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齐发声 这些事关保险业 (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发布联合公告)

admin1 7个月前 (09-29) 阅读数 84 #银行

保险行业政策密集出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保险市场注入了微弱动力,指明了方向。

近期, 保险行业政策密集出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其中, 《关于增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展开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尤为有目共睹,它 是继2006年、2014年之后的第三版保险业“国十条”, 为我国保险业未来5到10年的改造展开作出了系统策划和布置 。

与此同时, 中国人民银行、国度金融监视控制总局、中国证监会三大中心金融机构 也迎来了 密集发声 。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为保险市场注入了微弱 动力, 指明了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降准降息,为保险资金注入流动性生机

近期,保险股市场的微弱表现,离不开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调整上的关键举措。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资讯发布会上宣布的降准降息政策,犹如一股春风,为金融市场带来了勃勃生机。经过下调存款预备金率和降低政策利率,央行不只为市场注入了约1万亿元的终年流动性,还清楚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本钱。

关于保险行业而言,这一政策调整无疑是严重利好。保险资金以其共同的优点——规模大、来源稳如泰山、投资期限长,在流动性富余的市场环境中更能发扬其价值。降准降息政策增强了保险资金的投资志愿和才干,为其在资本市场的普遍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保险资金在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上的性能比例介入,保险股市场的走强趋向也得以连续。

国度金融监视控制总局:支持终年投资,为保险资金护航

国度金融监视控制总局在推进保险资金终年投资方面发扬了关键作用。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发布会上明白表示,将扩展保险资金终年投资的改造试点,奖励契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推进保险资金介入资本市场的树立。这一表态不只表现了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终年投资价值的认可,更为其提供了愈加宽松和容纳的监管环境。

同时,李云泽还指出,随着房地产中央债以及中小金融机构三微风险的逐渐化解紧张释,金融风险正在稳步收敛。这一背景为保险资金的终年投资提供了愈加稳如泰山的市场环境。

理想上,从往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多家上市险企曾经加大了权利市场的性能比例。从五大A股上市险企来看,、、3家险企逆势介入股票性能。2024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新华保险的股票投资占比从7.9%升至10%,中国太保的股票投资占比从8.4%升至9%,中国安康的股票投资占比从6.2%升至6.4%。

中国证监会:推进中终年资金入市,优化险企考核机制

中国证监会作为资本市场的关键监管机构,在推进中终年资金入市方面发扬了关键作用。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发布促进中终年资金入市的指点意见,并部署一系列支持布置。他强调要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优化终年资金权利投资的监管容纳性,并片面落实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这一举措旨在优化保险机构的考核机制,引导其愈减轻视终年价值投资而非短期投机行为。

此外,吴清还走漏将发布促进并购重组的六条措施以进一步生动并购重组市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为保险资金等终年资金提供更多优质的投资标的。在证监会的积极推进下保险资金等中终年资金正在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关键力气为市场的稳如泰山展开奉献力气。

市场反响热烈,保险股继续走强

在三大金融监管机构的重磅发声下,保险股市场迅速作出反响。9月24日今天,A股市场保险板块全体涨幅抵达6.28%,多只保险股群体大涨。其中,新华保险下跌8.54%,中国太保下跌6.71%,中国安康下跌5.47%。港股市场上,中国安康和新华保险等保险股也表现微弱。

截至 9月27日收盘,A股市场上,新华保险报42.20元,涨5.84%;中国太保报35.77元,涨3.14%;中国安康报51.90元,涨2.94%;报40.00元,涨1.96%;中国安康报6.76元,涨1.81%;报3.37元,涨8.36%,保险股股价均创下近段时期最高。


银行板块还能涨多久?

往年4月底以来,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表现强势,股价继续上扬,中行、中信银行、安康等大盘股甚至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涨停”潮,惹起普遍关注。 虽然5月9日下午及5月10日市场急剧反转,大金融板块清楚下挫,但对这个话题启动讨论仍是有必要的。

一、事情:近期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表现强势

(一)令人惊讶的是,这一轮银行股行情出现出清楚分化且有违犯知识的情形,即业绩表现相对不错的银行股价(如宁波银行、成都银行等)反而表现不理想,股价表现相对较好的银行以国有大行、部分股份行和中小银行为主。 例如,往年以来,业绩表现相对较好的宁波银行、成都银行、招商银行的股价区分下挫11.77%、7.71%和4.46%,而中信银行、中行、农行、交行、瑞丰银行、民生银行、邮储银行、长沙银行、建行等银行股价往年以来区分大幅上扬51.81%、42.09%、33.68%、33.33%、29.32%、28.70%、28.35%、26.48%和24.87%,4月26日以来股价涨幅超越10%的银行关键为民生银行、中行、西安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农行、重庆农商行、交行、工行、光大银行和建行,相同以大行为主。

(二)从15家“A+H股”银行的表现来看,除青岛银行外,大部分银行A股与H股的表现是分歧的,如H股表现较好的银行也关键为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交行、重庆农商行、农行、中行、工行、建行、重庆银行、邮储银行等。

(三)除银行股外,保险股与券商股表现相同不俗。 往年以来,除国联证券、首创证券外,50余家A股券商基本均录得正的涨跌幅,其中9家股价涨幅超越20%、39家股价涨幅超越10%;6家保险A股均录得至少5%的股价涨幅,股价涨幅从高到低依次为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安康、天茂集团和中国人寿。

二、面前要素探求

市场普遍以为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往年以来股价表现之所以异常亮眼,可归于一季度业绩超预期、货币环境宽松、板块轮动、“中特估”心情加持等要素。详细看,

(一)自身业绩难以支撑:一季度业绩表现无法解释银行股的近期表现

有人以为,往年一季度亮眼的业绩表现给予银行板块较强支撑。 但是我们搜集的数据显示,往年一季度银行业表现并不理想(42家A股上市银行往年一季度运营状况剖析),外表上看还不错的归母净利润目的无法掩盖其营收、利差支出、拨备前利润等目的接受的压力,少数银行依然处于吃余粮的阶段。 与此同时,往年以来股价表现最好的银行一季度运营状况普遍不理想,而一季度运营状况还不错的银行往年以来股价反而不理想(如宁波银行、成都银行等)。

因此,近期银行股股价不俗的面前并非是一季度业绩的支撑,二者之间没有对应相关,关于券商与保险股来说相同如此,业绩并非是股价表现的映射。

(二)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似乎很难对银行股的表现构成一对一的映射相关

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有助于金融体系投资收益的兑现,外表上看能够解释,但这个要素过于微观,很难与短期银行股的表现构成一对一的映射相关。 实践上2022年以来,货币政策环境不时比拟宽松,即使2022年10月以来受预期影响市场出现一些骚动,但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并未实质调整,这意味着在2023年以来的这段时期,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是不变量,而非变量,其无法解释去年全年和往年以来股市的差异性表现。

(三)板块轮动:或许是最好的解释力气

往年以来, TMT、新动力、人工智能、中特估等板块轮番退场,出现出清楚板块轮动效应,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特征凸显,显示出市场各路资金的纠结与焦虑,一直在炒心情。

1、TMT板块在2022年4月下旬-8月中旬、10月中旬-11月中旬以及2023年1月至4月上旬表现较为亮眼,吸引各路资金进入,拉出多轮行情。 特别是,人工智能板块在Chatgpt的催化下,于2023年1月至4月上旬全体表现为亮眼。

2、新动力板块在2023年1-2月亦有一波不错的行情表现。

3、往年以来中特估板块则表现不时不错,总体趋向向上。 特别是2023年4月下旬以来,国有大行股价走出一波小高潮,使得市场对所谓的“中特估”板块更深的认知。

从这角度看,我们更置信是板块轮动的力气在发扬着作用,其它力气或许只是催化剂。

(四)具有逻辑上的支撑:“中特估”是不容无视的政策催化剂

既然自身业绩和微观大环境无法支撑,而板块轮动亦无法完全解释往年以来“中特估”板块的全体强势以及屡次上扬,那么就要求从政策层面来思索。

1、去年11月底以来,市场对易会满主席提出的“中特估”(金融监管“掌门人”齐发声)异常关注,并将近期银行股的亮眼表现归为“中特估行情”的催化,数据上看这一结论有逻辑上的支撑。

(1)时期上,银行股的表现可以与“中特估”概念的提出完全可以对应起来。 “中特估”概念由易会满主席于2022年11月21日的金融街论坛上提出,而自2022年12月以来银行股便末尾有亮眼表现,虽然春节后有1-2个月的安静期,但近期行情失掉进一步催化。

(2)从2023年3月21日Wind末尾提供的中特估指数权重股来看,往年以来该指数的权重股表现普遍不俗,且银行股还不是中特估权重股中表现最亮眼的,这意味着银行股与中特股指数的表如今趋向上是分歧的,“中特估指数”一定水平上可以解释银行股的表现。

2、不过依然要求看法到,“中特股”概念并非是推进银行有亮眼表现的独一要素。 这关键是由于,往年以来瑞丰银行、民生银行、长沙银行、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等不是“中特估指数”权重股的几家银行股价表现相同也不错,而其它一些非“中特估指数”权重股的券商和保险股表现亦也不错。

3、当然,即使“中特估”不是银行股亮眼表现的全部推进力气,但说的人多了,市场心情或许也会自发地将“中特估”视为最大要素。 毕竟,笔者也认同,“提估值”已成为政治义务,自易会满主席提出“中国特征的估值体系”以来,政策层面不时在为此呼吁。

以央企为例,近年来国资委不时在探求央企运营目的体系,如2020年为两利三率(净利润、利润总额、营收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021年的“两利四率”(新增全员休息消费率目的);2022年在“两利四率”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两增一控三提高”;2023年则调整为“一利五率”,提出了“一增一稳四优化”的年度运营目的。 相较2022年,2023年新增了ROE这一目的(目的为提高)、将资产负债率的要求由“控制”调整为“坚持稳如泰山”以及将“营业支出利润率”调整为“营业现金比率”,意味着政策对央企资产负债率的容忍度有提高、对ROE的优化有更高要求,这与“中特估”逻辑是分歧的。

(五)“保险相关政策奖励保险资金常年持有上市银行股票”是另一股推进力气

虽然在“中特估”行情的加持下,北向资金对银行股的表现给予了一定支撑,但保险资金或许是推进银行股行情的另一股资金力气,且这是政策层面的有意推进。

1、2021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才干监管规则(Ⅱ)》(2022年一季度末尾片面实施),2022年9月1日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规则Ⅱ关于保险公司投资的银行类常年股权投资,若股息率等满足一定条件,可豁免减值要求,支持保险公司以其账面价值作为认可价值……支持保险公司常年持有上市银行股票”。

2、显然规则II在一定水平上优化了保险资金投资上市银行股票的积极性。详细看,

(1)《保险公司偿付才干监管规则第1号:实践资本》明白“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为沪深300成份股的,且最近三年股息率均在3%以上或现金股利支付率均在10%以上的,可不计提减值”。 普通状况下,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为上市公司的,市价继续一年以上低于账面价值或市价低于账面价值的比例超越50%的,应当依据账面价值和市价的差额计提减值。

(2)《保险公司偿付才干监管规则第8号:市场风险最低资本》明白“保险资金投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和发行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不计量买卖对手集中度风险最低资本。 其中,买卖对手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集中度限额为保险集团总资产(兼并财务报表)的5%;买卖对手为其他机构的,集中度限额为保险集团总资产(兼并财务报表)的3%。

三、结语

以上剖析显示,一季度业绩表现、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等并非是近期银行股亮眼表现的推进力气,板块轮动、“中特估”行情的催化以及保险资金资产性能的加持或许才是基本要素。 在不思索短期动摇、心情调整以及板块轮动等要素下,未来从中常年的小气向上看,“中特估”行情以及保险资金性能仍将会延续,而板块轮动则或许会构成短期扰动。

(一)阅历了过去两年地产行业的低谷后,保险资金在资产性能上要求重新寻觅体量上和地产行业相匹敌的标的,而目前看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标的也只要以国有行为首的金融行业。 虽然国有行的股息率在各行业中并非是最高,但却是最稳如泰山的,如42家A股上市银行基本均能满足最低3%的股息率要求,且部分银行的股息率普遍在5%左右徘徊,这在一定水平上能够满足保险资金的性能需求。 因此,保险资金对银行股的支持具有中常年性。

截至2023年3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到达26.02万亿元,其中用于投资的余额为23.18万亿(其它为银行存款等),这23.18万亿的投资余额中,债券投资余额、股票和证券投资余额区分为10.95万亿和3.33万亿、其他投资余额为8.89万亿元。 显然,仅从数据上看,假设保险资金能将原投资于地产行业等范围的资金用至银行股身上,则空间是有的。

(二)虽然一季度业绩并未超预期,甚至大部分银行的业绩并不理想,但相关信息显示往年一季度或许是上市银行的业绩底部,后续有望逐渐回暖,这对银行股而言无疑是助推器。 例如,去年以来的存款利率延续下调一定水平上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负债端压力,有助于稳如泰山其曾经十分窄的息差空间。 再比如,2023年4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3年加力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3〕42号)将“完善定价机制,将小微企业融资利率坚持在合理水平”表述调整为“存款利率总体坚持颠簸,推进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本钱逐渐降低”,没有提降低利率要求,且没有再刻意提“两增”,意味着监管在银行让利方面的容忍度有所提高,有助于银行自我修复,省下余粮。

(三)目前看,易会满主席提出的“中国特征的估值体系”并非心血来潮,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调整和优化寄予厚望,要求经过引导市场各路资金跟出去逐渐兑现,这些在一定水平上也表现着决策层的志愿。 虽然近期银行股板块大涨,但要求看法到目前银行股的PB水平依然处于历史低位,假设以为“提估值”已成为包括国有上市公司自身、政策部门等在内各相关方的政治义务,则有理由置信银行股的PB水平系统性优化应是大约率事情。

历史上看,国有大行与全A之间的PB差距在2020-2021年两年时期清楚被拉大,国有大行的PB基本一路走低。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将近期银行股的大涨了解为疫情三年以来的均值回归环节似乎也并无不妥。 当然,即使以为银行股的PB水平系统性优化已成为政策义务,但其能够成为市场共识并吸引各路资金跟进还要求政策层面的加持与心情的渲染,这时期要求经过屡次股价的调整使市场心情趋于理性,如此方有助于估值水平的优化,也即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关注板块轮动带来的市场调整之机。

监管层关键时辰齐发声,A股成功五月开门红!

盘面观察

周四,A股震荡反弹,三大股指有所分化。 两市算计成交额9009亿元;北向资金净卖出额23.62亿元。 盘面观察:航空、新冠检测、纺织服饰等板块涨幅居前;而电器仪表、证券、日用化工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涨0.68%,报3067.76点;深成指涨0.23%,报.38点;创业板指跌1.33%,报2288.40点。

后市展望

其实4月下半月以来,短期影响市场走势的关键矛盾已由外部扰动(俄乌抵触及美联储政策等)转向国际疫情变化及对经济复苏的影响,这也是4月中下旬市场无差异下跌的关键要素。

而从4月26日到5月4日,在过去的一周多时期里,从中央到各部委相继休会定调经济运转,很多都和资本市场颠簸安康开展相关;就在昨天(五一假期末,A股收盘前),证监会、央行、银保监会齐发声,也让不少投资者对“长假归来”的A股充溢等候;其实监管层强调坚持政策预期的稳如泰山和分歧性,释放出稳如泰山金融市场、稳如泰山资本市场的明白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预期和投资者决计;再结合此前各种政策利好不时积聚,这也是我们屡次强调“政策底”已现的要素。

当然,美联储继续加息和“缩表”预期下,也为市场走势参与了一层变数,但正如我们节前所言:“市场对5月初美联储加息预期较为充沛”,而且相应利空影响已在四月下旬失掉一定消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条“重磅信息”对今天A股市场的影响并不大,或许后续关键更在于人民币汇率的表现吧。

节前我们表态短线看好A股节后的超跌反弹;但随着五一事先上海等地复产停工有望有序推进,二季度国际经济有望逐渐回归正常化,上述政策面一系列积极要素正在聚集并提振基本面预期,而且目前市场全体估值已降至历史底部水平,在市场恐慌心情极度宣泄后,投资者决计逐渐稳如泰山;虽然市场底“无法预测”,中常年角度 A股市场全体曾经逐渐进入价值区间。

操作战略

维持节前判别:我们重复强调的几小气向中,“稳增长”政策利好的基建周期金融等继续关注,但前期调整充沛的“科创兴国”等生长赛道股有望出现反弹时机;另外,中期可关注疫情扰动消弭后的停工复产、消费复苏等相关行业。

【广发 证券首席投资顾问 赵愚睿,执业证书编号:S14】

三大运营商董事长齐发声:数字经济将重塑电信行业估值

面对这一状况,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基础运营商行业与过去相比出现了很大变化,包括愈加确定的报答与投资价值。 “虽然还有一些声响以为运营商行业没有多少空间,但真实状况并非如此,运营商进入了数字经济的新赛道,空间庞大。 ”中国联通刘烈宏则直言,不能简易再用延续几十年的用户增长等老目的、老模型来评价电信行业的新价值。 电信行业正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片面升维,估值模型也要求与时俱进地启动重塑。

数字经济成电信业开展主旋律

三大运营商联袂举行行业投资者交流活动,不只是行业初次,也是央企同行业上市公司结合组织投资者交流活动的初次通常。 有关人士泄漏,这也是对监管部门提出的丰厚投资者交流渠道、 探求 同行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结合组织投资者沟通交流活动等要求的详细通常。

本次投资者交流活动以“拥抱数字经济新蓝海,共话电信行业新未来”为主题,三大运营商人士表示,希望借此推进资本市场转变对电信行业的固有认知。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估量,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从2021年的39.8%优化到50%以上。 其中,信息服务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2.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2.8万亿元。 “基础通讯运营企业具有网络、数据、技术等自然基因,积聚了数智运行融合创新的珍贵阅历,已成为数字经济开展的中坚力气。 ”杨杰表示,中国移动一方面正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备,另一方面创新构建“衔接+算力+才干”新型信息服务体系。

杨杰泄漏,中国移动2022年方案投入480亿元资本开支继续推进算力网络树立,估量新增9.2万台移动云主机、约4万架IDC机架,满足算力网络开展所需。 公司下一步将经过三个阶段成功算力网络开展愿景。 第一阶段是泛在协同,到2023年,成功算和网向规划协同、运营协同开展,经过协同算和网服务入口,成功资源互调,满足用户一站开放需求。 第二阶段是融合一致,到2025年,推进算与网逐渐融合开展,放慢算和网控制编排“大脑”的融合一致,实如今算网资源层面的一致控制、编排和调度。 第三阶段是一体内生,2025年以后,彻底打破算网边界,构成算网一体化基础设备,为用户提供融合多技术要素的一体化综合服务。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则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将迈向“更新提速”和“由大变强”的新台阶,这意味着我国电信运营商也迎来了“重塑开展范式、升维开展赛道”的战略性机遇。 他以为,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为电信运营商翻开了更为宽广的开展空间。 电信运营商仰仗全程全网资源、客户服务积聚和属地的优势,拥有丰厚的运行场景和海量的数据,成为推进产业数字化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数据显示,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支出已到达近千亿级规模,以后仍坚持高速开展的态势。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指出,电信行业在数字经济蓝海中拥有确定的增长空间和确定的投资报答,兼具生长和价值双重投资属性。 “正如‘直尺’量不出‘三维空间’、看3D电影先要戴上3D眼镜一样,市场要求与时俱进地重塑行业估值逻辑和估值体系,开掘电信行业挺进数字经济新开展的价值红利。 ”刘烈宏的表述富有感染力,他表示,中国联通曾经全新更新面向数字经济的新战略,坚决从传统运营商驶向数字经济新蓝海,着力为数字经济铺好路、促运行、保安保,成立了9大行业10大军团,规划17家专业子公司和19家产业互联网公司,积极构建“一个联通,一体化才干聚合,一体化运营服务”的才干生成形式,将生长潜能放慢兑现转换为前景确定的新价值。

刘烈宏则泄漏,中国联通很早就聚焦车联网启动规划,围绕车辆智能联接、智能运营、交通监管等关键场景,积极展开在智能驾驶、车路协同等范围的 探求 。 往年5月,中国联通组建“智慧交通军团”,以车路协同作为切入点,积极介入交通融合新基建范围,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推进交通行业数字化服务更新;子公司智网 科技 聚焦车联网垂直行业、专业赛道深耕细作,目前曾经取得了有利的市场位置。

数据显示,往年前5个月,电信行业成功了8.5%的支出增长,增量支出中约70%来自于新兴业务的驱动。 以云业务为例,2021年三大运营商云业务支出到达684亿元,同比增速近90%。 刘烈宏据此进一步指出,假设按依照以后云计算厂商4到8倍的市销率估值,运营商仅云业务市值就可以到达3000到6000亿元。

数字经济和 科技 创新产业的加快开展,也末尾影响专业机构对电信板块的价值认知。 中金公司研讨部董事总经理钱凯表示,“从数字经济的短期开展来看,第二产业是下一阶段产业数字化更新的重点。 相对比互联网平台型企业,运营商在toB和toG范围中具有庞大的优势。 希望三大运营商抓住数字经济所发生的新增长点,估值和市值重新回到 历史 高点,甚至再创新高。 ”中信建投通讯&;计算机首席剖析师阎贵成则以为,电信运营商目前估值较低、股息率较高,基本面仍在向好趋向中,契合当下市场投资品格,建议注重。 而浙商证券此前研报也指出,市场担忧运营商的继续生长性,但其以为行业拐点曾经确立,在 5G 浸透率优化和创新业务微弱增长驱动下,可以对运营商的开展预期继续表示失望。

本文源自媒体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