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了 二季度中原访客新增保费同比下滑 面前风险仍需警觉 赴港投保不

中原居民赴港投保热情有所降温。

香港保监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往年上半年,源自中原访客的新增保费较去年同期下跌6.9%至297亿港元,占集团业务总新增保费的份额由31%降至25.7%。分季度来看,关键是由于二季度表现不佳,源自中原访客的新增保费为141亿港元,同比大幅增加36.77%。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讨员余丰慧向《媒体》记者指出,从久远看,随着中原与香港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加上香港保险产品自身的优点,比如较高的性价比和服务水平等,估量中原居民赴港投保的需求依然存在,但会更趋于理性消费。“人们会愈减轻视产品的通常价值和服务质量,而不只仅是跟风置办”。

二季度新单保费下滑

回溯来看,2016年是中原访客赴港投保的巅峰时辰,新单保费达727亿港元,占全港新单保费的39.3%,尔后三年区分回落至508亿港元、476亿港元和434亿港元。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中原与香港跨境人流遭到限制,中原访客新单保费降低至68亿港元,同比降幅超80%。2021年更是降至10亿港元以下,仅7亿港元。2022年稍有上升至21亿港元,但远不及疫情前。

2023年2月,中原与香港恢复片面通关,香港保险市场迎来微弱反弹,中原居民赴港投保热潮再起。去年全年,中原访客赴港投保的集团人寿保险新单保费约为590亿港元,同比飙升27倍,仅次于2016年创下的历史高峰。

王莹制表

到了2024年,一季度香港保险市场连续炽热,源自中原访客的新增保单保费为156亿港元,同比上升62.6%。二季度却相持不下,源自中原访客的新增保费为141亿港元,同比增加36.77%。

“去年同期基数较大,叠加往年以来香港监管层对行业销售违规行为展开整理,形成了数据下滑。”保险行业首席剖析师李健指出。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剖析以为,首先,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加大,影响了中原访客的投资决计;其次,我国增强了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无疑对赴港投保出现了肯定水平的制约;最后,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中原保险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也在一直优化,部分中原访客更偏向于在中原置办保险。

从产品类型来看, 永久寿险照旧是最受中原访客欢迎的产品 ,新增保双数占总量的59.1%;重疾险及储蓄寿险相同遭到喜爱,新增保双数占比区分为29.4%和3.4%。

“与2019年同期相比,居民储蓄需求优化清楚,且风险偏好降低。”剖析师夏繁荣表示,中原居民储蓄需求旺盛,香港地域分红储蓄型保险产品采纳高预期收益率+低保证收益率方式,持有20年的预期收益率高达5%左右,且支持多币种计价,愈加契合投资理念更为成熟、风险偏好相对更高的中产及高净值人群的海外资产性能需求。

展望下半年,李健以为, 由于香港与内地利率差异依然清楚,保险产品关于中原客户仍具有吸引力。 “下半年来自中原的购险需求估量是可继续的,其中一个扰动原因在于经代渠道(经纪/代理渠道)在下半年能否有所恢复,毕竟行业也在启动相应的调整,以契合监管规则”。

杨帆则以为,市场或许会回归理性。他表示,随着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认知越来越成熟,他们会愈减轻视产品自身的价值和适宜自己的需求,而不只仅是追逐赴港投保的潮流。

研报剖析称,随着大湾区保险业“互联互通”进一步展开,香港保险售后服务中心有望减速落地,从而进一步优化中原居民赴香港置办保险的体验感,更好地处置理赔等后顾之忧,为香港保险业带来更多增量。

多重风险不容小觑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丰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和消费者前往置办保险产品,尤其是一些具有高端金融需求的客户。同时,香港保险市场的开通水平和完善的监管制度也是吸引中原访客投保的关键原因之一。”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说。

要求留意的是, 香港保险虽“香”,但中原访客赴港投保依然面临诸多风险。 杨帆指出,一是产品选择风险,要求确保所选产品契合自身需求;二是汇率风险,要求关注港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坚定;三是服务风险,要求了解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后续理赔流程。

他倡议, 消费者在赴港投保前充沛了解保险产品的性质和条款,慎重选择,同时关注相关政策灵敏,确保自身权利。

康德智库专家、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元补充道,香港保险业的监管体系相对完善,但与中原不同的是,香港并没有相似于中原保险保证基金的直接兜底机制,保险业的稳健性关键依赖于保险公司的自我控制、市场束缚以及香港保监局的严峻监管。

往年以来,为促行业良性展开,香港保监局频频出手,严打保险销售违规乱象。

4月,香港保监局与香港廉政公署初次采取结合执行,打击向中原客户无牌销售保单的贪污及违规行为。此外,香港保监局还提示中原访客“赴港投保7件事”,包括:亲身赴港置办香港保险、不与无牌人士接洽、直接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切勿与中介人协议回佣、了解产品的特点及风险、留意索赔事宜、看法香港保险业的规管等。

8月,香港保监局再发公告,提示群众留意裁判法院最近发布的一宗定罪判决,触及一名前持牌保险代理因不当处置或挪用保费,被判入狱三个月零两周,并被勒令支付相当于挪用保费的赔偿金,为保险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

值得留意的是,因中原居民赴港投保炽热,全国政协委员罗卓坚此前在全国两会上关于推进跨境保险通的提案中倡议,仿效债券通及沪港通等方式,让香港保险公司在大湾区以试点方式销售产品,并分阶段试点销售不同类型保险产品。

国度金融监视控制总局近日回应称,目前,港澳保险机构未在中原设立商业存在,直接向中原消费者跨境销售保险产品的倡议,以及港澳保险从业人员直接到中原向客户启动推销及销售产品的倡议,与保险法以及我国加出生贸组织承诺等有关规则存在抵触。“思索到中原与港澳地域的保险市场在法律体系、监管制度、机构控制、产品设计和销售、消费者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市场风险易交叉传染,消费者权利维护难度较大,现阶段直接展开跨境保险通试点的机遇尚不成熟”。


保监会 主席 香港保险公司

6月初,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下称保监处)发布的一季度保险市场报告显示,报告期内香港地域保险业保费总额为1220亿港元,同比增长20.7%。 同去年四季度的市场报告一样,香港保监处此次也没有列出中原访客保双数据。 该项数据的最近一次性发布是在2016年前三季度报告中,当期香港地域保险业向中原访客收回的新保单保费为489亿港元,占其团体业务总新保单保费(1323亿港元)的37%。 虽然一季度报告没有列出中原访客保双数据,但香港保险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泄漏,该数据依然在继续增长,往年一季度,香港地域保险业对中原访客收回的保单保费同比增长一倍左右。 去香港购物的人越来越少,买保险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了。 香港保险真的有这么大诱惑力?政策收紧也阻挠不了的购险热情保险经纪王媛正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厅里向一对来自中原的中年夫妻逐条解说他们行将购置的一份投资类保险的详细条款。 这对夫妻半夜刚下飞机,午饭还没吃便到来保险公司签约保单。 由于购置的是基金类的投资型保险,他们还要求在香港的银行开一个账户,简易今后每个月的保险资金转账。 专程来香港买保险,听起来有点“舍近求远”,但这只是中原赴港投保大军的一个缩影。 从2010年末尾,香港向中原访客收回的新增保单保费逐年下跌,7年间增长了近10倍。 2016年末尾,遭到资金外流的影响,境内赴港买保险的通道末尾收紧。 去年2月初,国度外汇控制局和中国银联对银联卡持卡人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买卖金额启动限制。 去年3月,中银人寿暂停中原人士经常使用银联信誉卡或银联账户经过“通联支付”缴交保费。 尔后不久,国度外汇控制局地下提示,居民到境外购置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存在风险,由于现行外汇控制政策尚未对其开放。 但是,这些“限令”没能阻挠中原客户赴港购置保险的脚步。 依据香港保监处发布的数据,2016年香港向中原访客收回的新增保单保费在短短6个月内增长了3倍。 虽然单次刷卡金额不超越5000美元的限制确实形成了不简易,但是境内银行卡持卡人可经过屡次刷卡、现金,或在香港的银行开户等方式启动购置。 在采访中,几位保险经纪都表示,“限令”出来后,赴港投保的中原人不减反增,大家都担忧会有更严峻的限制政策出台。 香港保险为何被追捧?在香港保险经纪的口中,相比中原的保险产品,保证范围广、保费低但是保额高、收益率高是香港保险被追捧的关键要素。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中原人赴港买保险最关键的险种是医疗险和重疾险。 由于香港的人均寿命(85岁)高于中原的人均寿命(75岁),死亡率也相对较低,因此,相反年龄的投保人若买相反保额的同类产品,香港保险的保费要比中原廉价30%~40%。 此外,相比在中原购置的普通医疗保险,在香港购置的医疗保险保证范围更广,辐射全球,不存在属地赔偿的限制。 尤其是最受中原客户欢迎的重疾险,所保证的严重疾病种类普通在60~100种,而中原相似产品所包括的疾病种类相对较少。 王媛以其中一种重疾险向记者举例说明,依据该保险的条约规则,投保人一旦确认患有保险内包括的严重疾病,不要求治疗后再赔付金额,而是先期赔付一切保额,更简易也更利于投保人第一时期选择治疗方案。 王媛通知记者,来香港购置保险产品的中原客户多以中产阶级为主。 除了医疗险和重疾险,储蓄险、人寿保险和投资性保险也是中原客户最为喜爱的险种。 有业内剖析人士以为,中原客户赴港购置保险不单纯是为了传统意义上的保证与投资,部分客户倾向于经过香港保险启动家族财富信托,更有甚者,是应用香港保险到达避税、避险,启动资金转移的目的。 依据香港保险法,投保人的投保信息不得向任何人发布。 同时,在香港购置的人寿产品、分红产品所得的赔偿额或收益,不被征收遗产税或团体所得税。 此外,假设被保人破产或许其他要素被清算财富(包括被判处没收财富),所购置的香港保险产品并不包括在内,因此在香港投保被不少人看作是保全资产的有效方式之一。 正因如此,在王媛的客户群中,有不少是中原的富商。 相比医疗保险,这类人更多的是购置储蓄型保险和投资型保险,其中一款基金定投保险产品很受欢迎。 王媛引见,这款保险产品的月投保金额在120万美元左右,收益稳如泰山的时刻可以维持在20%~50%,目前在她这里购置此款产品的两个中原客户都是私营业主。 在被问及如此大笔的投保资金如何做到每个月定时交投时,王媛说,除了第一笔投保资金,其他的投保资金都是经过地下钱庄的方式进入客户在香港的银行账户,再转去保险公司的。 而其中一个采用这种方式的客户,曾经购置该款保险产品近10年。 保单热催生“港漂”经纪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原人赴港购置保险产品,香港保险从业人员的幅员近年来也在不时扩展。 不少香港知名演员、医生、律师、全职太太、金融专业毕业生都涌入了这个被称为“躺着赚钱”的职业。 在香港买保险有两种合法途径,一是经过保险公司自身的代理人购置,另一个则是经过有代理权的香港经纪公司,两者都需在香港的相关机构启动注销。 购置人也必需亲身到香港签约,保双方能失效。 随着香港保险产品的走红,不少香港经纪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的代理人选择与中原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协作,引见客户给香港持牌的经纪公司或代理人,再被带到香港保险公司签单。 有保险代理人称,在香港出售一份保险,保险经纪的提成大致在保费的50%~60%。 这种状况下,“港漂”逐渐成为香港保险经纪的生力军。 杨怡是香港一家投资机构的股票剖析员,除了本职任务,杨怡还有一份“保险经纪”的兼职。 身在香港的她经常在好友圈推送一些比拟香港、中原保险优劣,以及在人民币下行时期如何启动投资理财的文章,也会拜托亲戚好友帮自己引见想要购置香港保险的客户。 杨怡表示,身边很多“港漂”都在从事这个行业。 但是,无论是和中原第三方理财机构协作,或许公家引见,实践上都在踩中原和香港保险法的钢丝。 依据中原保监会的规则,境外保险机构的推销人员或代理人,未取得合法的保险代理资历和执业资历在中原销售保险是一种违法行为。 而香港地域的法律相同规则,香港保险代理人或经纪公司销售人员只能在香港境内推销相应产品,不能去中原销售香港的保险产品。 记者从杨怡处得知,在香港成为一名保险经纪要求经过专业考试,对这些限制杨怡很清楚,也在很小心肠规避。 比如她历来不在好友圈发布任何保险产品的详细信息,也不会在客户抵港前沟通合同的详细条款。 她表示,在香港违犯法律的结果很严重,她会提早告知客户这一状况,在微信、电话沟通中只谈判到部分触及的内容。 香港保险真的“保险”吗?中原客户在赴港前没法看到详细的投保条款,仅仰仗抵港之后的有限时期,能否充沛认知其中的风险呢?此前,中原保监会已就中原居民赴港购置保险的相关风险做了地下提示。 业内人士称,香港的一些保险经纪在推销一些锁活期长的分红保险产品时,往往对或许存在的不确定性避而不谈,只是引见有或许发生的最高分红比例。 记者了解到,关于保险购置者来说,分红成功率是保险产品极为关键的参考目的。 不少保险经纪在推销保险时,所宣传的预期红利比率基本同等于100%,但理想上,过去几年香港部分大型保险公司的分红成功率均未到达100%,大部分在50%~75%之间。 往年1月1日,香港保监处末尾实施的《承保常年保险业务(类别C业务除外)指引》规则,保险公司需在其官方披露还在发生新保单的各产品的非保证报答部分的分红成功率,该披露至少每年更新一次性。 该指引还指出,保险公司要求活期(至少每年一次性)依据实践阅历和投资展望对非保证红利启动审核和调整。 而对万能人寿险也要求披露过往年份的派息率。 除了无法保证分红外,汇率的风险更是不能小觑。 中原客户购置的香港保险普通是以港币或美元计价,一旦出现汇率大波幅动,投保者就会出现资产缩水的状况。 此外,虽然购置香港的保险产品理赔较简易,但是一旦出现理赔纠纷要求依托法律途径来处置的时刻,客户将要承当法律诉讼费用,本钱要比在中原高出许多。 可喜的是,目前两地的保险监管正在相向而行。 5月16日,中原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北京会晤香港保监处专员梁志仁,并签署了偿付才干监管制度等效评价任务的框架协议,促进两地保险市场的进一步相互开放和融合。 记者从保监会了解到,下一步其将启动对香港偿付才干监管体系的等效评价任务,并出台在监管等效基础上对香港保险业的优待政策。 也许到那个时刻,在香港买保险,就更“保险”了。

扩展阅读:【保险】怎样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