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控制变天 恒指市值计算大变!保通入通难了 (市值每天都在变吗?)
恒指公司最近信息显示,将优化12 个月平均市值的计算方法及终年间停牌的处置形式。
最关键的变化是“12个月平均市值的计算方法”从“过去12个月的每月月底证券市值的平均值”变成了“过去12个月的每日(不包括停牌买卖日)证券市值的平均值”。
换句话说,从12个特定的买卖日数字取平均,变成260多个买卖日数字(若无停牌)取平均,实质上就等于是 过去一年的 每日平均市值 。
影响有多大呢?
这是全体编制规则的调整,用“巨震”来描画也毫不为过 ——
在旧的《指数编算总则》(如下)中,“市值排名”和“综合市值排名”的定义就与“12个月平均市值”相关。
也就是说,在过去,在讨论恒生指数检讨的背景下,大家只需见到没有加限定词的“市值”表述,指 的都是12个月底数据的平均 。
说白了就是,极端状况下,只需一只股票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的市值契合要求,就可以继续待在对应市值范围的成分股外面。其中恒生大型股的市值要求是前80%,而恒生中型股是80%~95%,恒生小型股是最后5%。
这种极端的做法尽管并不大行其道,但 在紧急状况下,运行这个规则稍微做一做,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举个例子,假定某一只股票,曾经契合恒生综合指数的市值要求,且位于前95%,于是被归入港股通。但近期由于股价下跌,曾经延续11个月的月末平均市值低于40亿港元,那么假定本月月底的时辰市值继续低于40亿港元,则就要被剔除港股通。而一旦剔除港股通的凄惨命运我们在昨天的文章曾经有所剖析。
那么为了不被剔除港股通,公司可以经过控制层与大股东齐心合力,在月末的时辰把多少钱做上去,使之高于某个数值,使之12个月平均上去的平均市值高于40亿港元,于是可以免于被剔除。且由于旧的计算方法只思索月末,所以只需控制层和大股东在月末做一做,维持平均市值高于40亿,则公司可以不时维持恒生大中型指数成分股的位置,以及港股通的位置。
所以理想上,以前所谓的市值控制,只需求每个月控制那么一两天就足够了。
而如今,规则变了,一切玩法都要变了。
最高危的是那些过去12月市值靠近跌破40亿港元的股份。 由市场力气形成天然下跌的股份,控制层与大股东每月末做一做股价,也许还有这个资金实力;但假定要求他每天都维持市值在40亿以上,每天都要面对山呼海啸的卖盘,则任何人都将力所能及。就连美股的回购大户苹果——日复一日,每天上亿美金的天量回购,10年来也不会只注销了5%的股份而已。
同理,对那些原本准备前线冲击港股通的小市值标的公司,(详见《港股新股“前线入通”各显神通!面前的逻辑和真相是什么?》),市值控制操作难度也要介入不少。
从市场阅历看,一些上市企业也往往经过回购、大股东增持来启动市值控制,尤其是在下行趋向中稳如泰山股价,保证本企业仍居某些指数成分股中。未来,回购的节拍或因规则的改动相应有所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规则的调整并未触及成交量流通比率的调整。这个计算公式没有变化:
流通量方面,“中位数”比“平均数”更好启动控制。大股东的合理增持和减持,都可以用来优化股票流通量,维持肯定的流通比率要求。
中终年来看,一些基本面条件并不差的股份或许会选择私有化来保全估值。 由于一旦被剔除港股通,则会有大批主动投资者无条件兜售,而这种兜售与估值有关,目的就是把持仓降到零,形成市场的价值发现性能丧失。对此私有化或许是独一出路。
据统计,截至上半年,港股市场曾经有24只股份私有化。其中关注度较高的有魏桥纺织、复宏汉霖等。当然有些妖孽公司经过放出私有化的信息做股价,被这种玩法坑害的股民不在少数,但近年来越来越多基本面没缺点、单纯是估值低到极度屈辱而私有化。
转身离场的背影之下,是一句“把钱还给你们,我不玩了”,以及破碎的心。
不美观出,此次的市值计算规则调整,恒生指数公司的初心是好的 ,也就是,把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介入市场买卖的重心回归到公司基本面过去。其次是经过规则的改动,清算老千股、僵尸股、渣滓股。
但是关于市场流动性枯槁的当下 ,许多正派的、基本面无伤的公司,也自愿沦为与有疑问的公司同列,此时改动市值计算规则,提高市值控制难度,就难免有点无差异攻击的滋味了。
做一个方便的统计,截至今天收盘,香港主板股票共2711只,其中市值低于50亿港元的有2105只,占比高达为77.6%。而成交金额低于1亿港元的居然有1900只,占到总股份数量的70%!这些惊人的数字充沛提示了港股市场流动性枯槁的实质。
这些股份当中的很大一部分,至少市值在20亿以上的,应该不是老千股,甚至基本面也没有太大疑问。甚至有不少都是在过去3~4年之间跌去至少一半以上市值的股份。 换句话说,在流动性失常的条件下,这些股份维持百亿市值是不成疑问的。但今天,却都沦落到连港股通标的都维持不住的位置。
港股市场的改造多年以来不时在继续,近6~8年以来,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关键体如今同股不同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W类股份)、美国中概股回归(包括第二上市)、以及一系列创新药企业的上市(B类股份,亦称“18A”股份)。这些都极大地优化了港股市场的融资性能和投资价值。
而港股通,曾经作为中原资金介入港股市场,介入市场兴盛度,以及提高中原资金投资性能选择的一个途径,在当下,随着外资话语逐渐弱化,退守少数巨企的背景下, 却简直成了为绝大少数中小股份提供流动性的独一渠道。
所以,如今的港股公司,尤其是中小盘股份,才越来越关注港股通。上市IPO曾经有余以取得流动性,肯定要接通港股通这根输液管,才算是彻底取得稳如泰山。但是随着近年来行情继续下跌,越来越多公司跌出港股通门槛,一旦剔除港股通则很难东山再起。
这也就是昨天19家公司联名呼吁“港股通扩容”以及“暂缓行动剔除”的要素。
而今天恒生指数公司修正市值规则,似乎也介入了公司维持港股通标的的难度,难免令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再度心生畏惧。
事当从经,亦可从权。 股改的本意是去腐生肌,这就要在存量和增量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排出死水,将维持在股市多年的渣滓股老千股僵尸股清算退市,另一方面引入死水,将更多的优质企业吸引到港股上市。
要知道,2020年之前,港股不时是全球最大的融资市场,甚至逾越美国纳斯达克。且每年简直都有明星IPO登陆港股,像2017年的众安保险、2018年小米、美团,2020年的等等,2019年更是仰仗阿里、中烟、百威亚太等巨型IPO冠绝全球各大股票买卖所。
但自2020年IPO高峰之后,靠近4年的时期里,港股市场的融资性能简直丧失,尽管还有公司在上,但融资金额越来越小,丐版发行、首日破发、以及解禁大跌等现象频繁出现,投资者与企业的决计都濒临解体的边缘。
这天然有全球流动性收紧的外部要素在。 但也有增量改造停滞的要素在。 规则调整总是在盯着存量,小修小补,事与愿违。
总体来讲,随着美联储降息的脚步越来越近,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行将到来,而港股市场流动性枯槁的局面将大为改动。黎明前的黑暗,投资者与企业只需坚持下去,静待西方破晓。
恩,据国务院开展研讨中心的一份研讨报告: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7.11亿美元,销售支出平均值为3.98亿美元,区分仅相当于当年全球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 1998年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支出为61.13亿美元,仅相当同年全球500强最小企业销售支出89.02亿美元的68.7%。 即使以中国工业100强同全球500强比拟,差距也依然是清楚的。 1998年中国工业1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19.48亿美元,销售支出平均值为10.89亿美元,区分仅相当于当年全球500强平均规模的2.44%和4.75%。 1999年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初次全部进出全球500强,但相比之下,它们在其中的表现却是大而不强。 其中的要素不言自明: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的庞大规模是政府过去用巨额财政资金和垄断运营政策做大的。 因此,我们的国有银行虽有全球级大银行的外壳,但尚缺乏跨国大银行的内在素质,当然也就不能算作名符其实的全球500强。 不难想象,从上述企业中发生的上市公司,其规模也肯定会是偏小的。 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规模为例,上海30指数所含30只成份股的可流通股本规模普遍都是偏小的。 以2001年4月底的统计数据为准,在30只成份股中,可流通股本缺乏1亿股的就有2只;1~2亿股有12只;2~4亿股有8只;4~6亿股有6 只;6亿股以上有2只。 从统计结果看,有近一半成份股的可流通股规模缺乏2亿股,而且没有一只股的可流通股本到达10亿股。 即使从这30家上市公司的总股原本看,公司规模也是偏小的。 其中,总股本大于20亿的只占2家;而总股本缺乏7亿的则占18家;总股本介于7~20亿之间的有10家。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在香港恒生指数所含的33只成份股中,大多属于蓝筹股,它们的总股本(即可流通股本)规模现状是:5亿股以下只要1只;5~10 亿股有6只;10~20亿股有7只;20~30亿股有12只;30~50亿股有4只;50亿股以上有2只;100亿股以上有1只。 应该供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实立也还不到十年的时期,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仍处在革新与生长初级阶段,尤其是上市公司中有相当部分是方案经济时代的国企改制而来,底子还很单薄,尚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与开展。 理想上,我国上市公司经过送股、配股、增发等方式正在不时地扩张股本规模,上市公司之间以及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正在兴起。 不难想象,上市公司总股本因送配增发将不时增大,总资产也会随着运营与并购而不时扩张。 二、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依全球各国的先例,股本普通只要普通股与优先股之分,而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却异样地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群众股三大块,而且,只要社会群众股才干上市流通,可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重仅30%多一点。 原本偏小的总股本规模,当其中的60%以上又不能上市流通时,至少会引发以下结果:其一,由于股市的实践股本流通量狭小,易于大户操纵控盘,从而构成投资缺乏、投机过剩的格式,最终造成股价失真。 曾经制造中国股市天价奇观 的亿安科技,为何能与其业绩如此不符地冲上126元的天价?后来人们从证监会的公告中才得知,原来是南边四个大户联手操纵的结果。 其实,只需看一下亿安科技的股本结构,我们就不难发现疑问所在:7000多万的总股本已是够小的了,而可流通股更是少得不幸,仅有3500万股。 正是由于流通股本太小,易于操纵,因此,经常的现象是,大户坐庄,散户抬庄,赚者投机,套者投资。 其二,由于上市公司总股本不能全体上市流通,尤其是处于控股位置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一方面,它不只形成了上市公司与上市股本的不对称,而且还造成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不对等候遇以及市场并购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它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存量活化与结构调整,易于形成国有资产的沉淀与流失。 换言之,上市公司总股本不能全体上市流通,严重阻碍了股市的资源性能性能,同时,退步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能。 此外,国有股与法人股的不能上市流通,易于构成外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 由于股权的过火集中,监视与决策机制失衡,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正常的关联买卖经常出现,强迫上市公司为控股母公司担保、私分上市公司财富、抽逃上市公司资金,甚至大肆掏空上市公司,中饱私囊或满足小群体的利益。 我国上市公司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是我国股市在特定条件下构成的历史遗留疑问。 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与法制完善的环节中,国有股与法人股暂未上市的要素,关键是基于以下三方面思索:一是庞大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一下子上市相当于股市扩容数倍,市场承接乏力;二是国有资产控制机制尚不完善,国有股匆忙上市,国有资产有或许严重流失或被并吞;三是有相当的国有股散布在国民经济关键行业,国有股上市后有或许失去控股位置。 虽然如此,国有股及法人股最终总出借是要上市的。 实践上,国度股东和法人股东要想转让股权,目前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经证券主管部门同意,与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签署转让协议,可以一次性性成功大宗股权的转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这种转让关键是经过兼并收买、买壳、借壳等资产重组行为而展开的。 业已末尾试点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显示:国有股减持将采取二级市场配售、增量发行、上市公司回购、向非国有企业协议转让等四种方式启动。 我们置信,随着这一严重革新举措的推行,中国股市的国有股与法人股的类别划分,将最终从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消逝。 三、上市公司盈利才干普通地,外乡上市公司应该是外乡民族企业中的佼佼者,它们是本国或本地域优秀企业的代表。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反映了该国或地域企业盈利才干的强弱。 上市公司盈利才干的强弱,是企业内在素质和内在规模的综合表现。 反映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关键目的有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 每股收益(也称每股盈利或每股税后利润)侧重反映企业以后运营业绩的好坏;每股净资产则着重反映企业运营的理想资本,及其未来发明利润并能抵御风险的才干。 纵观全球各国股市,凡属经济兴旺的国度和地域,其股市开展史差不多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一样,长达一、两百年,因此,这些国度和地域的上市公司(其中有不少是跨国公司)普通都有着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以美国为例,1999年,在全球500强中,美国独占185家,我国大陆地域则只占5 家。 正因如此,美国股市有着大批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如J.P摩根1999年每股收益竟高达11.16美元。 美国相似公司,80年代有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可口可乐等;90年代则有IBM、英特尔、微软、戴尔等。 正是有了这一批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绩优股,美国股市与股指才干不时地生长壮大。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恒指33只成份股中,绝大部分每股收益都在1港元以上,也有不少在2港元以上。 其中,长江实业每股收益曾高达7.66港元。 相似业绩的蓝筹股还有汇丰控股、九龙仓、恒生银行、和记黄浦、新鸿基地产等。 这些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普通都达20港元以上,有的每股净资产甚至接近50港元。 我国上市公司则没有这么幸运。 以2000年度业绩为例,沪深两市1000余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仅0.20元,每股净资产为2.65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66%,盈余面8.55%(剔除年内新上市公司后则盈余面将达10%)。 其中,业绩最差的每股收益为-3.12元,每股净资产最低的为- 8.93元,每股未分配利润最少的为-10.96元;即使业绩最好的上市公司(一家酿酒公司)每股收益只要1.60元,每股净资产最高的公司(当年才增发新股)也没有到达10元。 据国务院开展研讨中心的一项研讨结果标明:同全球500强相比,中国工业500强的盈利才干清楚偏低。 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人均支出区分为2.78%、1366美元/人和美元/人,而当年全球500强的同类目的区分为11.29%、美元/人和 美元/人,前者区分仅相当于后者的24.62%、12.31%和9.51%。 由此可见,作为上市公司基础的我国民族工业的开展水平,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但可以置信,参与WTO后,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制度革新与国际化运营战略的不时推进,已有二十年成功革新阅历的中国人民将会发明出大批国际水平的跨国公司来。 业已进出全球500强的将会更强,尚且进入的将会不时挤身于全球500强之列。 到那时,我们的企业品牌不单是国际知名品牌,它们更多地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享誉全球。 四、上市公司利润分配依照国际惯例,上市公司必需在统筹眼前和久远利益的前提下,先行对税后利润至少作出如下几项必要的扣除后,才干对股东启动最后的利润分配。 第一项扣除是抵补以前历年盈余;第二项扣除是留作法定公积金;第三项扣除是留作法定公益金。 从国外兴旺股市来看,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基本上是以派息为主的,而派息的多少则是依盈利水平而定的。 例如,从香港恒生指数的33只成份股来看,公司对股东启动利润分配的关键方式是派息,而且绝大少数公司的派息水平都在每10股派5港元之上。 其中,派息最多的是恒生银行,从网上可查阅到的1995—— 1998年的资料来看,该公司延续4年派息都是最高的,其每年派息都在每10股派30港元之上。 汇丰控股每年每10股派息则都在20港元之上。 对股东如此丰厚的利润分配,假设没有极强的盈利才干,那确实是很难想象的。 相比之下,大陆股市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则以送股、配股、或直接增发新股为关键方式,而派息不过是意味性的,派息面与派息率均很低,例如,每10股派 1元,甚至只要几角钱。 这种现象在我国股市中或许还要继续相当长一段时期,要素关键有两个:其一,上市公司股本偏小,客观上只要经过不时地送配或增发新股,才干做大股本规模,尤其配股和增发还能同时提高每股净资产含量;其二,上市公司普遍盈利才干较弱,每股盈利水平不高,若强迫性要求一切上市公司的派息最低限,势必影响企业资本积聚与投资扩张。 因此,送配增发方式的分配方式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一箭双雕的理想选择。 五、机构投资者兴旺国度或地域的成熟股市普通都有着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其中,尤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这种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它们是集合投资、规模运营、专家控制、风险分散,而且有着弱小的专家队伍、剖析技术和快捷信息作保证,因此,它们不只是中小投资者的集合体和维护伞,更是股市的中流砥柱。 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大小及其内在素质上下,是股市能否安康开展的关键影响要素。 据统计,1996年2月,美国共有5000多个开放式共同基金和500多个封锁式共同基金,持有基金股东有1亿多人,共同基金资产总额达3.01万亿美元,相当于1995年美国GDP(7.4万亿美元)的40%;1997年6月,日本有基金控制公司44家,控制基金5300多个,控制资产近45万亿日元;1997年底,英国有单位信托基金控制公司154个,控制单位信托基金近1600个,控制资产1500亿英镑,另有投资信托公司570多个,控制资产 580亿英镑;1997年底,我国香港特区共有46家基金控制公司、788个投资基金,基金资产总值约为600多亿美元。 另据统计,在美国股市中,团体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0%,团体经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7%;机构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 28%,机构经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5%;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比例约为55%。 1997年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 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增长很快,1960年为40.9%,1984年为64.4%,1989年为72%,1997年即参与到 81%。 相比之下,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也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 1998年终,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基金降生。 截止2001年5月初统计,沪深证交所挂牌的证券投资基金仅有33只,而且全部都属于封锁式基金。 其中,最小规模只要5亿个基金单位(占11只);最大的基金规模也不过30亿个基金单位。 依照参与WTO谈判的承诺,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将逐渐对本国投资者开放。 一旦置于WTO的开放环境下,在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由于散户抗风险才干较弱,他们将无法成为市场稳如泰山的力气,因此,培育大批机构投资者的任务十分关键。 理想上,为了满足股市超凡开展的要求,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正在鼎力培植机构投资者队伍。 例如,曾经推出的一系列革新举措包括:封锁式证券投资基金取代老基金、券商资本扩容、企业准入放宽限制、保险基金入市等;随后还将推出的其他举措包括:开放式基金面世、社保基金与养老金入市、外资设立基金入市、混业运营下的银行资金直接入市等,直至完全开放的外资机构入市。 到那时,我国机构投资者将是股市最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它们将支撑着我们股市的安康开展,并逐渐走向完全的国际化。 六、股价散布股价作为虚拟资本的一种多少钱,它是股票市场最关键的信号之一。 股价只要在市场给予合理定位的前提下,才有或许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从而做到准确有效地反映微观基本面和微观景气度。 反之,失真的股价,则不只会失去晴雨表的作用,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还会误导股市投资和社会资源性能,进而削弱或退步股市的经济性能。 普通地,股市较为成熟的国度或地域,其股市多少钱散布大多表现为极差(即最低价与最低价之差)较大的平均散布。 例如,美国股市最高股价为100多美元,股价仅有1美元多的也不少,甚至还有缺乏1美元的。 很显然,其股价最高值与最低值之比均超出了100倍之多。 相比之下,我国股市多少钱散布则不妙。 以2001年5月11日(星期五,年报出尽后的第一周)收盘价为例,最高股价为华工科技53.35元,最低股价为马钢股份3.94元,二者相差仅12.5倍。 在1091只上市A股中(不含PT股),站在50元之上的有1只,介于40~50元之间的有9只,介于 30~40元之间的有31只;而落在7元以下的仅有20只;介于7~10元间有84只;其他的946只股票的多少钱则散布在10~30元之间,占全部股票的 86.7%。 其中727只股价高度密集在10~20元之间。 也就是说,我国股市的股价散布是一窝蜂,是大锅饭,股价基本上没有拉开应有的层次,这样的股价散布,当然也就反映不出上市公司质量的优劣与差异性来。 反过去讲,上市公司全体质量不高,正是股价普遍拉不开层次的基本要素。 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价散布结构(2001年5月11日收盘价)多少钱(元) 算计 7以下 7~10 10~20 20~30 30~40 40以上股票(只) 1091 20 84 727 219 31 10占比(%) 100.0 1.8 7.7 66.6 20.1 2.8 0.01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本规模偏小,这就使得股市客观上供不应求,而流通盘过小的股票则更成为投机者的追逐对象,无论公司业绩好坏,其股价均居高不下;相反,为数不多的流通大盘股,即使是绩优大盘股,其股价由于流通盘较大不易炒作而一直偏低,例如,10元以下股价中大盘股占少数。 这种因股本而陈列的股价严重偏离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和投资价值。 过度的投机行情及短期财富效应,使进入股市的人们大多热衷于短平快,希望能一夜之间暴富,每天都想逮住黑马——庄股,投资往往成为被套的代名词。 客观上的股市投资缺乏和投机过剩,势必形成股价全体水平高企,股价严重歪曲。 以同时发行A股和 H股的上市公司股价比拟,同股却不能同价,普遍情形是,上市公司在大陆流通的A股市价无一例外地高于在香港流通的H股市价5~10倍,有的甚至到达近20 倍。 例如,2000年最后一个买卖日,昆明机床的A股和H股收盘价区分为17.69元人民币和0.88港元。 可以必需的是,香港股市显然比大陆股市成熟而规范。 七、股价指数的生长性股价指数是权衡并记载一国或地域股市生长历程的关键目的。 股市的生长,意味着股指不时地向上长大。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础,是股市的生命力之所在。 股指长大正是上市公司不时生长壮大的肯定结果。 因此,优秀上市公司群体是推进股市生长的生力军。 与此同时,反映股市涨落的股指,又是国民经济动摇的晴雨表。 一国经济的继续稳如泰山增长,肯定会带动股指常年性下跌;反之,一国经济经常大起大落,肯定会造成股市对应地同起同落、难以长大。 上个世纪最后10年,美国经济阅历了战后少见的长达100多个月的经济继续增长,这也许是西方全球的奇观,但正是这一奇观制造了美国所谓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正是这股动力推进了道琼斯指数在近10年中的超凡生长。 美国道琼斯指数每次打破1000点整数位收盘的日子:1991年4月17日首破 3000点;1995年2月23日首破4000点;1995年11月21日首破5000点;1996年10月14日首破6000点;1997年2月 13日首破7000点;1997年7月16日首破8000点;1998年4月6日首破9000点;1999年3月29日首破点;1999年5月 3日首破点。 虽然目前该指数已回落至点左近,但它仍算是不时壮大的。 而仅有十年开展历程的我国股市确实还很年轻。 如上所述,我国股市多少钱散布过于集中,在股价普遍偏高且拉不开层次差异的状况下,微观面上稍有风吹草动,极易造成股市大起大落,进而构成股价上的普遍性同涨同跌,投资者方面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式。 在股价重复的齐涨齐跌中,股指似乎很难长大。 以沪市综合指数为例,1992年股指从最低293点猛窜至1429点,但年末却又徒落至386点;1993年新年刚开市股指又猛升至1558点,随后又加快步入逐波下跌之路,直至1994年7月底跌至325点,随后上海综指微弱反弹至9月13日达1052点,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期里股指累计涨幅达 223%,而年末收市又跌至600多点;在阅历了一年多的寂静之后,1996年终股指从550点逐渐启动,1997年6月股指直逼此波行情的最高点 1510点;随后股指退守至1000点左近,这种进退维谷的格式又维持了近两年,直到1999年6月我国延续第七次降息及《证券法》的行将实施,终于推进股指加快上扬至1756点的历史新高。 在阅历了近十年的迂回后,股指终于第一次性摆脱1500点的历史大箱顶,进而大步冲向2000年的最高点2125点,2001年5月份继续冲高至 2200点之上。 很显然,自1996年启动的这一波超长大牛市,不时没有大回头的要素有两个:一是微观经济成功软着陆后的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使我国国民经济摆脱了过去常年以来的大起大落的格式;二是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革新大潮中,全体素质不时提高。 在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基本判别:随着这一波牛市的肯定终结,下一波熊市的最低点假设能站稳在1750点之上,我们就有理由置信:我国股市曾经告别了过去大起大落、难以长大的历史,这将是我国股市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键转机点。 八、股市的国际位置国际股票市场,不只拥有来自全球各地优秀的上市公司,而且还有着宽广的国际资本供应空间。 一国或地域要想将国际或地域内的股票市场变成国际股票市场,必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完全开放的贸易和金融制度、充沛兴旺的经济和金融、规范的法治和有力的管制。 从当今的国际股票市场来看,如纽约、伦敦、东京等地的国际性股票市场,它们无一例外地建在国际金融中心或开放的国度里。 以国别而论,美国在股市上占有多项全球第一。 其一,上市公司总数最多。 1998年底,美国纽约证券买卖所拥有上市公司3000多家,在NASDAQ 注册的企业有5068家,再加上其它全国性和中央性股票买卖中心,实践上,美国共有家公司的股票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 其二,股票年发行额最大。 1996年美、英、日三国的股票发行额区分以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占据全球的前三位。 其三,股票年买卖额最大。 1996年美、日、英三国的股票买卖额区分为亿美元、亿美元、5785亿美元。 1996年,美、日、英三国股市股票总市值区分为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它们占GDP的比重区分为115.6%、 71.4%、151.9%。 1994年全球共有43个国度285家公司在美国发行了ADR,共筹资达200亿美元,买卖额达2480亿美元。 在这些国度的开放股市中,既有大批来自全球各国的优质上市公司,也有来自全球各地规模庞大的机构投资群体,它们共同促进了这些国度股市的开展与兴盛。 目前,大陆股市的股票总市值已超越香港股市,仅次于日本东京股市,成为亚洲第二大股市。 截止2000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为1088家,比 1993年的183家增长了近5倍;股票(A、B股)市价总值达亿元,比1993年的3531亿元增长了12.6倍;股票总市值占GDP比重为 53.8%,比1993年的10.2%提高了40多个百分点;流通市值为亿元,比1993年的862亿元增长了17.7倍;股票当年买卖额为 亿元,比1993年的3627亿元增长了15.8倍;股票当年筹资额1554亿元,比1993年的315亿元增长了近4倍。 从灵活看,我国股市在短短十年中的开展是十分迅猛的,但与兴旺国度和地域股市在质上作横向比拟则仍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尚无本国企业直接来大陆上市,而且除在香港上市外,我国在海外直接上市的公司也很少,仅有10余家。 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国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革新的不时行进,我国经济的现代化指日可待。 理想上,我国经济的继续高增长正在不时地优化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 参与WTO,将进一步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 随着中国参与WTO、人民币可自在兑换、外企直接上市、外资直接入市的逐渐推进,人民币将会演化成国际性货币,中国也将会有若干城市成为关键的国际金融中心,到那时我国国际股市将会变成名副其实的国际股票市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