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力挽狂澜 蒙牛增长失速
蒙牛掌舵者卢敏放,正式迎来了“退场”时辰。
10月10日,蒙牛公布公告称,卢敏放辞任公司行动董事、董事会副主席、战略及展开委员会和可继续展开委员会成员等职务。至此,卢敏放将不再担任蒙牛任何职务。
2024年3月,卢敏放就已卸任总裁,由原初级副总裁、常温事业部担任人高飞接任。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化,令资本市场为之震动,蒙牛的股价在两天内累计下跌11.39%。
卢敏放临危授命,于2016年9月出任蒙牛第四任总裁,事先蒙牛正值净利润大幅下滑之际,卢敏放主导了蒙牛一系列改造,包括聚焦品类,打造新的事业部制、推进蒙牛数字化战略转型、放慢并购步伐等,并制定了“2020年营收和市值均抵达千亿”的目的。
虽然蒙牛摆脱了盈余局面,营收也打破百亿大关,但“双千亿”目的却不时未能在卢敏纵容期内完全成功。依据财报,从2021年至2023年,蒙牛的营收区分为881.4亿元、925.9亿元、986.2亿元,不时未能打破千亿规模,而归母净利润区分为52.3亿元、53.0亿元、48.1亿元,尤其是2023年同比降低9.3%。
接棒蒙牛,关于高飞而言是一个困难的应战。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营收和净利润区分为446.7亿元和24.46亿元,区分同比降低12.61%和19.03%。不只如此,高飞时代的蒙牛不只要面对行业原奶过剩、需求疲软的压力,还要面对寻觅业绩新增长点的难题。
临危授命的卢敏放,曾援救蒙牛于水火之中,相同临危授命的高飞,又会将蒙牛带往何处?
业绩片面失速
高飞时代的蒙牛,可谓末尾不利,以后蒙牛的营收和净利润正双双堕入颓势。
依照业务结构,蒙牛的主营业务可以划分为四个板块,区分是液态奶业务、冰淇淋业务、奶粉业务、奶酪业务,但是这四大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一切折戟。
其中,液态奶业务支出为362.62亿元,同比降低12.9%;冰淇淋业务支出为33.71亿元,同比降低21.75%;奶粉业务支出为16.35亿元,同比降低13.6%;奶酪业务支出为21.14亿元,同比降低6.28%。
消费侧需求疲软是形成蒙牛业绩承压的关键要素。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乳制品的销售额下滑14.24%,纯牛奶品类下滑11.95%,酸奶品类下滑16.78%。尼尔森数据也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中国乳制品全渠道支出同比增速区分为7.9%、-6.5%、-2.4%,2024年第一季度乳制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3.1%。
高飞也在2024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直言:“上半年各个品类均表现不及预期,关键是之前终年增长比拟好的品类当中,比如常温的白奶和国际冰淇淋的业务遭到消费的疲软和供需矛盾、渠道变化等要素,公司坚持合理的发货,因此销量有所降低。”
其实不只是蒙牛,整个乳制品行业普遍深陷泥潭。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38.52亿元,同比降低9.05%;营收为2.54亿元,同比降低8.15%;营收为 599.15 亿元,同比降低 9.53%。
不过,恶劣的外部环境只是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在于,在液态奶市场迫近天花板的状况下,蒙牛却迟迟没有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以蒙牛的老对手伊利作为对比,2024年上半年,伊利的液体乳业务支出为368.87亿元,同比降低13.05%,占营收的比例为61.57%;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支出为145.09亿元,同比增长7.31%,占比24.22%;冷饮业务支出为73.22 亿元,同比降低20.04%,占比12.22%。而蒙牛的液态奶业务支出占营收的比例高达81.2%,属于相对的顶梁柱业务;冰淇淋业务支出占比为7.5%;奶粉业务支出占比为3.7%;奶酪业务支出占比为4.7%。
相比之下,在业务结构上,蒙牛依然关键依赖液态奶业务,不时没有能担当大任的第二增长曲线。
让高飞接替卢敏放,蒙牛的意图或许便在于此,其迫切要求找到第二增长曲线以改动颓势。
高飞自1999年参与蒙牛,历任销售及营销部区域经理、销售总经理、营销总经理、集团副总裁、常温事业部担任人等职务,主导了蒙牛销售体系的开拓和展开,他率领团队打造的高端牛奶品牌“特仑苏”,甚至一度成为蒙牛液态奶业务的半壁江山。
蒙牛寄心愿于在高飞的率领下能够成功破局,走出“增收不增利”的漩涡,但在整个乳制品市场规模增速逐渐放缓的背景下,“再造一个蒙牛”似乎并不容易。
奶酪难成救命稻草
蒙牛不时将奶酪业务视为第二增长曲线。在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卢敏放曾表示,奶酪业务规模已逾越奶粉业务,成为蒙牛支出的关键增长点。
2023年,蒙牛的奶酪业务支出为43.57亿元,同比增长229.82%,占营收的比例为4.4%,但值得一提的是,其增长关键与并表有关。
2020年1月,蒙牛斥资2.87亿元,以14元/股的多少钱取得了妙可蓝多5%的股权,尔后蒙牛又经过定增、二级市场买入等形式屡次增持妙可蓝多,总投资40亿元。目前蒙牛的持股比例抵达36.51%,为妙可蓝多第一大股东。
虽然妙可蓝多在奶酪市场的占有率逾越35%,在奶酪棒市场的占有率更是逾越40%,但却并没有给蒙牛带来多少助力。
被蒙牛兼并报表的第一年,妙可蓝多的营收和净利润便双双降低。依据2023年财报,妙可蓝多营收同比降低16.16%至40.49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降幅区分抵达53.9%和89.63%,降至6344万元和717万元。
2024年上半年,妙可蓝多的营收为19.23亿元,同比降低6.93%;归母净利润为7677.83万元,同比增长168.77%;扣非归母净利润达为5688.46万元,同比增长高达1963.11%。
虽然净利润表现十分亮眼,不过妙可蓝多的业绩并没有迎来反转,其在财报中表示,业绩增长是由于公司原资料推销本钱降初等要素形成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同时积极推进各项降本增效措施,销售费用率和控制费用率同比均有所降低。换言之,净利润大增不是赚的,而是省出来的。
蒙牛不时没有丢弃尝试借助奶酪业务包围的或许性。
2024年6月,妙可蓝多公布公告称,以4.48亿元的多少钱,收买蒙牛旗下蒙牛奶酪100%股权,目的是为处置妙可蓝多与蒙牛奶酪在奶酪业务上存在的同业竞争疑问,并进一步增强妙可蓝多盈利才干及中心竞争力。这意味着蒙牛将其奶酪业务的一切控制权交到了妙可蓝多手中。
但妙可蓝多的奶酪业务承压已久,成功整合之后能否顺利包围,还是一个未知数。
奶酪业务是妙可蓝多的关键创收业务,2023年该业务支出为31.3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77.69%。不过,相较于2022年,其奶酪业务支出降低了18.91%,同时毛利率也由40.73%降低至37.01%,增加了3.72个百分点。到了2024年上半年,奶酪业务支出为16.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毛利率为39.39%,而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0.57%,增加了1.18个百分点。
此外,妙可蓝多的经销渠道也出现了一些疑问,尤其是经销商数量不时下滑。依据财报,2021年妙可蓝多的经销商数量为5363家,2022年增加至5218家,2023年再度增加至5036家,到了2024年上半年,仅剩下4790家。
种种迹象标明,妙可蓝多的奶酪曾经卖不动了,一方面是乳酪消费需求降低,另一方面是作为儿童零食,奶酪并不是刚性需求,可替代性很强。关于妙可蓝多而言,不只要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和竞争压力,同时还要处置外部产品结构单一、盈利才干变弱等难题。
可见,妙可蓝多正面临不少困难,如此一来,奶酪业务似乎也很难成为蒙牛的第二增长曲线。
决战高温奶
高温奶通常指采纳巴氏杀菌法加工而成的牛奶。与常温奶相比,高温奶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自然活性营养成分保管得相对更好,对人体瘦弱具有积极作用。
依据凯度数据,全国高温鲜奶浸透率从2018年的18%上升至2023年的39%,高端奶浸透率与往年相比优化5.9%。此外,高温奶在全渠道均成功了稳步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天猫、京东、抖音平台上的高温奶销售额区分同比增长24%、6%、12%。
交银国际数据预测,2022年至2027年高温鲜奶复合年增长率将抵达12%。农开基金投资也估量,高温乳制品行业2025年规模有望抵达1600亿元。
2018年,蒙牛末尾涉足高温奶范围,并成立鲜奶事业部,到了2019年,蒙牛的高温奶产品已掩盖24个省份和50个重点城市,同时还成立每日鲜语子品牌,进军高端高温奶市场。
不过,在液态奶市场增速清楚放缓的趋向下,各大乳制品企业纷繁减速规划高温奶业务,比如伊利的高温奶业务虚现了逆势增长,2023年金典鲜牛奶批发额同比增长54.6%;黑暗优倍鲜牛奶曾经延续五年霸榜国际鲜牛奶销售额第一名;雀巢中国及时进入高温鲜奶市场,推出了A2β-酪蛋白鲜牛奶等产品;简爱也在高温酸奶及高温调制乳市场继续发力。
竞争对手蜂拥而至,蒙牛能否保住高端高温奶市场的龙头宝座还是未知数,但高飞的上任或许能让蒙牛在高端高温奶范围大展身手,一方面,高飞出身于液态奶业务线,关于业务、市场开拓和销售体系很熟习;另一方面,高飞已有过在高端奶市场的操盘阅历和成功案例。
全体而言,蒙牛破局可谓应战重重,难题抛给了高飞,至于蒙牛这艘千亿巨轮未来将驶向何方,接上去就要看掌舵者如何出招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