合约,并于1988年开创了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这也为欧美机构投资者谋杀日本提供了最好的工具。 股指期货的创立,把日本股市助推到了疯狂的高度,1989年日本股市大幅上涨,同一时期股指期货也开始大幅上涨。 虽然这一年的5月,日本开始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但这个利空消息公布之后,日经225指数却反常地继续上升。 受日经225指数影响,日本股市仍然保持一片乐观情绪,日经225指数和股价相互攀升,最终在1990年达到了泡沫能够垒到的最高点。 1989年12月31日,是泡沫破灭前的最后一天,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点。 1990年第一个交易日,股市价格开始下跌。 到1990年10月,股指已跌破点。 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 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 到1992年,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三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和股市泡沫同时破灭的还有日本的楼市,楼市在1990年曾达到了耸人听闻的高位。 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 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随后的10年里,日本经济陷入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199年到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家左右。 有统计显示,日本因股市和房地产暴跌而造成的损失达6万亿美元。 同时,日本的银行也损失惨重,不少银行甚至倒闭,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厅公布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高达50万亿日元。 而大批日本企业难以应对资金困局,不得不把以往购买的美国资产廉价出售日元国际化的无效努力日本在经济低迷的同时,并没有放弃通过日元国际化提升日本竞争力的努力。 1998年5月,在加拿大举行的APEC财政部长会议上,前大藏省大臣松永在发言中提出了“采取紧急措施,进一步促进日元国际性运用”的问题;随后,大藏省又提出了《关于推进日元国际化的政策措施》。 以此为契机,日元国际化再次成了日本政府的政策课题。 货币国际化的这些设想,对日本来说,它很想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使日元能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迅速地登上一个国际货币的地位,稳固它在东亚地区的地位,成为东亚地区的核心货币,把其他国家的货币,置于它的地位之下。 就在日本为日元国际化而努力的时候,它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使得推行日元国际化最重要的盟友,对日元丧失了信心。 1997年,一场席卷东南亚的经济危机爆发,危机延续的过程中,日本本来有机会稳定日元的汇率,树立东南亚国家对日元的信心,但日本却选择了逃避。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建平评价日本这一行为时说:“这是日本在其中扮演了很不好的角色,日本将东南亚资金全抽回,东南亚不稳,我抽回资金,抽回资金的时候日元也贬值,贬得比东南亚还厉害。 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当中,东南亚对日元贬值是群起而攻之的。 ”2001年末,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又一轮经济衰退,日本政府发布大量经济恶化的数据,渲染日本经济困难氛围,诱导日元贬值。 但此举也引发国内外公众对日本经济信心丧失,使本就低迷的日本经济越陷越深。 同时,由于日元贬值,也使得东南亚国家所持有的日元资产贬值,伤害了东南亚国家的利益。 东南亚是日元全球化最重要的市场,然而日本一再的表现让日元失去了这些国家的信任。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一部分国家在外汇制度方面已开始放弃盯住日元随美元浮动的做法,转向了浮动汇率制。 各国又都在摸索新的通货体系,并有可能选择盯住货币篮子,随一揽子货币汇率浮动的办法。 在货币篮子制度下,由于亚洲各国货币的汇率将随美元、德国马克和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一起浮动,从而就为日元发挥基轴货币的机能创造了条件。 为了扩大日元的影响力,日本再次开始加大对东南亚国家的贷款,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加大日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这在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丁建平看来,效果并不明显。 “它要弥补东南亚对它的不信任,采取大量贷款,就是日本说:东南亚对我出口的,对我进口的我全拿日元给你,给你融资的前提是用日元。 这在当时是有效的,但是日元波动又太厉害,人家还是不愿意使用。 ”2005年,日本持有美国国债虽然超过了世界各国持有总额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大国,然而,日元的国际化进展却并不成功。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丁建平认为:“日元的国际化推行了半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用日元,金融资产用日元标价,只是一直保持在7%左右,而这一比例对成功的、主流的国际货币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经济学家看来,从1999年1月起,欧元诞生,西欧各国不仅实现了经济方面的统一和联合,而且在货币方面也实现了统一和联合,由此,欧元圈正式形成。 相比之下,在东亚,不仅在经济方面没有形成区域内的统一和联合,而且在货币方面也只是刚刚开始议论亚元。 因此,以日元为基础建立所谓日元圈只不过是一种设想。 随着中国的崛起,日元圈的可能性在进一步减少,因为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踏上征途,并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中国依然保持了大国的风度,汇率保持稳定,增强东南亚国家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同时,作为进出口大国,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开始倾向于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种种现象表明,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及巨额的国际贸易,正在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因此,从目前情况看,日元国际化已经失去最佳机会。 货币战争解析:美元如何阻击日元国际化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曾努力让日元走向世界,然而,直到今天也没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储备货币,那么,日元国际化的挫折,究竟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继续我们货币战争的报道。 今天让我们关注日元的国际化,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曾努力让日元走向世界,然而,日元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却充满了坎坷,直到今天也没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储备货币。 今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曾经的日本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以制造业起步,靠着贸易顺差积累下巨额外汇储备。 那么,日元国际化的挫折,究竟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世界出现美元、日元、西德马克“三极通货体制”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已经是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盟军最高司令部为战后日本制定的经济政策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彻底摧毁了日本的经济。 转机来自于1948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第13—2号法案,决定帮助日本加快其经济复苏的脚步,2个月后,一名来自芝加哥的银行家约瑟夫•道奇来到日本,帮助日本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货币政策体系,道奇在使不断下挫的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稳定下来之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将日元的价值与黄金挂钩,进一步将汇率稳定在360日元兑换1美元,同时,他还帮助日本政府实现了预算平衡。 日本经济稳定之后,爆发于1951年的朝鲜战争,给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带来了机会, 1950年到1960年,仅美国累计向日本订货就高达600亿美元,这些订单也迅速刺激日本经济的复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美国制造的一些需求给日本,所以日本很快就借着这些东西发展起来。 ”1955年之后的18年里,日本经济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速发展,索尼、日立、东芝等一大批电子企业从模仿到创新,把产品行销到全球各个市场,在美国的扶持下,1985年,日本GDP超过1.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三分之一,出口总额42万亿日元左右,其中对美国出口额为568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312亿美元,同年,日本外汇储备也达到279亿美元。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建平:“它积累了大量的美元资产怎么处理,当时候日本就希望购买一些美国的一些资产,而且美国资产在贬值,它也很担心。 ”就在日本经济崛起的同时,美元已经占据了全球货币的霸权地位,然而这个霸主却给日本经济带来多次的伤害,美国利用霸权地位增发货币,把自己的战争开支以及经济危机的成本向全球摊派,不仅造成日本巨额外汇储备大幅缩水,同时更打击了日本企业。 根据统计,1960、1968、1971、1973年四次美元危机,仅后两次就分别贬值7.89%和10%。 交通银行(6.88,-0.01,-0.15%)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这种困难使得它会去考虑我这个货币,如果说是能够国际化的话,那么这些汇率的风险可以基本上加以锁定。 ”放眼全球,美元已经实现货币霸权,同样是出口大国的西德已经开始货币国际化的进程,最高时西德马克占国际总储备货币18%的比例,成为继美元之外的主要货币。 1978年12月,日本大藏省提出了“正视日元国际化,使日元和西德马克一起发挥国际通货部分补充机能”的方针,1985年,日本贸易总额高达3052亿美元,日元不断升值,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也达到8%,在这些有利条件下,日本外汇审议局于1985年发表了《关于日元的国际化》等一系列官方文件或协议,正式推进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挑战美元霸权。 丁建平:“国际化最大的好处就是把风险给人家,安全给自己,因为企业都用自己的货币,它不存在风险了,没有兑换了,然后兑换风险都给人家,兑换多,风险多。 ”前景虽然如此美好,但日元国际化还面临一个重大困难,日本是当时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每天大把收进美元,把日元花出去的机会并不多。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日本利用资金雄厚的优势,开始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大量贷款日元,1972—1982年,日本对东盟五国的直接投资总计为101.66亿美元,1960—1978年,日本向东南亚提供政府开发援助总额为35亿美元,而在中国,北京地铁一号线、北京首都机场、武汉长江二桥等项目建设中都使用了日元贷款,靠着这些贷款和援助,日元在亚洲国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化。 连平:“一个就是要扩大日元在国际交易当中的比例,这个国际交易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就是像贸易支付结算,包括金融交易当中,这些比例要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第二就是要使日元能够成为东亚的核心货币。 ”1990年,在日本出、进口额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各为37.5%和14.5%,分别比1980年提高了8.1和12.1个百分点;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重为8.0%,虽然仍大大低于美国的50.6%,也低于德国马克的16.8%,但却超过了英镑3.0%的1倍以上。 1989年4月,在全世界外汇交易中,日元的比重为13.5%,与德国马克持平,仅次于美国的45.0%,高于英镑的7.5%和瑞士法郎的5.0%。 由于在日元国际地位上升的过程中美元的国际地位相对下降,所以,世界就出现了美元、日元和西德马克“三极通货体制”开始发展的趋势。 90年代后,日元国际化出现停滞和倒退局面1985年前后,做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进行日元国际化时,也引发了美国的不安,日美贸易摩擦逐年加剧,美国制造业在日本的出口攻势下节节败退,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增加,1987年超过500亿美元。 而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却在巨大压力下运行,1984年贸易逆差达到1090亿美元,财政赤字也在1984年达到近1000亿美元。 最终,当日本的出口开始威胁到美国引以为豪的高技术产业时,美国终于忍无可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大有气吞美国之势,然后美国的舆论都在喊日本狼来了。 ”1983年10月,美元对日元开始初次交锋,美国财政部部长唐纳德•里甘致函日本大藏省大臣竹下登时指出:“由于日元低估,以及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在美国国内形成了强大的批判浪潮和保护主义的巨大压力,如果希望美国政府尽力防止那些试图把日本的产品和服务赶出美国市场的行动的话,那么,日本有必要在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日元的国际化上采取强有力的大胆的步骤”。 但是日本方面却认为,日元贬值、美元升值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非是日方的“人为操作”,而是美国的高利率政策。 1983年11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就曾对来访的里根总统说,“美元因为世界经济形势不稳定的影响而变的非常强盛,希望美国方面在降低利率上多做努力”,这种礼貌语言下的交锋,也表明日本并不愿看到日元升值。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建平:“当时美国它就说,我就贬,让你日元升,美国的资产就不断的在贬值。 ”1985年9月,应里根政府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的邀请,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五国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会议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下调的决议,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这场逼迫日元升值的协议,顺利的让美国人都想不到。 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回忆说:最令人吃惊的是当时日本的大藏大臣竹下登,主动提出允许日元升值10%以上,这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甚至竹下登在表示愿意协助美元贬值时,还大度的说:“贬值20%,没问题”。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做出如此大的让步呢,前日本银行行长天丰雄后来解释说,“日本政府对当时美国日益上升的保护主义感到惊慌,准备接受一次日元的大幅度升值,以缓解对美贸易关系。 ”广场协议后,日元拉开了不断升值的序幕,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日元兑美元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日本经济的规模已经快要接近美国经济的规模了,因为它汇率大幅度升值,按照日元汇率折算成美元的话,它大概占到美国经济的四分之三,而在这个之前,86年的时候它还不到50%,那么对日本来讲也有一种鼓舞的作用。 ”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虽然消弱了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力,但日元能够兑换更多的美元,也让日本的财富大幅增长,于是,日本拉开了对美国资产的收购潮,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买了更重要的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 到八十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成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连平:“日本出口的支付结算它占的比重达到了42.8%,从原来不到1%一下子达到了42.8%,在这个各国官方储备中间比重达到了8%,这是90年的数字。 ”日元升值也带来国内房价和股价的飙升,1985年,东京的商业地价指数为120.1,到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其中中央区地价上涨了3倍。 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 在股市,1985年,日经平均股指只有点左右,但到1989年12月,已经达到点。 地产和股市双重泡沫的压力下,日本银行开始不断降低利率。 丁一凡:“让它的利率要低于美国的利率,这样的话人家就有利益,去买美元去卖日元,这样日元压力就小一点。 ”银行利率不断下降,虽然降低了国际热钱的涌入,但利率下降和日元升值,却给日本出口企业带来成本的上升、竞争力下降的困境,广场协议后十年中日本汽车工业出口下降了20%。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日本企业开始纷纷向外转移,1985年海外生产比率仅为3%,1999年就增至14%。 经济危机开始爆发。 连平:“因为过度的升值之后,导致全球很多持有日元资产的这些投资者发现日元这样大幅度的升值,那未来一定是要贬值的,所以就纷纷开始抛售日元资产,导致日元大幅度的贬值。 ”随后的10年里,日本经济陷入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家左右。 有统计显示,日本因股市和房地产暴跌而造成的损失达6万亿美元。 同时,日本的银行也损失惨重,不少银行甚至倒闭,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厅公布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高达50万亿日元。 而大批日本企业难以应对资金困局,不得不把以往购买的美国资产廉价出售。 连平:“从93年一直到现在大概16年间,它的平均经济增长的速度在1%左右的时候是负增长,有的时候可能有2%的增长,但是大致平均下来就是在1%左右,所以经济比较低迷。 ”90年代以后,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及长期经济停滞的影响,在日本经济国际化和金融国际化遭受挫折的情况下,日元国际化也出现了停滞和倒退的局面。 日本学者吉川元忠在《金融战败》一书中悲哀地写道:“太平盛世中,谁能意识到战争已经打响?若是真枪实弹的战争,谁也不会将自己的利益亲手送给敌对一方,而在人们看不到摸不到的无形战争中,往往败就败在心甘情愿将自己大好河山拱手送给对方还浑然不知,这样的战败更惨更痛。 ”日本的选择导致日元国际化进展遭遇挫折就在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时候,1997年,一场席卷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再次爆发,这场危机中,日本本来有机会稳定日元的汇率,树立东南亚国家对日元的信心,然而,日本却选择了逃避。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建平:“这是日本当中扮演了很不好的角色,日本在东南亚资金全抽回,东南亚不稳,我抽回资金,抽回资金的时候日元也贬值,贬得比东南亚还厉害,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当中,东南亚对日元贬值是群起而攻之的。 ”东南亚作为日元全球化最重要的市场,然而日本的表现失去了这些国家的信任。 而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一部分国家在外汇制度方面已开始放弃盯住美元随美元浮动的做法,转向了浮动汇率制。 各国又都在摸索新的通货体系,并有可能选择盯住货币篮子,随一揽子货币汇率浮动的办法。 在货币篮子制度下,由于亚洲各国货币的汇率将随美元、德国马克和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一起浮动,从而就为日元发挥基轴货币的机能创造了条件。 1998年5月,在加拿大举行的APEC财政部长会议上,前大藏大臣松永在发言中提出了“采取紧急措施,进一步促进日元国际性运用”问题;随后,大藏省又提出了《关于推进日元国际化的政策措施》。 以此为契机,日元国际化再次成了日本政府的政策课题。 交通银行(6.88,-0.01,-0.15%)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货币国际化的这些设想,那么日本很想在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能够使得他日元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时期迅速的登上一个国际货币的一个地位,稳固他在东亚地区的地位,成为东亚地区的核心货币,把你其他国家的货币能够置于他的地位之下。 ”为了扩大日元的影响力,日本再次开始加大对东南亚国家的贷款,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加大日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丁建平:“它要弥补东南亚对它的不信任,采取一个大量贷款,就是日本说你东南亚对我出口的,对我进口的,我全拿日元给你,给你融资,前提是用日元,当时是有效一阵子,但是日元波动又太厉害,人家还是不愿意使用。 ”2005年,日本持有美国国债超过了世界各国持有总额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大国,然而,日元的国际化进展却并不成功。 丁建平:“日本的国际化推行了半天,它在国际的金融市场上用日元,金融资产用日元标价,只是一直保持在7%左右,很低的,7%可以忽略不计。 ”半小时观察:前车之鉴 后车之覆三十年前的日本经济和今天的中国经济有几分想像,日本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境外,日本的GDP年均增速高达9%,日资的金融机构纷纷跨入全球十强之列,当时也有很多人乐观预测,日本会在不久的将来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然而,三十年过去了,曾经踌躇满志的日本却深陷经济低迷的困境难以自拔。 漫长的衰退期使它的GDP总量至今只有美国的40%,日经指数在2007年重上高峰时也只有1989年最高水平的46%。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机构也纷纷退出世界十大银行之列。 日本的经济大起大落,日元的命运跌宕起伏,固然与本国宏观货币政策连续失误有关,与美国施加的外部压力有关,但更与日本自身的决心和目标有关。 在几次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总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退让妥协,以为息事宁人,暂时缓解了争端,却为日后长期衰退埋下了伏笔。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日元跟风贬值,以为能挡住热钱狙击,保护资产安全,却失去了东南亚国家的信任。 日元这段并不完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围绕世界货币背后,是国与国的全方位较量。 除了拥有财富和梦想,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更重要的还得看这个国家是否敢于面对压力?是否敢于承受风险?是否敢于承担起巨大的责任?这段经历对现在的中国来说,充满了值得深思的教训。 当我们不仅有信心而且有能力回答刚才的几个问题时候,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就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求对2007年a股市场总体评价,复制粘贴即可,要详细专业
【前言】在消息面和国际汇市美元走低的双重推动下,昨天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升幅,中间价首次突破7.77,盘中价和收盘价更是首次突破7.76,中间价、盘中价、收盘价全部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 ==本文精彩导读==(一)热点聚焦1、人民币汇率突破7.772、人民币升值主动性增强3、造纸业:看好拥有上游和技术优势的公司4、造纸业:07年投资要点及建议2只股评级(二)A股聚焦5、阶段调整带来局部机会6、箱体震荡取代主升浪!7、调整未结束谨慎对反弹(一)热点聚焦单日涨幅0.21%创纪录人民币汇率突破7.77 昨天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7615元,人民币较前一交易日大幅升值了161个基点,幅度达到了0.21%,创出了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升幅。 这样,新年仅仅过去一个多月,人民币汇率累积升值幅度就已经达到了0.61%,汇改以来的累积升幅也已经达到了4.49%。 在询价交易中,人民币汇率最低为7.7623,最高则达到了7.7548,也是汇改以来首次突破7.76,最后报收于7.7585,人民币较前日收盘价大幅升值了154个基点;在竞价交易中,人民币汇率最低也仅仅触及了7.76,最高则达到了7.7550,最后报收于7.7561,较前日大幅上升了171个基点。 (中国证券报)预期推动 人民币升值奏出最强音 161个基点的单日涨幅、7.7615的中间价、7.7548的盘中价、7.7585的收盘价。 2月份的首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几乎在每项重要数据上都创出了汇改以来的新纪录。 对于新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来说,创新高已是司空见惯。 截至昨天,在今年已经结束的21个交易日中,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经是第九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了472个基点,幅度达到了0.61%,汇改以来的累计升幅也达到了4.49%。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昨天的大幅上涨虽然有着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但归根结底,预期才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最强动力。 创新高已成习惯新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创新高几乎已成为习惯。 算上昨天,在今年已经结束的21个交易日中,人民币汇率9次创出了汇改以来的新高,几乎每隔一个交易日就要创一次新高。 期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突破了7.80、7.79、7.78、7.77四个整数关口,盘中价更是在昨天首次突破了7.76。 即便如此,人民币汇率单日升值幅度如此之大、在各项重要指标上都创出纪录,这在汇改以来十分罕见。 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汇率不但中间价强,交易价更强,在中间价首破7.77的情况下,盘中价和收盘价更是首次突破了7.76关口。 在询价交易中,人民币汇率最高达到了7.7548,报收于7.7585,在竞价交易中,最高达到了7.7550,报收于7.7561,都大幅提升了此前的最高纪录。 这说明,投资者对于人民币的后续走势仍十分乐观,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大量抛空美元做多人民币,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银行外汇交易员也都证实了这一点。 预期是人民币最强推动力对于昨天人民币大幅升值,从消息面上可以得到如下几种解释:首先,受美联储会议声明以及美财长保尔森讲话的影响,周三纽约汇市美元走软,昨天的亚洲汇市上美元也出现了大幅动荡,这直接导致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 其次,从内部因素看,昨天有消息显示,今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将有大动作,今后我国汇改有望多方面出手,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理顺外汇供求关系、缓解高顺差压力、抑制流动性过剩等举措均可能出台,在人民币升值已成大趋势的背景下,消息面的上述变化进一步提振了短期内市场做多人民币的信心。 申万研究所研究员梁福涛认为,上述消息面的变化可以说是刺激人民币汇率走强的最直接因素,但从根本上来看,预期才是推动人民币今年以来快速升值的根本因素。 梁福涛认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后,抑制外贸顺差的过快增长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已经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在追求外贸平衡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无疑是重要手段。 如果增加人民币汇率在调节外贸平衡中的作用,必要的快速升值必不可少。 另外,刚刚公布的2006年经济数据也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由于去年我国GDP增速远远快于预期,这就从基本面上对人民币走势形成了支撑,这同时还进一步打开了人民币升值的空间。 其实市场本身已经对这种预期做出了最好诠释。 今年以来,即便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回调的几个交易日中,其交易价总是远远强于中间价,显示不管中间价如何变化,却并不能改变市场看多人民币的现实。 正如一位银行外汇交易员所说的,当整个市场都预期人民币将快速升值时,又有谁敢冒险买入美元呢?(中国证券报) 首破7.77元关口 人民币升值主动性增强今年以来人民币第九次改写新高在昨日出现,7.7615元的中间价令人民币首次升破7.77元关口,也以161个基点创下了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升幅。 人民币汇改以来的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4.49%,今年的累计升值幅度则攀上了0.59%。 观察自去年第四季度至今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轨迹可以发现,人民币快速走高与美元强势同时出现的特征不断出现。 专家指出,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动性正在增强。 但这也反映了市场对于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在增加,并不利于汇率弹性的增强。 人民币汇率的走高可能与前天美联储宣布继续暂停加息和美国财长保尔森表示中国汇改应加快有关。 商业银行交易员指出,前日美联储有关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的措辞非常温和,未给美元走势带来任何支持。 此外,保尔森还向国会表示,将继续敦促中国加快汇改步伐。 但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人民币昨日的冲高紧随外部压力的出现而至,这更多的是一种巧合,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已经形成,这些事件只是增加一些细节的修饰,并不能影响人民币升值的整体走势。 而支持人民币整体上行趋势的,还是在于其升值主动性的增强。 自从人民币汇率破8以来,其升值就明显趋向主动。 刘煜辉指出,汇改之后有很长时间人民币的走强是由于美元的走弱而带动,升值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但是从去年第四季度之后,人民币走强与美元坚挺往往同时出现,这与两个货币之间此消彼涨的一般常理相悖,人民币升值的主动性在增强,汇率这个变量作为宏观调控和解决国际收支问题的手段,可能正在被货币当局更多地考虑。 这一主动升值特征在今年1月份表现得更为突出。 数据显示,美元指数从年初的83.7点左右一路稳步走高,最高时已经超过85点,但是在这期间人民币也是一路上冲,破位多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屡次创下新高。 有银行交易员分析指出,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预期,持有人民币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操作,因此美元抛盘一直规模较大,也就造成了汇率的步步走高。 但是这样一致的升值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民币弹性的增强无形中制造了障碍。 刘煜辉指出,任何金融产品的价格都只有在市场出现分歧的时候才会形成较大波动,如果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占主导性的,那么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日间波幅限制意义就不是特别大。 从昨日交易市场的价格走势来看,中间价高开之后给市场带来的指引作用也令市场中对人民币走高的预期激增,大量美元卖盘造成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早盘一度快速下冲,1个交易日之内连破7.77和7.76元两个关口,在询价市场和撮合市场分别探至7.7548和7.7550元的低点;下午之后随着美元买盘的出现才稍有好转,最终分别收于7.7585和7.7561元,分别较前日下跌154个和171个基点。 (上海证券报) 升值受益行业追踪:造纸行业 看好拥有上游和技术优势的公司流动性的增强在继续推高公司的估值,以3.0%无风险利率测算公司估值可能对现阶段的投资更具意义,但投资风险也可能相应增加。 维持行业中性评级,并继续看好拥有上游的岳阳纸业和涂布技术领先的太阳纸业。 流动性继续推升估值基于对长期无风险利率的判断,我们在前期对纸业公司估值过程中一直采用4.0-4.5%。 由于市场流动性的不断增强,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趋降,而7、10年期国债利率也维持在2.8-3.0%的低水平,这可能形成市场对无风险利率持续低位的预期,它进而推高了公司的估值。 这种预期将持续多久我们难以判断,但它确实显著地影响着当前的公司估值,并仍可能延续下去。 由于低长期利率仍可能持续一段时期,以3.0%无风险利率测算的公司估值可能对现阶段的投资更具意义,但投资风险也可能相应增加。 继续看好拥有上游和技术优势的公司在我们的纸业估值体系中,原料控制力和产业竞争态势是高端的盈利能力决定因素。 由于纸业过剩是长期趋势,技术优势成为享受不充分竞争以回避市场过剩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继续看好拥有上游的岳阳纸业()和涂布技术领先的太阳纸业()。 岳阳纸业():在极少数采取林浆纸一体化的纸业上市公司中,岳阳纸业的上游盈利趋势是最为明朗的。 基于增发后业务的预期,我们测算公司当前的合理价值为13.2元,半年后和一年后的合理价值分别为17.0元和20.8元。 这个价值尚未包含对公司未来再融资和林地继续扩大的预期:在再融资方面,由于融资是企业必然行为,上述基于自然增长的估值属于较低的水平,它在半显性期的自然增长率由24.3%下降到8.0%。 融资增长取决于融资额,而融资额无法预期。 在假设年均增长率为20%的情况下,我们测算公司目前的合理价值为15.8元,半年及一年后的合理价值分别为20.4元和25.1元。 在新增林地方面,大股东泰格林纸集团规划到十一五末建成65万公顷(合975万亩)林地,本次定向增发集团向上市公司转让持有的全部茂源林业公司股权及注入国有林地19万亩,显示了集团做大上市公司的决心,105万亩林地预计不是岳阳纸业的最终权益林地面积。 我们测算,公司每增加8.4万亩林地,EPS将增加0.035元,价值会提高1.2元/股。 维持对公司股票推荐的评级。 太阳纸业():太阳纸业凭借多年积累的涂布纸技术优势,历史上一直在市场上端享受不充分竞争,募集项目液体包装纸将再一次提高产品档次。 随着07-08年公司两条浆线的投产,公司产品成本将下降,毛利率会得到提升,在高效经营下ROE仍将处于纸业高端。 公司目前的合理价值为26.1元,半年及一年后的合理价值为28.7元和31.4元。 尽管我们长期看好太阳纸业的估值,但目前的价格并不具有明显的吸引力,维持中性的投资评级。 (国信证券) 造纸行业:2007年投资要点及建议 2只股评级纸的消费:目前接近6000万吨,约占全球的16%。 00~05年的年均增长率11%,预计05~10年的年均增速为7%,基本与GDP同步。 2010年的总量将超过8000万吨,与消费量最大的美国目前的水平相当。 纸的供给:目前基本与消费量持平。 00~05年年均增速13%,高于消费的增速;预计05~10年的年均增速为8-9%,略高于消费的增速。 0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纸品的出口已经大于进口。 我们的判断是,这将演变为一个长期趋势,可以持续10年以上。 主要原因是,中国造纸企业已经开始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竞争格局:市场分散与强者恒强。 国内仍有3000多家造纸企业,还没有1家企业占全国总产能或总收入的市场份额超过7%。 但是,在部分产品上,强者的特征已经十分突出。 例如,金东纸业铜版纸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华泰股份新闻纸的市场份额接近30%。 随着国内总产能供大于求,企业两级分化的局面将继续演变,行业兼并重组将加速。 我们判断,中国市场在2010年将出现千万吨级的造纸企业,可以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企业相提并论。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1)拥有全球最好的造纸设备;2)相对较低的能源和劳动力成本;3)在大的经济实体当中,中国仍将是增速最快的市场。 财务表现:行业毛利率水平基本维持在14%上下,净利润水平在5%左右,全行业的收入规模大约在3000亿元(不含纸浆和纸制品)。 全行业平均总资产负债率高达62%。 行业表现出来的特征是高负债进行的产能扩张和产品结构升级。 我们预计,随着产能增速的放缓,行业的负债比重将会降低,现金流状况将会得以改善。 产品趋势:从消费量的增速来看,00~05年,增速最快的是白纸板(17.6%)、箱纸板(16.9%)和新闻纸(16.4%),而包装用纸(1.8%)、特种纸(7.3%)和瓦楞原纸(9.1%)的增速相对较慢。 从消费量的比重来看,新闻纸(比重6.0%)、涂布纸(6.1%)、白纸板(14.6%)、箱纸板(18.8%)、书写印刷纸(18.2%)等主要品种的比重在上升,而瓦楞原纸(17.5%)、生活用纸(6.9%)、包装用纸(8.7%)、特种纸(1.9%)等比重有所下降。 我们判断,未来5年,涂布纸的比重仍会有所上升,新闻纸、书写印刷纸的比重将会有所下降,但国内消费的增速都会下滑。 价格变化:02~06年,原材料价格处于上升周期,国内进口软木浆价格上涨超过30%;但是,由于国内纸品产能扩张较快,新闻纸、轻涂纸、铜版纸、白卡纸等主要品种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下降(4~10%)。 我们的判断是,07年白卡纸和新闻纸价格有反弹的可能(产能已释放完毕),而轻涂纸和铜版纸仍有下降的压力。 而纸浆的价格趋势是,针叶将保持在高位(美元相对加币贬值、新增产能有限),预计2007年的平均价格为750-770美元/吨;阔叶浆的价格将会小幅度下降,预计2007年的平均价格为600美元/吨,亚洲和南美有不少新增产能是主要原因。 总体评价:2007年将是出口大于进口的一年,出口将会演变为大趋势;国内产能的扩张步伐将会放缓,行业整合将会深化;原材料的价格总体来讲预计将会是向下的趋势(废纸价格短期有一定压力),而纸品价格下降压力将缓解,部分纸品价格有上升的可能。 投资建议: 短期继续看好华泰,主要理由:1)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闻纸企业;2)出口销量大增可带来盈利可持续增长;3)目前估值水平并不高,07年的市盈率仅13倍。 关键点:新闻纸的价格不再下降。 长线看好晨鸣,主要理由:1)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中国造纸企业之一;2)07年业绩存在反转的可能;2)如果业绩能够达到股改时的承诺,对应的07年市盈率水平不到10倍。 关键点:07年1季度的业绩能实现大幅度增长。 (二)A股聚焦反弹力度明显弱于前期阶段调整带来局部投资机会 对于周三市场的暴跌,市场总体反应明显过激,一旦这种杀跌动力得到有效释放后,大盘将会重新回到相对平稳的运行轨道上来。 事实上,从昨日盘中超过半数股票上涨、30多家个股涨停的总体表现看,当前市场仍然蕴藏着较强的做多动能,总体强势格局仍然难以动摇。 阶段性调整序幕已经拉开不过即使如此,大盘阶段性调整的序幕还是就此拉开,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本轮行情风向标的大盘蓝筹股群体已经进入全面修整阶段,从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为代表的金融股,到万科A、保利地产为代表的地产股,再到中国石化、宝钢股份为代表的石化、钢铁股,均出现了短期见顶回落迹象,最终决定市场进入全面的修整期。 二是来自管理层对泡沫担心而采取的一系列调控,包括限制资金流入、融资融券以及股指期货延后推出等等,直接抑制了投资者继续大举做多的信心。 三是来自市场内在调整的要求,截至目前,本轮行情自2006年初启动以来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成长股、价值股再到投机股、补涨股的一轮完整牛市上升行情,虽然当前市场仍有内在上升动力,但已经很难引领大盘继续出现明显的上攻。 随着年报业绩的逐步披露,越来越多公司股价将逐渐迎来真正的考验,而调整通常也是该阶段最主要的特征。 平稳应是调整期主基调大盘并不具备深幅调整的动力和基础。 首先,从估值角度看,虽然当前关于市场泡沫的争论明显增大,但如果仔细分析,结论仍然比较乐观。 以沪深300为例,按照2007年20%相对保守的增长预测,动态市盈率在22倍左右,并不存在明显高估,如果再考虑到宏观面继续向好、人民币升值、税改以及股指期货带来的套期保值等多重利好因素,部分品种仍有较大的吸引力,这在客观上坚定了机构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其次,随着基金等机构资金规模突破万亿,A股市场总体上已经逐渐演变成机构主导的市场,最终导致当前市场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从市场博弈角度看,当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市场预期依然良好、流动性泛滥格局短期难以有效解决的背景下,机构采取主动性减仓的风险可能远大于按兵不动。 最终管理层的调控可能会降低机构资金的投资冲动,但导致其产生大幅减持操作的概率却是微乎其微。 另外,从管理层角度看,虽然由于担心泡沫不希望股市暴涨,但同样也不希望暴跌,因此在股指经历了短期大幅振荡后,平稳将是调整期最主要的特征,而围绕个股进行的结构性分化或将成为市场主导。 局部投资机会仍存在由于大盘蓝筹、金融、地产等领涨板块纷纷进入修整,市场热点将进入一段缺乏主流品种的相对匮乏期,但由于市场总体强势格局仍然难以动摇,一些具备主题投资特征的机会将逐步显现。 从最近两日的市场热点分布看,部分参股券商股、网络传媒等科技股开始脱颖而出,海欣股份、保定天鹅以及电广传媒、上海梅林等纷纷涨停。 显然,在当前市场主流热点陷入修整阶段时,那些具备主题投资机会的品种有望迎来全面上涨的契机。 包括3G、航天军工、高成长小市值股,以及那些具备整体上市、优质资产注入的品种有望得到资金的追捧,值得关注。 (北京首放) 箱体震荡取代主升浪 江苏天鼎 甘丹未来A股市场走势将出现两个新特征,一是主升浪被箱体震荡所取代,二是个股机会代替板块行情。 缩量小阳暗示多头能量衰退对此,分析人士有喜有忧,喜的是A股市场在昨日出现了止跌的技术信号,而且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多头并未到四面楚歌的时候,止跌企稳意味多头仍有掌控大盘趋势的能力。 忧的是,A股市场昨日的止跌企稳并未见到量能的持续放大,反而出现典型的量能大幅萎缩特征,量能的急剧萎缩,意味昨日A股市场的止跌动能更多来源于空方抛盘力量的减少,而不是大量场外新多资金的进场。 更为重要的是,在前期A股市场也暴跌过,但随后就会引来多头资金更为猛烈的反扑,从而形成幅度更大的涨升行情。 但昨日A股市场只是缩量止跌企稳,这显示出多头能量的确有所衰退。 正因为如此,分析人士认为A股市场的运行格局将改变,即从原先的主升浪行情变成箱体震荡行情。 也就是说,昨日的止跌企稳可能并不会带来本周五的继续报复性涨升行情,而极有可能继续窄幅震荡走势。 新格局能否带来新机会由此可见,未来A股市场走势将出现两个新特征,一是主升浪被箱体震荡所取代,尤其是那些长期活跃在证券市场中的主流资金们有一个经验之谈,那就是跟着政策导向走,往往可以获得超额投资收益率。 所以,在目前估值争论中权威人士的声音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敏感的主流资金们自然会降低做多激情。 二是个股机会代替板块行情。 箱体震荡格局必然会带来热点轨迹的变化,因为以往的A股市场经验显示,只有不断的板块行情才会带来主升浪行情,而在箱体震荡中,往往只有个股机会或细分板块、小板块的投资机会。 也就是说,在前期主升浪行情中的银行股、钢铁股、房地产股等主流热点将暂时隐身,而一些题材性质的个股或细分板块的投资机会则会显现,这正好切合当前箱体震荡走势格局特征。 当然,在箱体震荡中,还有一个热点演变特征,那就是同一板块内的个股也会出现分化。 由此可见,箱体震荡中也会出现投资机会,只不过投资机会主要局限在小范围甚至是部分个股行情中,而不是像前期主升浪行情中的投资机会。 持续的板块上升行情主要得益于基金等机构资金的推动,现如今机构资金都在思考着调控、严禁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等政策导向,所以个股机会主要在于游资以及小部分头寸较为宽裕的机构资金所为。 关注三类个股投资机会在此背景下,笔者建议投资者的操作思路可略作变化,一方面尽量不要空仓,因为目前只是短期趋势的改变,而不是始于998点以来牛市行情的转势,因为支撑A股市场牛市基础的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增长、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及资金的流动性泛滥等依然存在,因此,目前没有必要清仓离场。 另一方面则是目前A股市场的短期趋势的确改变,所以,持续的守股策略似乎也不太明智。 建议投资者可以根据三个策略把握投资机会,一是年报公布业绩中出乎市场预期的个股,包括业绩以及年报分红可能出乎预期的个股,此类个股极有可能在热钱的追捧中而获得超额收益率,比如说金陵药业、建发股份、澄星股份等等;二是业绩具有亮点的个股,近期行业分析师研究报告不时推荐2007年业绩具有亮点的个股,包括云维股份、海南椰岛、维维股份等个股;三是注资题材预期个股,沪东重机、东软股份已作出表率,所以具有注资预期的个股也可跟踪,江南重工、金果实业、国电电力、通宝能源、东安动力等个股就是如此。 调整未结束 谨慎对反弹 武汉新兰德 余凯经过周三大跌后,周四沪深两市惯性下挫后出现了小幅反弹走势,盘中个股活跃度出现了明显回升,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 一些前期主流品种,如钢铁、银行、交通运输等板块继续走弱,20日均线也对两市股指构成了明显压力。 同时渐趋萎缩的成交量表明,反弹动能并不充足,市场调整压力仍需进一步释放。 分歧严重导致剧烈波动进入2007年以来,A股市场用剧烈波动来形容并不为过。 1月份大部分交易日,上证综指的波动幅度均超过100点,而两市日均交易量在1100亿元以上,参与各方对市场未来走势产生巨大分歧。 无论是市场指数还是交易量都创出A股交易历史上的天价天量。 与此相对应的是,经过去年以来的大幅普涨后,各个板块估值都已不低,部分行业出现结构性泡沫,一些公司的炒作已有非理性成份。 虽然尚未出现全市场泡沫局面,但中长期的基本面利好预期难以跟上短期估值的快速上涨和提前透支。 值得关注的是,截止到1月26日,全部A股动态市盈率已经超过30倍,达32.95倍,这一市盈率即使从全球角度看都已处于相对高位。 与此同时,以绩优蓝筹股为代表的沪深300、上证180、上证50的市盈率也分别高达28.07、27.34和26.96倍,即使按照2007年预测,各大指数市盈率也已超过25倍。 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下,估值压力对市场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政策风险有所加大。 从近期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暂停新发基金审批、节后严查银行违规资金入市、督促国企防范股市投资风险、加大股市调整风险的舆论宣传等系列举措看,管理层意欲为股市降温的意图已十分明显。 同时,加大股票市场的供给力度,如中国人寿、兴业银行、平安保险的发行流程一个比一个快,国企整体上市的速度和力度也超过市场预期。 虽然这些措施实际效果有限,不太可能改变市场中长线牛市格局,但在市场整体估值偏高、心态不稳的情况下,可能会成为短期多空方向性选择的重要砝码。 于是周三A股市场大幅跳水,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单日跌幅分别达4.92%和7.62%,再创阶段性单日跌幅记录。 震荡调整仍将延续市场短期在做空能量大量释放后,在指标股止跌企稳的带动下出现反弹,两市涨停板个股有所增加,参股券商、重组等概念股出现活跃,地产、医药等近两日跌幅较大板块反弹幅度较大。 而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工商银行等权重指标股暂时止跌,但基本仍以反弹为主,继续冲高能力有限。 而成交量出现一定幅度的萎缩,表明整个市场持续反弹的底气仍有不足。 而题材股的活跃和主流品种的滞重则构成了鲜明对比,市场整体持续反弹的基础并不牢靠。 另一方面,即使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高成长性,和国际水平相比,当前近33倍的A股市盈率水平明显处于高位,显著透支了未来的业绩增长,基本面因素对于市场进一步上涨的拉动力减弱。 但由于资金面仍然宽松,上市公司年报整体业绩增长将较前三季度继续提高,市场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也不大,市场总体将进入震荡修复阶段,并且这种调整将伴随结构分化,年报业绩高于预期公司的股价还可能进一步上涨,年报业绩低于预期公司的股价所面临的调整压力将增大。 结构分化、风险和机会并存,将会是春节前市场的主基调。 控制风险中需谨慎操作在动荡市道下,由于短期市场波动风险的增加,这也意味着操作难度也在增加,因此,选择在市场调整后的回升阶段逐步降低持仓比例,将是一个较为稳健的操作策略,尤其对于那些阶段涨幅巨大并且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强势品种。 而从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资本市场制度变革和大扩容以及全球流动性聚焦中国的合力下,我国A股的长期发展仍然值得期待。 需要提醒的是,未来支持股市上涨的动力将会来自于2007年的业绩增长预期,从行业市盈率比较发现,年报公布期间不同行业及部分个股仍然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典型的如工程机械、有色金属、电力、汽车和煤炭等行业,其中的一些龙头公司在调整过程中值得高度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