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下跌10.16% 报105.16美元 (阿里巴巴跌幅)

admin1 7个月前 (09-27) 阅读数 50 #银行

9月27日,阿里巴巴(BABA)盘中下跌10.16%,截至00:10,报105.16美元/股,成交46.38亿美元。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06月30日,阿里巴巴支出总额2432.3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88%;归母净利润243.9亿人民币,同比增加28.77%。


单日暴跌3000%!创业板是新的"神股"制造机吗?

昨天,在众多股民摩拳擦掌、摩拳擦掌之中, 走过 10 年的创业板迎来了注册制首批企业 ,18 家企业成了 历史 的发明者。

革新后的创业板, 在大类规则上,基本与运转了一年多的科创板接轨 ,比如降低发行门槛,盈余企业也可以上市;涨跌幅放宽至 20%,同时上市前 5个买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此外,诸如支持投资者在竞价买卖收盘后依照收盘价买卖股票、支持战略投资者出借获配股份等制度布置也基本从科创板搬了过去。

参考一年前科创板开市今天惊心动魄的涨跌走势,关于昨天创业板的大起大落,很多人曾经提早“打好了预防针”,但市场的疯狂水平还是出乎他们的预期。

一只叫做康泰医学的股票,用 近 3000% 的涨幅 ,刷新了A 股降生以来单日涨幅最高记载 。

这只发行价 10.16 元的股票,在盘尾只用了不到 10 分钟,就从 760% 一路飙升至近 3000%,股价最高触及 308 元,两次触发临停。 狂欢事先,免不了迅速腰斩的命运,挣到钱的玩家纷繁跑路,收盘时股价回落至 118 元。

风暴事先,一地鸡毛,有人欢欣有人忧。 走运的,假设在最高点卖出中签的新股,这一签就能赚到 15 万。 但少数人没这个运气,收盘后网上出现了一些今天买卖图,盈余超 60% 不在少数。

假设说之前股票行情是“过山车”,那么康泰医学的这波走势,只能用“流星”来描画,这显然曾经超出了商业逻辑的解释范围。

这只最新“封神”的股票面前是家怎样的公司呢?

康泰医学在往年 7 月经过创业板上市审核,事先,创业板革新还未执行,对上市企业仍有较高的盈利门槛: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 5000 万元。 这种状况下,康泰医学能够过审,从正面说明企业实力确实足够微弱。

作为一家 以出口为主的医疗设备企业 ,康泰医学在往年上半年更是赚得盆满钵满。疫情初期,公司迅速转制红外体温计,加上关键产品血氧仪,两样产品大卖,营收随之大幅优化至 7.5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21.17%;归母利润为 3.64 亿元,是上年同期的 18 倍…

但卡在疫情这个特殊节点,业绩的迸发很难说与公司实力有清楚的相关。 不止康泰医学,往年以来,整个医疗器械赛道如火如荼,年终至今涨幅高达 101.06%。

很多大水平上,康泰医学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状况属于特殊状况,是受疫情引爆业绩增长的短期驱动要素支撑,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 在招股书中,康泰医学自己也强调,随着疫情的消逝,医疗用品会出现大幅降低的趋向,公司业绩也会出现降低。

另外,对比同板块的 A 股公司,康泰医学在技术和研发上并不具优势,竞争对手众多,高端市场被飞利浦、通用电气和迈瑞医疗占据关键份额,中低端市场则有宝莱特、理邦仪器等等,在上市之前,也只处于中游集团。

总体来看, 康泰医学的“奇观”只是市场心情的一个表现,是资金疯狂博弈的结果,与个股的真实价值并无相关 。

其实 历史 上,无论是创业板、科创板,在收盘之初都演出过相似的疯狂。

去年 7 月科创板开市首日,在不设涨跌额的状况下,相同迎来了大批“打新”的短期玩家,他们低价买入,在希冀趋近饱和后抛出。 随后股价末尾下跌,这引发了一波兜售,大盘被砸下了30%,形成了第一次性停盘。 再次收盘,之前比拟害怕的张望者到达了心里预期,末尾买入,之后炒作的力气又回来了,由于买入者今天无法卖出,市场上可供买卖的股票越来越少,多少钱再度拉升,直至收盘。

普通的股票估值方法并不适用于头几天的市场,多少钱只要在长周期之后才会回归价值。

新世纪初, 遭到纳斯达克的影响 ,深圳证券买卖所结合国度高层机构,末尾积极谋划创业板,希望能把互联网公司留在国际。

但随之而来互联网泡沫的分裂,让创业板紧急刹车,这一放置就是 9 年。 这时期,BAT 三巨头相继上市,A 股一个也没留下。

终于在 2009 年 10 月创业板推出,从首批 28 只新股上市到如今,科创板公司数量曾经到达 851 只,占 A 股公司总数超 20%,板块总市值已达 9.6 万亿元。 无论公司数量,还是市值规模,如今的创业板都无法小觑。

只是,这个本该是互联网公司“上市绿色通道”的板块,却设立了层层的盈利目的和隐形门槛,让很多规模庞大但不盈利的公司敬而远之。

创业板的焦虑在去年科创板推出后到达了高峰。 科创板的许多政策,是当年创业板想做却没做到的,比如引入注册制、支持尚未盈利的公司上市,支持双重股权,支持红筹和 VIE 架构等等。 相对开放的态度,让科创板成为了往年最炽热的市场,吸纳到了中芯国际、寒武纪、蚂蚁金服等众多巨头。

深交所推进创业板革新的面前,一部分要素就是为了和上交所、港交所甚至纳斯达克竞争吸引优质上市公司。

这在其他市场也有过先例。 例如美国的纳斯达克买卖所,擅长服务 科技 公司,上市规则向 科技 倾斜;为了争夺新经济公司,纽交所 2018 年改了上市规则,支持公司不募资,直接在纽交所上市买卖。 而港交所在错过阿里巴巴之后,经过反思,在 2018 年终支持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成功吸引到小米、美团等中原新一批互联网公司登陆。

失望的观念以为,目前科创板指数的 PE 已近 70 倍,生长股的估值也显示出了泡沫的倾向,这透支了未来股价下跌的空间。

而失望的看规律以为,创业板革新的意义在于为创新型企业注能。 放宽涨跌幅限制有利于提高创业板买卖的流动性, 减速大浪淘沙,淘汰掉在潮水中“裸泳”的公司 。

过去一年,科创板在 A 股所向无敌,吸纳了一批具有生长性的前沿 科技 公司,交出一份颇让人惊喜的“一年级答卷”。 如今,上交所迎来了新的对手。

买卖所之间的竞争博弈之中,或许就能开掘出更优的上市制度、实验出更适宜经济开展的形式。 关于市场和企业来说,有更多选择,这当然不失为一件坏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