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加杠杆!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 (严查杠杆)

admin1 4个月前 (10-08) 阅读数 50 #银行
文章标签 银行监管股市

据金融时报10月8日信息,金融控制部门已对商业银前启动窗口指点,要求金融机构应当高度注重投资者适当性控制和投资者维护,强化内控和合规控制,严控加杠杆。业内人士强调,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这是商业银行肯定坚持的金融监管红线。

9月24日,央行推出的两项创新性货币政策: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存款,引发业界关注。

据央行行长潘功胜引见,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即支持契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经常经常使用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中央银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这将大幅优化资金失掉才干和股票增持才干,首期规模5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存款将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关键股东提供存款,用于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首期3000亿。假定这两项任务评价效果好,后续可以追加。

关于互换便利政策,间市场买卖商协会副会长徐忠表示,该政策在实施环节中,没有基础货币投放,不存在“扩表”,并不是所谓的“央行下场入市”。金融控制部门会对相关机构的资质、条件作严峻要求,并设置迷信的抵押率。

专项再存款也并非中央银行直接或直接向企业发放存款,而是经过处分相容机制,引导21家全国性银行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契合条件的上市银行和关键股东发放活动利率存款,用于回购和增持股票。有关部门对存款用途核实确认后,人民银行依照存款本金的100%提供再存款支持。

徐忠表示,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都是基于市场化的准绳,是完善市场的终年制度布置。不介入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和扩展货币供应,政策工具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和经常经常使用条件,银行信贷资金不能违规进入股市仍是金融监管应当坚持的一条红线。金融控制部门应该迷信监测和评价资本市场运转状况,慎重选择适宜的时期窗口。


你知道为什么制止存款炒股吗?

深化探求:为何存款炒股被严厉限制?

存款炒股,看似诱人,实则隐藏风险。 这一行为之所以被严禁,面前有着深远的法律依据和深远影响。 让我们从五个关键角度剖析存款炒股的危害:

因此,存款炒股不只违犯法规,而且具有高风险,对团体和社会都构成了潜在要挟。 明智的投资决策应恪违法律法规,合理分配本金,将资金投入到真实价值增长的范围。 让我们共同倡议理性投资,保养金融市场次第,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健开展。 #理性投资# #法律法规#

央行再次重拳反击 这3类人千万要留意

2月17日早晨7点40分,央行发布了“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令人震撼的是:央行在这份大约3万字的报告里,70次提到了“风险”,16次提到了“泡沫”,向我们传递了关键信号!

一、防止“以钱炒钱”加杠杆行为

在去年的季报里,央行提到了“风险”的次数在不时参与,二季报提到了53次,三季报里63次,四季报里到达了绝后的70次。

报告提到,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愈减轻要的位置,下决计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增强重点范围风险排查:

增强对企业债务风险、银行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变化状况、股票市场异常动摇、保险资金运用、房地产泡沫风险、互联网金融、跨境资金流动、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等范围的风险监测剖析。

报告给出了详细措施,包括:

继续做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及时提示风险,完善应对预案。

防止资金“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增加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等等。

高度注重“资产泡沫”,尤其是楼市泡沫

在四季报里,央行十分稀有地16次提到了“泡沫”(关键是资产泡沫)。

关于房地产,央行在四季报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严厉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显然是下一步央行在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上的基本战略。 “微观上管住货币”,意味着M2增速很难再超越12%,在2017年少数月份会在11%左右挣扎,甚至迫近10%;而m2和m1的剪刀差也会收窄,维持低位运转。 这关于楼市、股市来说,是个偏空的信息。

虽然央行强调了“因城施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信贷会比拟宽松,但缺少了一二线热点城市的率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会比拟缓慢,市场将逐渐出现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局面。

央行报告还通知我们,中国房地产存款余额在过去一年里从21万亿增长到了26.7万亿,占全部存款比例的25%。 去年团体房贷余额增长了4.9万亿元,而商品房销售是11.76万亿。 即使思索到供楼完毕的要素(比如1万亿),纯新增团体房贷占新增销售额的比重也只要50%左右。 这说明团体购房者的杠杆率不算高。

此外,由于CPI出现清楚反弹,物价下跌压力上升,央行报告对物价疑问关注度提高。 假设CPI继续走高,则央行将有片面加息的压力。 这关于股市、楼市将构成利空。

银行片面收紧融资,地产告别“高杠杆”时代!

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融资片面趋紧,详细包括四项:

1、制止“配资拿地”等地产夹层融资

2、新增开发贷趋紧

3、拒绝给“五证不全”开发商提供存款

4、暂缓存量信贷置换房贷等交叉融资手腕

一些股份制银行如招商、兴业、交行相关人士也称,末尾收紧房地产类存款,包括个贷和开发贷规模都遭到严厉控制。

2月1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备案控制规范第4号》文件(以下简称“4号文”),强调对北上广深等16个房价下跌过快城市住宅项目的私募产品不予备案。

种种迹象给出了一个明晰的信号:2017年金融机构给到房地产的企业和购房者的支持相比去年将大打折扣,房企正在告别“高杠杆”时代。

一位交通总行信贷人士估量:“往年开发商的资金本钱至少参与0.5个百分点。”

房贷紧缩,楼市进入寒冬,这几类人最惨!

最近,北京、天津、广州、青岛等一大批城市都有收紧房贷的举动,普遍把首套房按揭利率的85折变成了90折。 一个不容否认的理想是:深圳等一大批热点城市的楼市正在入冬。

一些投资客依然没有看懂2017年楼市,抱有梦想。倘若房价大跌,这几类人要悲催了:

第一种人:去年8月份以后,高杠杆杀入热点城市楼市的投资客。

这批人比拟悲催,他们简直在最高点杀入了楼市,而且经常使用了高杠杆。 其中有些人连首付都是经过高利贷取得的资金,或许P2P的配资。 假设买的是新盘,目前尚无法买卖,只能死扛。 假设是二手房,或许还可以斩仓出局。 但假设是大房型,又是在一线城市,估量出手将十分困难。

第二种人:热点城市调控之后,高杠杆杀入三四线城市的投资客。

绝大少数三四线城市的楼市,都是一个大坑。 假设有人口增量,投资的物业比拟优质,长线或许能保值。 但假设是短炒,相对会十分费事。 最大的或许是,不只如今找不到人接盘,未来也很难。 最终,只能斩仓出局。

第三种人:热点城市调控之后,购置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商业地产的投资客。

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普通来说都在景色区旁边,远离中心城市。 这类房子多是“美丽的圈套”,环境十分诱人,但应用率十分低,无法转嫁房地产税。 被运营商托管之后,报答率很低,也很难监管其真实收益。 假设没有过度加杠杆还好,过度加杠杆的结果不堪想象。

关于绝大少数城市来说,商业地产也大多过剩,虽然租售比高于住宅,但下跌的动能比住宅差很多。

从去年末尾楼市进入了清楚的博傻阶段,很显然前面的傻子曾经越来越少了!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2-20,以后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践为准)

片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检查

多地严查信贷资金挪用至股市楼市,这对房市有什么影响?

首先我十分支持这个选择,其实我觉得假设用信贷资金投放到股楼市当中,那么一定会对楼市有很大的冲击,甚至会抬高一个地域的房价,这对广阔的人民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个坏事,由于关于大少数的工薪阶级而言,他们的工资支出显然不能买得起房。

以前我们都觉得房价特别高,也至于到了很多人都买不起房的水平,后来房价也逐渐出现一个比拟颠簸的态势,很多地域也出台了很多关于房地产的政策,在这些政策的限制之下,很多中央的房价都末尾稳如泰山了上去,甚至一些地域的房价出现了下跌的状况,这种状况其实十分好,由于关于那些真正有刚需需求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可以用一个比拟实惠的多少钱买到自己心仪的好房子。

这个事情是怎样回事?

这是一个关于楼市的资讯,在这个资讯外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央正在严查所谓的信贷资金流入到楼市和股市,我们要先明白一个概念,楼市和股市的泡沫曾经十分大了。 比如我们如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基金的资讯,很多人会觉得如今曾经是一个牛市了,所以纷繁拿出自己的钱投放到基金和股票当中。 楼市是一样的道理,假设我们拿出一些所谓的信贷资金,那么将很有或许把楼市的多少钱抬高,这个时刻正常的人就买不起房子了。

这个措施对房市有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会直接影响房市的成交量,其次会影响房市的多少钱,这两个影响会综合影响房地产的行情。 我们可以这样了解,并不是每一团体都可以拿得出全款来购置房子,也并不是每一团体都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首付,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下,假设一些人经过加杠杆的方式来买房子,那么一定会让房地产的泡沫越来越大,这个时刻普通居民也没有方法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十分看好这个措施。

我想宣布一下我的观念,我觉得房子一直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关于那些强行加杠杆来启动房子投资的行为,我觉得这样的行为十分风险,同时也会损伤到他人的利益,像如今的这些措施就是为了控制房价的稳如泰山,假设有些投机主义者还想经过房子来赚钱,只能说是痴人说梦,也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