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获摩根大通增持约59亿港元 (damo阿里巴巴)
据香港联交所披露易数据显示,摩根大通于10月14日增持阿里巴巴-SW约5636万股,平均多少钱为105.0870港元,涉资约59.22亿港元。增持后持股数目为15.51亿股,持股比例由7.80%增至8.09%。
汇丰银行的第一,第二,第三大股东都是谁?
汇丰银行是国际性银行,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安康,第二大股东是贝莱德集团,第三大股东是摩根大通。
中国安康持股14.19亿股股权,持股比例为7.01%。
贝莱德集团持股13.35亿股股权,持股比例为6.59%。
汇丰银行各类股东权益总额为1932.32亿美元。 其中,股东权益总额为1853.51亿美元;非控股股东权益为78.81亿美元。
扩展资料:
随同中国安康股权由泰国正大集团正式接手,汇丰系股东也相继分开安康董事会。
4日夜间,安康发布公告,安康第九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伍成业已提交书面辞职函。 至此,汇丰系股东均已撤离安康董事会。
年底,汇丰宣布将所持有的全部安康股份约12.33亿股,以每股59港元总对价727.36亿港元(约合93.85亿美元)转让给泰国正大集团。
买卖成功后,正大集团将成为中国安康单一最大股东,持股15.57%。 而汇丰与安康长达十年的联姻,也为现在的投资带来了超越4倍的盈利。
国美电器内战时怎样回事?
黄光裕对决陈晓!家族控制人对决职业经理人。 针锋相对你来我往的面前,隐藏着怎样的利益纠葛,胜利的天平又将会倾向哪一方?曾经,黄光裕是国美电器真正的当家人、前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中国首富;曾经,陈晓是永乐电器开创人、国美电器的职业经理人、黄光裕口中“我的接班人”;曾经,他们协作过、帮扶过,甚至亲密过。 但一切都曾经成为昙花一现,如今,黄光裕一心想要从陈晓手中重新夺过对国美电器相对控制权,陈晓则想让国美电器打上真正的陈氏烙印。 所以,只要分裂,才干显示出双方目前最真实的想法。 关于这场纷争,最新的口水仗来自于18日黄光裕的一封地下信《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 黄光裕称,陈晓作为董事局主席,“存在团体野心,实施阴谋,应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品德”。 对此,国美电器一位高管对媒体回应称:从一审罪名来看,黄光裕是不是也损伤了很多其他人的利益?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以为,不论这场争斗的环节和结果如何,这都给我国不少的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上了一课”,甚至是“难得一见”的公司控制等各方面的“典型教材”。 更有媒体点评以为,这是中国私营公司控制史上,家族控制人与职业经理人、开创人股东与财务投资者对决的惊心动魄一幕。 蜜月——黄光裕收买由陈晓兴办的永乐电器,也曾有协作蜜月期。 “再也找不到比陈晓更适宜的总裁人选。 ”黄光裕曾给陈晓下过这样的“定义”在这场纷争的“史前时代”,黄光裕曾和陈晓在市场上竞争过,也协作过。 但在2006年,他们彻底从市场层面的竞争变成了片面的协作,由于黄光裕收买了由陈晓兴办的永乐电器。 “再也找不到比陈晓更适宜的总裁人选。 ”在并购之后,黄光裕曾给陈晓下过这样的“定义”。 而从事先的市场评价中,这个“定义”其实并不为过,由于陈晓是“有才干”的代表——虽然进入家电行业比黄光裕、张近东(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和张大中(曾经的大中电器开创人,后相同为国美电器所收买)等人晚,但陈晓却用了不到10年时期,就让永乐电器成为了“上海滩”上的家电业霸主。 还有一个正面的佐证是,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时,永乐电器成功集资12亿港元,成为仅次于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排行第三的家电连锁巨头。 但依据事先媒体的报道,在国美收买永乐之后,还是有人疑心:陈晓或许会不顺应从“老板”离职业经理人的转变,他也基本不会跻身国美电器的中心决策层。 而事先,“架空”陈晓的说法不由在坊间传达开来。 但陈晓不时未对相关风闻作正面回应,只是供认事先决策层的结构是黄光裕的体系。 但颇具挖苦意味的是,曾是黄光裕体系中的国美高层控制人员孙一丁、王俊洲和魏秋立等人,目前都已投向了陈晓的“怀抱”。 不过,就事先来说,黄光裕还是给足了陈晓面子。 历数每次国美电器的相关会议,往往走在前台的都是陈晓,黄光裕却似乎刻意躲在幕后出谋划策。 这个“史前时代”,在剖析人士看来,是双方协作最黄金的时期段。 分裂——引入贝恩资本,改动狼性扩张的竞争方式,对控制层启动大规模的股权奖励。 陈晓接过帅印后,末尾了自己的市场运营手法和资本操作途径但是,一场变故彻底打破了黄光裕和陈晓之间某种心照不宣的平衡。 2008年11月底,黄光裕因多项指控被相关部门刑拘,“接班人”陈晓真的接过了黄光裕丢下的国美帅印,成为国美电器总裁兼任董事会代理主席,并真正走上了国美电器舞台的正中央。 虽然这是黄光裕首肯的一项任命,但这恰恰也是双方走向分裂的“导火索”。 持久的喘息之后,陈晓就撇开曾经的下属黄光裕,末尾了自己的市场运营手法和资本操作途径。 首先,2009年6月,被以为“对资金极度盼望”的国美电器引入了贝恩资本,后来,剖析人士指出,这其实是双方走向分裂的末尾。 依据地下显示的贝恩资本注资国美电器的协议,其将拥有国美电器15.9亿元可转债,同时有权将其转换为10.8%的国美电器股权。 一旦启动相关操作,这将稀释如今黄光裕手中33.98%的股权(黄光裕目前是国美电器最大单一股东,这也是黄光裕对立陈晓目前最大的“底牌”)。 与此同时,陈晓丢弃了黄光裕不时以来在市场上狼性扩张的竞争方式,转而走效益优先的相对细化路途,封锁了不少门店。 值得留意的是,关于上述资本操作,日前媒体征引黄氏家族代表成员的话称,“黄光裕也是经过媒体才得知该信息的”。 目前,在黄光裕屡次造势,包括上述《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中,都在拿陈晓的这项操作说事——“自己的民族品牌为外资所把持”、“国美电器”变成了“美国电器”等。 但陈晓也有自己的理由,保住国美电器的股价及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们的利益。 其次,2009年7月7日,仅仅履新半年后,陈晓就启动了大规模的股权奖励。 资料显示,该方案触及总计3.83亿股股份,总金额近7.3亿港元。 相关报道称,陈晓与另外10位公司董事及隶属公司董事共获授购股权为1.255亿股,其中陈晓获2200万购股权,股权奖励掩盖了副总监以下级别,共惠及105人。 此举更是将控制层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了一同。 “股权不时是黄光裕最为关注的疑问,也是多名高管不时没有失掉的,而陈晓仅仅推出一份股权奖励方案,就收买了简直黄光裕的一切老臣。 ”一位原国美高层称。 对比黄光裕的吝啬,陈晓的大度,更让黄光裕的老部下感到暖和和实惠。 当然,黄光裕是不会容忍自己的“孩子”改名换姓的。 为了对立陈晓和贝恩资本,黄光裕经过增持,坚持了33.98%的持股比例。 随后在往年5月11日,黄光裕夫妇应用手中掌控的表决权,于国美电器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在12项决议中延续投了5项否决票,造成委任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等3名前任董事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未能经过。 而依据此前签署的协议,假设贝恩投资在国美董事会中失去董事席位,将形成公司违约并须作出赔偿,相关赔偿额高达24亿元。 这也就是陈晓日前所说“黄光裕不顾国美死活”的由来。 僵局——是双方运营理念的竞赛,更是资本间的竞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终究会站在哪一边?上述的分裂执行其实都是在半地下形态下启动的。 8月5日,国美电器就正式宣布起诉黄光裕,罪名基于香港证监会在去年8月向香港初等法院作出的指控:黄光裕及其妻杜鹃筹划国美电器在2008年1月22日至2008年2月5日时期,回购1.298亿股份,目的是以国美的资金购置本因由黄光裕持有的国美电器股份,并将售股所得款项向一家财务机构归还一笔24亿港元的公家存款。 这让矛盾正式对外地下,双方也彻底走向了分裂。 其真实8月4日,黄光裕就曾经率先向陈晓宣战,指摘近一年来国美电器业绩下滑是陈晓指导的董事局“控制不当”,并意欲重组董事局,让陈晓淡出国美决策层。 至此之后,双方就诸多疑问打起了口水仗,并不时对峙至今。 8月12日,国美5位黄光裕时代的元老倒戈,地下表示与陈晓共进退。 同时,陈晓和黄光裕阵营还积极应用媒体为本天然势,以期最终博失利利。 “双方本轮的对峙,乃至不时以来的争斗既是陈晓和黄光裕双方在运营理念上存在差异的表现——家族运营VS陈氏新思想,更是资本间的竞赛。 ”一位常年跟踪国美电器的业内人士通知记者,“而且简直可以必需,最终的决胜者将是资本力气更弱小的一方。 这也凸显了资本在公司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目前,依据双方的持股比例,黄光裕只需再笼络16.02%的股权就能占据董事会话语权的半壁江山。 而陈晓则要求笼络更多的资源。 但在不少媒体看来,陈晓也有自己的优势:国美电器控制层、中小股东及贝恩资本的相对支持,或许说是“民意”。 但目前,双方都曾经宣称取得了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众多投资者的支持。 理想上,资本在市场上目前曾经出现了异动。 比如在8月6日,富达基金在二级市场减持国美电器1.792亿股,持股比例由5.57%降至4.37%。 汤森路透的统计显示,国美电器目前有180个投资机构股东,持股算计占44.84%,前50个机构持有超越40%的股权。 同时,国美2009年年报显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达基金3家总计持股20.6%。 “除了贝恩资本基本上明白会站在陈晓一边外,目前没有人能真正知道资本究竟会支持谁。 甚至,包括黄光裕和陈晓在内。 ”曾经控制过国美电器决策委员会开展战略研讨室、运营控制研讨室和总裁办公室,现任某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胡刚则以为,“总之,他们会选择给其带来利益最大化的一方”。 启示——资本市场的稀有现象和典型案例“权且不论谁对谁错、环节如何、详细结果怎样,这场争斗在资本市场中确实都是一个稀有的现象和很好的案例。 ”西北大学法学院张马林教授通知记者。 首先,依照惯常思想,决策层或控制层作为公司的行政机构,应听命于最大股东,但黄陈之争曾经打破了这样的规律;其次,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是,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像往常一样,依然在一定水平上左右着看似是我们自己人外部争斗的最终结果,外资机构的力气对中国资本市场,甚至民族品牌公司的影响力无法小觑。 关于本次黄陈之争中所显示的公司董事会相对的“决策独立性”,张马林特别指出,“站在保证股东收益角度上,董事会(局)的这种决策愈加民主,更能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但站在大股东的角度上,这就违犯了其对公司的相对控制,甚至或许影响到其对公司未来开展的决策。 ”
小鹏赴美上市:未盈利的业绩,没列席的阿里
又来一家。
8月8日清晨,小鹏汽车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招股说明书,拟于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XPEV”,承销商包括瑞信、摩根大通、美银证券等。
不过,此次小鹏IPO发行价区间和发行股份数尚未确定,融资额也暂不确定,招股书所列1亿美元仅是例行披露的占位符,不代表本次IPO实践融资额。
这是续蔚来、理想之后,国际第三家赴美上市的新造车公司,一个属于新造车权利时代的序幕正式拉开。
两年半亏60亿
谁先上市,谁先活。
理想上市的热度未散,小鹏汽车又续上了。
一份必无法少的招股书,这次亮出了小鹏汽车的“家底”。
“盈余,负债,斥资自建工厂”,成为其关键词。
小鹏汽车,公司成立于2014年,与蔚来汽车同属一个时期段成立,比理想汽车早一年。 其开创人何小鹏来自UC开创团队,也在阿里供职过。 据扉旅汽车了解,其技术团队中,90%以上都来自于福特、宝马、特斯拉等著名车企。
目前,已有两款自主设计的纯电动车型,2018年12月推出的智能SUV小鹏G3以及往年4月份的智能轿跑小鹏P7都已交付量产。
“有料又品”,但依然没有打破造车“盈余”的魔咒。
依据招股书披露,小鹏汽车自成立后至今不时没有盈利。 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净盈余区分为13.988亿元、36.917亿元、7.958亿元人民币,两年半累计盈余58.863亿元。
关于成立不过几年的国际造车新权利来说,目前尚未有一家成功盈利。 数据显示,在递交招股书时,蔚来汽车累亏超109亿元、理想汽车累亏超40亿元。 即使如特斯拉,也不时饱受财务困扰。
理想上,何小鹏曾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对小鹏汽车何时盈利做了一个预测,他给出了一个门槛——月交付一万辆车,便可成功盈亏平衡。 如今的理想是,小鹏汽车不只没做到月交付一万辆,其销量也已末尾下滑。
有报道指出,小鹏汽车的销量从4月末尾就出现了逐月下滑的状况,从4月的1008辆降低到了6月的821辆。 思索到往年上半年小鹏汽车仅有G3一款车在售,这说明小鹏汽车目前的销售主力曾经末尾疲软。
“销售的疲软,源自产品的不给力。”
众所周知,何小鹏是特斯拉的铁粉,其产品和打法上和特斯拉极为相似,为了避其矛头首款G3采取了10万+的售价,希望以此启动差异化竞争,但多少钱上的优势并不能换来常年的销量。
近年来,小鹏G3屡遭消费者揭发,存在刹车失灵,突然失去动力等疑问,去年还延续出现三起起火事情。
今天(8月11日),小鹏汽车再次“惹火”下身,一辆G3在广州海珠区琶洲科技大厦,出现冒烟起火事故。
对此,小鹏官方回应称,起火要素初步判定为电池箱底部遭受磕碰伤痕从而造成电池严重受损引发。
而造势十足,肩负销量重担的小鹏P7,截至7月的销量为6639辆,Moedl3截至6月份的销量就到达了辆,后者销量简直为前者的8倍。 可见小鹏P7能否成功“盈利”使命,还尚不阴暗。
暗流之下,亦有曙光。
据悉,小鹏汽车往年曾经正式取得消费资质。 5月19日,小鹏汽车宣布,位于广东省的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取得消费资质,小鹏P7将在该工厂成功自主消费和交付。 此前,小鹏不时是借海马汽车来代工消费。
“失掉造车资质对小鹏汽车来说是关键打破。 ”有业内人士指出,相比于目前还在应用江淮代工的蔚来汽车,和仅有工厂形式的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既有代工形式,也有工厂形式,显得愈加灵敏。
小鹏汽车也在招股书中泄漏,海马代工厂和肇庆工厂的年消费才干区分高达15万辆和10万辆。
盈余之下,“粮草”先行,也彰显了小鹏的自信与决计。
巨头交手
小鹏,不缺“鹏友”。
在递交招股书前,人缘好的小鹏汽车又融到了两笔“续命”钱。
8月3日,小鹏汽车再获超3亿美元融资,阿里巴巴集团领投本轮融资,卡塔尔主权基金(QIA)等也介入投资。 两天后另一位投资者参与谈判,将小鹏汽车的筹资总额优化到4亿美元。
而就在十几天前(7月20日),小鹏汽车刚刚宣布成功签署由Aspex、Coatue、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介入的C+轮融资,融资金额近5亿美元。
这也意味着半个月内,小鹏成功了C+、C++两轮,算计约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亿元)的融资。
而在这轮“出手小气”的鹏友中,阿里巴巴格外显眼。 据悉,小鹏此次4亿美元Pre-IPO轮融资,简直是专门面向阿里巴巴的,其他投资方只是大批介入。
阿里是小鹏的“老股东”,早在2017年12月小鹏启动A0轮融资时就曾介入投资,尔后又至少介入过两轮融资。
关于重仓,阿里给出了这样的回应:“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数字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阿里巴巴等候经过对小鹏汽车的投资,用其沉淀的数字化才干,助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开展更新。 ”其实说白了,就是提早占位。
理想上,在造车范围面前,早已占满了互联网玩家。
扉旅汽车梳理资料显示,腾讯目前占蔚来汽车股份比例约为12.6%,美团占理想汽车股份比例约为14.5%(王兴团体还有23.5%的理想股份),阿里巴巴则占小鹏汽车股份比例14.4%。 (网络则是投了威马,占比不详)。
在往年的新造车融资上市潮中,上述互联网玩家更是奉献了极大的热情。 王兴和美团系接连下注,共向理想汽车投入约12亿美元;腾讯斥资约7070万元人民币增持蔚来,稳坐蔚来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达15.1%;阿里巴巴也在小鹏上市前夜再次加码。
互联网巨头们争抢着“上车”新权利造车并非没有缘由,谁都担忧新动力智能汽车会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革新的入口,就像曾经的移动互联网一样,一旦落伍,满盘皆输。
但即使下了重注,“上场”的玩家也仅仅只能拿到一张入场券。 在竞争化加剧的时代,新造车企业只要靠销量和技术说话,才干抢得一席之地。
“结合小鹏汽车的市场状况与产品状况,IPO后,在阿里系推进下,市值或超理想汽车。”
从最新投资圈流出的信息显示,小鹏汽车IPO后的常年目的市值为400亿美元,若如此,该目的市值将是蔚来和理想的近三倍。
最后,扉旅汽车小编想八卦打听一下,小鹏汽车的股票,你会买入吗?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