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客扎堆置办的储蓄险 给香港中小险企埋了一颗巨雷 (中原客栈)

admin1 7个月前 (09-24) 阅读数 27 #银行

“客户并不太在意收益率终究是7%还是5%,最关心的是能不能保本。”

近日,多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向媒体App总结了中原投资者的偏好变化:逐渐从2019年以前的重疾险转向储蓄型保险。

香港保监局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原访客置办集团人寿产品,新增保双方面,永久寿险、危疾、储蓄寿险区分占比59.1%、29.4%、3.4%,新增保单保费方面,永久寿险、储蓄寿险、危疾区分占比79.7%、12.1%、2.7%。

永久寿险、储蓄寿险等具有清楚储蓄属性的险种保费占比逾越九成,展现出了中原居民庞大的储蓄需求。显然,近年中原人涌向香港置办保险,在肯定水平上是中原打破刚兑之后资产避险的选择和替代。两天时率水位的差异成为资金流动的关键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多位业内人士向媒体App指出,这一趋向会对香港的保险机构带来冲击,即尽管保证利率很低(通常在1%以内),但是预期利率还是很高(通常在6%-7%),在投资端海外市场全体坚定很大的状况下,中原人涌入买储蓄险,关于香港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会带来相当大的应战。

置办香港保险,关键为了储蓄

从数据来看,往年上半年中原赴港投保略有降温。

香港保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源自中原访客的新增保单保费较去年同期下跌6.9%至297亿,占集团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份额由31%下降至25.7%。

而这一降幅关键由于去年二季度的高基数效应。

2023年一季度至四季度,中原访客新增保费区分为96亿元、223亿元、150亿元、121亿元。2023年全年,中原访客赴港投保的集团人寿产品新单保费约为590亿港元,同比飙升27倍,仅次于2016年创下的历史高峰。

2024年,中原访客新增保费第一季度为156亿元,第二季度141亿元,上半年算计297亿元。按季度来看较为颠簸。

在全体市场中,上半年中原访客投保的保费,占据全港新单保费(1159亿港元)的25.7%,占比超四分之一。由此可见,中原访客对香港保险市场做出了清楚的奉献。

出现机构性变化的是中原投资者关于保险产品类型的选择。

一位靠近港险的市场剖析人士指出,香港保险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重疾,被称为危疾,另一类是理财,关键是分红型的永久寿险。“在十年前重疾险保双数量曾占到港险的三分之二,保费一度占到百分之十几,但如今重疾险的保双数量只需30%,保费占比也只需3%左右。”

从保双数目来看,永久寿险和储蓄险大幅介入

以2019年上半年为例,按新单保双数统计,中原访客置办重疾险的数量占比为58%, 永久寿险占比33.4%

重疾(危疾)的保费占比仅2.7%

按新单保费统计,永久寿险的保费奉献最大,占比高达79.7%,储蓄险的保费奉献占比12.1%,而重疾(危疾)则占比2.7%——仍以2019年同期做对比,彼时重疾险排名第三,占比达11%。

储蓄险高收益,只是“看起来很美”

高收益是吸引中原投资者投资储蓄险的关键要素。

利率下行大背景下,中原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一路走低。依据监管要求,自9月1日起,新备案的一般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限曾经降到了2.5%。

与中原同类型产品不同,香港储蓄类产品保底利率低、预期收益率高。有保险经纪人向媒体App表示,近年来港险的预期收益率基本在6.5%~7.2%之间坚定,但保证利率很低,大多在1%以内。

上述人士提到,能否抵达预期收益关键受保险公司投资才干和全球经济情势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此外,保单要求终年持有,才干成功较高预期收益率。该位保险经纪人以某公司一款抢手产品为例,假定只思索保底收益,保单要求近20年才干回本。在某些极端状况下,香港保险的收益甚至或许低于活期存款。

香港保监局发布的各公司分红成功率(通常的分红/产品说明书演示的预期分红)显示,简直没有一家公司能成功一切产品100%的红利成功率,通常在85%到90%之间。 但也有一些公司的产品分红成功率坚定微小,比如保诚保险披露的2023年分红成功率,最低低至17%,最高至162%。

香港保监局在其官方举例提示:

一份分红保单的利益说明文件预期10年后的总现金价值(包括保证及非保证利益)为10万元,但其中9万元是非保证利益。当投保人10年行进保或保单期满,其可获发的总金额,有或许由1万元(即保证部分)至10万元或以上。投保人阅读利益说明文件时,招思索自己能否接受这个波幅。

此外,香港保险市场环境与中原相比还存在清楚差异。

一位非银行业剖析师表示,香港保险的告知要求清楚高于中原,即不只局限于投保单所讯问的疑问,其他任何影响保险人能否承保或许能否介入费率的“关键理想”均需照实告知。如若不能准确告知,则容易在理赔时出现“扯皮”。而一旦出现纠纷,则要求自己亲赴香港。同时,置办香港保险还肯定思索资金出出境风险。

香港中小险企埋隐患

支撑香港保险高收益的底层资产,关键是美股和美债。

在底层资产方面,香港保险公司与中原保险公司存在微小差异。在香港,保险公司投资标的限制较少,可以将一半以上的保费支出投资股票,而且可以投资海外市场,包括美国、英国和亚太市场。

而在中原保险行业,理财险重视规避风险,资产性能以人民币债券为主。依据《保险资金运用控制暂行方法》,保险资金投资限定于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不动产等渠道,且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权利类资产比例,不得高于20%。

某香港分红险的投资战略

由此,香港保险公司的运营业绩与全球微观经济情势直接关联。此前,得益于美联储此前的保守加息,香港保险公司纷繁锁定利率逾越5%的美国10年期国债。加之中心资本市场继续向好,香港保险公司一度成功“大跃进”。

曾有媒体引述熟习香港保险市场的业内人士称, 股债双牛下,香港保险公司“没有担忧、只需喝彩”,所以在资产端的支持下,负债端可以狂飙突进也可大肆创新。

但狂飙突进也在酝酿风险。随同着全球市场坚定加剧,一方面,保单收益率坚定的或许性加大。更关键的是,香港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要面临微小运营压力。

一位香港保险公司高管向媒体App表示, 香港保险业尽管以前以低保证利率著称,但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推出了高收益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吸引了大批中原客户,“尽管名义上保证利率只需不到1%,但假定通常收益率终年只能‘贴着地皮’,也会被消费者丢弃,因此,在投资端依然要求尽或许去争得高收益。”

“保险公司要求在投资端争取高收益,以提高分红的兑现率。但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这或许形成投资失败,甚至盈余。”上述人士表示,“以后曾经不是纳指、美元等都在高冲的阶段了,保险公司在投资端会面临瓶颈。”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向媒体App表达了相似的担忧,大批中原客户置办储蓄险后,保险公司为了确保能提供较高的预期报答,或许要求调整投资组合,要求在全球寻觅更优质、报答率更高的资产。中小保险公司资金实力相对单薄,更难以接受市场大幅坚定带来的冲击,而且他们在专业投资团队上或许相对较弱,关于大规模调整投资组合的应对才干有限。”

此外,上述人士还提到,中原客户置办的香港储蓄险基本上都是美元或许港币,汇率坚定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赔付本钱,“假定人民币对相关外币汇率大幅坚定,或许形成保险公司在资产换算和赔付时面临损失。中小保险公司或许缺乏有效的汇率风险控制手段和专业人才,难以应对复杂的汇率风险。”

在他看来,储蓄险的热销在近两年才出现,目前香港中小保险公司的危机通常还未真正显露,但“路遥知马力”。

一位非银行业剖析师则以为,保险行业的中心是风险控制和精算,但在香港和中原市场,保险公司往往更重视赚取利差,即经过投资赚取收益,而非传统的死差,即经过掩盖风险取得收益。“这种方式在肯定水平上违犯了保险的初衷,使得保险公司更像是投资机构而非风险控制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