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巨头先正达650亿募资也 告吹 1元面值退市成新常态 2024年A股上半年清点 265家IPO企业扎推撤单 (农业巨头先正达何时上市)

admin1 10个月前 (06-28) 阅读数 22 #财经

2024年已悄悄过半,回忆过去6个月,监管部门频繁发声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固市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政策。尤其在往年4月,新“国九条”政策的颁布,对发行上市检查、上市公司监管、退市监管等提出了新的需要。

随着一系列“组合拳”的落地,资本市场正派历着深入的改革,新股上市、IPO申报及撤单、上市公司退市等节拍均有所变动。据不齐全统计,2024年1-6月,共有44只新股登陆A股市场,265家被动撤回上市放开,已退市和锁定退市的企业达数十家。

44家企业首发上市,总募资额缩水超八成

2024年以来,监管部门严把IPO入口关,新股发行速度清楚放缓。Choice数据显示,共44只新股登陆A股市场,首发募集资金总额算计约为326.37亿元。上述新股上市板块区分为,深交所主板4家、守业板15家、上交所主板8家、科创板7家、北交所10家。

与2023年前6个月相比,往年来新股发行上市数量及募资额均大幅下滑。2023年1-6月时期上市的新股为173只,算计募资额2087.98亿元。往年上半年新股发行数量、总募资额较去年同期区分缩水75%、84%。若以2023年全年来看,新股发行上市数量为313家,首发募集资金算计为3564.36亿元。

往年资本市场中,也难见百元股及超大募资额现象。44只新股中仅有一家百元股,发行价为每股126.89元。夺得最高首发募资额桂冠的则是,其IPO所募资金为24.3亿元。

不过,诺瓦星云与永兴股份的发行价及募集资金难以与2023年相比。2023年,上市公司首发多少钱超百元的共7家,其中,、、排在前列,发行价区分为每股245.56元、152.38元和135.8元。

募集资金方面,2023年上市的募资额为212.03亿元、为110.72亿元,区分为永兴股份募资额24.3亿元的8.7倍和4.6倍。

虽然往年上市的新股广泛发行价较低,但仍存在新股破发的现象,惟逐一只上市首日破发股票来自。与之相比,2023年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公司数量高达49家。

就上海合晶而言,该公司上市时的发行价为22.66元/股,上市首日该公司的收盘价为21.23元/股,略低于发行价。随后该公司股价震荡走低,以后在18元/股左右徘徊,常年处于破发形态。

除上海合晶外,以6月26日收盘价计,往年上市的新股中康农种业、海昇药业、、、、这几家企业股价已低于发行价。

265家企业被动撤单,650亿元“巨无霸”IPO也告吹

新“国九条”等政策的颁布,对申报上市企业的品质、业绩状况、消息披露等提出了更高的需要。上市门槛的提高无疑包全了投资者权力,确保了市场的公正与透明。

严厉把控上市入口之下,IPO申报企业掀起了一股“撤单潮”。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27日,共有273家企业IPO中断,其中被动撤单企业265家。273家企业边疆方案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共37家、守业板81家、上交所主板58家、科创板47家、北交所50家。

若以月份划分,1月至6月,申报沪深买卖所和北交所的IPO中断企业区分为34家、21家、32家、46家、47家、93家。

往年IPO撤单的企业中,多家公司方案募资额达数十亿元,其中,世界农化科技巨头先正达更是高达650亿元。据了解,先正达上市之路较为崎岖,该公司最后拟登陆科创板,不过之后撤回了发行上市放开并转战上交所主板。2023年5月19日,其主板IPO招股书获受理,当年6月16日过会,但不时没有提交注册放开。

此外,新“国九条”明白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成的状况归入发行上市检查的负面清单,沪深买卖所在最新颁布的《股票发行上市检查规则》等规则中也对分成的状况启动规则。上述IPO中断的企业中,蕴含中智股份、恒达智控、英特派在内的多家公司或因波及分成红线而中断。

例如,英特派报告期内累计现金分成3.52亿元,而其净利润算计为3.94亿元,分成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达89%。该比例已超越突击“清仓式”分成规范之一的“报告期三年累计分成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越80%”。

“一元面值退市”成常态,大量企业已有力回天

监管部门严把上市关口的同时,常态化退市格式也正在构成。

据不齐全统计,截至2024年6月27日,往年曾经有14家公司实现退市,告别A股。其中,正源股份、*ST世茂、*ST美盛、*ST民控等11家公司因延续20买卖日股价低于1元而退市,退市博天、新海退存在其余被中断上市的情景,退市商城因披星戴帽后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可宣布意见的审计报告而退市。

近来,面值退市成为重要的要素,处于风险边缘的公司正试图经过回购或增持股份的模式提振股价,但效果并不清楚。

西方财产Choice数据显示,A股一切上市公司中,6月27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的数量仍有44家,且少数为披星戴帽股。随着ST板块继续低迷,已有一大量公司锁定退市,有力回天。

比如,截至2024年6月27日,股票收盘价延续20个买卖日低于1元,将被深交所中断上市买卖,今天开市起该公司股票已停牌;此外,截至6月27日,股票收盘价延续19个买卖日低于1元,收盘价延续17个买卖日低于1元。

新股发行的严厉检查、IPO撤单潮的涌现以及退市机制的常态化口头,是资本市场正迈向肥壮、稳固开展的印证。关于上市公司或IPO申报企业而言,只要不时优化自身运营品质、增强消息披露的透明度、严厉遵守市场规则,能力持重前行,赢得投资者的信赖。


IPO观察丨科创板重量级选手登场,这次是全球农化千亿巨头

科创板迄今为止的最大IPO来了,一亮相就成全场焦点。 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正达”)于7月2日晚间递交IPO申报稿,拟募集资金650亿元,超过去年7月上市的中芯国际()募资532亿元,刷新了科创板公司募资的最高纪录。

同时,预估市值将超3000亿元,远超目前科创板市值最高的金山办公(),后者市值为1780亿元,也超过了A股、H股两地上市的中芯国际总市值。 这意味着先正达很可能要成为科创板市值“新一哥“。

先正达 图据官网

曾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高纪录

先正达是全球最大的农业 科技 公司,瑞士先正达的 历史 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1758年,至今已有200多年 历史 。 2017年被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天价收购,这一价格也创下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高纪录。

新的先正达集团于2019年注册于上海,主要由瑞士先正达、以色列安道麦及中化集团农业业务组成,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地址仍在瑞士巴塞尔。 截至2020年底,先正达集团共有子公司359家,遍布全球。 而安道麦也有70多年 历史 ,起源于以色列的两家作物保护公司,1997年合并,2011年被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收购。

除了先正达之外,全球农化巨头还包括拜耳、孟山都、杜邦、陶氏、巴斯夫等。 2015年全球农化行业低谷,农化巨头业绩暴跌纷纷抱团取暖。 2016年孟山都曾经多次尝试收购先正达未果,自己反被拜耳收购;随后先正达被中国化工并购。

作为全球领先的农业 科技 创新企业,先正达主营业务涵盖植物保护、种子、作物营养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从事现代农业服务。 红星资本局从招股书发现,公司2020年在全球植保行业排名第一、种子行业排名第三、在数字农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植保行业排名第一、种子行业排名第二、作物营养行业排名第一。

招股书披露,先正达由先正达植保、先正达种子、先正达集团中国和安道麦四个业务单元构成。 其中,先正达植保是全球领先的专利植保产品提供商,拥有全球一流的新化合物创制能力。 2020年先正达植保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 安道麦则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植保产品提供商,拥有领先的非专利化合物制剂复配能力。 先正达种子具有领先的生物育种技术与研发能力,在400余条产品线中累计开发了6000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产品。

年均营收超千亿,研发投入近百亿

今年5月13日,先正达分别与中金公司、中银证券和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开始上市辅导。 6月30日,上交所受理先正达科创板IPO的申请。 7月2日,先正达披露招股说明书。 这也意味着,从签署辅导协议到IPO申请被受理,先正达仅用了短短49天,体现了科创板IPO的极高效率。

先正达的财务数据堪称优秀,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均超千亿元,分别为1396.95亿元、1445.66亿元、1519.6亿元,堪称巨无霸级别;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48亿元、-22.06亿元、44.24亿元。 2021年一季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28.37亿元,同比增长10.80%;净利润为45.44亿元,同比大增44.91%。

先正达主要财务数据

本次先正达募资拟投向尖端农业 科技 研发的费用和储备、生产资产的扩展、升级和维护以及其他资本支出、扩展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AP)、扬农化工和瓦拉格罗在内的全球并购项目,以及偿还长期债务。

目前,中国化工农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化公司”)直接持有先正达集团99.1%股份,为集团控股股东;同时农化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麦道农化持有先正达集团0.9%股份。 农化公司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今年3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整体划入新公司“中国中化”。 目前,联合重组工作尚在进行中,重组完成后,中国中化将成为先正达的间接控股股东。

先正达集团还直接或间接参股多家上市公司资产,包括扬农化工()、安道麦()、荃银高科()、中化化肥()等。

作为拟登陆科创板企业,先正达具备浓厚的“科创”特色:公司雇佣了超过7000名研发人员,拥有行业领先的研发平台,2018年至2020年公司研发总投入分别高达92.91亿元、95.34亿元和99.44亿元。 红星资本局初步统计,其研发投入已经超过科创板已过会的百济神州(),后者2020年研发总投入约83亿元,先正达很可能要成为科创板新的“研发一哥”。

编辑 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