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保单 !开门红季 打响保险市场 时隔八年再查 捍卫战 (地下保单的合法性)

admin1 4个月前 (10-16) 阅读数 49 #保险

随着利率下行,投资市场跌宕难料,给一般投资者和机构投资出了一个难题,给手头的钱寻个去处,该到哪里呢?尤其“报行合一”实施、预定利率下调,人身险公司该设计什么样的创新产品呢?一年一度的开门红季来临,人身险公司该以怎样的拳头产品拼市场、比优点?

这很理想,也令不少机构一脸茫然。

与此相比,随着对外开通的推进及各种利好政策的开释,跨境业务迎来新的展开机遇,其中就包括跨境保险。关于很多中原消费者而言,香港保险的多少钱低、收益高、美元保单、可避税避债、全球理赔,正是这些特点激起了很多中原人赴港买保险的热情。

曾经或许是偶然掀起高潮,假定对比中原市场终年构成清楚优点。中原消费者转战香港投保的或将越来越多。有的是集团行为,有的是机构行为,曾经的机构还是偷偷摸摸,一旦不能及时制止,大规模赴港投保,关于中原市场及机构将是致命一击。

有媒体报道称,广东金融监管局近日发文,对全辖(不含深圳)展开合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专项控制任务,此次专项控制涵盖广东监管局辖下一切银行保险机构,且要求机构在10月15日前提交自查报告,广东各监管分局须在10月21日前汇总上报。

这是时隔八年监管对合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再一次性性出手。在这一关键时辰出手,也可以算打响中原保险市场捍卫战,合理引导,或许还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兴盛。

时隔八年再出手

依据相关报道,此次广东监管局的专项控制排查内容包括能否存在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介入、组织或帮助合法销售(含合法宣传、推介)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等疑问。

同时,包括但不限于机构或集团存在收受境外机构利益,在境内以各种讲座、会议、活动等名义或经过互联网等渠道宣传、推介境外保险机构保险产品的行为,或许布置无意投保境外保险产品的客户赴境外投保等行为。银保渠道代理人、保险公司集团代理人、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代理人员、保险经纪机构的经纪人员均被归入此次排查。

其实,针对合法销售境外保险(也称“地下保单”)这一疑问,监管很早就末尾出手整治。

2004年3月,原保监会针对“地下保单”表态,关于经过代理人在中原为港澳保险公司销售保单的行为要动摇予以打击。当年11月,原保监会又和公安部结合下发《关于严峻打击合法销售境外保单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保险监管机构和公安机关增强协作,亲密配合,严峻打击、查处合法销售境外保单行为,动摇遏制此类违法罪恶活动繁衍蔓延。

2016年5月,原保监会再下发《关于增强对合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任务的通知》,针对部分境外保险机构为争抢境内客户、变相违规在境外销售保险产品的状况,要求各中央监管机构高度注重打击合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任务,实践实行保险业监视控制的职责,有效保养境内保险、金融和经济次第。

尔后,监管没有明令表态,而赴港投保仍在以各种方式启动中。现在,时隔八年后,广东监管局再一次性性出手整理。

“地下保单”一度猖狂

理想上,“地下保单”的出现是基于中原消费者赴港买保险的热情一直高涨而日渐兴起。

家喻户晓,香港保险由于保费低、保证广、收益初等优点终年遭到中原人士的喜爱,但依照现行规则,如未取得授权,香港保险业务员和保险经纪人均无法在中原直接销售香港保险。相同,中原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也不能代理香港保单。

如此状况下,大部分保险业务员是不契合跨境销售保险产品的资历的。但受利益驱使,一些人或机构打破法律法规限制,在境内以产品说明会、理财高峰会、理财知识讲座等名义启动宣传、推介境外保险产品,或许布置无意投保境外保险产品者赴境外投保,从而出现“地下保单”。

可以这样说,“地下保单”的存在,不只扰乱了境内保险市场竞争,还会干扰国度外汇控制次第,或许还会形成境内消费者被误导和维权本钱初等。最关键的是,合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或许存在合法向境外转移和躲藏财富的违法罪恶状为。

综上,监管也开启严打方式,发文启动全行业警示、整治的同时,对一些存在违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机构启动奖励。

例如,2004年,原上海保监局就对合法销售境外保险保单的英属维尔京群岛景全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代表处处以30万元罚款的行政奖励。2019年,上海奋威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因宣传推介境外保险产品,被原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给予正告,并奖励款1万元;2021年,广州华康创融投资有限公司因介入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被原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没收违法所得1.92万元,并奖励款6万元。

热潮面前的复杂性

此次广东金融监管局再次出手整治合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等疑问,会出现怎样的影响,或是大家都关心的疑问。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清算关于中原保险销售或是一大利好。同时,就香港保险市场而言,也有利于愈加规范营销员和保险机构的销售行为,保证中原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不得不供认的是,中原消费者成为香港保险市场的关键客源,这一点从香港保险市场上中原访客带来的新保单保费就可以看出。例如,2005年时,香港向中原访客收回人寿保险新单保费为18.2亿港元,2015年,这一数据抵达316亿港元,且占该年香港集团寿险新保单总保费的24.15%。2016年抵达727亿港元,占全港新单保费的39.3%。

遭到疫情影响,2021年及2022年中原访客带来的新单保费降至7亿港元和21亿港元。随着2023年终中原与香港恢复片面通关,新一轮的赴港投保热潮再起。

2023年,中原访客赴港置办的集团人寿保险新单保费约590亿港元,同比增长27倍。2024年终,这一热情并未褪去,据香港保监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首季度期内毛保费总额达1651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其中,源自中原访客的新保单保费为156亿港元,同比上升62.6%,创201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关于中原访客清楚增多,各方态度不一。香港保险监管部门有关人士曾屡次地下提及拟树立 “保险通”来增强香港与中原的联通。全国政协委员罗卓坚此前还提交提案,倡议仿效债券通及沪港通等方式,让香港保险公司在大湾区以试点方式销售产品,并分阶段试点销售不同类型保险产品。

就这一疑问,往年8月国度金融监管总局也启动了明白回复,“思索到中原与港澳地域的保险市场在法律体系、监管制度、机构控制、产品设计和销售、消费者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市场风险易交叉传染,消费者权利维护难度较大,现阶段直接展开跨境保险通试点的机遇尚不成熟”。

对外开通是未来的趋向。不过,这种开通将对中原市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可谓不对等的竞争。有保险从业人员表示,目前自查整理“地下保单”难度也不少,很多机构和集团多年积聚阅历,暗箱操作的手法更隐蔽,有一些只是不经意地提示或引导,只需没有详细的在中原引见产品,很难被定性为合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除非被掌握真实有效的证据。

无论如何,在开门红季关键档口,这一次性性自查整治将起到震慑作用。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