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层启动大调整 沃尔沃汽车副首席行动官将离任 (指点式外设包括什么)
沃尔沃汽车(Volvo Car)副首席行动官Bjorn Annwall将离任,这是该公司指点层大调整的一部分,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正预备迎接日益严厉的汽车市场应战。由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控股的沃尔沃汽车表示,该公司正在实施一系列组织革新,旨在提高业务的繁复性、速度和协作性,下降商业方面的复杂性。
该公司表示,这些革新旨在让最靠近客户的员工承当更多的决策责任。并表示,副首席行动官兼首席商务官Annwall将离任,并在分开公司前为过渡提供支持。
另外,Arek Nowinski将担任国际市场业务总裁,指点欧洲、美国和加拿大、亚太经合组织、拉丁美洲和全球出口商业务,以及数量规划和全球报价。沃尔沃汽车全球营销团队担任人Gretchen Saegh-Fleming将指点客户体验与营销部门,Oscar Bertilsson Olsborg将成为全球商业运营主管,首席产品与战略官Erik Severinson将指点商业战略。
请回答2019丨谁是汽车圈最惨的人?谁的离任最该被思念?
(文/张钰翊)韶华胜极,料峭冬来。 不知不觉中,2019年的片尾曲曾经响起。 这一年,全球汽车品牌减速在中国的电气化规划,这一年,中国品牌迅速崛起,成为逾越合资品牌的新力气。
有人的中央就有江湖,有江湖的中央就有故事。 将目光投入2019年度十大汽车人物发现,一直有一些人站内行业之巅,为车市拨开迷雾,指引行业行进的方向。 当然,还有一些人和企业选择剑走偏锋,成为全年不连续的关注焦点。
在行将过去的2019年,汽车行业终究有那些人物备受关注?车友头条清点2019年度十大行业人物,经过他们来复盘2019年汽车市场的开展头绪。
祁玉民:原华晨集团董事长
2006年,祁玉民从大连市副市长职位上接手华晨汽车。 2019年4月1日,随着一纸调令,华晨集团董事长一职由辽宁省委新调派的阎秉哲接任,祁玉民接收华晨的13年时期终结。
据祁玉民回想,刚去华晨任务的时刻“很悲壮”,“到华晨一看,这个公司就剩给职工开工资的钱了,另外还欠供应商10个亿”。 不过,十几年过去了,授命于危难之间的他,没有让现在等候的人绝望。 祁玉民分开时,华晨汽车年销量到达61.61万辆,年支出2050亿元。
当然,也有人说,祁玉民是带着遗憾分开的。 “在一个腐朽的机制里,他是有或许打破一切僵局,重新建造华晨的人,惋惜,这一切并没有出现”,如今的华晨汽车,自主品牌照旧羸弱,话语权被掌握在宝马手中,这种形态,或许是这位60岁退休老头心中永远的遗憾了。
蔡澈:原奔驰全球总裁
2019年5月,梅赛德斯奔驰召开了年度股东大会,宣布66岁的迪特·蔡澈将于股东大会前进休卸任戴姆勒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总裁职位。 至此,蔡澈在戴姆勒集团42年的职业生涯宣告完毕。
蔡澈离任后,有外媒爆出蔡澈的退休工资高达日薪4250欧元(约合人民币3.3万元),却没有哪个言论说,他不值得。
是的,蔡澈值得。 上任前,宝马牢牢占据着全球奢侈车品牌第一的宝座,但他退休时,奔驰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形态,全球销量和净利润联创历史新高”。 同时,蔡澈把戴姆勒从产品线和控制架构、从产品战略到未来投资都梳理得绝后明晰。 但硬要说,蔡澈的离任也不是没有遗憾。 2019年以来,全球市场疲软,近几个季度戴姆勒业绩不佳,销量有所下滑。 只不过,这该是下一任CEO康林松处置的疑问。
庞庆华:庞大集团前董事长
搞了40多年汽车,率领庞大集团披荆斩棘的庞庆华,职业生涯在2019年迎来转机。 往年6月,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称,称庞庆华因团体要素已提交辞呈,辞去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总经理职务。
2019年关于庞庆华来说,应该很难熬。 那是他一手带大的庞大集团,也曾阅历过年营收超537亿的巅峰时辰。 而此时,庞大集团却面临股权解冻、继续盈余、经销商跑路、高层频繁离任等等运营困境,深陷资金泥潭。
而庞庆华的离任,也标志着庞大集团一个时代的落幕。 从此,庞大集团易主,交由深商集团、国民运力及元维资产组成的结合体。 熬到年终,唐山市法院终于同意了《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方案》,也就是说,相比破产,庞大集团争取到了司法重整。 虽然,庞大曾经不“姓庞”了。
王晓秋:上汽集团总裁
原本王晓秋是上汽自主品牌的掌门人,作为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率领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在重重阻力下一路包围。 7月4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王晓秋接任陈志鑫,出任上汽集团总裁。
“品牌不向上没有未来,品牌向上的关键是产品。 ”于是,王晓秋上任后第一次性地下亮相选择了8月22日的荣威RX5MAX技术沟通会。 掐指一算,技术部门出身的老将王晓秋,已在上汽渡过了31个春秋。
这一次性,王晓秋上任前面临的是28年来初次下滑的严峻车市。 面对这样的寒冬,王晓秋早就表现出“不是车市不行,而是你不行”的气魄。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内行业如此消沉下,作为灵魂人物的王晓秋身上背负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辰都要重。 但我们也希冀看到,在
新任指导人王晓秋的主导下,上汽将开启全新的时代。
徐和谊: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钢铁行业出身的徐和谊于2002年参与北汽集团,并于2006年起出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迄今已超越13年。 往年,北汽集团在他的率领下,成为戴姆勒第三大股东。 经过重组旗下自主品牌和新动力品牌,全新品牌“BEIJING”应运而生。
“北汽这些年也是历经坎坷,走到今天不容易。 ”12月16日,徐和谊在一场活动中坦言:汽车行业的苦日子到了。 即使是苦日子到了,但徐和谊也没在怕的。 “所谓的苦是一个大的转机、大的调整,时期会比拟长。 ”从徐和谊的总结中也可以看出,这位年过花甲的北汽老将,做好了打耐久战的预备。
贾跃亭:原法拉第未来CEO
作为2019年热搜榜常客,贾跃亭的这一年可谓“抚慰”。 在乐视鼎盛时期,贾跃亭执意兴办乐视汽车,入股LucidMotors以及创立法拉第未来(以下简称:FF)。 前两个项目都黄了,贾跃亭也开放破产了,只剩下挣扎着要量产的FF,牵动着几十位债主和不可胜数看客的心。
往年9月,贾跃亭宣布正式卸任FF全球CEO,出任新职务CPUO(首席产品和用户官)一职,关键担任车联网、人工智能、生态以及用户运营控制等任务,而贾跃亭腾出的位置,则由原拜腾汽车董事长毕福康接任。 这位传说中的“宝马i8之父”能否盘活FF,救贾跃亭于破产困局?贾跃亭团体破产重组案的“瓜”何时吃完?而价值超越140万人民币的FF91何时与群众见面?看来,江湖上关于贾跃亭的传说一时半会儿还停不了了。
魏建军:长城汽车董事长、魏派公司董事长
往年11月,以魏建军姓氏命名的高端SUV品牌WEY迎来三周年生日。 此外,从长城汽车年终设立印度子公司末尾,6月接受中俄两国元首莫斯科接见,再到俄罗斯图拉工厂建成投产,长城炮系列面世,与宝马签署光束汽车协作项目,同时旗下哈弗、欧拉、皮卡品牌协同开展,这一年长城汽车在魏建军的率领下,步履不停。
2019年是魏建军的高光时辰。 “今天,我的身份和以往不同,我不但是WEY品牌开创人,还将担任魏派公司董事长。 ”当魏建军在WEY三周年品牌之夜上宣布这一新职位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不只是送给三年30万辆的WEY,也送给WEY的舵手魏建军,他用执行证明了,这条“没人走过的路”,行得通。
庞青年:青年汽车集团董事长
一场水氢车骗局,让“造车狂人”庞青年在往年5月又火了一把。 截止到2009年底,杭州青年汽车已破产。 而青年汽车集团已有25条失信信息,8条被执行人信息,股权解冻信息达93条,庞青年被限制高消费次数达114次。
要说2019年,汽车行业中谁的跨界知名度最高?庞青年排得上前三。 从2001年起家造车至今,18年来庞青年的并购扩张造车路虽然跌跌撞撞,但从未停下,而他指导的青年汽车也随着水氢车骗局迎来了最后的高光时辰。 虽然,杭州青年汽车已宣布破产,但青年汽车集团仍被金华中院以为“部分中心资源仍具有营运价值,存在清偿债务的或许”。 但无论如何,庞青年曾经彻底失去了乘用车领地。
李斌:蔚来汽车开创人、董事长、CEO
2019年,造车新权利的初次召回“花落”蔚来,为中国的新动力市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ES8自燃、融资不利、股价暴跌、高层离任、大幅裁员等等事情叠加在一同,均可直击蔚来命门,而李斌也因此被称为“2019年最惨的人”。
“没那么惨,我们还是不错的。 ”李斌在年底举行的2019全球开创人大会上这样回应。 或许这一年,对李斌自己来说最大的生长就是心态上的变化。 “在一个十分多曲折和困难的创业环节中,没有好的心态扛不过去。 ”
当然,这一年的阅历还佐证了李斌预言家的身份。 在2018年9月,蔚来IPO成功后,李斌在蔚来公司外部不止一次性提到:“2019年将是蔚来最困难的一年”。 如今看来,李斌说的没错。
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2019年的压轴人物是李书福。 这一年,吉利汽车在他的率领下,自主品牌燃油车型顺利开启全系“国六B”新时代,而且旗下高端纯电车型几何A的上市也带来了新增量。 在沃尔沃继续坚持逆势增长的同时,吉利继续为宝腾与路特斯注入生机,优化全体竞争力。
1997年,李书福怀揣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梦想,发明了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汽车。 2019年11月,吉利汽车打败上汽通用和西风日产成为排名第三的汽车品牌,李书福曾言“让中国汽车跑遍全全球”就快要成功了。 如今,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汽车集团劈波斩浪,所向无敌。
自来孱弱皆湮灭,惟有强者长留名。 我们等候,2020年的汽车市场,还会出现更多推翻者。
车艳华卸任沃尔沃大中华区市场副总裁 或任职极星汽车
财经网汽车讯??车艳华或将参与极星汽车。
4月16日,有媒体报道称,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市场副总裁车艳华将调任极星汽车。
车艳华2017年9月正式参与沃尔沃汽车,担任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副总裁,分管大中华区市场任务。
在此之前,车艳华曾任群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销售总监,英菲尼迪市场总经理,捷豹中国执行副总裁。
极星前身是一家瑞典公司,早在1996年就与沃尔沃汽车在赛车运动范围展开协作,成为沃尔沃的“御用改装厂”。 2015年,极星被沃尔沃汽车全资收买,成为全新、独立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
极星汽车正式成立于2017年10月,目前拥有两款电动车型,区分为Polestar1和Polestar2。 2019年8月,极星汽车成都消费基地正式启用。
作为一个新创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极星(Polestar)是沃尔沃和吉利共同投资的奢侈汽车品牌。
极星品牌作为沃尔沃汽车旗下独立子品牌,与其他汽车品牌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 公司总部位于瑞典哥德堡、研发在瑞典和英国、消费制造在中国、产品面向全球市场。
在此次人事调整之前,3月2日极星汽车宣布,高竑将于2020年3月16日起担任极星中国区总裁,片面担任在华业务,向极星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英格拉特(ThomasIngenlath)汇报。 原极星中国区总裁吴震皓调任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担任战略和业务统筹相关任务。
据资料显示,车艳华与现任极星总经理高竑,曾在群众中国有过任务上的交集。
4月14日,有媒体报道称,沃尔沃有经销商拿旧车当新车卖,涉嫌销售欺诈被车主发现告上法庭。 有律师以为,车艳华所在的沃尔沃中华区销售公司应负起相应责任。
就车艳华调任极星事宜,财经网汽车咨询到沃尔沃相关人士确认,对方称将启动核实。
截至发稿,沃尔沃尚未就车艳华调任极星宣布地下声明。
吉利打包沃尔沃上市,亲上加亲谁是最大得益者?
“希望经过此次整合,强化协作协同占领技术制高点,开掘更大的增长潜力,推进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2月10日晚间,沃尔沃汽车集团(以下简称“沃尔沃”)宣布公告称,正谋划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的业务启动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愈加弱小的全球企业集团,未来重组的新集团还思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 这也是2010年吉利从福特手中以18亿美元收买沃尔沃100%股权以来,双方的第二次“结婚”。
虽然这方案还在谋划中,双方还没做出最终的选择。 但吉利称,将与沃尔沃成立结合任务小组,评价此次的战略时机,制定出重组建议书,提交双方董事会审议。 取得监管机构同意后,买卖视事先市场状况并依据香港证券买卖所规则启动。
对此,外界解读为双方兼并是水到渠成的事,也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很早前给吉利定下的“进入全球汽车十强”目的不约而同。 信息一出,也失掉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响,2月11日早盘,吉利汽车股价高开近9%,盘中最高涨幅逾11%。 截至收盘,吉利汽车股价报港元,下跌569%。
“再结婚”的吉利,将补齐“阿喀琉斯之踵”?
依据吉利汽车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车营收4756亿元,净利润4047亿元;吉利集团有着吉利、沃尔沃、几何、领克、极星、宝腾、路特斯、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动力商用汽车等弱小的汽车品牌规划,也是全国单一品牌产能最大的车企;2018年更成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初步成功了全球规划。 目前吉利集团市值约在160亿美元。
而沃尔沃汽车估值在180-200亿美元,而两者的重组会降生一个市值约300亿美元的庞大汽车集团。 无疑,兼并对双方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对中国汽车工业开展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更有评论以为,兼并后的吉利集团,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
在国际汽车行业大革新的背景下,吉利与沃尔沃的兼偏重组,也是车企生活形态的其中一个缩影,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转接关键期的今明两年,汽车企业之间的兼并将不鲜见;从年前标致雪铁龙(PSA)和克莱斯勒菲亚特(FCA)的兼并,到如今吉利和沃尔沃,“抱团取暖”目的如出一辙:兼并有利于双方在研发、平台上的本钱增添、技术协同开发上更进一步,在擅长的市场更能发扬自身优势。 也印证了李书福曾地下表示“未来十年,国际只要两三个汽车企业能够存活”的观念,在车市革新期存活上去的,必需是在品牌、资金、研发均有优势的汽车巨头。
第二,目前吉利集团的实力虽强,但想成为李书福目的“进入全球汽车十强”并非易事。 有业内人士剖析称,看一家车企的竞争力,关键目的在于多少中心零部件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相对全球顶级车企,吉利最单薄环节在于没有自己的“博世”“爱信”,单靠国外零部件商的供应,一旦他人中止授权或暂停供货,整车厂便宛如被人射中“阿喀琉斯”之踵,对吉利的影响是庞大的。
“吉利在上升环节中,一定会面临华为一样的困境,而其目前还没有华为那样的自研才干和配套才干,所以到关键节点,假设被人掐脖子会很费事”一位行业人士泄漏。
固然,与沃尔沃重组会怎样促进吉利在汽车零部件范围的深探呢?据了解,双方兼并后,由融资带来的现金流将不分你我,失掉更妥善高效的运用,使得双方的财务状况失掉优化。 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经过香港吉利上市主体来成功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并扩展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放慢吉利上升期所需资金的募集速度,更利于研发投入,或经过收买、并购零部件企业,基本上处置关键零部件受控于人的局面。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还是沃尔沃吗?
值得留意的是,此次吉利与沃尔沃的兼并,不会破坏吉利、沃尔沃、领克和极星等各个品牌的独立性。
在2010年,吉利收买沃尔沃时,曾提出“养虎遗患”准绳,即“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理念,这一举措使吉利取得沃尔沃的认同,同时也激活了沃尔沃自身的生机。 但10年后双方的再次“联姻”,有观念担忧兼并后,沃尔沃已不再是沃尔沃了。
其实这观念经不起沃尔沃去年营收数字的印证:2019全年,沃尔沃成功营业支出1987亿元,同比增长85%;营业利润为104亿元,同比增长08%。
在中美这两个关键的单一市场也有长足的开展,2019年全年,沃尔沃在中国销售辆新车,创了历史最高销量记载,同比大幅增长187%;而在美国市场,沃尔沃自2007年以来初次打破10万辆大关;全球累计销量更打破70万辆。
可以说,自2010年以来,吉利和沃尔沃的融合就没有中止过:结合开发小排量、高性能的发起机和小型车平台、成立技术合资公司,启动下一代纯电动汽车平台技术开发;2017年7月,吉利与沃尔沃成立合资品牌--领克,2019年10月,双方更探求兼并旗下发起机业务的或许性。 可以说早在技术层面,吉利和沃尔沃就成功了互通有无,而沃尔沃销量的继续增长,也印证了市场对这种融合的积极态度。 目前沃尔沃市值达180亿美元,刚好是十年前,吉利在福特手上接过这瑞典贵族的10倍。
而此次双方的兼偏重组,对沃尔沃来说,可以说短期、常年利益均沾。
早前外媒信息指,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和沃尔沃汽车正思索在内燃机范围启动协作,以增添研发本钱。 虽然这个项目尚未有定论,但吉利是沃尔沃的母公司,还是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项目若果是吉利来主导推进,双方抱团取暖的或许性也绝非空穴来风。
而且兼并后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蓬勃表现,是远比沃尔沃独立IPO要强,吸引更多资金的,这些资金不但可协助沃尔沃启动继续高效研发,与更多奢侈品牌展开正面争夺;同时也稳如泰山了吉利集团现阶段在电动化技术改造取得的优势,协同外部的研发侧重和本钱控制,使其在车市洗牌阶段处于上风。
吉利方面表示,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继续坚持旗下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领克汽车、极星等品牌此前的定位:“吉利汽车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更高占有率,并减速全球化开展”,而“沃尔沃汽车要进一步安全欧美市场位置,进一步增强亚洲及其他市场开发力度,继续改善本钱结构”,双方的独立性将不会受影响,定位也如此前一样,各司其职。
由此推断,兼并后吉利和沃尔沃,在品牌运营、营销服务等方面,很大机率是坚持独立开展。 届时背靠吉利集团的沃尔沃,在全球车市的影响力不降反升,助其在竞争最剧烈的欧美市场,有更弱小的资源与其他奢侈品牌抗衡;同时得益于母集团在亚洲市场已有的深广网络,扩展新兴市场占有率似乎顺理成章。
沃尔沃与吉利汽车还是要兼并?年销量200万的超大车企将发生
关于吉利与沃尔沃重组兼并的信息曾经被普遍关注,言论对此解读也很多,汽车有智慧模棱两可,倒是一个好友的比喻,让汽车有智慧眼前一亮:
一个富豪,有一个高富帅儿子,之后看到一个国外的白富美女孩,就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儿媳妇,可又担忧两团体相处不来,就先把这个女孩买回家,让两人兄妹相称。 十年间,两人各自长大、成熟,再加上富豪发明了许多时机,高富帅和白富美磨合顺利,情投意合,最终选择喜结连理,成立自己的小家,共同应对未来的机遇与风险。
有点粗糙,却很笼统。
在这个故事里,富豪是吉利控股集团,高富帅是吉利汽车集团(下文简称吉利),白富美是沃尔沃汽车集团(下文简称沃尔沃)。
在时期轴里,2010年吉利控股全资购置沃尔沃,进入吉利控股大家族。 虽然吉利控股先前声明,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但吉利控股还是发明了时机。 2013年,吉利与与沃尔沃结合开发了用于双方新一代产品的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CMA架构,并于2017年结合打造了领克,这让沃尔沃看到了吉利的努力,并接受了吉利。 到了2020年,吉利与沃尔沃选择兼偏重组,组建一个全新集团,以全体名义经过香港上市公司对接国际资本市场,未来在沃尔沃家乡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
值得留意的是,在这个全新小家庭里,吉利与沃尔沃,还有其他兄弟领克、极星等,都还保管自己的共同性。
这才是最安康的家庭形式——相互依托,又彼此独立。
薛兆丰在《奇葩说》里用经济学视角解读过婚姻,在他看来,结婚,就是办家族企业,签的,是一张终生批发的期货合同,双方一同拿起自己的资源办企业,这个时刻男女双方给出的资源包是不一样的,有身体、有生育才干、有容颜、有家庭相关、有自己未来的增长潜力。
同理,吉利与沃尔沃的结合,就是各自拿出自己的优势,在技术研发、本钱控制和财务上愈加有效协同,从而进一步强化协作与协同,开掘更大的增长潜力。 在经济学上,这是属于外部效应外部化,必需有优势,原来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如今变成追求总体利益最大化了。
理想上,吉利与沃尔沃的此次兼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联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强结合”。 一个是中国品牌的佼佼者,一个是上升势头清楚的全球性奢侈品牌,二者联手势必将使规模效应失掉进一步表现。
这十年间,吉利汽车曾经延续多年加快开展,2019年更是以1361万辆的销量再次蝉联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优化。
这十年来,沃尔沃汽车的全球销量相比2010年翻了一番,中国市场销量增长了五倍。 2019年更是初次打破了70万辆的销量大关。 其中在中国大陆的销量达辆,同比增长189%,刷新了历史最高销量记载。
“沃尔沃与吉利的协作,曾经被证明是成功的。 如今,吉利希望愈加全球化开展,沃尔沃也希望坚持公司的加快开展和技术竞争优势,沃尔沃曾经在中国和全球市场抵消费者构成了共同的吸引力,重组带来的庞大资源将有助于沃尔沃继续去发扬这些共同的品牌优势。 ”沃尔沃汽车在接受汽车有智慧采访时如是表示。
而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以为,“吉利与沃尔沃的兼并,是产品与技术组合的一个优势项目。 另外,品牌、推销会有更多的互通。 从市场角度看,这次兼并能使吉利与沃尔沃共同成功技术优化,并协同开展。 ”
这也可以预见,吉利与沃尔沃联姻后,有望对包括领克在内的三大品牌启动优势资源整合,在技术、设备、推销、市场营销多范围增强协同效应,使吉利上市公司构成掩盖中低端、中高端、奢侈品牌多级别的较强竞争力,增强吉利全体品牌力。
吉利与沃尔沃兼并的最直接目的是打包上市,这就触及到新集团的资产评价。
资料显示,作为一家港股上市公司,截至2月10日收盘,吉利汽车的市值为亿港元,约合亿人民币,与10年前相比增涨了约53倍。
反观沃尔沃汽车,也因牵手吉利走出“阴霾”期。 沃尔沃汽车2019年的财务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支出约为198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5%;全年营业利润约为104亿人民币。 如今,沃尔沃汽车的估值约为180亿美元(约合亿人民币),与10年前相比已翻了10倍。
有证券剖析师以为,吉利与沃尔沃兼并后,将有望冲击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 目前,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为上汽集团,总市值为亿元人民币。 而吉利与沃尔沃以后的市值之和约为亿元人民币。
也有观念以为,此次重组后,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的兼并不只能优化双方吸引中国资本的才干,也对接和扩展了双方全球资本市场的才干,这将发扬“1+1>2”的效果,双方市值或将继续攀升。 而吉利控股也将一跃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显然,假设仅从打包上市的目的来看,吉利与沃尔沃的兼并是最有效的方法。
更何况,吉利与沃尔沃重组兼并之后的上市,将继续优化两者的现金流状况。 在双方不分你我之后,这笔由融资带来的现金将失掉更妥善高效的应用。 这将使得双方的财务状况进一步优化,为未来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来讲,企业之间兼并是以相互融合和浸透为方式,构成目的定位更高,控制体系愈加完备的新的集团控制制度与集团运营文明,提高整个集团的全体控制水平,进而在研讨开拓市场、优化规划和工艺、优化产品层次等方面迅速带动集团各成员企业出现提质提效的变化。
吉利与沃尔沃的联姻最终目的也在于此。
据沃尔沃向汽车有智慧引见说,“汽车产业正在阅历深入革新,电动化、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成为大势所趋,这些范围的研发都要求少量投入,以及整合协同,沃尔沃要求进一步控制本钱,取得愈加安康可继续开展。”
即可证明,沃尔沃关于兼并后的未来开展是有明晰思绪的,而且沃尔沃也会结合吉利减速推进,尽快构成规模优势,继续引领行业革新。
这与吉利的目的是分歧的。
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都在智能化、电动化、智能化范围提出了十分庞大的规划,但从短期看,庞大的投入和本钱不是独自一方能够处置的疑问,双方兼并有利于两家车企更高效地成功战略部署。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曾对媒体表示,未来只要2-3家汽车企业可以活上去,其中心意思就是经过协作,更多企业一同面对5G等一系列推翻性技术对汽车产业的应战。 吉利与沃尔沃的兼并准备似乎正在印证李书福的预想。
业内人士表示,关于吉利汽车来说,此举也有助于其进一步开展并生长为更具竞争力的全球性车企。 双方的兼偏重组,是企业共同拥抱革新,在应战中掌握战略机遇的双赢之举。
关于沃尔沃汽车而言,此次兼偏重组可以说是十年开展后的再一次性动身,将进一步优化其在奢侈车市场的竞争力。
”沃尔沃汽车关于未来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方案,面前的中心在于这个品牌一直坚持体系化,坚持中心品牌精气。 这是一个从质变到质变的环节,也是从厚积到勃发的环节。 “沃尔沃向汽车有智慧表示。
确实,吉利与沃尔沃何时“领证”,如今尚处在早期阶段,双方仅成立了一个小的任务组,不过依据吉利历来大胆敢为的习气和作风,以及披露信息的巧妙,这件事情曾经有谱了。
十年前,吉利控股全资收买沃尔沃汽车既成为吉利控股开展的转机点,也改写了沃尔沃汽车的命运。 十年后,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兼并或许只是一个末尾,随着更多协作的展开,一个愈加弱小的全球企业集团的未来,将愈加明晰。
最后说一个小插曲,就在好友说完高富帅与白富美的比喻后,还另加了一句话:
“家族企业里,亲兄弟会明算账,但你见过夫妻明算账的吗?除非离婚。 如今儿子和义女结了婚,不只要富豪庇护,自身实力也不差,只需不脑抽,外人只能看他们越来越富,越来越强。 ”
说完狡黠一笑,你懂得。
吉利集团刚上市的市值是多少?
2020年还剩下最后一个月,在年终2月的时刻,车坛传出信息指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两家汽车品牌,即吉利汽车与Volvo正在谋划将双方的业务兼并,组建一个更强盛的国际汽车集团,但后因由于新冠状肺炎疫情的迸发,此事寂静了上去。
再加上数个月前,吉利汽车正在准备回归A股,致使吉利与沃尔沃双方的兼并谈判暂时放置;直到日前,这件事又有了新的进度,看来双强兼并的方案已势在必行。
依据海外媒体报道,沃尔沃首席执行官泄漏,吉利与沃尔沃将在明年(2021年)第一季就双方兼并的方案重新启动谈判。 他还说:“此次强强联手,旨在促进双方深化协作,在技术研发、本钱控制和财务上愈加有效协同。 ”
一旦成预先,这一个新的业务集团将经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来成功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并且在下一步思索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 届时,整合后的新集团将继续坚持旗下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Polestar、宝腾、领克,以及莲花跑车和Smart小型车等品牌的共同定位。
吉利汽车目前在香港的市值约为160亿美元;沃尔沃在2018年5月曾提出IPO方案,后因贸易紧张和行业下滑致使方案被叫停,而沃尔沃在取消IPO方案前的目的估值据称在160亿至320亿美元之间,但据称投资者只愿支付120亿至180亿美元。
这也意味着,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兼并后将创立出一家价值至少在350亿美元的车企。 依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两家公司兼并后的年出货量将超越200万辆,与德国BMW的汽车出货量相当,此次兼并更能强强结合,不论是中心技术、安保技术还是供应链方面都有愈加清楚的优势。
快评吉利沃尔沃兼并:打造市值3000亿元的中国汽车一哥
我知道吉利汽车在国际上市的市值,自2017年开年以来,吉利汽车股价的涨幅高达61%,时期在3月14日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高1262港元/股。 目前,吉利汽车市值已近千亿人民币,其董事长李书福的身家也超越了450亿元。
2020年2月10日,晚间,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双方正在讨论两家公司业务兼并启动重组的或许性。
公告指出,吉利汽车和沃尔沃借此将成为一家弱小的全球汽车集团,可成功本钱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应战。 此举将保管吉利、沃尔沃、领克、极星、几何每个品牌的共同性。
“拟将兼并后的业务于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以使其能进入资本市场。 ”公告中的这一句话论述了这一兼并的实质,相当于吉利集团全体上市。
要求厘清的是,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车(0175HK)”是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其控股方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大吉利”包括了三个汽车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新动力商用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吉利和戴姆勒奔驰、宝腾汽车、路特斯等等都是有由利控股集团来介入。 同时,吉利控股集团还包括吉利科技集团(太力飞行汽车、曹操出行)、铭泰集团等普遍业务。
不时以来,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其实是大吉利上方的两个不同实体,而两家公司也不时以合资的方式启动协作,包括领克汽车、极星汽车,以及在发起机项目、制造工厂上的协作项目。
其实此前就有信息传出,吉利计划和沃尔沃兼并动力总成业务,将旗下的动力总成研发和消费制造启动一致。 而这次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希望启动业务兼并,就意味着两家公司在业务层面将片面合二为一,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汽车集团”,相似于戴姆勒奔驰、FCA-PSA,或许群众汽车集团、通用汽车这样的拥有200万辆以上规模的全球汽车集团。
2019年,吉利汽车销售了1362万辆汽车,估量营收在千亿人民币左右,坚持了中国品牌冠军的位置。 沃尔沃汽车则是打破了70万辆,营业额到达2741亿瑞典克朗,约合亿人民币。 两者兼并以后,新集团公司销售规模将轻松打破200万辆,营业额超越3000亿人民币,约合430亿美元的营收规模。
或许,触发李书福对两家公司兼并决策的关键要素在于以后市场所面临的风险。 正如他在地下信中提到,“以后汽车行业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启动革新,电气化、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新商业形式如浪潮一样袭来,行业竞争愈发剧烈。 ”
这句话面前隐藏的是汽车行业在2019年所迎面的困难光阴。
群众在去年宣布裁员4000人,奥迪则是方案裁员9500人,最近奔驰也宣布大约会裁员人,至于FCA、日产、三菱、PSA、雷诺等车企更是各有各困扰。
更大的冲击则是来自于特斯拉的冲击。 在短短一个月,特斯拉市值超越千亿,接近全球最赚钱的汽车集团——丰田汽车。 资本市场关于特斯拉的追捧也让传统造车权利们感遭到了“刺骨冰冷”:如此高的市值让埃隆·马斯克近乎有无尽的资金可以加码自己的“电动车帝国”,例如仅需套现100万股就可以取得超越7亿美元的运营资金;又或许特斯拉选择在中国建厂后就轻松取得28亿美元的存款和授信。
理想上,特斯拉只是桌面上的“死敌”,面前的科技公司对汽车行业虎视眈眈,包括亚马逊和福特投资的Rivian、谷歌投资的Waymo,还有苹果公司不时秘而不宣的“泰坦方案”,另外还有Argo、Cruise等无人驾驶公司等等。
可以说,传统汽车公司如今面临的最大疑问不是路途选择疑问,而是必需在电动化、智能网联、智能驾驶、共享化每一条途径都启动投资。 在这样的寒冬环境下,无论是吉利汽车还是沃尔沃汽车,甚至包括丰田、宝马、戴姆勒、群众、福特这些巨头都有力独自承当,抱团兼并、技术联盟也是肯定选项。
从吉利和沃尔沃过去十年的协作来看,双方在技术共享友好台开发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度,这给双方业务兼并奠定了足够坚实的基础。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CMA架构的开发,在这一架构上,吉利给予了百亿资金的投入,失掉了动力总成、车型平台、电气化等多方面的报答。
对比早先吉利集团方面曾计划让沃尔沃汽车独自在斯德哥尔摩启动IPO的方案,此次吉利和沃尔沃兼并成新集团启动全体上市显然更有潜力。
一方面,两者兼并有了更大的估值想象空间。 市场对沃尔沃汽车之前独自IPO仅仅给出了120-180亿美元的估值,大大低于吉利希望的160亿-300亿美元,这很大水平上是由于沃尔沃作为老牌欧洲奢侈车企缺乏在新动力范围的想象空间。 如今沃尔沃加上吉利汽车,给到海外投资者的是整个中国市场的估值参考,同时又让原本吉利汽车的投资者看到了奢侈品牌带来的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吉利和沃尔沃兼并以后,双方可以处置更多的本钱疑问和产品规划的局限。 吉利主导的PMA电动架构可以让沃尔沃在电动化范围失掉更多时机;SPA20架构可以推进领克未来五年的向上规划;CMA架构的片面深化能够让旗下子品牌走得更远……与此同时,沃尔沃在安保辅佐驾驶上的优势也可以得以继续坚持,这是沃尔沃的立身之本,也是新公司重新冲刺“智能驾驶第一阵营”的加快通道。
此外,全体上市之后,吉利集团也将完全理顺旗下品牌的级别和差异化定位疑问。 从上到下将拥有沃尔沃、领克、吉利等不同价位的品牌,而新动力方面又可以涵盖极星、沃尔沃EV、几何和吉利EV等不同区隔的产品。 这在营销本钱上也可以增加资源糜费,各自构成更明白的目的用户群体。
不过如今吉利和沃尔沃还在对此项兼并业务启动评价,并未构成详细方案。 双方表示将成立结合任务小组,就重组事宜构成方案,向双方董事会汇报,而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CEO汉肯·萨缪尔森协调任务小组评价此次重组时机。
由于吉利控股和沃尔沃汽车都是吉利集团下属子公司,双方的兼并不会有太多阻碍,沃尔沃方面的发言人估量新公司在往年年底就可以投入运营。
以以后市场给予吉利汽车市销率1倍左右的估值来测算,沃尔沃和吉利兼并后3000亿人民币的营收大约会取得3000亿左右的同等估值。 这意味着吉利-沃尔沃汽车集团将超越2500亿市值的上汽集团,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值最大的汽车集团。 无论对吉利集团,还是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有着极端关键的意义。
如今最大的疑问是,双方将以怎样的方式成功此次业务兼并。 最关键的是如何在兼并时成功一次性百亿美元级别的融资,以空虚新集团后续开展的资金要求。 有业内人士表示,兼并方式或许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由香港资本市场上的吉利汽车增发股票或许换股的方式成功全体上市。 不过无论如何,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这都将是一次性盛况绝后的大买卖。
在此项信息发布之后的第二天,吉利汽车(0175HK)在盘中股价最上下跌到1528港元,涨幅超越11%。
文|JackieLXX
图|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