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清点 红盘股 占比近15% 20亿以下股均跌38% A股平均下跌两成 (清盘在即,年终钜惠)

admin1 7个月前 (06-28) 阅读数 10 #财经

媒体6月28日讯,往年上半年,市场全体跌多涨少,截至今天(6月28日)收盘,不计算新股状况,A股年内平均下跌近20.6%,中位数跌幅近23.8%。其中,仅有792只个股年内成功红盘收涨,占整个A股的14.9%。

以大为美格调继续,小微盘股群体重挫

以市值分层统计,不计算年内上市新股和退市整顿期股,总市值超1000亿元的个股中,近七成个股成功下跌,平均涨幅近11.2%。同时,总市值位于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个股年内也涨多跌少,平均涨幅近8.7%。而无余20亿元的个股仅有7股“红盘”,占比仅为0.7%,平均下跌近38.1%。全体来看,A股上半年的行情仍“以大为美”,小微盘股遭受重挫。

注:不同市值散布的个股往年上半年涨跌幅体现(截至6月28日收盘)

值得留意的是,在这些大市值股中,不少“超级大象”年内频频起舞。详细数据来看,总市值超万元的8只“巨无霸”往年以来平均下跌近22.4%,相当于跑赢了95.33%的A股。其中,年内大涨近57%,并于今天续刷历史新高,年内也涨近50%。其他个股方面,除往年继续走低且上半年收跌外,其他权重龙头年内均有超一成的涨幅。

不过,若以沪指2月低点反弹至今(2月6日至6月28日)为区间统计,A股的“红盘股”数量和品质均有清楚下跌,其平均下跌近13.0%,中位数涨幅近9.9%,其中,区间收涨个股近3700余只,“红盘率”近69.9%。雷同以市值分层统计,大微盘股较之小盘股仍体现更强,千亿市值股在此时期平均下跌近12.7%,其中三成涨幅超20%,而20亿元以下股则平均下跌近2.5%。

红利类板块仍占优,中字头股体现亮眼

分行业来看,往年上半年涨势亮眼的大市值股多集中在红利类板块。挑选总市值超500亿元且年内涨幅超两成的个股,76只标的中专用事业、银行股各有13只,交通运输股也有8只,其三者算计占比可达45%,同时,与红利相关的有色金属、家用电器、煤炭、基础化工、石油石化、非银金融、修建资料、修建装璜板块也有个股位列其中。全体来看,红利板块股算计占比可达七成以上。

注:总市值超500亿元且年内涨幅超两成的个股行业散布状况(截至6月28日收盘)

值得留意的是,在上述这些个股中,中字头央企股数量清楚较多,共有15只,全体占比近两成。截止今天收盘,这15股往年上半年平均下跌近41.2%。其中,年内大涨近64.1%,位居首位,中国海油、中国石油、、、等股也涨幅居前,而、、、、涨幅相对靠后,但其仍有超2成的年涨幅。

注:总市值超500亿元且年内涨幅超两成的中字头央企(截至6月28日收盘)

除红利、中字头方向外,多只科技类个股年内也涨幅较前。截至今天收盘,不计算往年上半年上市的新股,累计共有20只个股年内涨幅超七成,其中,、、、、5只个股股价迎来区分下跌。分行业来看,在这些个股中,电子股数量清楚较多,占比近四分之一,此外,机械设施、汽车、轻工制造、通讯股的数量也居前。

注:年内涨幅居前且非上半年上市的个股(截至6月28日)


注册制落地后,券商股会怎么样?

2022年1月1日全面实行注册制,全面注册制落地之后,意味着打新躺赚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盈利的时代结束,未来可能会逐步进入新股少部分不赚钱到大部分不赚钱的时代。 全面注册制落地之后,完善的退市制度将会紧随其后,毕竟放宽了上市的条件和容量,必定需要放宽退市的条件和容量去配合的。 全面注册制落地后一定是利好券商的,这就像未来高速公路开放了,车多了,就是利好收费,而券商就是这个收费站。

一、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符合下列规定:

1、公司章程合法有效,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健全,能够依法有效履行职责;

2、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能够有效保证公司运行的效率、合法合规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不存在重大缺陷;

3、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具备任职资格,能够忠实和勤勉地履行职务。

二、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

1、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2、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

3、上市公司最近十二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

法律依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第三条 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可以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也可以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

第四条 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披露或者提供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券商分类评级2022

信达证券、东莞证券,开源证券,财信证券,华宝证券及渤海证券。

信达证券、东莞证券2家审核状态为已通过发审会,开源证券、财信证券、华宝证券3家审核状态为已反馈,渤海证券审核状态为已预披露更新。

上市证券是向证券交易所注册登记,经批准在所内挂牌公开交易的有价证券。

2022年劵商股如何看

记者梳理多家券商的策略观点发现,他们对投资时机的判断存在一些差异。 基于消费的低估值蓝筹和新能源引领的高景气增长成为2022年多数券商看好的投资主线或配置重点。 年底了,2021年的交易日一直处于“余额不足”的状态,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各大券商纷纷发布2022年a股展望和投资策略。 《媒体》记者从券商研报获悉,多数券商表示,2022年中国经济将平稳运行,流动性将保持中性偏松。 a股市场整体市场走势存在分歧: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光大证券等券商认为,2022年上半年机会较多,a股市场将由高转低。 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等券商均看好下半年市场。 配置板块方面,消费主导的低估值蓝筹和新能源主导的高景气增长都成为2022年多数券商青睐的投资主线或配置重点。 或者经济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状态。 中信建投认为,2022年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流动性保持中性偏松。 市场与今年的市场表现类似,呈现宽幅震荡格局。 公募基金和外资将继续配置中国资产。 因此,股市的流动性仍将支撑2022年市场的优异表现。 银河证券表示,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培育新消费成为“十四五”期间政策的主题,年内政策旨在引导未来国内消费健康高质量发展;针对内需市场,深化供给侧改革满足当前消费需求,不断扩大高品质消费品和高端产品供给,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针对宏观趋势预测,国泰君安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用四句话总结:年中经济下行触底,财政货币积极发力,科技制造高潮迭起,大众消费共同富裕。 华创证券认为,在中长期发展重心有所转移的前提下,明年稳增长的措施可能不是提房地产和放松两个高水平项目的约束,而更有可能是上述政策排名中的首选,如加大绿色投资、发展新能源汽车、增加政府消费或政府投资等。 野村国际证券研究部主管高挺表示,2022年,a股市场可关注五个结构性方向:经济周期性变化为消费股带来投资机会;场外银行理财资金配置需求增加;双碳政策方向调整下加快新能源建设;疫情后的消费技术整合;共同富裕政策下的新估值和选股框架。

2022年券商工作不足

记者梳理多家券商策略观点发现,他们对投资时点的判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歧。 而以消费为主的低估值蓝筹,以及以新能源为首的高景气成长,两者成为2022年多数券商看好的投资主线或配置重点。

年终岁末之际,2021年的交易日已呈现“余额不足”的状态,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各大券商纷纷发布2022年A股展望及投资策略。

《媒体》记者通过梳理券商研报了解到,多数券商表示, 中国经济2022年将平稳运行,流动性维持中性偏宽松的状态。 A股市场整体行情走势存在分歧: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光大证券等券商认为,2022年上半年机会较多,A股将会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 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等券商则对下半年行情纷纷看好。

在配置板块方面,以消费为主的低估值蓝筹和以新能源为首的高景气成长,两者均成为2022年多数券商看好的投资主线或配置重点。

经济或回归疫前常态

中信建投认为,中国经济2022年将平稳运行,流动性维持中性偏宽松的状态。 市场与今年市场表现类似,呈现出宽幅震荡的格局。 公募基金、外资将持续配置中国资产,因此,2022年股市流动性仍然支持市场具备优异表现。

银河证券表示,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培育新消费成为“十四五”时期政策的主题,年内政策旨在引导未来国内消费健康、高质量发展;针对内需市场,深化供给侧改革以满足当下的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优质消费品、中高端产品供给,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针对宏观趋势预测,国泰君安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用四句话作出总结:经济下行年中触底,财政货币积极发力,科技制造高潮迭起,大众消费共同富裕。

华创证券认为,在中长期发展重心已经转向的前提下,明年稳增长的举措可能不在拉高地产、放松两高项目的约束,更可能是上述政策排序中靠前的选择,比如增加绿色投资、发展新能源汽车、增加政府消费或者政府投资等。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主管高挺表示,2022年,A股市场可关注五个结构性方向:经济周期性变化带来消费股投资机会;场外银行理财资金配置需求提升;双碳政策方向调整下的新能源建设提速;后疫情的消费科技融合;共同富裕政策下的新估值与选股框架。

2022年哪些券商配股增发

2023年开年以来,证券行业进入年报披露季。 春节长假后,又有上市券商“交卷”。 西部证券、中泰证券日前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

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中信证券、国元证券披露了2022年业绩快报,东方财富、方正证券等9家券商发布了业绩预告。 五矿证券、网信证券、英大证券等多家非上市券商也完成了业绩披露。

过去一年,受市场行情震荡等因素影响,券商业绩普遍欠佳,龙头券商亦难逃下滑命运。 目前的“业绩王”中信证券营收、净利同比分别下降1436%和857%。 自营、经纪业务成为券商业绩失速的主因。

整体下滑,两家逆势增长

据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超过20家券商或上市母公司披露了2022年业绩快报或预告,业绩下滑成为共性。

已发布业绩预告的9家中,业绩预喜的仅2家,东方财富“续盈”、方正证券“略增”,其余均遭遇业绩下滑。

东方财富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80亿~90亿元,同比增长-646%~523%;方正证券预计实现净利润1913亿~2095亿元,同比增长5%~15%。

对于业绩变动,东方财富称,2022年受资本市场景气度下降等因素影响,基金发行及交易规模同比下降,公司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股基交易额同比基本持平,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证券业务相关收入同比略有增长。

申万宏源、中泰证券、西部证券、东北证券均“预减”。 其中,申万宏源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27亿~35亿元,同比下降6276%~7127%。 东北证券净利润降幅则在八成以上。

已发布业绩快报的中信证券暂居“业绩王”之位,2022年预计实现营收亿元,同比下滑1436%,归母净利润亿元,同比下降857%。

另一家发布业绩快报的券商国元证券,预计实现营收5359亿元,同比下滑1231%;归母净利润1718亿元,同比下降10%。

此外,五矿证券、网信证券、英大证券等多家非上市券商也已披露2022年业绩,多呈下滑态势。 其中,英大证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净利润为07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约40%和80%。

机构看好券商板块估值修复

2022年,在市场震荡行情下,券商业绩普遍欠佳,自营和经纪业务受冲击较大,成为业绩的主要拖累因素。

去年三季报中,上市券商业绩已亮起“红灯”——当年前9个月,41家上市券商中,超八成营收下滑,营收实现同比增长的仅7家;部分券商净利润降幅超九成。

从目前已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告来看,对于业绩下滑,多家券商归因于市场波动加大、交投萎缩。

申万宏源2022年净利润同比降幅预计在六成以上。 公司称,报告期内,受国际形势动荡、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资本市场波动加大、股债齐跌、交投萎缩。 受此影响,公司部分业务收入同比减少,预期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6276%~7127%。

国元证券称,受权益投资因市场和投资管理能力的影响,公司发生较大金额的亏损,从而导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下降1231%和10%。

随着业绩下滑,二级市场上,券商板块在2022年表现疲软。 据公开数据,截至去年年末,券商指数较年初累计下跌2754%,表现弱于大势。

分析认为,2023年市场主线回归至经济复苏,全面注册制大概率落地,综合多重因素,券商有望实现业绩和估值双修复。

据东吴证券测算,随着政策利好逐步落地、经济复苏带动市场情绪回暖,预计证券行业2023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708亿元,同比增长198%。

12月30日晚间,华泰证券(SH)发布配股预案,拟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进行A股和H股的配售,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80亿元,所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和营运资金,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受消息影响,1月3日,华泰证券开盘大跌,盘中一度跌幅超过8%。 随后其股价震荡回升,收盘报1189元,跌667%。

券商配股,中小股东面临损失

根据华泰证券公布的配股公开发行证券预案,公司公开发行证券拟采用向原股东配售股份的方式进行,本次配售股份数量为2723亿股,其中A股配股股数为2207亿股,H股配股股数为516亿股。

据了解,此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80亿元,主要用途包括:发展资本中介业务(不超过100亿元)、扩大投资交易业务规模(不超过80亿元)、增加对子公司的投入(不超过50亿元)、加强信息技术和内容运营建设(不超过30亿元)、补充其他营运资金(不超过20亿元)。

针对此次配股的目的,华泰证券称是为了“更好发挥连接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桥梁作用,为股东创造更大回报”。 但是中小股东显然对此并不满意。

需要注意的是,配股并非免费赠送,而是需要投资者自己花钱去购买的。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参与配股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去买股票。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无论是否参与配股,都将面临一定的“损失”。

在华泰证券的股吧里,投资者几乎都在“唱空”,认为该公司是在“吸血”,“为了发高薪,把中小股东当韭菜”,甚至已有投资者向证监会投诉。

券商配股“吸血”并非个例

事实上,配股一直都是券商“补血”的常用手段,而该方式一直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所诟病。

2022年,共有8家上市券商通过定向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进行再融资。

其中,长城证券、国金证券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分别募集资金7616亿元、5817亿元;而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兴业证券、财通证券等4家券商均采取配股的方式,分别募集资金亿元、亿元、亿元、7172亿元;此外,中国银河、浙商证券采取可转债发行的方式,发行金额分别为78亿元、70亿元。

去年9月,中金公司还曾公布配股预案,拟以“10配3”的比例配股877亿股,预计募集资金270亿元。

头部券商素有“三中一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的说法,而此次配股的华泰证券与中信证券、中金公司采取的配股方式都是一样的,并且配股数额都差不多。 一个270亿元,两个280亿元,三家券商公司合计配股金额高达830亿元。

头部券商公司如此做派,确实是令小投资者感到胆颤心惊。

中日美三国 从2000年到09年GDP与他们股票市值之比

恩,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7.11亿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3.98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 1998年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1.13亿美元,仅相当同年世界500强最小企业销售收入89.02亿美元的68.7%。 即使以中国工业100强同世界500强比较,差距也仍然是显著的。 1998年中国工业1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19.48亿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10.89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2.44%和4.75%。 1999年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首次全部进入世界500强,但相比之下,它们在其中的表现却是大而不强。 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的庞大规模是政府过去用巨额财政资金和垄断经营政策做大的。 因此,我们的国有银行虽有世界级大银行的外壳,但尚缺乏跨国大银行的内在素质,当然也就不能算作名符其实的世界500强。 不难想象,从上述企业中产生的上市公司,其规模也必然会是偏小的。 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规模为例,上海30指数所含30只成份股的可流通股本规模普遍都是偏小的。 以2001年4月底的统计数据为准,在30只成份股中,可流通股本不足1亿股的就有2只;1~2亿股有12只;2~4亿股有8只;4~6亿股有6 只;6亿股以上有2只。 从统计结果看,有近一半成份股的可流通股规模不足2亿股,而且没有一只股的可流通股本达到10亿股。 即便从这30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来看,公司规模也是偏小的。 其中,总股本大于20亿的只占2家;而总股本不足7亿的则占18家;总股本介于7~20亿之间的有10家。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在香港恒生指数所含的33只成份股中,大多属于蓝筹股,它们的总股本(即可流通股本)规模现状是:5亿股以下只有1只;5~10 亿股有6只;10~20亿股有7只;20~30亿股有12只;30~50亿股有4只;50亿股以上有2只;100亿股以上有1只。 应该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也还不到十年的时间,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仍处在改革与成长初级阶段,尤其是上市公司中有相当部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改制而来,底子还很薄弱,尚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与发展。 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送股、配股、增发等方式正在不断地扩张股本规模,上市公司之间以及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正在兴起。 不难设想,上市公司总股本因送配增发将不断增大,总资产也会随着经营与并购而不断扩张。 二、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依世界各国的先例,股本一般只有普通股与优先股之分,而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却异样地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三大块,而且,只有社会公众股才能上市流通,可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重仅30%多一点。 原本偏小的总股本规模,当其中的60%以上又不能上市流通时,至少会引发以下后果:其一,由于股市的实际股本流通量狭小,易于大户操纵控盘,从而形成投资不足、投机过剩的格局,最终导致股价失真。 曾经制造中国股市天价奇迹 的亿安科技,为何能与其业绩如此不符地冲上126元的天价?后来人们从证监会的公告中才得知,原来是南方四个大户联手操纵的结果。 其实,只要看一下亿安科技的股本结构,我们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7000多万的总股本已是够小的了,而可流通股更是少得可怜,仅有3500万股。 正是由于流通股本太小,易于操纵,因此,经常的现象是,大户坐庄,散户抬庄,赚者投机,套者投资。 其二,由于上市公司总股本不能整体上市流通,尤其是处于控股地位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一方面,它不仅造成了上市公司与上市股本的不对称,而且还导致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市场并购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它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存量活化与结构调整,易于造成国有资产的沉淀与流失。 换言之,上市公司总股本不能整体上市流通,严重障碍了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同时,退化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能。 此外,国有股与法人股的不能上市流通,易于形成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 由于股权的过分集中,监督与决策机制失衡,经常发生的现象是,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正常的关联交易经常发生,强制上市公司为控股母公司担保、私分上市公司财产、抽逃上市公司资金,甚至大肆掏空上市公司,中饱私囊或满足小集体的利益。 我国上市公司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是我国股市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与法制完善的过程中,国有股与法人股暂未上市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庞大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一下子上市相当于股市扩容数倍,市场承接乏力;二是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国有股匆忙上市,国有资产有可能严重流失或被侵吞;三是有相当的国有股分布在国民经济关键行业,国有股上市后有可能失去控股地位。 尽管如此,国有股及法人股最终总归还是要上市的。 实际上,国家股东和法人股东要想转让股权,目前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经证券主管部门批准,与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签订转让协议,可以一次性完成大宗股权的转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这种转让主要是通过兼并收购、买壳、借壳等资产重组行为而展开的。 业已开始试点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显示:国有股减持将采取二级市场配售、增量发行、上市公司回购、向非国有企业协议转让等四种方式进行。 我们相信,随着这一重大改革举措的推行,中国股市的国有股与法人股的类别划分,将最终从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消失。 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一般地,本土上市公司应该是本土民族企业中的佼佼者,它们是本国或本地区优秀企业的代表。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反映了该国或地区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内在素质和外在规模的综合体现。 反映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标有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 每股收益(也称每股盈利或每股税后利润)侧重反映企业当前经营业绩的好坏;每股净资产则着重反映企业经营的现实资本,及其未来创造利润并能抵御风险的能力。 纵观世界各国股市,凡属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股市发展史差不多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一样,长达一、两百年,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其中有不少是跨国公司)一般都有着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以美国为例,1999年,在世界500强中,美国独占185家,我国大陆地区则只占5 家。 正因如此,美国股市有着大批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如J.P摩根1999年每股收益竟高达11.16美元。 美国类似公司,80年代有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可口可乐等;90年代则有IBM、英特尔、微软、戴尔等。 正是有了这一批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绩优股,美国股市与股指才能不断地成长壮大。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恒指33只成份股中,绝大部分每股收益都在1港元以上,也有不少在2港元以上。 其中,长江实业每股收益曾高达7.66港元。 类似业绩的蓝筹股还有汇丰控股、九龙仓、恒生银行、和记黄浦、新鸿基地产等。 这些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一般都达20港元以上,有的每股净资产甚至接近50港元。 我国上市公司则没有这么幸运。 以2000年度业绩为例,沪深两市1000余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仅0.20元,每股净资产为2.65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66%,亏损面8.55%(剔除年内新上市公司后则亏损面将达10%)。 其中,业绩最差的每股收益为-3.12元,每股净资产最低的为- 8.93元,每股未分配利润最少的为-10.96元;即便业绩最好的上市公司(一家酿酒公司)每股收益只有1.60元,每股净资产最高的公司(当年才增发新股)也没有达到10元。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同世界500强相比,中国工业500强的盈利能力明显偏低。 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人均收入分别为2.78%、1366美元/人和美元/人,而当年世界500强的同类指标分别为11.29%、美元/人和 美元/人,前者分别仅相当于后者的24.62%、12.31%和9.51%。 由此可见,作为上市公司基础的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但可以相信,加入WTO后,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不断推进,已有二十年成功改革经验的中国人民将会创造出大批国际水平的跨国公司来。 业已进入世界500强的将会更强,尚且进入的将会不断挤身于世界500强之列。 到那时,我们的企业品牌不单是国内知名品牌,它们更多地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享誉世界。 四、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按照国际惯例,上市公司必须在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的前提下,先行对税后利润至少作出如下几项必要的扣除后,才能对股东进行最后的利润分配。 第一项扣除是抵补以前历年亏损;第二项扣除是留作法定公积金;第三项扣除是留作法定公益金。 从国外发达股市来看,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基本上是以派息为主的,而派息的多少则是依盈利水平而定的。 例如,从香港恒生指数的33只成份股来看,公司对股东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派息,而且绝大多数公司的派息水平都在每10股派5港元之上。 其中,派息最多的是恒生银行,从网上可查阅到的1995—— 1998年的资料来看,该公司连续4年派息都是最高的,其每年派息都在每10股派30港元之上。 汇丰控股每年每10股派息则都在20港元之上。 对股东如此丰厚的利润分配,如果没有极强的盈利能力,那的确是很难想象的。 相比之下,大陆股市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则以送股、配股、或直接增发新股为主要形式,而派息不过是象征性的,派息面与派息率均很低,例如,每10股派 1元,甚至只有几角钱。 这种现象在我国股市中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上市公司股本偏小,客观上只有通过不断地送配或增发新股,才能做大股本规模,尤其配股和增发还能同时提高每股净资产含量;其二,上市公司普遍盈利能力较弱,每股盈利水平不高,若强制性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的派息最低限,势必影响企业资本积累与投资扩张。 因此,送配增发形式的分配方式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一举两得的现实选择。 五、机构投资者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熟股市一般都有着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其中,尤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这种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它们是集合投资、规模经营、专家管理、风险分散,而且有着强大的专家队伍、分析技术和快捷信息作保障,因此,它们不仅是中小投资者的集合体和保护伞,更是股市的中流砥柱。 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大小及其内在素质高低,是股市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据统计,1996年2月,美国共有5000多个开放式共同基金和500多个封闭式共同基金,持有基金股东有1亿多人,共同基金资产总额达3.01万亿美元,相当于1995年美国GDP(7.4万亿美元)的40%;1997年6月,日本有基金管理公司44家,管理基金5300多个,管理资产近45万亿日元;1997年底,英国有单位信托基金管理公司154个,管理单位信托基金近1600个,管理资产1500亿英镑,另有投资信托公司570多个,管理资产 580亿英镑;1997年底,我国香港特区共有46家基金管理公司、788个投资基金,基金资产总值约为600多亿美元。 另据统计,在美国股市中,个人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0%,个人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7%;机构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 28%,机构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5%;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比例约为55%。 1997年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 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增长很快,1960年为40.9%,1984年为64.4%,1989年为72%,1997年即增加到 81%。 相比之下,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也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 1998年初,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基金诞生。 截止2001年5月初统计,沪深证交所挂牌的证券投资基金仅有33只,而且全部都属于封闭式基金。 其中,最小规模只有5亿个基金单位(占11只);最大的基金规模也不过30亿个基金单位。 按照加入WTO谈判的承诺,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将逐步对外国投资者开放。 一旦置于WTO的开放环境下,在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由于散户抗风险能力较弱,他们将无法成为市场稳定的力量,因此,培育大批机构投资者的工作非常重要。 事实上,为了满足股市超常发展的需要,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正在大力培植机构投资者队伍。 例如,已经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取代老基金、券商资本扩容、企业准入放宽限制、保险基金入市等;随后还将推出的其他举措包括:开放式基金面世、社保基金与养老金入市、外资设立基金入市、混业经营下的银行资金直接入市等,直至完全开放的外资机构入市。 到那时,我国机构投资者将是股市最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它们将支撑着我们股市的健康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全的国际化。 六、股价分布股价作为虚拟资本的一种价格,它是股票市场最重要的信号之一。 股价只有在市场给予合理定位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从而做到准确有效地反映宏观基本面和微观景气度。 反之,失真的股价,则不仅会失去晴雨表的作用,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还会误导股市投资和社会资源配置,进而削弱或退化股市的经济功能。 一般地,股市较为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其股市价格分布大多表现为极差(即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较大的均匀分布。 例如,美国股市最高股价为100多美元,股价仅有1美元多的也不少,甚至还有不足1美元的。 很显然,其股价最高值与最低值之比均超出了100倍之多。 相比之下,我国股市价格分布则不妙。 以2001年5月11日(星期五,年报出尽后的第一周)收盘价为例,最高股价为华工科技53.35元,最低股价为马钢股份3.94元,二者相差仅12.5倍。 在1091只上市A股中(不含PT股),站在50元之上的有1只,介于40~50元之间的有9只,介于 30~40元之间的有31只;而落在7元以下的仅有20只;介于7~10元间有84只;其余的946只股票的价格则分布在10~30元之间,占全部股票的 86.7%。 其中727只股价高度密集在10~20元之间。 也就是说,我国股市的股价分布是一窝蜂,是大锅饭,股价基本上没有拉开应有的档次,这样的股价分布,当然也就反映不出上市公司质量的优劣与差异性来。 反过来讲,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正是股价普遍拉不开档次的根本原因。 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价分布结构(2001年5月11日收盘价)价格(元) 合计 7以下 7~10 10~20 20~30 30~40 40以上股票(只) 1091 20 84 727 219 31 10占比(%) 100.0 1.8 7.7 66.6 20.1 2.8 0.01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本规模偏小,这就使得股市客观上供不应求,而流通盘过小的股票则更成为投机者的追逐对象,无论公司业绩好坏,其股价均居高不下;相反,为数不多的流通大盘股,即便是绩优大盘股,其股价由于流通盘较大不易炒作而始终偏低,例如,10元以下股价中大盘股占多数。 这种因股本而排列的股价严重偏离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和投资价值。 过度的投机行情及短期财富效应,使进入股市的人们大多热衷于短平快,希望能一夜之间暴富,每天都想逮住黑马——庄股,投资往往成为被套的代名词。 客观上的股市投资不足和投机过剩,势必造成股价整体水平高企,股价严重扭曲。 以同时发行A股和 H股的上市公司股价比较,同股却不能同价,普遍情形是,上市公司在大陆流通的A股市价无一例外地高于在香港流通的H股市价5~10倍,有的甚至达到近20 倍。 例如,200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昆明机床的A股和H股收盘价分别为17.69元人民币和0.88港元。 可以肯定的是,香港股市显然比大陆股市成熟而规范。 七、股价指数的成长性股价指数是衡量并记录一国或地区股市成长历程的重要指标。 股市的成长,意味着股指不断地向上长大。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础,是股市的生命力之所在。 股指长大正是上市公司不断成长壮大的必然结果。 因此,优良上市公司群体是推动股市成长的生力军。 与此同时,反映股市涨落的股指,又是国民经济波动的晴雨表。 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然会带动股指长期性上涨;反之,一国经济经常大起大落,必然会导致股市对应地同起同落、难以长大。 上个世纪最后10年,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少见的长达100多个月的经济持续增长,这也许是西方世界的奇迹,但正是这一奇迹制造了美国所谓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正是这股动力推动了道琼斯指数在近10年中的超常生长。 美国道琼斯指数每次突破1000点整数位收盘的日子:1991年4月17日首破 3000点;1995年2月23日首破4000点;1995年11月21日首破5000点;1996年10月14日首破6000点;1997年2月 13日首破7000点;1997年7月16日首破8000点;1998年4月6日首破9000点;1999年3月29日首破点;1999年5月 3日首破点。 尽管目前该指数已回落至点附近,但它仍算是不断壮大的。 而仅有十年发展历程的我国股市的确还很年轻。 如上所述,我国股市价格分布过于集中,在股价普遍偏高且拉不开档次差别的情况下,宏观面上稍有风吹草动,极易导致股市大起大落,进而形成股价上的普遍性同涨同跌,投资者方面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 在股价反复的齐涨齐跌中,股指似乎很难长大。 以沪市综合指数为例,1992年股指从最低293点猛窜至1429点,但年末却又徒落至386点;1993年新年刚开市股指又猛升至1558点,随后又快速步入逐波下跌之路,直至1994年7月底跌至325点,随后上海综指强劲反弹至9月13日达1052点,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股指累计涨幅达 223%,而年末收市又跌至600多点;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沉寂之后,1996年初股指从550点逐步启动,1997年6月股指直逼此波行情的最高点 1510点;随后股指退守至1000点附近,这种进退两难的格局又维持了近两年,直到1999年6月我国连续第七次降息及《证券法》的即将实施,终于推动股指快速上扬至1756点的历史新高。 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曲折后,股指终于第一次摆脱1500点的历史大箱顶,进而大步冲向2000年的最高点2125点,2001年5月份继续冲高至 2200点之上。 很显然,自1996年启动的这一波超长大牛市,一直没有大回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宏观经济成功软着陆后的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使我国国民经济摆脱了过去长期以来的大起大落的格局;二是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在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基本判断:随着这一波牛市的必然终结,下一波熊市的最低点如果能站稳在1750点之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国股市已经告别了过去大起大落、难以长大的历史,这将是我国股市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八、股市的国际地位国际股票市场,不仅拥有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上市公司,而且还有着广阔的国际资本供给空间。 一国或地区要想将国内或地区内的股票市场变成国际股票市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完全开放的贸易和金融制度、充分发达的经济和金融、规范的法治和有力的管制。 从当今的国际股票市场来看,如纽约、伦敦、东京等地的国际性股票市场,它们无一例外地建在国际金融中心或开放的国度里。 以国别而论,美国在股市上占有多项世界第一。 其一,上市公司总数最多。 1998年底,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拥有上市公司3000多家,在NASDAQ 注册的企业有5068家,再加上其它全国性和地方性股票交易中心,实际上,美国共有家公司的股票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 其二,股票年发行额最大。 1996年美、英、日三国的股票发行额分别以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占据世界的前三位。 其三,股票年交易额最大。 1996年美、日、英三国的股票交易额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5785亿美元。 1996年,美、日、英三国股市股票总市值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它们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5.6%、 71.4%、151.9%。 1994年全球共有43个国家285家公司在美国发行了ADR,共筹资达200亿美元,交易额达2480亿美元。 在这些国家的开放股市中,既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优质上市公司,也有来自世界各地规模庞大的机构投资群体,它们共同促进了这些国家股市的发展与繁荣。 目前,大陆股市的股票总市值已超过香港股市,仅次于日本东京股市,成为亚洲第二大股市。 截止2000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为1088家,比 1993年的183家增长了近5倍;股票(A、B股)市价总值达亿元,比1993年的3531亿元增长了12.6倍;股票总市值占GDP比重为 53.8%,比1993年的10.2%提高了40多个百分点;流通市值为亿元,比1993年的862亿元增长了17.7倍;股票当年交易额为 亿元,比1993年的3627亿元增长了15.8倍;股票当年筹资额1554亿元,比1993年的315亿元增长了近4倍。 从动态看,我国股市在短短十年中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股市在质上作横向比较则仍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尚无外国企业直接来大陆上市,而且除在香港上市外,我国在海外直接上市的公司也很少,仅有10余家。 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国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前进,我国经济的现代化指日可待。 事实上,我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正在不断地提升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 加入WTO,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 随着中国加入WTO、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外企直接上市、外资直接入市的逐步推进,人民币将会演变成国际性货币,中国也将会有若干城市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到那时我国国内股市将会变成名副其实的国际股票市场。

腾讯持有特斯拉5%股权,特斯拉为什么要折价16%将股权卖给腾讯?

答案很简单,特斯拉现在非常看重中国市场,甚至在意程度超过了美国。 而特斯拉一定要在中国本地拉一个合作伙伴,中国 汽车 行业没有任何一家的技术能给特斯拉帮助,所以特斯拉更看重的是销售渠道的合作伙伴。

不过特斯拉愿意折价16%的金额,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说明了几点问题。

电动车领域是非常烧钱的,中国愿意补贴电动车,也是因为知道这个行业烧钱。 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就跟副本开荒一样,这种从0到1的过程,投入大,收益还不一定有回报。

我们看看国内的几家电动车生产厂家,蔚来到现在都是亏损严重,贾跃亭的FF直到现在还没开始量产,小鹏 汽车 也是一直在融资,没有开始真正量产。

特斯拉比他们也好不了多少,同样在烧钱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亏损,没有盈利。 现在又开始开拓中国市场,这就需要更多的钱,卖一点股份,收一点钱回来,也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有一些人说特斯拉是需要腾讯的安全技术,我觉得这个完全是无稽之谈,这种问题特斯拉一定会自己解决,软件部分一定不会让其他公司插手。

这个我分析有这三点原因:

1、拿得出钱

腾讯投资了特斯拉18亿美元,这笔钱也不是谁都拿得出来的。 在国内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的企业,并且不影响资金周转的,扳着手指都数的出来。

在这些备选项中,腾讯算是实力最雄厚的公司之一。

2、腾讯投资风格

如果是类似吉利这样的车企投资特斯拉的话,一定会想办法介入到生产和管理中去,大家都知道国内车企投资都是为了技术。 在这一点上,特斯拉绝对是不会让步的,因为这是他未来发展的基础。

但是腾讯就不一样了,他投资的公司基本上都不会去插手管理,仅仅作为财务投资,和未来的战略布局。 腾讯不仅仅投资了特斯拉,还投资了蔚来。

3、特斯拉最需要的是销售渠道

放在以前,销售渠道主要是4S店,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腾讯除了是互联网企业,现在也算是一个超级媒体了。 腾讯的流量在未来可以直接引流给特斯拉的网上销售平台,直接网上订车,根本不需要4S店这么重的成本建设。

腾讯需要布局新能源 汽车 ,也需要未来的无人驾驶技术,这些都是网络和腾讯可能发展的潜在领域,腾讯自然不能落了后风。

特斯拉也喜欢这个中国合作伙伴,既可以带来流量,又不插手自己的管理,未来万一又差钱了,还可以继续找腾讯这个大金主拿一点。

为了加大忽悠。 进入中国。

类似庞氏骗局,马斯克大忽悠一个罢了,是美国互联网金融圈钱骗局第一人马斯克,金融洗钱圈钱套路自燃自爆特斯拉。

精明的特朗普禁运芯片,叫通用回美国,而不在乎马斯克,因为马斯克没技术就是个营销包装软文水军蹭热度互联网金融圈钱骗局

马斯克是个大忽悠,马斯克starline项目最大投资方是美国空军,本身就是个超级侦察计划,就不明白为什么要挂个为全球接网的名号。 不过马斯克是个营销天才,马斯克是被华尔街包装成了钢铁侠,实际上他只是经济学本科辅修了物理学,并无任何工程技术背景,他也没有任何工程技术发明,他最大的运气就是一创业就碰到了华尔街的天使投资人,帮助他收购了paypal(美国的支付宝)的前身Confinity公司,并最终被ebay收购,依靠发的这笔横财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并踢走创始人。 说穿了就是个搞互联网金融的。 无论是太空 探索 spaceX,还是特斯拉都是马斯克前台唱戏炒作,华尔街的犹太人背后运作赚钱。 2008年之前是个玩世不恭的花钱点大炮仗的暴发户,2008年之后就是被华尔街操纵炒作概念的白手套,当然,他和华尔街及美国政府都是互相利用而已,华尔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国政府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国精神,同时也希望通过他的spacex给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制造压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挟控制。 而马斯克自己借着巨额的资本实力完成了自己发射火箭的梦想。 对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协助华尔街圈钱的工具。

不懂花了多少钱,请了满网络的无下限软文水军吹捧大忽悠马斯克

昨晚美股又创了 历史 新高,特斯拉的股价也跟着大涨了近10%,最新报价524.86美元一股,再创 历史 新高,这个位置距离去年6月初176.99美元的低点已经涨了196%。

再加上近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落地、国产特斯拉Modle3交付,并在中国获得高达90亿元的抵押贷款和22.5亿元的无抵押循环贷款额度。

一时间,特斯拉成了国内热搜榜的常客,特斯拉Model3交付、特斯拉Model Y项目启动、A股特斯拉概念股暴涨、宁德时代股价突破100元大关、马斯克跳尬舞庆祝……

在这样的火热背景下,3年前由腾讯旗下全资子公司黄河投资收购特斯拉的事情,再次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更是有人计算腾讯已经在特斯拉身上大赚了上百亿。

2017年3月24日特斯拉发布公告,腾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收购特斯拉5%的股份,总共收购特斯拉816.75万股,最后折合为17亿美元。

由此,腾讯也就成了当时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

不过有趣的是,当时,也就是2017年3月23日特斯拉的收盘价是255.39美元一股,816.75万股应该作价20.86亿美元,但腾讯仅出资了17亿美元,这个折价差不多接近20%。 较3月17日定向增发和公开市场收购时市场价261.20美元,折价比达16.67%。

不管怎样,这样一笔折价交易,不仅让腾讯一下就赚了近3亿美元,到2017年6月底特斯拉的股价已经涨到了390美元,较3个月前又涨了55%。

从哪之后特斯拉股价又一路跌到了2019年6月初的176.99美元,接着就是目前这波快翻了两倍的大涨。 如果以最新524.86美元一股计算,腾讯持有的800多万股特斯拉股票已经价值近43亿美元,较当初17亿美元的成本赚了26亿美元,也就是差不多179亿元人民币。

显然,在腾讯投资特斯拉这笔交易中,腾讯从一开始就吃到了足够的甜头,问题在于为什么当初特斯拉要折价卖给腾讯足足5%的股权,还让其成为第五大股东?这也是近期大家讨论的焦点。

查了一下当时的相关报道,腾讯方面也是有回应的:

腾讯公司回应称,特斯拉CEO马斯克先生是创业者的典范,特斯拉也是电动 汽车 、无人驾驶、共享车辆、可持续能源生产等新技术的全球先驱。 腾讯也一直在推动生态共赢,希望通过鼓励内部创新和以资本支持新兴 科技 产业的方式,为世界更美好的将来添一分力。

同时,腾讯方面还表示,目前(2017年3月),特斯拉可能正致力于Model 3轿车、太阳能屋顶、建设超级电池工厂1号等目标的实现。 从过往来看,腾讯和被投资公司除了单纯的股权关系外,也会演化出一些商业层面的合作。 腾讯与特斯拉眼下并无具体的合作计划,未来可能视双方发展情况做适当考虑。

以上是当时腾讯官方的回应,可以看出,腾讯当时的考虑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笔单纯的股权投资行为,而且还考虑与特斯拉有一些“商业层面的合作”。

这种合作具体是什么,腾讯方面也没有具体说,但至少,既然是商业合作那结果一定是共赢的。

当时也有媒体报道说,腾讯这是蓄谋已久的,腾讯早在多年前就考虑过进军新能源 汽车 ,最初腾讯和富士康、和谐 汽车 一起合作过。

2015年6月18日,和谐 汽车 发布公告,和谐 汽车 、腾讯、富士康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和谐富腾“互联网智能电动 汽车 ”投资合伙企业,和谐持股40%、富士康30%、腾讯30%。

就在“和谐富腾”成立的前一天,腾讯已经与顺为投资、京东、易车、高瓴资本联手投资了国内新能源 汽车 公司蔚来 汽车 。

一路过来,腾讯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显然没有停止过,而腾讯和特斯拉的合作很有可能是在为特斯拉以国产身份入华铺路。

因为,在当时,特斯拉属于进口车,在缴纳了税费之后,原本中高级车型就变成了豪华车。 而国内同样价格定位的新能源 汽车 ,不但没有昂贵的税费,还有国家的补贴。 Model3定价3.5万美元,不过25万人民币,比亚迪的秦EV300入门款也是这个价钱。

反之,如果特斯拉能够借助腾讯、富士康的国内资源,让特斯拉在国内生产,变成国产新能源 汽车 ,那特斯拉在国内的就会更具竞争力。

当然,现在来看,马斯克不仅在上海建成了他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还获得上百亿的贷款。 而他的特斯拉 汽车 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国产化,少了税费成本后即使售价即使降到30万以下,特斯拉还是比很多国产新能源 汽车 更具竞争力。

截至到目前来看,这场合作不是很好的结局吗?腾讯获得近200亿的投资收益,特斯拉名正言顺的全面进入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

但有一个问题是,在2017年底特斯拉披露的股东名单里面,腾讯又已经不在特斯拉的股东名单里了,至少是前15里面没有了。

从2017年12月31日之后特斯拉的股东名单就没有披露了,腾讯现在还有没有持有特斯拉股票,在2017年3月到12月这段时间里,腾讯是卖出了还是减持了也不得而知。

谢谢您的问题。 腾讯和特斯拉合作是各取所需。

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这属于腾讯和特斯拉的的对等交换!1、腾讯所持特斯拉股权为被动股权腾讯所持的5%股权虽然让其成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但是腾讯这部分股权为被动股权,这种股权对特斯拉不具备掌控权,具体的运营事物腾讯无法进行干预,特斯拉自己该干嘛就干嘛。 一句话,腾讯的投资被限定死了,只是简单的纯财务投资。 既然特斯拉对腾讯掌控的股权权限进行了限定,那腾讯自然也会提出对应的条件,这个条件现在来看就是直接16%的折价。 对双方来说,这就是一场利益对等的交易。 2、为何腾讯愿意和特斯拉进行利益交换先说腾讯为何愿意投资特斯拉,哪怕是单纯的财务投资。 这个我想也很简单,腾讯对外投资向来不讲究全面掌控,这些年来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相当部分的投资均属于这种情形,我给钱你们自己运营就好。 而面对外海一些大型企业,类似这特斯拉这样的企业,你想要有掌控权人家也不会给你,与其被拒绝谈崩还不如就进行财务投资,以赚钱为目的就好。 况且,特斯拉在腾讯投资之时,已经在和上海这边进行谈判进行建设工厂之事,这种明显利好的事情我想腾讯心里也是清楚的。 一旦特斯拉能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必然获井喷式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这对绝对是一桩好买卖!你看,特斯拉中国工厂开售之后,这股价暴涨,腾讯这一波算是直接的收益者。 3、特斯拉为何愿意接受腾讯投资特斯拉本身并不是特别缺各种战略投资者,那么为何会接受中国的腾讯来投资自己呢?这里面其实也有两种因素作怪吧!首先国内能有资本投资特斯拉的公司其实不多,中国国企投资是不可能的,而私企当中真正有实力的也就是BAT以及一些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公司或者民营企业。 而BAT当中网络本身再做AI和自动驾驶,并且已经是未来的核心业务目标,可以说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至于阿里的投资方式历来要求有控制权,因此不可能得到接受。 最后也就腾讯是最适合的投资者,有钱又能接受纯财务投资。 此外,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特斯拉未来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后显然能用上它的资源,双方完全可以进行深一步的合作,从而实现最终的利益共赢。 Lscssh 科技 官观点:综上所述,腾讯愿意接受5%的被动股权和特斯拉主动折价16%这完全就是双方的一场利益交换,而从这场买卖中大家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及特斯拉在中国国内的发展,未来或许双方还会有更大买卖!

特斯拉折价16%将5%的股权卖给腾讯,实际上已经是近三年前的事情了。

现在看来,腾讯赚大了,特斯拉的股票不断上涨,近期更是新高不断,股价最高涨至498.8美元,股价的大幅上涨以及当时折价16%,加在一起,腾讯可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虽然说暂时只是账面上的浮盈,但对于一笔投资来说,现在看来确实是非常成功的。

腾讯购买5%的特斯拉股权,这一点也不奇怪,腾讯除了是一个 科技 集团,还是一家巨大的投资公司,在各个行业都有布局,而特斯拉又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电动 汽车 公司,新能源 汽车 行业前景明朗,能投资龙头公司,对腾讯来说,本身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特斯拉为什么要将股仅卖给腾讯,这应该说与特斯拉的全球战略有关,特斯拉应该是多年前就定下了全球化的战略,而中国是全球化中最重要的一环,包括去年到中国上海临港创办超级工场,都是计划之中。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对于特斯拉来说,不管是产能方面,还是需求方面,都极为重要,将成为特斯拉既美国之外的最重要“战场”,到中国发展,引入中国的战略投资者自然就非常重要,而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不是阿里巴巴,就是腾讯。 而阿里巴巴倾向于技术型,腾讯倾向于社交,对于特斯拉来说,更重要的打开市场,引入腾讯符合特斯拉的需求。

腾讯现在持有特斯拉5%的股权,那么特斯拉为何会要折价16%将股权卖给腾讯。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在于A股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使得各项的股权都很大程度上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腾讯和特斯拉的前因后果,在17年3月份的时候,腾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收购特斯拉5%的股份,总价为816.75万股,最后折合为17亿美元。

那么为什么腾讯要收购特斯拉,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腾讯和特斯拉各取所需。

对于特斯拉来说,在国内其实并不缺乏投资者,但是很少有投资者有腾讯这样的影响力的,而且腾讯不仅仅在用户社交和用户数量方面是毫无疑问的第一,还有腾讯在互联网安全技术这一方面也是做的非常不错。

而特斯拉这款电动的 汽车 来说,在安全方面是需要受到重视的,这方面确实能够和腾讯互补。

而腾讯方面的考虑是,作为目前最有前景的电动车企业来说,那么怎么可能放过前期投资的机会,肯定会押宝在特斯拉上,不论是其成熟的技术,还是其成熟的生产体系来说,都要比其他的国产电动车要好很多。

腾讯投资特斯拉5%的股份是一种战略投资,事实上腾讯在蔚来等国内电动车企业里也都有投资。 从蔚来 汽车 的股权结构上来看,创始人李斌持股14.45%,腾讯持股13.37%。

2017年3月,腾讯投入17.77亿美元,购买了特斯拉8,167,544股,持有特斯拉股权比例为5%,成为特斯拉第五大股东。

当时马斯克在美处于相对困境,这笔投资颇受争议。 随着近日特斯拉市值暴涨,腾讯的这笔投资已净赚20亿美元。 电动 汽车 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也是人工智能AI未来应用最重要的场景,网络和阿里巴巴也都进行了投资布局。 腾讯选择特斯拉,也是在投资国内电动车企外,多一项保障。

大额股份买卖都会在市场价格基础上打折扣,特斯拉折价卖股给腾讯只是正常操作。 A股上市公司增发也都会有15%的折扣价格。

特斯拉还没能盈利,新老投资望而却步,一直都在投钱周转,腾讯17年也是主动投的特斯拉,量大从优,特斯拉股东商量后给了特价!毕竟当时的情况再没有第二个公司能一次投这么多。 腾讯如果去投FF91估计乐视贾跃亭会给马化腾磕几个响头,因为FF91更需要用钱,以至于没钱量产都快破产了。

特斯拉为什么折价16%将股权卖给腾讯?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比较明显了,联系这两年特斯拉的一些商业运作和业务布局,只要是稍微有一点商业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为什么特斯拉会贱卖股份给腾讯。 腾讯不差钱,特斯拉需要腾讯,两家企业的合作可谓是一拍即合,马明哲、马云、马化腾、马斯克(把马斯克看成姓马的话),这么一想马家人都是人精。

前不久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完成了首批量产 Model 3 交付,特斯拉一直没能解决的量产问题,现在终于得到了解决,马斯克在交付仪式上还跳起了舞蹈,也感谢了中国政府和中国消费者,他也再一次见识了中国基建实力。

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的建成,让特斯拉的量产能力又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大家也都知道量产是特斯拉这些年最大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慢慢要被彻底解决了,特斯拉的市值逼近千亿美金,特斯拉董事会给马斯克给出了3.46亿美金的股票期权。

不过在之前因为一直没办法大规模量产,成本巨大没办法回笼资金,导致了特斯拉还是一度陷入了资金困境。在17年的时候特斯拉曾经花了17.5亿美金在美国内华达州完成了“超级电池工厂的建设”,钱从哪里来?

那年年初特斯拉先进行了10亿美金的融资,接着又接受了腾讯17.8亿美金的股权并购,腾讯获得了特斯拉5%的股权,顺利成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现在腾讯这比投资已经赚了足足20亿美金,就算只是一笔财务投资,这也是非常成功的。 这笔钱也是让特斯拉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建设内华达超级电池工厂的主要原因,不然特斯拉的业务扩展肯定受到影响。

几乎所有跨国企业都把中国市场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这块市场拥有超过10亿的消费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对于特斯拉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中国家庭的 汽车 保有量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很多,尤其是跟美国比起来差距非常大,现在我国整体发展不断在提升,这块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既然看中了中国市场,除了建设工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商业背书。 腾讯是中国互联网疆域最大的超级商业帝国,手握QQ、微信两大超级入口,腾讯视频、腾讯新闻是非常有分量的超级媒体平台,腾讯在中国市场影响力巨大,这一点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跟腾讯相比。 同时腾讯系企业还有京东、快手、B站、滴滴、美团、58同城、拼多多等众多企业,这些企业都有机会成为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的背书平台,或者说合作平台。

为什么不是阿里巴巴呢?很多人可能会说,阿里巴巴也同样是互联网巨头,尽管没有微信这样的超级航母和腾讯系可怕的商业版图,可是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影响力也不差,阿里巴巴的市值还比腾讯高,那为什么这个企业不是阿里巴巴而是腾讯呢?

大家要知道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投资策略的不同,阿里巴巴几乎是一家不接受单纯财务投资的企业,也就是说阿里巴巴投资一定要寻求控股,甚至是全资收购。 大家想想这几年,从天天动听、优酷、UC、饿了么等众多企业都可以看出,最终阿里的投资都是要收购的,单纯的财务投资阿里巴巴是不会做的。 特斯拉的体量阿里巴巴想要收购甚至控股都几乎是不可能的,阿里巴巴又不做单纯的财务投资,总不能采用合并的方式吧,因此特斯拉不需要阿里,阿里也弄不下特斯拉。

腾讯则是刚好相反,腾讯一直秉持的投资理念是,给资源、给用户、给流量,但是轻易不干涉企业管理团队的商业决策。 京东、美团、58同城、拼多多、快手等优秀的企业,在被腾讯投资以后,都获得了非常良性的独立发展,这是比较 健康 的发展策略。

回过头来看腾讯投资特斯拉,特斯拉给了腾讯16%折扣,大致相当于3.4亿美金,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巨款,不过这个折扣换来的是马斯克对特斯拉的控制权,这比投资中,腾讯不会获得特斯拉任何管理和决策权,也不会向特斯拉派驻董事,仅仅是财务投资。

综合以上因素,特斯拉最终选择接受腾讯的股权收购,并且给到了腾讯16%的折扣。 特斯拉需要中国市场,马斯克又不希望冒失去对特斯拉控制权的风险,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