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8月27日持有特海国际市值4.26亿港元 持股比例占4.99% (南向资金8月以来流入超900亿)

8月28日,Choice数据显示,南向资金截至8月27日持有特海国际3249.46万股,持股市值4.26亿港元,较上个买卖日介入1196.3万港元,持股数量占发行股的4.99%。

截至27日收盘,特海国际当日下跌2.83%,收盘价报13.1港元。

大事提示

2024年8月27日,2024财年中报归属股东应占溢利-458.3万美元,同比降低229.43%,基本每股收益-0.01美元。


今天港股:恒生指数收跌6.36%海外主动型资金趋弱

10月24日,恒生指数收跌6.36%,恒生科技指数跌9.65%,在线教育、软件运行板块跌幅居前,新西方在线跌超15%,美团、京东安康跌超14%,哔哩哔哩、京东集团跌超13%,网络集团、小鹏汽车跌超12%,腾讯控股、阿里巴巴跌超11%。 航空航天、军工板块走高,中国航天万源涨超6%。

机构剖析

中金:港股流动性与持股状况剖析

我们尝试从资金流向、机构季度持仓信息、微观等各层次的“拼图”,剖析近期港股市场资金流出状况。 全体来看,南下资金依然延续了自年终以来继续稳步流入的态势,而7月以来主动型基金流出有所减速。 我们以为此轮资金流出或许受美联储保守加息造成的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和部分基金增添性能综合影响。 此外,港股卖空成交比近日也清楚抬升。 从持股和筹码看,自下而上汇总的机构投资者季度持仓数据显示,三季度海外机构持仓比例有所降低。 我们留意到,此轮外资流出相对规模上不及2018-2019年,但对股价的影响似乎更大,反映资金流向和股价并非线性相关。 失望假定下,我们以为若外资主动基金降低跟踪指数的中国性能,将或许给市场带来压力。 往前看,美联储在年底的政策假设可以退坡有望成为第一个压力缓解的契机。

7月以来,港股市场在多重不确定要素下继续走弱,恒生指数于10月初跌破2011年以来低点,主板成交平淡,卖空占比叠创新高,市场心情较为低迷。 在外部金融条件继续收紧、地缘形势更为扑朔迷离的背景下,部分投资者担忧能否存在更大的资金流出压力。

在详细剖析环节中,现有可得数据口径不完备(如EPFR资金数据只涵盖“基金”这一类投资者)和港交所持股不穿透的客观约束,都使得试图掌握港股全局投资者结构和高频资金流向的变化难度参与。 针对这一疑问,我们尝试从资金流向(如互联互通南向资金、EPFR资金流向、卖空成交)、机构季度持仓信息、微观(香港M3、总结余)等各层面的“拼图”,组分解相对片面的信息。 综合最新变化,我们有以下几点发现。

资金流向状况:南向资金继续流入,海外主动型资金趋弱

南向资金:动摇中维持流入,近期甚至有所减速。 虽然近期港股市场继续承压,但南下资金依然延续了自年终以来继续稳步流入的态势,进入10月以来基本坚持每日净流入趋向。 不只如此,南向资金流入规模近期甚至出现逆势减速的势态。 最近一周(10月17-21日)全体流入规模达257亿港币,创下自3月中旬(3月14-18日流入263亿港币)以来最大周度流入规模。 详细流向上也成出现逆势加仓特征。 十月以来回调幅度较大的新经济龙头,如腾讯、美团-W、药明生物与理想汽车-W等是流入主力。 因此可以看出,南下资金并非本轮市场动摇的主导要素。

海外资金:7月以来主动型基金流出有所减速。 7月以来,海外主动资金全体流出45亿美元。 从幅度上看,本轮较3月中旬仍较为平和(3周内流出35亿美元),但本轮番出时期较长,自7月15日以来已继续14周(对比3月中旬及4月至6月11周内流出约36亿美元)。 分基金类型看,新兴市场主动基金(流出30亿美元)和亚洲除日本主动基金(流出10亿美元)流出较多。 相比而言,主动型基金年终至今依然继续流入,但从结果上看对股市定价影响相对较小。

图表:新兴市场主动基金、亚洲除日本主动基金近期流出海外中资股较为清楚

图表:南向资金全年坚持流入,近期有所减速

图表:海外中资股市场年终至今阅历三波外资流出

综合来看,我们以为此轮资金流出或许受美联储保守加息造成的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和部分基金增添性能综合影响。 首先,美联储8月以来加息预期再度升温加剧了全球美元流动性收紧、也推进资金从全体新兴市场回流兴旺市场,近期美元走强和关键新兴汇率升值也可以失掉印证。 年终至今新兴市场主动型基金和亚洲除日本主动型基金净赎回规模大幅攀升,区分为159亿美元和76亿美元。 其次,经过EPFR数据测算,我们发现海外主动基金全体性能中国市场比例清楚低于主动基金,反映了主动基金或许存在一定低配行为。 这其中,全球(除美股)基金和亚洲除日本基金低配较为清楚,不扫除与近期地缘形势的再度紧张有一定相关。

图表:EFPR数据显示,机构继续降低中国性能,主动型基金净赎回是资金流出中国的关键要素

卖空成交:港股卖空成交比近日也清楚抬升。 除资金流向外,港股卖空成交比例也继续走高。 依据Bloomberg数据显示,港股市场卖空成交占总成交额比例自7月以来出现逐渐攀升的趋向,自9月底维持在20%左右的高位,10月上旬创下24.5%的单日高点。 此外,香港证监会(SFC)披露的淡仓(空头)申报状况显示空头头寸也有所增多。 截至10月14日有空头仓位港股约为680只,空头仓位占流通市值加总比重为1.38%,较前一周1.09%抬升较多,较8月中旬1.66%的高点相对颠簸。

图表:港股卖空成交比例继续上升

持股结构变化:中资性能基本颠簸,外资性能有所下滑

从持股和筹码看,我们自下而上汇总关键机构投资者的季度持仓状况显示,三季度海外机构持仓比例有所降低、而中资机构比例优化。 由于港交所持股数据无法穿透至投资者,我们经过汇总大型机构(包括养老金、对冲基金等)的季度持仓数据,将海外中资股市值前100大标的(包括港股和美国中概股)投资者结构梳理出来。 初步发现如下:

1)港股通标的持股中,中资中介持股占比不时优化。 依据港交所披露的港股通标中介机构持股状况来看,中资中介的持股市值占比从2021年底的11.3%升至以后的12%,也高于3月中旬11.6%的高位。 与此同时,国际中介的持股市值占比则继续下滑,从2021年底的45.3%降至以后的43.3%。 假设粗略假定中原资金经过中资中介更多,海外投资者经过国际中介更多的话,这一比例变化则可以直接正面佐证一部分海外资金的流出。 进一步对比市值变化状况也可以失掉相似结论,如中资中介的持股市值下跌幅度要小于海外与中国香港本地中介的幅度。

图表:港股通标的中资中介持股市值占比近期也有所抬升

图表:从港股通标的中介持股总额变化状况来看,卖出也关键集中于海外和中国香港本地中介

2)三季度海外机构持股占比为34.1%,依然最高全体回落。 海外机构持股自2021年以来继续回落,三季度海外机构持股1.46万亿美元,占样本公司总市值22%和流通市值34.1%,较2021年末区分回落1.1和1.2个百分点。 相比而言,三季度中资机构持股全体颠簸,占样本市值和流通市值的7.7%和4.9%,较2021年末基本持平。

3)养老金、主权基金等持股比例下滑但规模较小,共同基金仍是主体。 近日部分海外养老金、主权基金、甚至战略投资者或许增添部分中国敞口的报道引发关注。 在上述样本中,我们发现海外养老金、主权基金等类型投资者持股确实有所回落,从年终3.3%降至三季度3.1%,但比例和规模均较小。 相比而言,共同基金依然是主导,持股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8.6%,较年终下滑1.3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部分养老金的潜在敞口调整实践规模影响或许相对有限,或更多体如今心情上的扰动,或由于单体规模较大形成的短期影响。

图表:外资持股近期有所回落,主权基金和养老金占海外中资股持股的较小部分

图表:外资机构持股的存量近期继续下滑

港币和流动性:美联储继续收紧和全球“廉价钱”增加下的压力

美联储加息背景下,资金流出造成香港金管局总结余下滑。 美联储加息周期下,港美利差扩展造成资金有流出压力。 2022年5月港币触发弱方保证以来,香港金管局屡次介入保养汇率,这也造成银行总结余3000多亿港币下滑至以后1000亿港币,Hibor利率也因此走高。 对比2015-2018年美联储加息周期,此轮总结余下滑速度更快,但以后总结余仍高于2015-2018年的低点。 全体来看,香港银行间港币流动性仍较富余,叠加银行持有外汇票据较多,为港币流动性提供下行保证。

从机制上看,香港货币供应与股市同时遭到资金流向影响,两者相关性较高。 总结余是香港货币基础的一部分,资金流出会直接影响香港货币供应。 8月香港狭义货币供应M3同比增长2.46%,较去年末的4.26%有所回落。 我们发现,香港M3和美元指数走势高度负相关,表现全球风险偏好下滑时与全体新兴市场相同流出和回落的态势。 与此同时,香港M3和港股市场走势有较高相关度,面前或许反映了全球资金流向的共同影响。

往前看,思索高通胀约束下美联储加息周期尚未完毕,全球“廉价钱”和美元流动性的收缩也或许还会继续一段时期,因此外部流动性紧缩甚至流动性流出的压力也或许还会形成一定扰动,关注总结余和Hibor变化。

图表:美国加息周期推进资金流出中国香港及其他新兴市场,中国香港银行总结余清楚下滑

图表:而香港M3与港股表现则高度相关

压力测试:失望假定下,还有多少或许流出压力?

对比历史看,此轮资金流出规模有多大?相对规模不及2018-2019年。 EPFR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市场阅历了4轮海外主动型基金的流出阶段,区分为:1)2007-2009年金融危机(流出123.5亿美元)、2)2011-2013年欧债危机(69.9亿美元)、3)2013-2017年美联储紧缩和中国股市动摇(368.6亿美元),以及4)2018-2019年贸易摩擦(161.7亿美元)。 本轮自2021年8月高点以来海外主动基金累计流出109.8亿美元,无论规模还是继续时期都弱于2018-2019年或2013-2017年。 同时,在控制股价对资金流的影响下,我们测算流出规模不及2020-2021年时期流入规模的一半。

但是,资金流向和股价并非线性相关,此轮番出对股价的影响似乎更大。 EPFR统计海外主动资金中国性能规模在此轮番出中从4053亿美元下滑36.6%至2571亿美元(表现多少钱下跌要素),而2013-2017年时期海外主动资金性能仅下滑5.6%。 因此对股价更关键的要素或许是定价权归属。 思索到海外主动资金以后曾经清楚低配中国市场(以后性能比例约为28%,较MSCI新兴中31%的权重曾经低配),因此不思索其他如地缘要素的影响下,我们以为外资机构进一步减持动能或许也有所趋缓。

图表:此轮外资主动资金流出相对规模小于2018-2019年,但股价动摇较大

失望假定下,若外资主动基金由于种种要素降低基准中的性能比例,或许带来多少流出压力?假设假定有10%的跟踪新兴市场的投资机构将业绩基准改为新兴除中国(我们预算约有8000亿美元主动投资基金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为基准),以以后28%的性能比例测算,或许会带来224亿美元的资金流出压力,相当于2021年高点以来流出规模的两倍,基本将回吐2020年以来的流入规模。 因此在这一失望假定下,将或许给市场带来压力。

前景展望:“三重压力”下,短期或维持震荡,等候转机到来

我们以为,港股以后资金面状况反映的是市局面临的“三重压力”,即美联储紧缩影响流动性,国际增长影响盈利预期,以及地缘形势影响风险偏好。 短期来看,美联储在高通胀压力下或将维持鹰派立场,意味着短期内全球资金避险心情或将继续,而以后外资主动型机构大幅低配港股状况缓解或要求在后两者上找到转机。

所幸的是,港股市场曾经具有几项优势,如以后市场已跌至数年低点,估值曾经处于历史低位,叠加国际宽松政策下南向资金的继续流入。 这意味着海外中资股或许展现出更强的韧性。 假设内外部环境有所改善,港股市场未来反弹力度有望更大。 往前看,美联储在年底的政策假设可以退坡有望成为第一个压力缓解的契机。 然后续更多正面催化剂的出现,如大规模稳增长政策加码以及部分风险的缓解,或许推进外资机构低配状况缓解和市场风险的重新定价。 基于上述判别,我们以为港股短期或许维持震荡格式,但或处于底部区域。 性能思绪上,短期以高股息作为升值和风险的对冲,但是优质生长、尤其是或许受益于未来内需和政策清闲修复的消费生长可以择机吸纳、等候机遇。 (来源:中金公司)

1月汽车出行大事情:汽车行业驰援抗疫;特斯拉市值首破千亿美金

[亿欧导读]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驰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斯拉国产Model3交付;吉利与奔驰合资成立smart公司;京东获导航电子地图甲级绘制资质

作者丨钱漪

编辑丨郝秋慧

为简易大家了解、回忆1月汽车出行产业出现的大事情,亿欧汽车依照传统车企、新造车企和科技企业等不同类别,对当月大事启动了整理。

2020年1月,各大车企纷繁交出2019年期末效果单。 奔驰全球销量达245.6万辆,延续9年刷新纪录;福特2019年在华销量跌26.1%,仅56.79万辆;沃尔沃汽车2019年在华销量超70万辆,同比增长9.8%。 另外,自主品牌销量呈总体下滑态势。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自1月中旬蔓延,情势日益严峻,众多企业表达了共度时艰的态度,并用实践执行奉献力气。 二十余家中国传统车企、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多家造车新权利、零部件企业、汽车经销商、汽车养护品牌、中心资料企业等汽车行业上下游都伸出援手,或捐钱捐物,或出力援助抗疫前线。

受疫情影响,亿欧汽车估量一季度车市大约率将出现两位数的跌幅,关于一些新造车企而言,疾病蔓延造成的融资窗口的延后对其也是雪上加霜。 疫情的突然迸发让阅历2019年寒冬的中国车市,2020开年或许再受重创。

1月份最受关注的新造车企莫过于特斯拉,1月3日,特斯拉发布信息称,中国制造Model3基础车价从35.58万元下调至32.38万元,补贴后售价为29.905万元;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初次向社会车主交付国产Model3,并启动第二款国产车型ModelY。

特斯拉在智能驾驶技术测试上相同规划迅速,1月16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发文称,特斯拉曾经有超越60万辆装备“完全智能驾驶芯片”的车辆,车辆每天为特斯拉智能驾驶神经网络发明2千万英里的行驶数据。

美国外地时期1月22日,特斯拉股价涨超555美元,市值一度打破千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首家市值破千亿的车企。

科技出行范围,几家欢欣几家忧虑。 京东获导航电子地图甲级绘制资质;嘀嗒出行正寻求至少3亿美元融资,并思索启动初次地下招股IPO;滴滴成立新公司,运营范围含二手车经纪等;上海市消保委地下约谈“美团叫车”,出租车感谢费”模块自愿下线。

CES2020(国际消费电子展)于外地时期2020年1月7日至10日在拉斯维加斯举行,各大科技企业争相秀“肌肉”,如腾讯与伟世通、广汽协作量产智能座舱SmartCore亮相。

多家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与科技企业宣布牵手,深化智能驾驶及智能网联方面的进一步协作。

如中国智能驾驶初创公司AutoX宣布与FCA菲亚特克莱斯勒达成协作,双方携手推出无人车PacificaX(捷龙星),共同规划智能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这一范围;英特尔旗下子公司Mobileye正式宣布与上汽集团和韩国大邱广域市达成协作,上汽集团将采用Mobileye的路网资产控制技术(REM),以推进L2+级别ADAS(初级驾驶辅佐系统)在中国的部署等。

传统车企

北汽集团发布2019年度运营业绩,产销同比下跌5.91%

1月6日,北汽集团发布了2019年度运营业绩。 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北汽集团成功产销226万辆,同比下跌5.91%,位居全国第四位。 此外,北汽集团2019年全年营业支出为5012.3亿元,同比增长4.26%。

沃尔沃汽车2019年销量打破70万辆,同比增长9.8%

1月7日,据吉利控股集团官方微信信息,2019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再创新高,共售出辆,较去年同期增长9.8%。 这是沃尔沃汽车成立93年以来初次打破70万辆大关,延续第六年打破全球销量纪录。

吉利与奔驰合资成立smart公司:各持股50%,开展纯电动智能汽车

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宣布:经相关监管部门同意,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AutomobileCo.,Ltd.)正式成立,在全球范围内结合运营和推进smart品牌转型更新。 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开发下一代高端电动smart车型,首批纯电动汽车产品将自2022年起投放市场。

上汽集团对外发布2019年销量效果,同比下滑11.5%。

1月8日,上汽集团对外发布2019年销量效果。 据其发布数据显示,上汽集团2019年全年整车销售623.8万辆,同比下滑11.5%。 相较国际颓势,其海外效果喜人,销售整车35万辆,同比增长26%。 新动力车销量超越18万辆,同比增长30%。

在上半年财报中,基于对全年国际市场的预测,上汽集团将全年整车销售目的调至到了650万辆,相较于年终710万销量目的增加了8.5%。

奇瑞集团发布年销量数据,已成功99.3%

1月8日,奇瑞集团发布年销量效果单,2019年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74.5万辆,同比微跌0.9%,成功年终75万目的的99.3%。 其中,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同比增长6.9%,全新一代瑞虎8、艾瑞泽系列以及捷途系列销量均打破10万辆。

红旗品牌2030年销量目的100万辆,红旗H9全球首秀

1月8日,红旗品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20年中国一汽的首场品牌盛典活动。 在发布会现场,中国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发布一汽红旗品牌未来10年的销量目的:2020年到达20万辆销量,2022年到达40万辆销量,2025年力争60万辆销量,到2030年将争取到达100万辆年销量。 同时,在本次活动上,红旗品牌也带来了全新车型红旗H9的全球首秀。

上汽集团与Mobileye就深化智能驾驶技术达成协作

1月8日,上汽集团对外宣布,近日上汽集团曾经与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签署了战略协作框架协议。 依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拓展并深化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协作,共同推进智能驾驶汽车在国际早日落地。

依据协议,详细的协作内容包括:双方方案携手在中国推行端到端路网资产控制处置方案(REM,RoadExperienceManagement);上汽集团自主开发的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辅佐系统(ADAS)方案搭载Mobileye最新的视觉芯片;双方共同展开L3-L4级别的智能驾驶项目研讨协作。

奔驰全球销量达245.6万辆,延续9年刷新纪录

1月9日,梅赛德斯-奔驰发布官方信息称,2019年,奔驰与smart品牌在全球算计销量达245.6万辆,同比微增0.7%,延续9年刷新年销量记载的同时,延续4年占领全球奢侈车销量榜第一的宝座。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K?llenius)表示,在移动出行革新的大背景下,奔驰再次取得好效果,表现了客户对奔驰的剧烈需求,印证了奔驰品牌的价值,“经过对新科技、可盈利性销量增长方面的投入,我们将为品牌在碳中和出行时代成为可继续奢侈主义的先锋、继续引领全球奢侈汽车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福特2019年在华销量跌26.1%,仅56.79万辆

1月13日,福特汽车公司发布了2019年在华销量。 数据显示,2019年福特汽车在华销量为56.8万辆,同比降低26.1%。 其中,2019年福特汽车第四季度在华的销量为14.6万辆,同比降低14.7%。 自2017年起福特汽车在华销量延续三年下滑。

标致家族方案增持PSA-FCA新造车集团的股份

1月13日,据媒体信息,在标致雪铁龙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兼并后,标致家族将持有新造车集团6.2%的股份,并方案尽快增持股份。 上月,标致雪铁龙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就一项500亿美元的并购达成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该协议将在12至15个月内成功买卖,缔造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 依据协议条款,标致家族只要从法国国有投资银行BpifranceParticipations和中国西风汽车(DongfengMotors)手中收买股份,才干增持至少2.5%的股份。

起亚2025年前投29万亿韩元推11款纯电动车

1月14日,韩国起亚汽车发布了中常年战略目的“S方案”(PlanS),提出减速转型更新,逐渐树立在未来汽车行业的指导位置,包括在电气化、移动出行服务,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等范围。 依照方案,起亚汽车将在2025年前投资29万亿韩元(约合1730万元),推出11款纯电动车,全球市场(除中国外)占有率成功到达6.6%,环保车销量比重到达25%。 起亚首款纯电动车将于2021年推出。

上汽群众与苏宁控股正式启动战略协作签约

1月14日,上海上汽群众销售有限公司与苏宁控股集团正式启动战略协作签约。 签约仪式上,双方拟定2020年开50家苏宁汽车斯柯达批发店目的。 双方将在全场景、全客群、全数据、全媒介、全产业链层面展开协作。 双方结合打造的首家苏宁汽车斯柯达批发店“斯家空间”已在南京江宁万达试营业。

丰田发布全新移动出行服务品牌Kinto

1月14日,丰田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移动出行服务品牌Kinto,以专注于汽车共享、订阅服务和智能驾驶等服务,这一全新品牌将被引入欧洲。 它是丰田应用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驾驶系统在内的新技术,KintoOne作为一个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租赁系统,将车辆费用、恣意保险、汽车税、注册各项费用以及车辆维修费整合为月度固定费用;KintoFlex将提供基于订阅的租车服务,并提供“优质体验”;KintoShare将在自助服务的基础上经常使用混合动力汽车。

沃尔沃联手联通推进5GV2X技术在中国的落地

1月15日,“重新定义5G时代车联网基因———2020中国智能汽车高峰论坛”上,沃尔沃汽宣布与中国联通达成协作协议,双方将基于5G下一代移动网络技术,共同推进V2X车路协同技术在中国的开展。

群众汽车因柴油车丑闻在加拿大面临1.96亿美元罚款

群众集团发言物证明,1月22日,加拿大检方提议对群众集团(VolkswagenGroup)处以1.965亿美元(合2.583亿加元)的罚款,此前群众集团对数十项违犯柴油车排放的指控认罪。

丰田因“高田气囊”再在全球召回36.1万辆汽车

1月23日,据媒体报道,丰田汽车公司表示将在全球再召回36.1万辆老款车型,这些汽车的安保气囊气体出现器存在潜在缺陷。

沃尔沃押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1月28日,据彭博社信息,沃尔沃将加大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赌注,优化其在欧洲销量的占比达25%。 其CEO汉肯·塞缪尔森(HakanSamuelsson)此前宣布,到2025年,沃尔沃一切在售汽车中一半为纯电动汽车,一半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雷诺任命德梅奥为新任CEO

1月29日,雷诺任命群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Group)旗下西雅特(Seat)品牌的前担任人卢卡·德·梅奥(LucadeMeo)为新任首席执行官。 德梅奥2009年参与群众集团,先后担任群众品牌和奥迪品牌的营销与销售任务。

新造车企

国产特斯拉降价,补贴后低于30万元

1月3日,特斯拉发布信息称,中国制造Model3基础车价从35.58万元下调至32.38万元,同时该车还将享用免征置办税以及国度的补贴政策,补贴金额将到达2.475万元,因此该车补贴后售价为29.905万元,并且首付最低4.5万起。

理想汽车在美开放IPO

1月3日,据媒体报道,理想汽车在美国启动初次地下募股(IPO)开放,旨在筹资至少5亿美元,最早于2020年上半年上市。

据知情人士泄漏,理想汽车的IPO方案从去年夏天就曾经末尾,并且雇佣高盛银行作为此次牵头买卖的关键机构。 在2019年12月,理想汽车秘密提交了初次地下募股开放,并表示将于2020年上半年正式登陆股市。 假设一切顺利启动,理想汽车将会成为继蔚来汽车之后,第二家实如今美上市的中国造车新权利。

特斯拉初次向社会车主交付国产Model3,并启动第二款国产车型ModelY

1月7日,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Musk)初次向社会车主交付了在中国本地消费的Model3,交付仪式在特斯拉位于中国上海的超级工厂举行。 特斯拉上海工厂制造总监宋钢泄漏,在往年底国产特斯拉Model3将成功全部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同时,马斯克还发布了下一辆国产车型ModelY的项目启动。 ModelY车型于2019年3月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特斯拉设计中心初次发布,估量将于未来数月内在特斯拉位于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厂启动投产。 特斯拉宣布,位于上海临港超级工厂二期项目正式启动,这里将消费中国版modelY。

广汽蔚来正寻求15亿规模融资,投前估值15亿

据腾讯一线1月9日信息,广汽蔚来正在启动新一轮15亿元规模的融资,此轮融资关键用于研发、用户运营品牌及渠道保养及营运等方面。 广汽蔚来此轮投前估值为15亿元。

腾势新动力汽车注册资本新增7亿

1月14日,据天眼查数据,深圳腾势新动力汽车有限公司出现注册资本新增,由原来的50.6亿增至57.6亿,增幅达13.83%。 深圳腾势新动力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2月,公司运营范围包括乘用车、电动车等。 该公司是由比亚迪与德国戴姆勒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双方各持股50%。 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HubertusTroska,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为董事之一。

华人电动车新权利Lucid将消费首批80辆Air车型

1月14日,美国华人兴办的电动车公司Lucid表示,在4月份在美国纽约正式发布之前,该公司正在制造首款电动汽车“Air”的最后80辆车。 目前,Lucid公司曾经末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卡萨格兰德树立电动车工厂,往年四季度工厂将正式启动量产。

特斯拉:曾经有超60万辆特斯拉装备完全智能驾驶芯片

1月16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发文称,特斯拉已装备完全智能驾驶芯片,该芯片拥有高达60亿的晶体管,每秒可成功144万亿次的计算,能同时处置每秒2300帧的图像。 每辆特斯拉有两个芯片加持,可以同时处置相反的数据。 目前特斯拉曾经有超越60万辆装备“完全智能驾驶配件”的车辆。

特斯拉市值初次破千亿美元,创美国车企市值记载

1月22日,特斯拉股价一度涨至555美元,市值一度打破千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首家市值破千亿的车企。

科技企业

滴滴成立新公司,运营范围含二手车经纪、销售等

天眼查数据显示,1月6日,滴滴智通(广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公司运营范围包括网络安保信息咨询、二手车经纪、二手车销售、人工智能算法软件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等,法定代表人为唐霞。

该公司共有三位股东,区分为广东省通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德菲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和滴滴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其中,广东省通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是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滴滴商业服务有限公司为滴滴运营主体——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AutoX与FCA达成协作,共同推出智能驾驶出租车PacificaX

在CES2020时期,中国智能驾驶初创公司AutoX宣布与FCA菲亚特克莱斯勒达成协作,双方携手推出无人车PacificaX(捷龙星),共同规划智能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这一范围。 AutoX将其称之为“中国第一款可真正无人的RoboTaxi”。

据方案,捷龙星将于往年在深圳、上海等地成功规模化投放,成为AutoX试运营车队的一部分。 据了解,此前AutoX已在深圳市中心肠段展开智能驾驶测试和试运营,并方案在上海推出10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

Mobileye宣布与上汽达成协作,将在华提供路网资产控制技术

外地时期1月7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展上,英特尔旗下子公司Mobileye正式宣布与上汽集团和韩国大邱广域市达成协作。 依据协作内容,上海汽车集团将采用Mobileye的路网资产控制技术(REM),以推进L2+级别ADAS(初级驾驶辅佐系统)在中国的部署。 至此,上汽集团将成为采用Mobileye路网资产控制技术的第一家中国车企。

腾讯与伟世通、广汽协作量产智能座舱SmartCore亮相CES

外地时期1月8日,由伟世通、腾讯和广汽研讨院三方协作打造量产座舱域控制器SmartCore在CES正式亮相。 该产品是全球首款经常使用第三代高通骁龙汽车座舱平台的座舱域控制器,并将在广汽全新纯电平台首款车型AionLX上成功量产。

本次量产的SmartCore搭载了腾讯车联TAI汽车智能系统的中心技术和才干,以语音交互为关键方式,可成功高效、情感染的人机互动和车辆控制。 同时,SmartCore智能座舱注入了腾讯系丰厚的内容文娱及车主服务生态,并可结合出行场景特征和用户兴味偏好,成功服务的主动介绍,为用户带来兽性化的、极致的数字化体验。

京东获导航电子地图甲级绘制资质

1月14日,国度自然资源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显示,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获自然资源部颁发的“导航电子地图制造”甲级测绘资质,这意味京东将被支持展开与智能驾驶、高精地图采集相关的业务研发。 2018年7月,京东宣布推出专注于机器人地图和智能驾驶数据运行的京东地图。

截止至2019年12月,国际仅有22家具有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或厂商。 包括四维图新、凯立德、立无暇间等8家传统图商。

嘀嗒寻求3亿美金融资,成功日订单200万后赴美上市

1月16日,据彭博社信息,嘀嗒出行正寻求至少3亿美元融资,并思索启动初次地下招股IPO。 据接近嘀嗒的知情人士泄漏,去年8月嘀嗒已末尾在寻求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资金需求是3亿美金。 事先依照10亿美金投前估值算,上市地点在美国,不过目前其上市的详细时期还没完全确定。 知情人士还称,成功这轮融资后,嘀嗒希望其上市时市值能到达30亿美金,这笔融资关键是为了做大单量,2020年的目的是单量翻倍到达200万单。

美团叫车:“出租车感谢费”模块已下线,将进一步评价方案

上海市消保委于1月20日就“出租车感谢费”疑问地下约谈“美团叫车”。 对此,美团叫车表示,上线“出租车感谢费”的初衷是思索到春节时期供需紧张,目前正在和有关部门就其中触及的政策法规疑问启动沟通,并已第一时期将该模块下线,就方案启动进一步评价和研讨。

滴滴出行暂停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多地域部分业务运营

1月24日,滴滴出行发布信息称,“应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要求,将于2020年1月24日12时起,暂停武汉市内的网约车及网约出租车运营,恢复时期以指挥部公告为准。 ”1月27日,发布《滴滴出行暂停部分地域部分业务运营》的通知,滴滴方面称,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滴滴出行暂停部分城市的部分业务,恢复时期以外地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公告为准。

编辑:郝秋慧

最新港股流动性与持股状况剖析

我们尝试从资金流向、机构季度持仓信息、微观等各层次的“拼图”,剖析近期港股市场资金流出状况。 全体来看,南下资金依然延续了自年终以来继续稳步流入的态势,而7月以来主动型基金流出有所减速。 我们以为此轮资金流出或许受美联储保守加息造成的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和部分基金增添性能综合影响。 此外,港股卖空成交比近日也清楚抬升。 从持股和筹码看,自下而上汇总的机构投资者季度持仓数据显示,三季度海外机构持仓比例有所降低。 我们留意到,此轮外资流出相对规模上不及2018-2019年,但对股价的影响似乎更大,反映资金流向和股价并非线性相关。 失望假定下,我们以为若外资主动基金降低跟踪指数的中国性能,将或许给市场带来压力。 往前看,美联储在年底的政策假设可以退坡有望成为第一个压力缓解的契机。

7月以来,港股市场在多重不确定要素下继续走弱,恒生指数于10月初跌破2011年以来低点,主板成交平淡,卖空占比叠创新高,市场心情较为低迷。 在外部金融条件继续收紧、地缘形势更为扑朔迷离的背景下,部分投资者担忧能否存在更大的资金流出压力。

在详细剖析环节中,现有可得数据口径不完备(如EPFR资金数据只涵盖“基金”这一类投资者)和港交所持股不穿透的客观约束,都使得试图掌握港股全局投资者结构和高频资金流向的变化难度参与。 针对这一疑问,我们尝试从资金流向(如互联互通南向资金、EPFR资金流向、卖空成交)、机构季度持仓信息、微观(香港M3、总结余)等各层面的“拼图”,组分解相对片面的信息。 综合最新变化,我们有以下几点发现。

资金流向状况:南向资金继续流入,海外主动型资金趋弱

南向资金:动摇中维持流入,近期甚至有所减速。 虽然近期港股市场继续承压,但南下资金依然延续了自年终以来继续稳步流入的态势,进入10月以来基本坚持每日净流入趋向。 不只如此,南向资金流入规模近期甚至出现逆势减速的势态。 最近一周(10月17-21日)全体流入规模达257亿港币,创下自3月中旬(3月14-18日流入263亿港币)以来最大周度流入规模。 详细流向上也成出现逆势加仓特征。 十月以来回调幅度较大的新经济龙头,如腾讯、美团-W、药明生物与理想汽车-W等是流入主力。 因此可以看出,南下资金并非本轮市场动摇的主导要素。

海外资金:7月以来主动型基金流出有所减速。 在此前报告《谁在卖出?从资金面看近期港股动摇》中,我们参照EPFR基金数据,发现3月中旬俄乌形势以及中概股监管等要素影响下造成的港股动摇面前,海外主动基金主导的资金流出或许是主因。 从近期状况来看,我们发现情形或许相似,相同是海外主动型基金流出为主,其中港股和中概股流出幅度较为清楚。 详细来看,7月以来,海外主动资金全体流出45亿美元。 从幅度上看,本轮较3月中旬仍较为平和(3周内流出35亿美元),但本轮番出时期较长,自7月15日以来已继续14周(对比3月中旬及4月至6月11周内流出约36亿美元)。 分基金类型看,新兴市场主动基金(流出30亿美元)和亚洲除日本主动基金(流出10亿美元)流出较多。 相比而言,主动型基金年终至今依然继续流入,但从结果上看对股市定价影响相对较小。

图表:新兴市场主动基金、亚洲除日本主动基金近期流出海外中资股较为清楚

图表:南向资金全年坚持流入,近期有所减速

图表:海外中资股市场年终至今阅历三波外资流出

综合来看,我们以为此轮资金流出或许受美联储保守加息造成的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和部分基金增添性能综合影响。 首先,美联储8月以来加息预期再度升温加剧了全球美元流动性收紧、也推进资金从全体新兴市场回流兴旺市场,近期美元走强和关键新兴汇率升值也可以失掉印证。 年终至今新兴市场主动型基金和亚洲除日本主动型基金净赎回规模大幅攀升,区分为159亿美元和76亿美元。 其次,经过EPFR数据测算,我们发现海外主动基金全体性能中国市场比例清楚低于主动基金,反映了主动基金或许存在一定低配行为。 这其中,全球(除美股)基金和亚洲除日本基金低配较为清楚,不扫除与近期地缘形势的再度紧张有一定相关。

图表:EFPR数据显示,机构继续降低中国性能,主动型基金净赎回是资金流出中国的关键要素

卖空成交:港股卖空成交比近日也清楚抬升。 除资金流向外,港股卖空成交比例也继续走高。 依据Bloomberg数据显示,港股市场卖空成交占总成交额比例自7月以来出现逐渐攀升的趋向,自9月底维持在20%左右的高位,10月上旬创下24.5%的单日高点。 此外,香港证监会(SFC)披露的淡仓(空头)申报状况显示空头头寸也有所增多。 截至10月14日有空头仓位港股约为680只,空头仓位占流通市值加总比重为1.38%,较前一周1.09%抬升较多,较8月中旬1.66%的高点相对颠簸。

图表:港股卖空成交比例继续上升

持股结构变化:中资性能基本颠簸,外资性能有所下滑

从持股和筹码看,我们自下而上汇总关键机构投资者的季度持仓状况显示,三季度海外机构持仓比例有所降低、而中资机构比例优化。 由于港交所持股数据无法穿透至投资者,我们经过汇总大型机构(包括养老金、对冲基金等)的季度持仓数据,将海外中资股市值前100大标的(包括港股和美国中概股)投资者结构梳理出来。 初步发现如下:

1)港股通标的持股中,中资中介持股占比不时优化。 依据港交所披露的港股通标中介机构持股状况来看,中资中介的持股市值占比从2021年底的11.3%升至以后的12%,也高于3月中旬11.6%的高位。 与此同时,国际中介的持股市值占比则继续下滑,从2021年底的45.3%降至以后的43.3%。 假设粗略假定中原资金经过中资中介更多,海外投资者经过国际中介更多的话,这一比例变化则可以直接正面佐证一部分海外资金的流出。 进一步对比市值变化状况也可以失掉相似结论,如中资中介的持股市值下跌幅度要小于海外与中国香港本地中介的幅度。

图表:港股通标的中资中介持股市值占比近期也有所抬升

图表:从港股通标的中介持股总额变化状况来看,卖出也关键集中于海外和中国香港本地中介

2)三季度海外机构持股占比为34.1%,依然最高全体回落。 海外机构持股自2021年以来继续回落,三季度海外机构持股1.46万亿美元,占样本公司总市值22%和流通市值34.1%,较2021年末区分回落1.1和1.2个百分点。 相比而言,三季度中资机构持股全体颠簸,占样本市值和流通市值的7.7%和4.9%,较2021年末基本持平。

3)养老金、主权基金等持股比例下滑但规模较小,共同基金仍是主体。 近日部分海外养老金、主权基金、甚至战略投资者或许增添部分中国敞口的报道引发关注。 在上述样本中,我们发现海外养老金、主权基金等类型投资者持股确实有所回落,从年终3.3%降至三季度3.1%,但比例和规模均较小。 相比而言,共同基金依然是主导,持股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8.6%,较年终下滑1.3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部分养老金的潜在敞口调整实践规模影响或许相对有限,或更多体如今心情上的扰动,或由于单体规模较大形成的短期影响。

图表:外资持股近期有所回落,主权基金和养老金占海外中资股持股的较小部分

图表:外资机构持股的存量近期继续下滑

港币和流动性:美联储继续收紧和全球“廉价钱”增加下的压力

美联储加息背景下,资金流出造成香港金管局总结余下滑。 美联储加息周期下,港美利差扩展造成资金有流出压力。 2022年5月港币触发弱方保证以来,香港金管局屡次介入保养汇率,这也造成银行总结余3000多亿港币下滑至以后1000亿港币,Hibor利率也因此走高。 对比2015-2018年美联储加息周期,此轮总结余下滑速度更快,但以后总结余仍高于2015-2018年的低点。 全体来看,香港银行间港币流动性仍较富余,叠加银行持有外汇票据较多,为港币流动性提供下行保证。

从机制上看,香港货币供应与股市同时遭到资金流向影响,两者相关性较高。 总结余是香港货币基础的一部分,资金流出会直接影响香港货币供应。 8月香港狭义货币供应M3同比增长2.46%,较去年末的4.26%有所回落。 我们发现,香港M3和美元指数走势高度负相关,表现全球风险偏好下滑时与全体新兴市场相同流出和回落的态势。 与此同时,香港M3和港股市场走势有较高相关度,面前或许反映了全球资金流向的共同影响。

往前看,思索高通胀约束下美联储加息周期尚未完毕,全球“廉价钱”和美元流动性的收缩也或许还会继续一段时期,因此外部流动性紧缩甚至流动性流出的压力也或许还会形成一定扰动,关注总结余和Hibor变化。

图表:美国加息周期推进资金流出中国香港及其他新兴市场,中国香港银行总结余清楚下滑

图表:而香港M3与港股表现则高度相关

压力测试:失望假定下,还有多少或许流出压力?

对比历史看,此轮资金流出规模有多大?相对规模不及2018-2019年。 EPFR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市场阅历了4轮海外主动型基金的流出阶段,区分为:1)2007-2009年金融危机(流出123.5亿美元)、2)2011-2013年欧债危机(69.9亿美元)、3)2013-2017年美联储紧缩和中国股市动摇(368.6亿美元),以及4)2018-2019年贸易摩擦(161.7亿美元)。 本轮自2021年8月高点以来海外主动基金累计流出109.8亿美元,无论规模还是继续时期都弱于2018-2019年或2013-2017年。 同时,在控制股价对资金流的影响下,我们测算流出规模不及2020-2021年时期流入规模的一半。

但是,资金流向和股价并非线性相关,此轮番出对股价的影响似乎更大。 EPFR统计海外主动资金中国性能规模在此轮番出中从4053亿美元下滑36.6%至2571亿美元(表现多少钱下跌要素),而2013-2017年时期海外主动资金性能仅下滑5.6%。 因此对股价更关键的要素或许是定价权归属。 思索到海外主动资金以后曾经清楚低配中国市场(以后性能比例约为28%,较MSCI新兴中31%的权重曾经低配),因此不思索其他如地缘要素的影响下,我们以为外资机构进一步减持动能或许也有所趋缓。

图表:此轮外资主动资金流出相对规模小于2018-2019年,但股价动摇较大

失望假定下,若外资主动基金由于种种要素降低基准中的性能比例,或许带来多少流出压力?假设假定有10%的跟踪新兴市场的投资机构将业绩基准改为新兴除中国(我们预算约有8000亿美元主动投资基金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为基准),以以后28%的性能比例测算,或许会带来224亿美元的资金流出压力,相当于2021年高点以来流出规模的两倍,基本将回吐2020年以来的流入规模。 因此在这一失望假定下,将或许给市场带来压力。

前景展望:“三重压力”下,短期或维持震荡,等候转机到来

我们以为,港股以后资金面状况反映的是市局面临的“三重压力”,即美联储紧缩影响流动性,国际增长影响盈利预期,以及地缘形势影响风险偏好。 短期来看,美联储在高通胀压力下或将维持鹰派立场,意味着短期内全球资金避险心情或将继续,而以后外资主动型机构大幅低配港股状况缓解或要求在后两者上找到转机。

所幸的是,港股市场曾经具有几项优势,如以后市场已跌至数年低点,估值曾经处于历史低位,叠加国际宽松政策下南向资金的继续流入。 这意味着海外中资股或许展现出更强的韧性。 假设内外部环境有所改善,港股市场未来反弹力度有望更大。 往前看,美联储在年底的政策假设可以退坡有望成为第一个压力缓解的契机。 然后续更多正面催化剂的出现,如大规模稳增长政策加码以及部分风险的缓解,或许推进外资机构低配状况缓解和市场风险的重新定价。 基于上述判别,我们以为港股短期或许维持震荡格式,但或处于底部区域。 性能思绪上,短期以高股息作为升值和风险的对冲,但是优质生长、尤其是或许受益于未来内需和政策清闲修复的消费生长可以择机吸纳、等候机遇。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