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公司上半年员工薪酬同比骤降13% 华泰国际被曝员工降薪20%至25% (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
凤凰网财经讯 近日,据媒体报道,华泰国际驻香港员工底薪被增添,部分员工的减薪幅度约为20%至25%。
资料显示,华泰国际是华泰证券全资控股的境外子公司和海外业务平台,并经过控股子公司华泰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港展开综合跨境金融业务,经过华泰证券(美国)公司展开美国投行业务。
在华泰证券2024年半年报中,华泰证券表示,截至报告期末,华泰国际各项财务目的均稳居香港中资券商第一梯队前列。
而关于此次传出的减薪20%至25%,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屡次咨询对方,公司暂未回应。
不过,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发现,依呼应酬职工薪酬本期介入额口径统计,华泰证券2024年上半年应酬职工薪酬介入额为41.96亿元,是近五年同期最低额,较2023年同期缩减6.35亿元,同比增加13.15%。
2015中石油员工月薪
2015中石油员工月薪
从2015年终末尾,石油系统的员工林红(化名)每个月只能拿到2000多元的基本工资,以前每月都有的960元的月奖已不见踪影。 她的工资由基本工资、月奖和绩效奖组成。 受石油系统全员降薪影响,单位往年或许在月奖和绩效奖中,只选发一项。
在一家石油钻井公司任务的职工陈辉(化名)关于经济环境感受得更为直观。 由于项目任务量缺乏,这位经常“漂”在国外的小伙子往年干脆待在了国际。 陈辉说,他所在的公司属于工程公司,关键依据任务量选择奖金和绩效的发放。 如今他的基本工资是3000元左右,公司一位副处级指导的基本工资也只要4000多元。 绩效增加确实对他们发生了很大影响。
据统计,中国石油往年一季度成功净利润61.4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42.48亿元骤降82%。 而中国石化一季度净利润16.85亿,较去年同期的134.77亿骤降87%。
人力资源专家剖析:国企全员降薪或许会给基层员工带来消极心情,但关于企业的常年开展是有利的。 过去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如今把效益与团体薪酬启动挂钩,可以让员工关心切身利益的同时,也关注企业的运营状况,更有利于调动职工民主介入的积极性。
市场低迷,神华集团高层薪资增加近半
自往年5月起,此前四次加薪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启动了薪酬回调。 据某中央铁路部门的一位任务人员泄漏,他所在的工务段人均降薪300~400元,外部传达的降薪理由是公司盈余。
5月22日,神华集团的官方微信发布公告,受煤炭市场继续低迷、煤价大幅降低及电价下调等不利要素的影响,神华集团2015年会按全员工资总额的10%下调员工的.薪酬总额。
神华旗下宁煤集团外部下发的《关于降薪事宜的通知》称,从5月1日起,神宁煤业指导班子成员按当月基本年薪规范的40%降薪,初级主办及以上控制人员按35%降薪;一级主办及以下控制人员、基层单位指导班子成员、控制人员按30%降薪。
神华集团不时被业内称为煤炭行业最挣钱的煤企。 据界面资讯,神华集团的效益优于其他煤炭企业,国有煤炭企业中,或只要神华集团一家能成功盈利。 神华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中国神华往年一季度成功归属股东的净利润56.90亿元,同比降低45.1%,营业支出399.11亿元,同比降低34%。 实践上,降薪已是煤炭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份外部数据显示,去年就有50%以上的煤炭企业下调了职工工资。 但煤炭的“龙头”神华坐拥优质煤炭资源、电力、港口、航运、铁路,效益相对较好,曾经算是最晚降薪的煤企。
重拳反贪腐,职工福利被大幅增添
相比于一些动力类、运输类国企由于效益降低而调整薪酬,还有一些国企调薪的理由与反腐相关。
据调查,一家电信运营企业员工泄漏说,虽然4600元的月基本工资没有变化,但是能拿到的福利补贴却比往年低很多,年终奖也从以前的两万元左右缩减到最近的5000元。
据悉,福利补贴的增添与中央对电信运营企业的监管有关。 受此影响,该员工所在公司的福利待遇末尾参照公务员规范,一些为基层员工展开任务设置的补贴也被取消了。
由于待遇降低清楚,该电信运营企业最近有不少人离任。 一位该公司的员工泄漏,公司还为此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求部门经理和主管约束员工,开放离任报告必需提早一个月提交。
对此,汇博人才网剖析,虽然无论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都应顺应八项规则和限制三公消费,但是反腐针对的是违规部分,对正常的企业消费运营开支、职务消费并没有限制。 有些企业了解不当,慎重过度了。 不过关于合法的利益保送和公款消费,再怎样严厉监管都是正确的。 有的人用自费买明信片给团体寄,此事牵涉的金钱虽小,但性质是违规的。 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里,有着特殊身份的国企,应在社会习尚的污染上作表率。
高管限薪,联通总经理月薪仅8000
2015年两会时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陆启洲、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中枢均自曝月基本工资不超越8000元。 信息一经传出,便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实践上,高管限薪是2015年1月1日末尾实施的《中央控制企业担任人薪酬制度革新方案》的产物。 方案实施后,国企担任人支出由基本年薪、绩效工资、任期奖励三部分组成。 基本年薪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两倍,基本年薪按月发放。 绩效支出要依据考核状况发放,准绳上不能超越基本年薪的两倍。 任期奖励是指3年一个任期,在任期考核基础上,依照不同系数确定发放规范,但不能超越基本年薪和绩效工资的30%。
依照企业的不异性质,国有企业普通会分为公益性、垄断性和竞争性这三种类型。 其中,公益性国企包括公交、地铁、环卫等,这类国企的薪酬应该参考公务员的薪酬。 由于这类国企不能靠盈利开展,只能依托政府的补贴。
竞争性国企与普通企业无异,考核这类国企关键看经济目的。 关于组织任命的董事长,应该参照公务员规范。 关于市场聘用的高管,则应该采用市场化的待遇。
至于垄断性国企,可以再细分为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 自然垄断企业包括输电、自然气、自来水行业等,它们提供微利的公共产品,员工待遇应该与公益性企业相似。
不过,行政垄断国企则属于政府赋予特殊资源的企业,这些企业理应降薪。 如中国电信有着69%行业的占有率,对其高管限薪是应当的,由于他们不是靠自身的才干,而是靠政府赋予的一些特殊政策失掉效益的。
国企普通员工该不该跟着降薪?
除了分类规范存在争议外,外界相同关注此轮国企高管限薪能否会“牵连”到普通职工。
人社部资讯发言人李忠曾表示,本次薪酬制度革新仅针对企业担任人,并不针对企业员工,国企不能对外部职工不加区别地层层降薪。
一位航空航天类央企的员工表示,他们公司确实也在执行国企高管薪酬革新的方案。 “但是降薪只是执行在集团指导班子上,上方的二三级子公司、研讨所都是集团在管,薪酬方面没有变化。 ”
我以为,子公司方面不降薪是正确的。由于子公司是真正在市场中拼杀的,假设他们的薪酬只要民企指导的几分之一,很难说有什么竞争力,你们觉得呢?
;不裁员、不降薪、不延薪、不降目的,这是什么神仙操作?
文|李一帆
3月30日,吉利发布了2019年度财报。
虽然报告显示,2019年,吉利汽车总收益9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9%;净利润8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5%,但关于2020年,吉利依然没在怕的。
财报发布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明明白表示:
哪怕遭到疫情影响,吉利也不裁员、不降薪、不延期支付员工的薪酬,同时不会下调年终制定的141万辆销量目的,公司会想方设法经过外部组织革新,提高效率,成功目的。
这是一枚相对的王炸。
风萧萧兮易水寒,汽车行业入冬天
2020年经济将会大幅萎缩。
这是如今简直一切调研机构的预测。
制造业和疫情的相关,虽然不像饮食业、旅游业那么直接,但其影响却是极为深层的。
一方面,制造业自身就是休息密集型,整条供应链都是被疫情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制造业在全球化的嵌入水平远远高于农业、文娱等其它产业,疫情越分散,影响越深。
中国制造业更是如此。 其自身所处的开展阶段,就是前有欧美围堵,后有西北亚追兵。 疫情的全球蔓延将直接造成中国制造业四面楚歌,在转型更新路上遭遇重重阻力。
可以说,2020年,关于中国任何一个范围的制造业而言,都是一次性迎风大考。
尤其是更受经济与支出影响的汽车业。
据彭博社报道,市场研讨机构IHSMARKIT曾经下调了对全球简直一切地域2020年汽车销量的预测,全球汽车交付量估量同比降低12%以上,至7880万辆。 这个跌幅,甚至大于2009年前后的“经济大萧条”。
中国自然也难逃魔掌。 截至今天,乘联会曾经两次下调了2020年的全体车市销量预期,从1%的增长,到5%的下滑,再到8%的骤降。 往年车市负增长,似乎已成定局。
所以我们看到,简直一切主动提及往年销量的车企,谈的话题都是:下调年度目的。
日产将其年度营业利润预期下调了43%;
雷诺将营业利润率目的从4.8%下调到了3%~4%;
长城的销量目的从111万辆降至102万辆,净利润目的从47亿元降至40.5亿元;
广汽则以整个集团为单位,销量增幅目的从8%降到了3%。
随目的下调而来的,是更多车企的疯狂裁员与降薪。
3月初,群众宣布继续去年的裁员方案,在2023年前裁员7000人;
3月26日,福特宣布自5月1日起,300名高管的20%~50%薪酬将被延迟支付至少5个月;
3月26日,通用向全体员工发布公告,将暂时减薪20%;
3月30日,阿斯顿·马丁表示将暂时解雇部分员工;
3月31日,菲亚特克莱斯勒(FCA)表示,从4月1日末尾,全球员工薪酬将暂时增添20%。
国际也不例外,从北汽、上汽、江铃、威马等汽车厂商,到优信、瓜子、车置宝等二手车电商,全都被曝已采取降薪措施。
2019年的汽车行业本就不太平,全球汽车产业裁员超越10万人;由此趋向,2020年的行情可想而知。
其实大势曾经初见端倪。 依据中汽协的数据,往年2月,我国汽车产销区分成功28.5万辆和31万辆,环比、同比均降低接近80%。
可见吉利不裁员、不降薪、不延薪、不降目的,要求多少自信与勇气。
即使吉利如今有着身为中国第三大乘用车品牌的才干,即使安聪明宣布这个选择的时刻面露愁容,我们依然知道,这不是一个轻松的义务。
由于往年的经济和行业开展走势,甚至都无法完全受企业自己控制。 疫情能否会有重复、补贴政策何许力度等等,都是影响企业、行业开展的关键要素。
不只是吉利汽车。 放眼全行业,除了医药、游戏及少数线上消费等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大多企业与行业,都面临着规模与利润缩水、裁员与降薪并存的压力。
但吉利依然情愿地下做出“四不”的承诺,除了勇气可敬,我更感动于看到这种承诺给员工、给自己上下游产业链、甚至给全行业带来的决计。
谁给的胆量和底气?
吉利的承诺并非凭空而来。
他们的底气很大水平源于财报的反应。
首先,是现金流富余。
2019年,吉利汽车的现金水平(包括银行结余及现金和已抵押银行存款)同比增长23%,到达了192.8亿元。
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李东辉坦言,这是吉利最直接的资本。 “首先我们有190亿元以上的现金储藏,比2018年参与了35亿以上,也使得我们面对疫情的应战有了充足的底气。 ”
现金流对企业的关键性显而易见,某种水平上,它选择着企业的生活和开展才干。
即使企业有盈利才干,但假设现金周转不灵,企业正常的消费运营、偿债才干都会遭到影响,然后涉及消费、信誉,最终影响生活。
在自身规模和消费运营正常的状况下,企业的现金流越富余,就越有生机,抗风险才干也就越强。
所以很多时刻,利润的多少未必能代表企业的安康水平,现金流才是规范。
譬如前不久连西贝这样的大型连锁餐饮企业,都说假设疫情继续,现金储藏仅能支撑3个月,自己将面临开张。 而诸如亚马逊、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虽然年年盈余,但只需现金流富余,能经过盈余做大营业额和市场份额,人家基本没把盈利当成眼前目的。
其次,是市占率友好均售价的优化。
2019年,吉利在国际汽车市场的市占率由6.2%优化到了6.5%,平均售价也微增了近100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车型销量占比超越39%,成为吉利品牌的主销多少钱段;领克品牌的平均售价更是到达15.6万元,曾经跻身合资品牌主流多少钱区间。
这正面反映出,吉利在消费者心里的受认可水平和受欢迎水平正稳步优化。
再加上,吉利的销量结构自身就是轿车与SUV并行开展,没有清楚短板。 这些都让吉利能在无论失望还是失望的市场上,以更安康的姿态生活。
3月中,英国品牌评价机构BrandFinance发布了“2020全球品牌组合价值最高的十大汽车集团”排行榜,其中吉利汽车,是独一上榜的中国汽车品牌。
这种安康的销量和多少钱结构,与现金流一同优化了吉利的战略定力和面对疫情的抗风险才干。
最后,吉利的利润结构也出现出了愈加多元化的趋向。
2019年,吉利新动力汽车的销量11.3万辆,同比增长69%,不同于燃油车,逆势增长。 同时,吉利及其子公司还区分与LG化学、宁德时代成立了合资企业,曾经末尾加大在新动力范围的投资力度。 往年,新动力势必仍将是吉利的开展重点。
而出口方面,2019年吉利出口量5.8万辆,同比增长109%。 随着疫情席卷欧洲,吉利一面在欧洲车企“挖人”,一面领克也将在往年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吉利的海外市场时机并不算小。
这些变化,都是厚积薄发所必需的储藏。
2020年的新希望
而发布会上,安聪明泄漏的如下三点变化,也让吉利在2020年有了更多或许。
其一,车型增多。
安聪明表示,吉利汽车往年将推出6款新车型,包括吉利ICON、豪越、Preface,几何C,领克05、06。 这些车型不但分属不同的细分市场,与现款车型定位也不存在清楚抵触。 从吉利ICON和领克05的预售状况来看,这些车型很或许有助于吉利市占率的再次优化。
其二,本钱控制。
依据财报内容,2019年吉利的研发投入十分之高,到达54亿元人民币,占支出比例的5.6%。 依照李东辉的说法,这些投入关键集中在三个方向:平台技术、新车型以及“新四化”。 尤其是平台技术,诸如吉利与沃尔沃结合研发的CMA平台,以及吉利自主研发的BMA平台和电动车PMA平台,都是研发重头戏。
这些平台基本均在2019年成功了收尾任务,PMA平台的首款车型也将在2020年正式发布。 这就意味着往年吉利这部分的研发本钱势必将末尾转换为收益。
同时,李东辉也泄漏,近期铜、铅、铝、钢、石油等原资料的多少钱均在下滑,吉利将抓住这次推销机遇,争取往年在原资料、销售费用、控制费用等各个环节成功10%或以上的本钱降低。
其三,集团各品牌的协同效应或将加大。
关于吉利而言,2020年最大的变化或许就是其与沃尔沃行将到来的兼并。 两者合二为一后,势必都会失掉效率优化、本钱降低,同时吉利品牌力也会被再次加大,有益有害。
随着这步全球化的推进,吉利的想法是,希望吉利品牌与集团旗下宝腾、路特斯、Smart等品牌的协同效应也能在2020年失掉最大发扬。
有了这些背景与希望,我们似乎也对吉利不裁员、不降薪、不降目的的说法有了更多决计。
而相比我们,整个行业和相关员工,其实更要求吉利这样的承诺和态度来提气。
人在疫情这样的严重危机面前,消极失望心情极易蔓延,总是要求“被关爱”“被担任”的能量抚慰。
就像近来的化装品牌林清轩。
明明两个月前,林清轩开创人兼董事长孙来春还满腹焦虑,“1月31日前,我基本处于半解体形态,焦虑得整宿睡不着觉,盘算了下帐面,现金只能撑67天。”
在最难的时刻,他给全体员工发了《至暗时辰的一封信》,洋洋洒洒万余字,一面承诺“共进退,不裁员”,一面恳请员工切换任务形式,线上办公、全员营销,和他一同带着决计打败困难。
原本是鼓舞士气、走出焦虑心情的一封信,连孙来春自己都没想到,居然被员工地下收回,然后好多媒体转发,不可胜数的顾客留言、下单。
结果虽然店铺封锁,客流冰封,林清轩的2月业绩却逆势增长,线上销售额更增长了400%,熬过了最困难的疫情期。
很多人都说,2020年或许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或许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不破不立,“百废待兴”也意味着重新洗牌,大浪淘沙,沉者为金。
在早已是存量竞争的汽车市场更是如此。 吉利很清楚,哪怕再苦,只需2020年坚持上去,未来的路就会好走很多。 而且这份未来,不只包括自己,还包括一切员工、经销商、供应商等在内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链。
这是一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气。
我们唯有祝愿这样的提气型企业,一路顺风!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