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度统计局 8月消费需求继续恢复 务工物价基本稳如泰山 (国家统计局r&d)
媒体9月14日信息 据国度统计局,8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坚强指点下,各地域各部门细心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任务总基调,完整、准确、片面贯彻新展开理念,增强微观调控,着力推进高质量展开,消费需求继续恢复,务工物价基本稳如泰山,高质量展开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坚持总体颠簸、稳中有进度开态势。
一、工业消费稳如泰山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
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介入值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0.3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介入值同比增长3.7%,制造业增长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消费和供应业增长6.8%。装备制造业介入值同比增长6.4%,高技术制造业介入值增长8.6%,区分快于一切规模以上工业介入值1.9和4.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介入值同比增长3.6%;股份制企业增长5.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8%;私营企业增长4.5%。分产品看,新动力汽车、服务、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区分增长30.5%、20.1%、17.8%。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介入值同比增长5.8%。8月份,制造业推销经理指数为49.1%,企业消费运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0%。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功利润总额40992亿元,同比增长3.6%。
二、服务业继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展开较好
8月份,全国服务业消费指数同比增长4.6%。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消费指数同比区分增长12.1%、9.4%、5.7%、5.2%,区分快于服务业消费指数7.5、4.8、1.1、0.6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服务业消费指数同比增长4.9%。1-7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支出同比增长7.4%。8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4%。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文明体育文娱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三、市场销售坚持增长,网上批发较快增长
8月份,社会消费品批发总额38726亿元,同比增长2.1%;环比降低0.01%。按运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批发额33575亿元,同比增长1.8%;乡村消费品批发额5151亿元,增长3.9%。按消费类型分,商品批发额34375亿元,增长1.9%;餐饮支出4351亿元,增长3.3%。部分基本生活类和更新类商品销售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批发额区分增长10.1%、4.3%,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批发额区分增长14.8%、3.4%。1-8月份,社会消费品批发总额312452亿元,同比增长3.4%。全国网上批发额96352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批发额80143亿元,增长8.1%,占社会消费品批发总额的比重为25.6%。1-8月份,服务批发额同比增长6.9%。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展,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9385亿元,同比增长3.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分范围看,基础设备投资同比增长4.4%,制造业投资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降低10.2%。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60602万平方米,同比降低18.0%;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9723亿元,降低2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1%,第三产业投资降低0.8%。民间投资同比降低0.2%;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3%。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区分增长9.6%、11.7%。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投资区分增长34.4%、10.0%;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区分增长27.7%、16.8%。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16%。
五、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523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22008亿元,增长8.4%;出口15515亿元,同比持平。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493亿元。1-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85838亿元,增长6.0%。其中,出口164552亿元,增长6.9%;出口121286亿元,增长4.7%。1-8月份,普通贸易进出口增长4.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6%。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1%,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1%。
六、务工情势总体稳如泰山,城镇考察失业率小幅上升
1-8月份,全国城镇考察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8月份,全国城镇考察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休息力考察失业率为5.4%;外来户籍休息力考察失业率为4.9%,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休息力考察失业率为4.6%。31个大城市城镇考察失业率为5.4%。全国企业务工人员周平均任务时期为48.7小时。
七、居民消费多少钱涨幅扩展,工业消费者多少钱降低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多少钱(CPI)同比下跌0.6%,涨幅比上月扩展0.1个百分点;环比下跌0.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多少钱同比下跌2.1%,穿着多少钱下跌1.4%,寓居多少钱同比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多少钱下跌0.2%,交统统讯多少钱降低2.7%,教育文明文娱多少钱下跌1.3%,医疗保健多少钱下跌1.3%,其他用品及服务多少钱下跌3.4%。在食品烟酒多少钱中,粮食多少钱降低0.1%,鲜果多少钱下跌4.1%,猪肉多少钱下跌16.1%,鲜菜多少钱下跌21.8%。扣除食品和动力多少钱后的中心CPI同比下跌0.3%。1-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多少钱同比下跌0.2%。
8月份,全国工业消费者出厂多少钱同比降低1.8%,环比降低0.7%;全国工业消费者购进多少钱同比降低0.8%,环比降低0.6%。1-8月份,全国工业消费者出厂多少钱和购进多少钱同比区分降低1.9%和2.1%。
总的来看,8月份经济运转总体颠簸,高质量展开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以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际有效需求依然有余,经济继续上升向好仍面临诸多艰难应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征社会主义思想为指点,片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气,坚持稳中求进任务总基调,完整、准确、片面贯彻新展开理念,放慢构建新展开格式,以改造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着力推进高质量展开,放慢落实各项改造义务和政策举措,安全经济继续上升向好基础。
附注
(1)规模以上工业介入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通常增长速度;其他目的除非凡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支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出现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目的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纳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或许相分歧,和上年发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关键要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出现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抵达规模归入考察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分开考察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域重复统计现象,依据专项考察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域重复产量启动了剔重。
(3)服务业消费指数是指剔除多少钱要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关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4)社会消费品批发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批发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群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支出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群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群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群体户)。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批发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群体户)范围每年出现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批发额等各项目的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纳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群体户)统计范围相分歧,和上年发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关键要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群体户)抵达限额规范归入考察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群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规范分开考察范围,还有新开门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群体户)的影响。
网上批发额是指经过公共网络买卖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成功的商品和服务批发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批发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批发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批发额。
(5)服务批发额指企业(产业活动单位、群体户)以买卖方式直接提供应集团和其他单位非消费、非运营用的服务价值总和,旨在反映服务提供方以货币方式销售的属于消费的服务价值,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文娱等范围服务活动的批发额。
(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8)务工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休息才干,为取得休息报酬或运营支出而从事肯定社会休息的人员。
(9)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算计不等的状况。
结合实践谈谈我国目前正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详细含义和政策背景
积极财政政策的涵义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拟意义而言的。 革新开放以来,由于多种要素,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以及中央财政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时降低,出现了国度财政的微观调控才干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困境。 面对中国经济成功成功“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缺乏、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情势及新疑问,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需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性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扬愈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举措用。 这就是“愈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关键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如泰山的迫切要求而言的。 随着革新开放的深化,市场化水平的不时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情势下扩展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继续加快安康开展的严重阻碍。 而作为结构调整最关键手腕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扬比以往愈加积极的作用。 此外,由于社会支出分配差距扩展,国有企业革新中下岗、失业人数参与,城市贫穷疑问的日渐显现等要素,作为社会再分配独一手腕的财政政策,也必需在促进社会公允、保证社会稳如泰山方面发扬至为关键的调理性能。 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腕所无法替代的。 情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要求,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沛发扬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 中外的经济通常标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 而我国以后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过度从紧财政政策小气向下,依据变化了的新状况、新疑问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要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 [编辑本段]积极财政政策的性质和特点(一)政策的阶段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以后我国出现了需求缺乏,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状况下,在政策环境支持的限制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过度扩张政策。 也可以说,这是在国际经济有紧迫要求,政策实施又有理想或许的条件下,所作出的一种有条件的政策选择。 这里所谓客观要求,就是扩展内需以坚持经济过度增长的要求,是在货币政策因实施、操作通路部分受阻,其抚慰需求的才干与效果受限的条件下,必需启动的一种政策选择。 而所谓政策环境支持,就是说,虽然国度财政收支情势较为严峻,但在银行有较多“存差”,有富有资金,企业因约束机制强化等要素而存款慎重等状况下,财政可以经过实施以过度扩张的国债政策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来到达扩展需求、抚慰经济的目的。 一旦这种政策环境出现变化,财政政策选择就需另行思索。 (二)政策的定向性。 从我国的理想状况看,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企业机制转换也尚未成功,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等状况下,不宜也不能实行片面扩张的财政政策,而只能实施既有利于参与投资、开拓市场、扩展内需,又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体制革新深化的财政政策,即应该实行定向性的财政政策。 正是有鉴于此,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选择了以调整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和产业带动效应为目的,以社会基础设备树立为重点的方向。 (三)政策的复合性。 扩展内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就其自身而言,没有局限于扩展财政对基础设备投资这一个方面,而是以扩展需求为宗旨,注重多项政策手腕的综合运用,表现了政策复合性。 简明地说,除了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备树立以外,同时还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经过调整中央财政的支出结构,腾出180亿元, 专门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证、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抗洪救灾等,即经过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以抚慰消费与投资;分批提高了一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了出口设备税收政策,降低了关税税率,对国度奖励开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际投资项目,在规则范围内免征关税和出口环节增殖税,以此推进和增进外经贸方面的需求。 [编辑本段]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取向财政政策准绳或政策取向的合理确定与适时调整,对政策目的的成功和政策效应的优劣,有着选择性的影响。 在这方面,我国曾经和正在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当的货币政策,应留意和力图做到下述几个“统筹”或几个“结合”: 第一,在政策重点的选择上,把参与投资规模与抚慰、拓展最终消费需求相结合。 在传统的方案经济——卖方市场——充足经济条件下,我们不时习气于把抚慰经济的重点放在投资和消费上,亦即放在参与产品供应上,由于供应的约束一直是矛盾的关键方面。 但是,在市场经济——买方市场条件下,要求抚慰的重点则是消费需求,有效需求是制约国民经济开展的关键方面。 抚慰投资和消费固然也是在提高需求,但这只是两边需求,它终究能对经济增长发扬多大的作用,终究能否提高经济效率,则取决于最终需求的状况。 新情势下有助于扩展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向,必需把参与投资和消费与抚慰最终消费无机结合起来。 第二,在政策力度的掌握上,使总量的过度扩张与结构的调整、优化相结合。 由于以后疑问的性质,既不是简易的消费过剩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也不是简易的总量需求缺乏,而是在经济体制、经济开展(增长)形式转轨时期,在曾经成功成功了经济软着陆,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情势下,关键由于转轨“镇痛”、体制和结构阻碍等基本要素而构成的过渡性困难。 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和性质,即在体制转轨尚未成功,结构矛盾十分突出、顺应市场经济的微观调控体系还很不健全等状况下,假设片面强谐和实施片面松动的总量扩张政策,那就很或许诱发新一轮的通货收缩,减轻结构调整的困难,从而非但无助于以后经济的协调、有效增长,而且还将为后续经济的继续、安康开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务工疑问的处置,形成更多的费事和后延性阻碍。 第三,在政策倾向的掌握上,应把支持国有经济与奖励非国有经济的开展相结合。 由于无论是从其开展要求、开展或许及其存在的庞大潜力,还是从其在诸如促进经济增长、参与国度税收、处置务工疑问等方面所起的庞大作用来看,非国有经济的开展对扩展内需、成功经济增长目的都具有关键的影响和意义。 但是,从实践状况看,非国有经济的开展又确实存在着不少理想阻碍和困难,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都有一些亟待研讨处置的政策性疑问。 第四,在政策效应的思索上,使扩展内需的当期政策效应与常年政策效应相结合。 由于,既然需求缺乏将是制约我国后续经济开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因此疑问的处置就不能只顾眼前、不计久远,在政策取向、政策效应的剖析和估量上,必需把短期与常年、以后与今后加以统筹思索。 [编辑本段]积极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既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非一种常年的政策选择,那就肯定有一个政策调整或政策转换的疑问,这是我们必需预作预备的。 疑问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出现或找到替代以后财政政策“拉力”或“推力”的要素和条件。 就是说,要逐渐改动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重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用其它的推力来加以替代或置换,从而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和转型发明条件。 我以为,从中常年看,这样的要素或拉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和消费替代。 即以后财政、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和抚慰最终消费需求方面,逐渐减轻经济增长对扩展政府投资规模的依赖。 这方面可供选择的措施很多,如有序推进银行的消费信贷;适当参与财政对抚慰居民消费需求的支出比重,特别是参与对低支出者的财政转移性支出数量;实际减轻农民担负,参与乡村和农民支出,为开拓庞大的乡村市场奠定基础,等等。 2、民间和企业投资替代。 社会资金是永远流动和相互转化的。 为成功预定的经济增长目的,除了某些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关键依托国度财政投入以外,民间和企业投资的参与,就能为政府基于拉动经济增长目的而启动投入的适时分开创造条件。 在这方面,我国是存在很大潜力的。 比如,尽快减轻企业繁重的非税担负,改动有些企业存在的费大于税状况所能发生的企业投资潜力,就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 同时,只需引导有方、政策妥当,激活我国巨额储蓄存款余额和游资的应用机制,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又比如,充沛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经济手腕,以充沛调动和吸纳社会资金介入社会基础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3、出口需求替代。 虽然国际经济情势动乱不定,不确定的要素较多,但经过深化我国外经贸体制革新,增强结构调整,改善政策奖励措施,优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等途径所能发生的能量,也是无法低估的。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去年在引进外资方面所发明的效果,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实证剖析积极财政政策风险是指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目的不能成功或失败的或许性。 其风险的表现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决策风险,二是政策执行风险。 这说明积极财政政策风险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环节,而是贯串于政策的全环节。 普通而言,造成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要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财政政策目确实定方面的偏向。 确定的政策目的严重脱离实践,或财政政策目的与国民经济开展目的脱节,或财政政策目的自身的模糊性,都会带来相应的政策风险。 (2)在财政政策决策和执行的环节中,由于信息不充沛、信息不对称和未来不确定性要素的存在。 (3)财政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水平和才干也影响积极财政政策风险水平。 (4)财政政策工具选择上的恰当,且政策工具之间缺乏无机配合。 (5)财政政策严重滞后,没有随经济运转状况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6)财政政策作用的力渡过大或过小。 (7)在财政政策执行环节中,由于特定利益集团的阻遏或政策执行者对政策了解上的偏向。 以上只是从纯通常的角度对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含义、表现及成因启动了笼统剖析,对中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剖析不能逗留于此,而必需亲密咨询中国积极财政政策通常来详细启动剖析。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经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关于增发国债用于放慢基础设备树立和往年中央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选择由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备树立,决不搞普通性工业项目。 依据这一准绳,当年布置的国债资金项目关键包括: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树立;铁路、公路、电信和一些关键机场树立;城市环保和城市基础设备树立;树立500亿斤仓容的国度储藏粮库;乡村电网改造和树立工程、城市电网改造;参与公检法及司法设备树立投资;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其资本金;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和出口设备税收政策。 1999年,中央政府为进一步扩展内需和奖励出口,选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在政策措施的运用方面,既向银行增发国债用以扩展投资,又参与居民支出以促进消费;既增强基础设备树立又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200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内容包括:一是发行1000亿元常年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备树立和企业技术改造,并向中西部地域倾斜,60%以上的国债投资用于中西部地域;二是继续贯彻落实 1999年出台的调整支出分配的各项政策措施,保证城镇居民的支出稳如泰山增长;三是进一步运行税收等手腕,奖励投资、促进消费、参与出口。 依据中央的精气,在2001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关键的政策措施包括继续追加现有国债资金项目的投资,加大西部地域开发力度,增强社会保证制度树立等。 从近3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来看,经过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1998年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 2000年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中国官方预算)。 2000年GDP增长速度8%,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这标明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已出现了走向良性循环的关键转机。 在取得效果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觉醒地看法到,虽然2000年国民经济出现了清楚的上升,但经济上升的基础还不稳如泰山,我国的经济竞争力还比拟弱;有效需求缺乏的疑问还没有失掉基本处置,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还没有充沛调动起来,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充沛开掘出来;国有企业运营机制还没有基本转变,企业经济效率没有清楚的提高,不少企业运营十分困难,务工压力进一步加大;农业开展基础不牢,农民支出增长十分缓慢,农民担负过重疑问仍没有很优势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失掉基本改动,经济与社会开展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国民经济可继续开展缺乏坚实的基础。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虽然取得了清楚的成效,但政策的作用效果同我们的预期仍存在一定水平的反差,这说明积极财政政策在其决策及实施环节中客观上仍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造成政策风险的要素关键有:首先,就积极财政政策的目的而言,集中在拉动经济的年度增长上,对国民经济可继续开展关注不够。 其次,在剖析经济增长速度连年下滑的要素时,以为是内需缺乏形成的,因此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着力点只是放在扩展内需上,而对社会供应方面存在的疑问缺乏充沛的看法和应有的注重。 再次,在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关键是经过增发国债、扩展财政支出规模来扩展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其他政策工具很少经常使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之间缺乏无机配合。 第四,在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曾经末尾上升的状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重点依然放在扩展需求上,而没有适时地启动战略上的转移,财政政策显得严重滞后。 第五,在处置财政政策作用和市场机制造用的相关方面,片面强调前者的作用,而无视后者的作用,没有摆正财政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和作用,致使财政政策的力度偏大,财政风险尤其是国债风险进一步加大。 第六,积极财政政策没有表现其应有的公允性,而是过于向国有经济倾斜,对其他一切制经济存在清楚的歧视,尤其是在财政投入方面。 这不契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利于经济增长目的的成功。 第七,由于层层截留、挪用,据估量,约有20%的国债资金不能到位,致使经过国债投资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大打折扣。 [编辑本段]防范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基本对策1.在积极财政政策目的确实定上,必需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继续开展过去。 作为我国的最高决策层,在制定财政政策目的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确保年度或任期经济增长目的的成功,而应将重心放在国民经济可继续开展方面。 只要这样,我国的国民经济才干真正步入良性开展的轨道,经济增长的可继续性才有保证。 在国民经济可继续开展目的方面,既包括国民经济继续增长,也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地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城乡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生态环境的好转等。 2. 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应该从拉动需求转移到改善供应过去。 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初期,针对需求严重缺乏的严酷理想,财政政策作用的侧重点放在拉动需求方面,这样做简易、容易操作,而且奏效快,因此是无可厚非的。 到了200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末尾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清楚放慢,投资品及消费品多少钱末尾止跌上升,这说明我国的需求控制政策曾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虽然有效需求疑问还没有失掉基本处置,但矛盾的关键方面曾经转移到有效供应过去了。 经过3年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偿债率、债务依存度都已接近或超越警戒线,虽然负债率还较低,但我国的经济开展水平,相关于西方兴旺国度而言,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接受才干相对低下,因此以西方兴旺国度及欧盟成员国所确定的警戒线规范来说明我国的国债发行还有较大的空间,这是不正确的。 依据我国的经济开展水平,我国的国债担负率应控制在20%以内为宜,最多不得超越30%,否则有出现财政危机的风险。 由此可见,以扩展国债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为关键内容的旨在拉动需求增长的财政政策已没有多大的盘旋余地。 单一的需求控制政策只能处置短期的经济增长疑问,无法能处置国民经济可继续开展疑问。 因此,要确保国民经济继续、加快和安康开展,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应放到改善供应、参与有效供应过去。 要经过财政政策的作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使产业结构、地域经济结构和城乡经济结构逐渐合理化,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维护能够无机协调起来。 3.在积极财政政策目的及政策的重心出现转移的状况下,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需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在国债方面,虽然维持一定数量的国债发行是必要的,但国债发行规模要加以严厉控制,国债增长速度应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国债风险水平能失掉有效控制和降低。 国债资金的运用应仅限于具有经济效益的范围,偏重点投向基础产业及基础设备,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产业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国债资金向这些范围的投入不是包办或垄断,而是重在发扬其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作用。 国债资金应分开纳消费性范围,有关社会保证事务应经过税收等无偿性支出来处置。 在国债资金投资结构上,要逐渐加大新兴产业及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产业,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更新,充沛发扬国债投资的“分散效应”和“乘数效应”,拉动民间投资的加快增长。 要加大对国债投资环节的监视控制,确保国债资金的到位,提高其经常使用效益。 在应用国债投资加大西部地域开发力度的环节中,投资的重点应放在西部地域的基础工业及基础设备方面,优化西部地域投资环境,并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失掉进一步增强。 其次,要充沛发扬财政贴息的杠杆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托财政投资支持国度重点树立、优化产业结构和对社会投资实施调控,这是必无法少的。 但在财政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日趋降低、国债风险加大的状况下,面对中常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庞大的投资资金要求,财政的直接投资往往显得力所能及。 以后一种实际有效的方式是经过财政贴息支持政策性融资,变直接投入为直接拉动与引导。 目前要扩展财政贴息的资金规模,使之成为增强供应控制的有效工具。 再次,要经过税制革新,优化税制结构,抚慰民间投资。 要废弃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理税;变消费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并相应调低其基本税率,取消普通征税人和小规模征税人的区分;一致企业所得税,给内外资企业以公允的税收待遇。 取消地域性税收活动待遇,实行以产业为导向的税收活动待遇。 第四,要实际处置乱不要钱、乱分摊、乱罚款和乱集资疑问,充沛发扬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及资讯言论的监视作用,规范和约束政府自身的行为,实际减轻企业及团体的担负,调动其投资积极性。 如在政府不要钱方面,有关政府不要钱的立项、不要钱规范确实定等都必需经过全国人大或省级人大的审批,不要钱规范的调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省级人大常委会举行听证会。 各级政府只是不要钱的执行者和控制者,无权启动不要钱的立项、不要钱规范确实定和调整。 4.正确看法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可继续开展中的位置和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需坚持市场第一、政府第二的准绳,充沛发扬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的微观调控只能树立在市场机制造用的基础上,政府的财政政策只是补偿市场机制的缺乏和缺陷。 因此,对财政政策的作用既不能低估,也不能夸张。 在运用财政政策以成功经济开展目的时,要留意掌握好政策的力度和作用范围,坚持财政政策的公特性、公允性和过度性。 要经过财政政策的实施,补偿公家经济部门投资的缺乏,并积极引导其投资方向,而不是排挤公家经济部门投资,同其在经济范围争利。 作为财政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要注重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水平,及时搜集和掌握经济开展信息,增加和防止政策决策和政策执行的自觉性。 5.积极财政政策目的的成功及其风险的防范,还要求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亲密配合。 我国的一切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都必需顺应市场经济开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在我国行将参与WTO的历史背景下,要确保其地下性、公允性、公正性。 财政政策的实施结果与预期目的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不只是财政政策自身的疑问,还有其他的政策及制度要素。 如民间投资缺乏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民间投资产业准入政策方面的阻碍等,使民间投资近几年来不时处于低迷形态。 要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必需在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方面给予公允待遇,废弃各种歧视性的规章制度,民营企业可经过发行股票、债券及银行信贷等多种方式融资。 要逐渐取消产业准入方面的制度性阻碍,变审批制为注销备案制,除触及国度经济安保及国防安保的范围不宜让民间资本进入外,其他范围应尽或许向民间资本开放。 凡是支持外资进入的范围,都必需对国际民间资本开放。 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过度宽松”,这是货币政策性质和货币政策调控方向的严重转变。 这种转变,是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冲击的明智之举,是有效提振内需、充沛发扬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关键举措,是防止经济大幅下滑、确保经济继续稳如泰山增长的有力保证。 在我看来,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至少包括三重含义:其一,这是“过度扩张”而非“完全扩张”的货币政策。 两种政策的区别不只在于扩张水平的差异,还在于其各自运用时所面对的微观经济态势的不同。 完全扩张型货币政策通常在经济出现危机或经济萧条时采用。 作为一种“反危机”的微观经济政策,其实施目的在于缩短经济危机或经济萧条的时期环节,拉动经济复苏;过度扩张型货币政策则适用于经济清楚减速或行将进入降低周期的经济环境,实施目的在于保养经济增长的动力,遏制经济下滑,确保经济增长的继续性和稳如泰山性。 很显然,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选择,与我国理想的微观经济态势是吻合的。 其二,这种政策无论是在质的规则上,还是在“量”的变化上,都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 质的规则自不待言,“量”的变化也是如此。 虽然没有一个可以用来权衡“过度”的、公认的、一致的规范,但表现货币政策能量和实施水平的一些微观金融变量目的,如存款增量、存款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的总体水平,应清楚高于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期。 其三,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如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存款预备金比率一类的货币政策工具都应该是清闲的,虽然它们在政策实施环节中的作用水平会有差异。 以扩张信贷规模和降息为主基调的信贷政策与利率政策,在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环节中承当着关键角色,而汇率政策的作用也不应低估。 面对我国出口下滑造成外部需求清楚萎缩的状况,应改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加大人民币汇率向下浮动的幅度。 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拉动内需,确保经济的继续稳如泰山增长。 从投资需求看,实施这种政策一方面有利于参与企业投资资金的可得性,扩展投资资金来源,增强企业的投资才干;另一方面,会调低利率总水平,降低企业的投资本钱。 这两方面归结到一同,是有利于抚慰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的投资热情,扩展投资需求。 但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要提高投资效率,使投资更好地发扬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需经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使投资资金更多地流向经济社会开展的“短板”,如“三农”、节能环保、保证性住房、自主创新高科技等行业。 应改善投资环境,消弭行业和市场壁垒,给民营资本以“国民待遇”,使其能够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公允介入金融、教育、医疗等范围的投资。 对某些总量型的货币政策措施,应赋予其结构调控性能。 仅以央行作为经常性政策调控工具的存款预备金比率为例。 应改动“一刀切”的存款预备金比率,实行差异存款预备金制度,对关键的商品粮基地所在地域、金融资源相对贫乏的经济落后地域,可实行相对较低的存款预备金比率。 这样做,既可以增强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利于促进地域间经济的协调开展,落实迷信开展观。 消费关键受休息者支出制约,因此货币政策抚慰消费需求的作用有限。 在扩展消费需求方面,货币政策作用的支点,应是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结算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促进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务工时机以拉动消费。 同时,货币政策应和产业政策、支出政策、财政政策等微观政策亲密协分配合,构成拉动消费需求的合力。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