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韩军方主导 朝鲜发布照片和证据 半岛缓和情势更新 ! (由韩军方主导的战争)
朝鲜半岛的缓和情势仍在继续更新,惹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朝鲜发布照片和证据
朝鲜国防省发言人于10月18日宣布声明,宣称经过选择性的物证和侦查,已证明无人机浸透入平壤的事情是由韩国军方主导的。
朝鲜方面表示,本月13日在平壤市兄弟山区发现了坠落的无人机残骸,并组建了侦查结合任务组启动技术鉴定和考察,确定这是韩国放飞的无人机。
专业人员经过技术鉴定和剖析,推断该无人机至少在5天到7天前被经常经常使用过,且很或许是对平壤市中心投放传单的无人机。
此外,据朝中社17日报道,朝鲜于15日以爆破形式,在南部边境的东西部地域从物理上完全切断了与韩国衔接的朝方区段公路和铁路。
这一执行意味着朝鲜对韩国的友好态度进一步更新。朝中社在17日的最新报道中还证明,朝鲜已在宪法中把韩国定性为“友好国度”,这一法律定位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缓和相关。
朝鲜国防省发言人正告称,若韩国军事手段再次侵犯朝鲜领土、领空和领海,将被视为对朝鲜主权的严重军事寻衅和宣战,朝方将及时予以报复攻击。
对此,韩国国防部表示,针对朝鲜的双方面主张并无确认及反驳的价值。韩国总统尹锡悦也于10月18日掌管召开了紧急安保会议,讨论朝鲜派兵援俄的相关事宜。
朝韩缓和呈螺旋式上升态势
外地时期10月18日晚,韩国情报机构国情院表示,朝鲜已选择向俄罗斯派出4个旅团规模的特战部队战士参战,总计约12000人。其中,首批1500名战士曾经过俄罗斯海军舰艇到达俄罗斯境内,并估量在成功顺应性训练后投入俄乌作战前线。
朝鲜的这一执行惹起了韩国的高度关注。韩国总统尹锡悦在紧急安保会议上表示,韩方将亲密关注朝鲜向俄罗斯派兵的相关意向,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目前,朝鲜和俄罗斯方面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在这一背景下,朝鲜休息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近期视察了朝鲜人民军第二军指挥部,并强调朝鲜军队要认清韩国是他国、是敌国的理想。金正恩指出,以后的安保环境迫切要求朝鲜军队继续增强抗争才干,不时坚持压倒性的临战态势,并采取实践军事措施动摇保养国度安保。
剖析人士指出,朝韩缓和相关的螺旋式上升态势,不只对半岛的友好与稳如泰山造成要挟,也或许对区域乃至全球的安保环境出现影响。国际社会呼吁双方坚持抑制,经过对话和外交手段处置分歧,防止情势进一步好转。
总体来看,朝鲜半岛的缓和情势正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各方都在亲密关注事态的展开,并寻求经过友好形式缓解缓和相关。在以后复杂多变的国际情势下,保养地域友好与稳如泰山显得尤为关键。
朝鲜王朝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日抗争以前是大清帝国的属国。 在甲午抗争时期,日本控制朝鲜政权,强迫其废止与中国的宗藩相关。 朝鲜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4月,战胜的清朝政府在与日本签署的《马关条约》中自愿丢弃对朝鲜的宗主权,供认朝鲜独立。 但理想上,朝鲜事先被亲日的金弘集内阁统治,因此日本不时插手朝鲜政局。 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10月8日,日自己在“乙未事变”中杀害了亲俄的朝鲜王后闵氏(明成皇后),又嗾使金弘集内阁实行一系列“革新”,照实行太阳历、公布断发令等。 这些都严轻损伤了朝鲜人民的民族感情。 人们高呼“头可断,发无法剪”,第一次性义兵运动(乙未义兵)迅即展开并蔓延全国。 而俄罗斯帝国则深恐日本干预朝鲜外交限制了其在远东的扩张,因此派军舰停靠朝鲜仁川港,“援助”朝鲜对立日本。 建阳元年(1896年)2月,在事先的亲俄派大臣李完用、李范晋等人的劝诱下,朝鲜高宗李熙率王族前往俄国公使馆避难,史称“俄馆播迁”。 俄馆播迁事情改动了朝鲜国际的政治力气对比,使亲俄派的实力收缩,随后亲日的金弘集内阁迅速垮台,日本在野鲜的扩张失掉遏制。 俄馆播迁事情平衡了日、俄在野鲜半岛的权利,这种外部形势为后来的大韩帝国树立发明了条件。 第一轮称帝另一方面,自近代以来,朝鲜国王称“皇帝”之议就发生了。 朝鲜国王称帝有两轮环节。 第一轮是亲日开化派筹划的。 早在1884年的“甲申政变”中,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就提出过“国王称帝”的法案。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抗争迸发、日本控制朝鲜后,朝鲜实行“甲午更张”,称帝之议再次浮下水面,听说事先的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曾提议国王高宗称皇帝,不过未被朝鲜采用,只是将国王升格为“大君主陛下”的称谓。 其他称谓也优化了,比如称“朕”、“诏”等,唯独没有称帝。 甲午抗争完毕、《马关条约》签署以后,朝鲜的亲日派末尾筹划国王称帝,特别是闵妃被害的“乙未事变”以后,更是加紧了称帝步伐。 在闵妃被害7天后,即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10月15日,朝鲜内阁举行会议,讨论称帝事宜。 据时任外部大臣金允植的记载,“今天阁议,以我国处西洋两帝国之间,素称自主独立,而尊号尚迟,有碍时局,奏上皇帝号、建元。 上推让数回,可之。 ” 另外外部协办尹致昊对此事有更详细的记载,事先会议上禹范善、赵羲渊、权滢镇等军部官员力主称帝,他们指出称帝关于脱离中国独立的意义来说是相对必要的,而尹致昊则表示反对,以为日本和中国无法能由于称帝而对朝鲜参与一丁点尊崇,所以称帝将会引发理所应当的讪笑。 外部大臣金允植和总理大臣金弘集虽然赞同尹致昊的主张,但是还是依从了军部官员们的意见,最后选择称帝。 同时,还下诏拣择新皇后。 方案于10月26日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大朝鲜帝国”。 但是,朝鲜的这次称帝方案由于俄、美、英三国公使的坚决反对而流产。 这次称帝风云与其说是朝鲜的独立自主,毋宁说是日本及亲日派为了掩盖“乙未事变”的一个步骤(力主称帝的禹范善、赵羲渊是乙未事变的介入者)。 这次风云的关键不在于称帝,而在于与之同时启动的“皇后拣择令”。 日自己想经过培植国王称帝的方式,一来对外展现日本的好意,二来以此为契机另立新皇后来掩盖闵妃之死。 其后“俄馆播迁”,亲日派政权垮台,称帝更是无从谈起。 第二轮称帝朝鲜的第二轮称帝方案,则是国王高宗及简直一切派系权利分歧推进的,是一次性规模绝后的自主建国运动。 建阳元年(1896年)俄馆播迁以后,政局基本稳如泰山,不过朝鲜高宗依然滞留俄国公使馆,因此抚慰了普通民众的独立自主看法。 建阳元年(1896年)4月,介入过甲申政变、留美归来的著名开化派人士徐载弼兴办朝鲜半岛历史上首个民间报刊—《独立资讯》,剧烈呼吁朝鲜独立,实行近代化革新,鼎力宣传独立自主精气和西方的民权法治思想,在事先朝鲜各阶级影响很大。 比如其中一次性社论中写道:“朝鲜人从不知独立为何物,而且对本国人蔑视朝鲜人无动于衷。 朝鲜君主曾经每年派使到清国朝拜,取用清国历法,在公文中亦经常使用清国年号,朝鲜人虽自知属于清国,但数百年间从未思索洗雪此耻,而不时甘于其属国位置。 倘思索此种懦弱之心思,岂非可悲之人生乎?如提高庶民之位置,首先要提高国度之位置,如提高国度与庶民之位置,其国君主必需与他国君主比肩而立。 ” 明白提出了“与他国君主比肩而立”的称帝要求。 同年7月,徐载弼又兴办“独立协会”。 为了表示其与历史分裂、追求独立的决计,独立协会还拆毁了朝鲜迎接中国使臣的“迎恩门”,改建为独立门。 又把奉迎中国“天使”的驿馆“慕华馆”改称“独立馆”,用作独立协会办公室。 建阳二年(1897年)2月,高宗搬出俄国公使馆,回到汉城庆运宫(今德寿宫)。 尔后不只要民间开化派的《独立资讯》和独立协会呼吁称帝建国,代表传统权利的儒生和大臣们也纷繁上疏,引经据典,恳求高宗即皇帝位。 建阳二年(1897年)5月1日,前承旨李最荣上疏请高宗称帝,5月9日,以权达燮为首的中央儒生末尾不时上疏恳求称帝建国。 5月16日中枢院议官任商准上疏,5月26日幼学(未取得功名的儒生)姜懋馨上疏,郡守郑乔也上疏批驳反对称帝的言论。 光武元年(1897年)9月25日和26日,作为初级官员的农商工部协办权在衡和外部协办俞箕焕上疏剧烈恳求高宗称帝。 9月29日奉朝贺(致仕官员的一种荣誉官名)金在显联716名缙绅上疏恳求称帝;9月30日议政大臣沈舜泽和特进官赵秉世代表一切朝廷官员上疏劝进。 在这些纷至沓来的上疏中,陈说了多种称帝的理由,比如称帝可以安全国势,确保独立之实,“甲午更张之后,有独立之名而无独立之实,国是靡定,民疑满腹……而目下矫正之方,亶在乎正威仪、尊瞻视,使民意有所趋向也” ;也有很多人提到朝鲜的正统性,比如姜懋馨上疏指出:“我邦虽疆域不大,羲、黄以来,五千余年正统相传之礼乐文物,亶在于是” ,李秀丙上疏指出:“陛下圣德大业,宜承大明之统绪” ,外部协办俞箕焕更是援用欧洲历史,称清朝和朝鲜共同承接中华正统,就似乎奥天时和德意志共同承接罗马正统,所以朝鲜也应称帝 ;还有少量上疏运用了《万国公法》,论证称帝建国的可行性,比如权在衡的上疏中援用了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第84~86章的内容及其注释,恳请高宗不要顾及外人的议论,立刻称帝建国 ;此外还有上疏写道:“我邦统合三韩,陆地疆土延亘四千里,人口不下二千万” ,具有了称帝的规模。 《独立资讯》曾对此宣布评论说:“数百年来,朝鲜人只视清国皇帝为独一皇帝予以尊奉,但是此时朝鲜的奸臣们末尾以为朝鲜大君主陛下实乃与清国皇帝位置同等,这确实是朝鲜曾经失掉自主独立的表征”。 此时虽然有柳麟锡、崔益铉等腐儒以朝鲜为明朝藩臣为由反对称帝,但已无法改动历史的车轮,高宗称帝曾经是势在必行了。 理想上,恳求称帝的上疏运动很大水平上出于高宗李熙自己的授意。 朝鲜的第二轮称帝方案遭到了包括日俄在内的各国的冷眼相对,日本的福泽谕吉甚至还撰文揶揄道:“据近日的信息,原来风闻中的尊号之议曾经确定上去,朝鲜国王今后将以皇帝陛下称之。 这真实是令人惊讶不已的事。 称号为国王或皇帝,其实都是次要的。 但假设说到其皇帝陛下支配的‘帝国’之状况如何,从外面看该‘帝国’简直不成体统。 这位国王直到近日还旅居于他国公使馆,连国王自身之居所都难以安宁而遽然称帝,对国际外还能施加怎样的威严呢?” 因此高宗要求借助营建“举国分歧拥戴”的气氛,以取得列强的供认,成功他自己的称帝方案。 史料记载高宗的称帝方案“各国力阻之,俄使则曰:‘贵国必欲僭号,我俄当绝交!’上始惧,然垂成而沮,殊不雅观,乃授旨臣僚,相继陈请,有若上之屈意徇众者……” 日本驻韩公使加藤增雄也向日本政府报告道:“国王希图构成上下官民一齐仰望,举国言论同声拥护的情形,而惹起列国驻朝使臣的关心,以称帝一事无法中止为由取得列国使臣的赞同。 先是在即位前夕,朝鲜政府派遣宫廷官员到各使馆暗中探听其意向,并且对他们启动游说使其出面斡旋,但是使臣中或是劝止,或是表现出冷淡态度,谁也没有做出仔细表示。 ” 所以,朝鲜的第二轮称帝方案不只要来自朝野各派权利的剧烈呼吁,高宗自己则是幕后最大的推手。 主词条:光武革新大韩帝国是日、俄权利在野鲜半岛处于相互牵制的平衡形态下由高宗李熙自主树立的。 在这种状况下,韩国所受的外部压力,使其暂时处于危机状况之后的一种缓和期。 高宗为首的大韩帝国政府也看法到这种状况,因此对外采取权利平衡战略,经过列强间的相互牵制来维系国度独立,并以终身中立化为目的;对内则延续甲午更张以来的近代化革新,着手对韩国启动改造,以期到达富国强兵的效果。 由于高宗称帝后年号为“光武”,故历史上将高宗树立大韩帝国后几年间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实行的革新称为“光武革新”。 光武革新使韩国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韩国的近代化和工业化,使韩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大为开展,同时使朝鲜民族失掉启蒙,进一步唤醒了民族看法。 但是光武革新的基本思绪是“旧本新参”(以旧制为基本,参酌新的制度),所以革新措施并不彻底,很多只是流于外表。 韩国依然是一个君主民主政体,本国权利也没有真正驱逐。 大韩帝国的政治依然延续朝鲜王朝时期的黑暗腐朽,再加上连年饥馑,普通百姓生活愈加困苦。 韩国并没有因光武革新而走上贫弱。 随着日俄抗争的迸发,光武革新的进程被打断,韩国无法防止地走向殖民地路途。 由于光武革新的局限性,不时是韩国独立和革新的急先锋的独立协会与政府的矛盾逐渐加剧。 独立协会中受过美国教育的保守分子如李承晚等人甚至宣扬民权,并几度在汉城酿成官民抵触。 独立协会于光武二年(1898年)12月被韩国政府取缔,李承晚等人被拘捕并被判刑,其开创人徐载弼也自愿分开韩国去美国。 大韩帝国的树立虽然在一定水平上缓解了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侵略,却并没有使韩国被本国支配的状况失掉基本性的转变,大韩帝国自始至终并未取得真正的独立。 大韩帝国成立前后,日本与俄国先后签署了《小村-韦贝协议》、《山县-罗拔诺夫协议》、《西-罗仙协议》,协调两国在韩国的权利范围和各种利益。 但双方都明白反对以北纬38度线为界直接划分两国在韩权利,由于日俄都欲独吞朝鲜半岛。 这一时期,日、俄两国对朝鲜半岛的侵略由直接干预其外交转为以经济侵略为主。 俄国应用“俄馆播迁”取得了朝鲜半岛北部丰厚的林业资源,而日本则将韩国的渔业权益尽数攫为己有,还在光武七年(1903年)铺设了京釜铁路。 处于劣势的韩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在与日俄的恶性竞争中步履维艰。 光武七年(1903年),日本和俄国的矛盾逐渐激化。 日本主张“满韩交流”,日俄区分占有韩国和中国西南地域。 俄国则主张独占中国西南,以北纬39度以北的朝鲜半岛为俄国权利范围,39线以南为日本权利范围,但是日本无法将其用于军事目的。 俄国应用其在中国西南和朝鲜半岛的固有优势压制日本,日本也恃英日同盟而毫不退让。 特别是这年俄国拒绝实行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中从中国东三省的第二期撤兵及侵占韩国龙岩浦事情更是加剧了日俄相关的好转,两国迸发抗争已是在所难免。 在这种状况下,以高宗皇帝为首的大韩帝国政府末尾加紧中立化进程。 早在光武四年(1900年),高宗采用亲美派的主张,希图依托美国,以列强“共同保证”韩国中立,来打破日俄分割韩国的阴谋。 不过日俄都反对韩国中立,美国不愿卷入日俄纷争,也拒绝担保,因此高宗的第一次性中立化方案泡汤。 光武五年(1901年)以后,第二次韩国中立化方案末尾酝酿,最早是俄国提出的,高宗听说后派李根泽、朴齐纯等大臣访问日本,探听日本对韩政策,结果了解到日本并不愿韩国的中立化。 理想上,此时的日本曾经出台了将韩国“维护国化”的“小村路途”,无法能支持韩国的中立。 而其后韩国国外接壤深陷“严妃升后”(严妃即纯献皇贵妃)的泥潭中,基本无法实行任何积极的外交政策。 而俄、美等国外交官谋划的韩国中立化也在日本的阻扰下失败。 在光武七年(1903年)抗争阴云密布之际,高宗末尾探求第三次中立化方案,原本大韩帝国追求的是终身中立国,但此时退而求其次,末尾追求战时中立的位置。 光武七年(1903年)8月18日韩国外部大臣李道宰电令驻俄、驻日公使,其要点为:要尽速取得日俄抗争迸发时对维持韩国的中立化和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各国政府的保证。 同年8月21日高宗又派知晓法语的宫内府官吏玄尚健前往法国,与驻法公使闵泳瓒一道寻求法国政府及海牙国际法庭对韩国中立化的援助。 但是日本得知韩国的中立图谋后以“不合时宜”为由断然反对并加以破坏。 随着抗争的迫近,高宗的密使李建春在法国驻韩公使冯道来的协助下,于光武八年(1904年)1月21日在中国芝罘(今山东烟台)以外部大臣李址镕的名义用法文宣布中立宣言,这是韩国历史上首个中立宣言,史称“芝罘宣言”,其内容为:“日露(俄)两国间交涉事情不相协洽,到今情势难期友好的处置,我政府兹奉大皇帝陛下敕命,不拘日露两国目下协议结果如何,遵守严正中立之事断然决计,且大皇帝陛下当此机遇希望列国友谊的协助。 ” 其后又将宣言电告各国驻韩公使,日本对此大为震惊,并以“中立化不合时宜”为由逃避供认,之前热衷协助韩国成功中立化的俄国则出人预料地持旁观态度,英国也以“如今中立宣言不具有关键性”为由拒绝供认。 其他国度则没有一个正式标明支持者。 就这样,高宗的中立外交政策彻底破产,韩国也在日俄抗争时期成为了日本的囊中之物。 光武八年(1904年)2月9日,日本不宣而战,进攻驻韩国仁川的俄国舰队,日俄抗争迸发。 日俄抗争迸发后,日军完全无视韩国的中立宣言,迅速开进汉城,控制韩国政府,并在2月23日强迫韩国同日本签署《日韩议定书》,协助日本作战。 同年8月22日,日本公使林权助又强迫韩国签署《日韩新协约》(第一次性日韩协约),规则韩国雇用日本财政和外交顾问、与本国缔结条约前要与日本协商等等。 韩国末尾进入了被日本控制的顾问政治时期。 日俄抗争以日本获胜告终。 光武九年(1905年)9月,日俄签署《朴茨茅斯和约》,日本自此独占朝鲜半岛。 于是日本政府逼迫韩国与之缔结其一手炮制的维护条约,在韩国宫廷的御前会议上,诸大臣坚决反对缔约,亲日派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赞同缔约。 当年11月17日,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庆运宫。 日本特使伊藤博文和驻韩司令长谷川好道携条款亲身进宫,由于高宗称病列席,由韩国政府的八大臣担任会晤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对八大臣威胁威逼,以学部大臣李完用(李完用已由亲俄转向亲日)为首的原本亲日的五大臣赞同缔约,其他三人则表示反对,其中参政大臣(总理大臣)韩圭卨由于坚决反对缔约被日本军强行拖出宫廷。 日本军还从韩国外部攫取大印,强迫韩国外部大臣朴齐纯在《日韩维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维护条约”)上签字。 大韩帝国从此名存实亡。 依据这个协约,韩国吊销外交机关,并不设外务大臣职务,这样,韩国就失去外交及外交主权,变成日本的维护国,实践上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韩维护协约》签署的信息传出后,立刻激起韩国人民的剧烈反对。 韩国各阶级人民分歧要求“废弃维护协约”、“驱逐倭寇、诛灭五贼”。 《皇城资讯》立刻把签约的真相发布于世。 称维护协约发布之日为韩国“全民哀悼的日子”。 主笔张志渊所撰写的题为“是日也,放声大哭”的社论,反映了韩国人民对维护协约痛恨之情。 事先韩国社会的状况,“在校生闭校痛哭,教徒呼天悲泣,商贾撤市狂呼,儒生投章叫阖,元老大臣抗事累日,而日人或以兵劫之,或拘而辱之。 于是侍从文官长闵泳焕拔刀自刎,原任议政大臣赵秉世饮药自裁,殉于独立。 农民金台根在水原停车投石击伊藤博文不中。 奇山度、李种大、金锡恒等十一人谋刺五贼,事泄被逮,李建奭呕血死狱中。 ” 尔后在韩国全国构成了大张旗鼓的对立运动和第二次反日义兵运动,其中以忠清道的闵宗植、全罗道的崔益铉、庆尚道的申乭石这三支义兵部队最为生动,繁重打击了各地的日军和傀儡政府。 此时主掌韩国国政的学部大臣李完用、军部大臣李根泽、外部大臣李址镕、外部大臣朴齐纯、农工商大臣权重显被韩国人民骂为“乙巳五贼”。 签约的今天,卖国贼李完用家被人放了火。 《乙巳条约》签署后,日本对韩国的控制由顾问统治转为日本韩国统监府的太上皇统治,即统监政治(维护政治)时期。 11月23日,日本政府发布了协约全文,并将此事通知与韩国有外交相关的各国政府,要它们撤走驻韩外交代表机构。 在各国外交使团尚未撤离时,日本就封锁了驻汉城的使馆,成立了统治韩国的新机关—韩国统监府,派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为第一任统监,各道的日身手事馆也撤销,成立了统监府的中央机关—理事厅。 光武十年(1906年)3月2日,伊藤博文到来汉城,就职韩国统监。 他先后培植朴齐纯和李完用树立傀儡内阁,又以协助韩国革新为名,抛出“施政改善”的幌子,强迫韩国向日本借款1000万日元,引发了韩国人民的“国债报偿运动”。 而高宗皇帝也不甘愿做傀儡,《乙巳条约》签署不久,高宗皇帝就秘密写信给美、俄、德、法4国首脑,宣布《乙巳条约》有效,但这四国首脑都不予理会。 光武十一年(1907年),出现了“海牙密使事情”。 海牙召开第二届万国友好会议。 高宗皇帝秘遣李相卨、李儁、李玮钟三人带着高宗致俄国沙皇的书信和参与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韩国的侵略,呼吁各国支援韩国,宣布《乙巳条约》有效。 由于与会各国均供认日本对韩国的维护权,于是向高宗皇帝确认代表身份,此时韩国电信权落入日本手中,讯问电被日方拘留,伊藤博文闻讯大怒,通知和会委任状系伪造。 日本指摘韩国违犯了维护条约,希图借机废黜高宗。 伊藤要挟高宗说: “陛下用如此阴险手腕蹂躏日本的维护权,不如对日宣战”,“陛下若想抵抗日本,不用秘密启动,大可以地下干”。 伊藤还指使韩国卖国组织“一进会”展开要求高宗退位的活动。 在伊藤的唆使和威吓之下,李完用内阁于1907年7月6日至18日举行3次御前会议。 会上农商工部大臣、一进会会长宋秉畯对高宗启动要挟说:“今为陛下着想,只要两计:一则陛下亲赴日本,向其(明治天皇)谢罪,二则陛下……迎长谷川司令官,向其谢罪,不然停战胜后将如何受辱,难以想象。 ”7月17日,李完用等七大臣逼迫高宗退位,高宗委曲求全,拍案痛斥道:“卿等欲将朕卖与统监乎!”同日,日本外相林董抵达汉城,和总理大臣李完用一同逼高宗退位,双方僵持不下。 高宗宣布“军国大事由皇太子代理”,日自己却诡称韩国皇帝曾经退位。 光武十一年(1907年)7月19日,日军在汉城南山倭城台正对着庆运宫驾设6门大炮,并派日军包围庆运宫。 在日本兵严密看护下,7月20日在庆运宫中和殿举行“禅位仪式”。 皇太子李坧即位,是为纯宗,改元隆熙。 纯宗即位四日后,在汉城的日本外相林董和韩国统监伊藤博文将韩国总理大臣李完用唤至韩国统监府,交给他事前拟好的七款《日韩协约》草案。 李完用立刻召开内阁会议,一字不动地经过了这一协约,当晚李完用在伊藤住所签字,史称《丁未七款条约》(第三次日韩协约)。 协约内容是:第一、韩国政府在改善施政方面,必需接受统监的指点;第二、韩国政府制定及采取关键的行政措施,均须事前失掉统监的赞同;第三、韩国的司法事务,须与普通行政事务区分开;第四、韩国初等官吏的任免,须经统监赞同;第五、韩国政府应任命统监所介绍的日自己为韩国官吏。 隆熙元年(1907年)7月27日,日本又迫使韩国傀儡政府发布《资讯法》,7月29日,发布《保安法》,剥夺了韩国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一切自在。 8月1日,日本强行解散韩国军队。 这一执行激起了第二次反日义兵运动的高潮,日本急忙集结兵力,才在两年后对立了义兵运动。 同时,也末尾了由日自己作为次官,实践掌握中央及中央行政大权的时期。 为减速吞并韩国,日本在韩国增强了军事警察统治。 统监府成立时,在韩国的日本宪兵约有800人,隆熙元年(1907年)末已增为2000多人,隆熙二年(1908年)更到达8600多人,宪兵特务普及韩国各地。 日本过去在韩国只要1个师团的兵力,韩国统监府成立后到隆熙二年(1908年)5月前,又参与1个旅团,两个步兵联队(团)和1个骑兵联队。 对韩国人民的对立,采取了严酷优待和血腥对立的措施。 据统监府显然是增加的官方统计,从隆熙元年(1907年)7月到隆熙二年(1908年)底,就杀害了近一万五千名对立日本的韩国人。 隆熙三年(1909年)春,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令外务省政务局长仓知铁吉起草关于韩国疑问的文件。 仓知铁吉拟订了吞并韩国的《对韩政策的方针》和《对韩施政纲要》。 3月30日,小村向首相桂太郎提交了这两份文件,桂太郎事先即交给内阁思索。 4月10日桂太郎、小村和正在东京的韩国统监伊藤3人就吞并韩国疑问密谈。 伊藤博文表示完全赞同两个文件。 7月6日日本内阁经过了文件,并失掉天皇同意。 《对韩政策的方针》即关于日韩兼并的决议规则:“在适当机遇断然实行对韩国之兼并。 使兼并后之韩国成为(日本)帝国幅员之一部分。 ” 《对韩施政纲要》则关键有以下内容:在兼并韩国机遇到来之前,须“在韩国驻扎必要之军队,并增派大批宪兵及警察”;“将韩国铁路移交日本政府的铁道院掌握”;“尽或许多地向韩国移民,以增强日本权利”;“进一步扩展在韩国中央政府及中央官厅的日自己官吏的权限”,等等。 7月12日,日本又强迫韩国政府签署“协约”。 韩国政府向统监府司法厅交出司法权和监狱事务,接着又取消了韩国政府的军部。 隆熙三年(1909年)6月14日,伊藤博文辞去统监职务,副统监曾祢荒助升任统监。 伊藤博文的去职,标志着朝鲜统监政治时期的完毕,进入兼并时期。 在兼并时期,关键是详细实施吞并朝鲜半岛的方案和取得国际上帝国主义的支持。 隆熙三年(1909年)10月,伊藤博文到中国西南活动,方案与俄国财政部长科科夫佐夫密谈,一则密谋进一步掠取中国西南权益,二则事前征得沙俄对日本吞并韩国体谅。 同年10月26日,韩国爱国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车站击毙了伊藤博文。 12月22日,李在明伏击了卖国贼李完用,使李完用身负重伤,险些丧命。 伊藤博文被刺大大震惊了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政府趁机怂恿复仇心情,为吞并韩国制造言论。 军政首脑山县有朋、大隈重信、寺内正毅等劝说桂太郎内阁立刻吞并韩国,有的地下宣布声明、说话,敦促政府采取武断措施。 御用报刊也推波助澜。 “朝鲜疑问同志会”、“偕乐园”等组织纷繁出笼,四处演说,宣扬吞并韩国。 隆熙四年(1910年)初,在日本第26届议会上,在野党议员组织“中央俱乐部”,向首相提出质询,要求清查“推进兼并不力”的现任统监曾祢荒助的责任。 隆熙四年(1910年)春,曾祢荒助回东京治病,日本政府遂将其解职。 5月30日,任命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寺内正毅出任统监。 6月3日,日本内阁经过了《对韩国施政方针》。 依照这一方针,吞并韩国后,设立总督府,“总督直接附属于天皇”,在野鲜半岛“有统辖一切政务之权限”,“委总督以大权,有发布有关法律事项、命令之权限”等。 寺内正毅又据此拟订《日韩兼并条约》,方案包括改“韩国”国号为“朝鲜”等22项条款。 隆熙四年(1910年)8月22日,汉城的日本军、宪、警全部出动,警戒全城,城门、要冲、大臣住宅和皇宫更是警戒威严。 下午1时,召开了御前会议,总理大臣李完用说明与统监府交涉经过,强调“韩日合邦”无法防止,并宣称全体大臣分歧赞成合邦。 下午4时,李完用和农商工部大臣赵重应到统监府,提交了纯宗皇帝授予签约的委任状。 李完用和寺内正毅在《日韩兼并条约》上正式签字。 8月29日,《日韩兼并条约》失效,韩国消亡。 《日韩兼并条约》合计八条,第一条规则:“韩国皇帝陛下将韩国之一切统治权,完全终身地让与日本皇帝陛下”。 第二条规则,“日本皇帝陛下接受前条所举之让与,且支持将韩国全部兼并于日本帝国”,等等。 同年9月30日,日本发布朝鲜总督府官制,任命寺内正毅为第一任总督,10月1日起成立总督府。 总督府在野鲜半岛推行了以“皇化”(奴化)为目的的“日韩一体”的异化政策,以消灭韩民族。 在日本军人总督手下,对朝鲜半岛实行军人武断统治,由宪兵司令官担任警务总长,制止朝鲜半岛结社、集会,取消了言论和资讯自在。 此外还公布《朝鲜教育令》,对朝鲜半岛启动奴化教育,强迫高丽人以日语为“国语”,强迫各级学校用日语教学。 日本对朝鲜半岛的经济命脉也启动片面的控制。 在吞并朝鲜半岛后10年内,日本殖民者从朝鲜半岛农民手中攫取了一半以上的土地,仅西洋拓殖会社就占领10多万公顷的土地。 朝鲜半岛75%的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而沦为佃农、半佃农。 在吞并朝鲜的头4年中,殖民者将租税提高了4~5倍。 日本殖民者还不时参与朝鲜半岛粮食和原料的输入。 从1910年-1919年,按价值计算,大米输入参与了17倍,大豆参与了3倍多,棉花参与了26倍。 为安全其殖民统治,日本政府还不时向朝鲜半岛移民。 从此,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李坧则被降为“昌德宫李王”,太上皇李熙被降为“德寿宫李太王”,幽禁在这座五百年历史的悠久宫苑中,成了自己国度土地上的异国囚徒。 大韩帝国历时13年,传2帝。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