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载中行老将出马 中银三星人寿能否摆脱四大行险企末席 (中老银行)
近日,中银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三星人寿”)公布关于总经理任职的公告,公告显示,依据中银三星人寿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决议,并经北京金融监管局核准,邱智坤担任中银三星人寿总经理。
这家自2005年成立的合资企业,前身是中航三星人寿,在的资金注入后,已变身为中银三星人寿。中国银行不只在股权上占据了主导位置,其高管团队也占据了公司决策的半壁江山,这种股权与人事的双重浸透,无疑映射出中银三星人寿在中行旗下险企中的共同位置。
虽然中银三星人寿已延续6年成功盈利,但其利润表现坚定较大,全体盈利才干相对较弱。在与其他三大行旗下保险公司的保费规模竞争中,中银三星人寿的规模仍远落后其他三家,这种状况虽远不及三星在华电子产品市场的颓势表现,但也不容无视。
人事变化通常被视为企业改造的前奏,邱智坤的上任,预示着中银三星人寿行将迎来新的展停航向。这位在中国银行体系内历练了32年的老将,携带着丰厚的金融行业阅历,站在了中银三星人寿的新终点上。面对银保渠道的加快改造和日趋猛烈的市场竞争,邱智坤如何运筹帷幄,找到差异化的打破口,成功业绩的顺风飞扬,成为了他和中银三星人寿共同的课题。
将帅均从中行旗下险企调任
中银三星人寿最后由中国航空集团和韩国三星生命保险于2005年合资成立,原名中航三星人寿,双方各占一半股份,注册资本2亿元。2015年,中银保险注资8.5亿元,成为控股股东,同时公司更名为中银三星人寿。2017年,中银保险将其所持51%股权转让给中银投资资产控制有限公司,后者成为控股股东,中国银行为其通常控制人。2020年,各股东按比例增资8亿元。截至2024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4.67亿元。
在高管团队的规划上,中银三星人寿的势力幅员出现出三方股东的巧妙平衡。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邱智坤、公司副总经理金瑜铭、董事会秘书王天、合规担任人刘恪均拥有中国银行背景,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另两位副总经理吴赞(OHCHAN)和王云峰,则区分代表了三星生命和中国航空集团的利益,前者掌管个险和业务服务,后者兼任首席风险官。至于总精算师王树勇和审计责任人宋迎,虽然缺乏直接的股东背景,却以其坚实的保险行业履历,在公司中占有一席之地。
总经理邱智坤,中国银行的资深悍将,他的教育背景和职业生涯,是中国银行国际化征程的缩影。从国际相关学院法学学士到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1992年加盟中国银行,他的足迹普及海外外关键岗位,从总行海外机构控制部副总经理到挂职宜昌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再到约翰内斯堡分行行长、新加坡分行行长、中银香港副总裁、中银集团保险行动总裁、行动董事,邱智坤的每一步都与中国银行的全球战略同步。
图中人物系 邱智坤
值得留意的是,邱智坤在介入中银三星人寿前,曾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的行动总裁和行动董事。自1992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不时是香港保险市场的关键竞争者。邱智坤的履历横跨银行与保险两大金融范围,其深沉的行业阅历与宽阔的国际视野,无疑为中银三星人寿注入了一股微弱的竞争力。
至于公司董事长,目前由马超龙担任,于2023年2月就职。毕业于中国社会迷信院研讨生院投资控制专业,初级经济师。1987年7月介入中国银行介入任务,曾任重庆市分行行长助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兼工会主任,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行长、党委书记。
图中人物系 马超龙
但是,虽然马超龙在中国银行及其财险子公司中银保险的履历光鲜,但在寿险范围的实战阅历尚显浅薄。在此背景下,邱智坤的加盟,携带着丰厚的寿险行业阅历,无疑为中银三星人寿注入了新的生机。两位指点者的携手,预示着公司在寿险市场上的全新规划。
值得留意的是,马超龙和邱智坤的前任都源自中国银行体系。马超龙的前任王建宏在离任后不久,便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审查,而邱智坤的前任崔大杰则转战中银保险,继续在中行旗下保险范围发光发热。
在中国银行的保险幅员中,最高层级的指点轮换似乎成了一种常态。这种从中原到香港,从财险到寿险的人事间的相互变化,或许反映了中银在培育具有广阔视野的指点者方面的战略意图。这种做法不只丰厚了指点者的任务阅历,也使他们无机遇深化了解不同市场和业务线,从而为公司带来更片面的指点力。
六年保费规模延续双位数飞跃,近三年盈利才干稳步上升
从保费支出来看,依据历年年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中银三星人寿保费支出全体呈增长态势,区分红功28.66亿元、53.05亿元、77.89亿元。2021年中银三星人寿打破百亿大关,2021年至2023年区分红功保费支出143.39亿元、173.26亿元、248.68亿元。
在产品战略上,中银三星人寿正派历一场深化的转型。传统寿险成为增长的引擎,而分红寿险和万能险的市场份额则逐渐让位。特别是"中银尊享人生永久寿险"这一增额永久寿险产品,已成为公司的明星产品,其保费支出在近两年区分抵达了70.5亿元和139.8亿元,占比更是从40.7%跃升至56.2%,简直占据了公司保费支出的半壁江山。
进入2024年,中银三星人寿与中国银行的业务联动愈加严密,推进了保险业务规模的进一步增长。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支出抵达172.44亿元,同比增长22.42%,传统寿险继续稳坐头把交椅,而万能险的保费支出占比则继续下滑。
但是,虽然银保渠道为中银三星人寿的关键销售阵地,且其支出占比不时攀升,但这一渠道的特性也带来了应战。银行客户偏爱带有投资报答的保险产品,这往往意味着较低的利润空间。如何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优化盈利才干,成为中银三星人寿要求面对的一个关键课题。
在利润方面,公司近年来表现有些跌宕坎坷。2021年,公司净利润成功爆炸性增长,以1.34亿元的佳绩,同比猛增100.07%。但是,这种增长并未继续,2022年公司净利润相持不下,仅剩777万元,同比跌幅高达94.22%。这一戏剧性的变化面前,是保险业务规模的加快扩张和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下行,以及随之而来的保险责任预备金的大幅介入和退保金的攀升。
2023年,虽然公司的利润表现有较大上升,但这种回暖似乎带有些许水分。满期给付和保险责任预备金的大幅增长形成营业支出激增,公司利润总额一度堕入盈余。所幸,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补偿作用,将公司从盈余的边缘拉回,使得净利润勉强翻正。但即使如此,公司的盈利目的依然低迷,盈利才干亟需增强。
2024年上半年,中银三星人寿似乎找回了增长的节拍,保费支出和净利润双双成功正增长。随着投资资产规模的增长和资本市场坚定的紧张,公司投资收益有所改善,营业支出和净利润均出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24年1—6月,公司成功净利润1.59亿元,同比上升90.07%。
在投资范围,公司虽随着资产规模的收缩而录得投资收益的增长,但权益市场的坚定和固定收益资产收益率的走低,却联手拉低了全体的投资报答率。从2021到2023年,公司投资收益虽逐年攀升,区分为19.32亿元、25.66亿元和26.40亿元,但投资收益率却逐年下滑,从5.52%、4.98%降至3.20%。
尤为有目共睹的是,2023年公司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权益工具计提了高达4.11亿元的减值预备,这一数额较2022年末的0.48亿元激增,凸显了公司在资产减值方面接受的严重压力。这一变化,无疑对公司稳健的投资战略提出了新的应战。
资本实力、保费规模均与其他三大行险企存有差距
在中银三星人寿虽然有中国银行的背书,公司在2022年及之前的偿付才干却继续低迷,最低时中心及综合偿付才干充足率区分为107.58%、155.92%。2022年3月,中银三星人寿提出增资方案,意图经过介入24亿元注册资原本优化偿付才干。但是,两年多时期转眼即逝,这一方案仍悬而未决,目前中银三星人寿注册资本仍是四大行险企中最低的一家。
不过,公司在随后的两年里偿付才干有所上升。2023年,得益于保单盈余的增长、会计和负债评价的调整,公司的资本实力清楚增强。到了2024年上半年,虽然业务增长和市场坚定对资本构成了肯定压力,但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增长、再保险合同资本的奉献,以及未来盈余的上升,为其偿付才干的优化提供了支撑。
最新的二季度偿付才干报告显示,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AA,中心偿付才干充足率抵达170.12%,综合偿付才干充足率为216.66%,偿付才干水平充足。但是,随着业务的增长,未来偿付才干或将遭遇新的压力。与此同时,至2023年末,虽然公司一切者权益达28.47亿元,但4.45亿元的未补偿盈余使得利润分配搁浅,股东的预期报答仍显悠远。
在保费规模的竞赛中,中银三星人寿与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建信人寿相比,差距清楚。2024年上半年,中银三星人寿保费支出未能超越200亿元的门槛,而其竞争对手的效果单则亮眼许多: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建信人寿区分以307.54亿元、262.57亿元、275.08亿元的保费支出领跑,凸显了中银三星人寿在市场拓展上的相对有余。
在银保渠道主导和政策不时深化的行业背景下,中银三星人寿面临着与三大行险企竞争的应战,公司迫切要求在战略规划、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上展现锐意进取的姿态,以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包围而出,成功质的飞跃。而邱智坤的介入,这位在中国银行体系深耕32年的老兵,携带着丰厚的金融行业阅历,预示着公司将迎来新的展开机遇。他将如何引领中银三星人寿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差异化优点,成为他和公司共同面临的紧迫义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