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磷酸铁锂电芯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 现有1GWh钠离子电池产能 派能科技 消费和销售 (磷酸铁锂电池专利大战内情)
媒体10月25日信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提问:董秘您好!请问公司的锂离子储能电池消费线能否可用于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等新型电池的消费?请问公司在动力电池市场(如电动汽车、轻型电车等)能否末尾有商业化进度?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现有1GWh钠离子电池产能。公司是储能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消费和销售。关键产品包括储能电池系统及电芯,可普遍运转于家庭、工商业、电网、通讯基站、车载储能、移动储能等范围。
比亚迪造谣: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相关传言不实!固态电池将成未来方向?
1. 近期,市场上有传言称比亚迪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行将投入经常使用,但比亚迪官方对此启动了廓清,指出这些传言是不准确的。 2. 比亚迪电池业务的灵活惹起了普遍关注,尤其是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范围。 虽然这些风闻被证明为不实,但它们的盛行反映了市场对新动力汽车电池技术的关注和等候。 3. 在动力电池技术开展方面,磷酸铁锂电池因其本钱优势和更高的安保性而重新取得了市场的喜爱。 比亚迪,作为专注于这一技术路途的企业之一,因此受益于市场份额的扩展。 4. 虽然磷酸铁锂电池在市场份额上取得了抢先,但它们面临着能量密度接近通常极限的应战。 行业专家指出,磷酸锰铁锂电池或许是磷酸铁锂电池的更新途径,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相似的本钱效益。 5. 固态电池被视为未来的开展方向,有专家以为固态电池在安保性、能量密度方面有清楚优势,但目前还要求克制资料、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6. 钠离子电池因其本钱较高和能量密度较低的疑问,更适宜中低能量密度的运行场景,如储能。 虽然有企业表示已成功钠离子电池的中试线投产,但大规模运行或许还需时日。 7. 除了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在逐渐开展,虽然它目前面临着高本钱和基础设备缺乏等应战。 8. 虽然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接近极限,但估量在未来数年内,它仍将是新动力汽车的主流电池技术。 全球锂电池市场的规模估量将在2025年到达1528GWh,表现出微弱的增长势头。
明年微型车售价再砍1万,吹了两年的钠电池,是不是智商税?
曾经作为磷酸铁锂多少钱上传的替代品,钠电池在往年终于被用于微型电动车。 江汽集团的花仙子就是这样一款经常使用钠电池的微型车。 它搭载的是由中科海钠供应的钠离子圆柱电芯,电池容纳量23.2kWh,CLTC续航里程到达230km,百公里电耗水平接近10kWh。 目前,这款车尚未发布售价和性能,或许不对外出售,只发布了电池规格和续航里程等关键信息。 业内和消费者对这款车更关注的是钠电池的运行状况。 思索到电池级碳酸锂多少钱已降至10万元/吨的2024年,我们再来审视钠电池的运行,能否应该思索钠电池能否能像预期那样成为市场主流?在锂电池多少钱降低后,钠电池能否仍有必要?钠电池的初衷是替代本钱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尤其是在碳酸锂多少钱高达60万元/吨时。 钠电池的优势在于本钱低、任务温度范围宽、不易熄灭等。 最直接的是本钱更低,这是吸引车企和电池供应商的关键要素。 目前,头部电池供应商的钠电池电芯本钱约为700元/kWh,系统本钱或许到达800元/kWh左右,而锂电池的系统本钱为750元/kWh,钠电池的多少钱略高,每kWh约贵50元。 估量到2025年,钠电池的多少钱有望降至电芯500元/kWh、成组电池包640元/kWh,从而低于锂电池。 以50kWh电池包为例,锂电池多少钱为3.75万元,钠电池多少钱约为3.2万元。 理想状况下,钠电池可以将电池包多少钱降低约14%。 但是,在纯电乘用车范围,电池多少钱并非独一考量,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也是关键要素。 虽然钠电池本钱较低,但其能量密度通常低于磷酸铁锂电池,且单位体积内电量少于锂电池,这意味着要求更大的空间来装置。 以后钠电池能量密度约为磷酸铁锂电池的85%,且多少钱优势尚未完全显现。 因此,钠电池在性能和性价比如面尚未到达大规模卸车的规范。 一些原本方案经常使用钠电池的企业如今选择了将其用作储能电池或混合经常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和钠电池。 放慢钠电池上车的节拍关键是由于碳酸锂多少钱的降低,以及钠电池在性能和性价比如面的缺乏。 虽然钠电池被看作是磷酸铁锂电池的替代品,但其实践表现并不如预期。 目前,钠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次数仍有待提高。 因此,往年搭载整个钠电池包的车型或许不多,也不会大规模普及。 宁德时代提出的A+B电池包方案,将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以1:2的比例混合,以发扬各自的优势,但这要求成熟的钠电池供应链。 钠电池最适宜的车型或许是多少钱在10万元以下的微型车。 这些车辆或许具有较低的能量密度和电池寿命,但充电速度快,售价更廉价,适宜城市代步。 假设钠电池到达这些规范,那么一款售价6万元的微型车,换装同等规格的电池包后,多少钱或许降至5万元左右,这对微型车市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隐忍三十年,钠离子电池终于要备胎转正了
撰文 / 涂彦平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玉超
“氯化钠在海水中含有相当大的重量。 而我从海水中提出来的就是钠,可以用它来发生电能。
“钠能吗?
“是的,先生。 ……钠电池能量很大,它的电动力比锌电池要强好几倍。 ”
这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和阿罗纳克斯教授的对话。 这部降生于1870年的小说,曾经写出了人类对钠电池的想象。
而理想中钠离子电池的出现则推延了差不多一百年。
1976年,Whittingham研讨发现了二硫化钛(TiS2)能够启动锂离子(Li+)的嵌入和脱出,并制造了Li||TiS2电池,钠离子(Na+)在TiS2中的可逆脱嵌机制也被发现。
1980年,Armand提出“摇椅式电池”(Rocking Chair Battery)概念。 锂离子就像一把摇椅,摇椅的两端为电池的两极,而锂离子就在摇椅两端来回运动。 钠离子电池同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相反,同被称作摇椅式电池。
原理一样,简直同时出现,但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兄弟的命运走向却一模一样。
到了20世纪80年代,Delmas和Goodenough相继发现了层状氧化物资料 NaMeO2可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资料。 (Goodenough和上方提到的Whittingham同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1988年,Fouletier研讨了软碳和石墨的储钠性能,开启了钠离子电池碳类负极资料研讨。
1990年,日本索尼公司基于石墨负极成功了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的打破,并于第二年5月投放市场。 从此,锂离子电池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而钠离子电池堕入持久的寂静。
直到2000年,Stevens和Dahn发现硬碳资料具有优秀的钠离子脱嵌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资料的研讨有了严重转机。
2015年,由法国RS2E主导开发的全球首颗圆柱型钠离子电池降生,电芯能量密度到达90Wh/kg,循环寿命超越2000次。
尔后,法国的Tiamat、英国的Faradion、美国的Natron Energy、中国的中科海钠等公司在钠离子电池范围均有了自己的研讨效果。
2021年6月,中科海钠推出的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山西太原正式投入运营。
同年7月,全球动力电池龙头老大宁德时代正式发布钠离子电池,并明白表示已启动产业化规划,2023年前将基本构成产业链。
彼时,新动力汽车正深受碳酸锂低价之苦,钠离子电池让行业看到了一种近在天涯的替代方案。
虽然商业化比锂离子电池晚了差不多30年,但钠离子电池还是等来了属于它的时代。 虽迟但到,桑榆非晚。
掩盖多元运行场景
要论资源储量,地球上的钠要比锂多得多。 钠资源十分丰厚,地壳丰度为2.75%,位列第6位;锂的地壳丰度只要0.0065%,位列第27位。
而且,钠普及全球,而锂75%的资源集中在美洲。 所以,相比之下,钠的供应链也愈加安保。
由于资源丰厚,钠的多少钱也很实惠,2元/kg。 而锂的多少钱是150元/kg。 钠离子电池的资料本钱要比锂离子电池降低30%-40%。
正极资料方面,钠离子电池关键有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以及普鲁士类化合物等三种路途;负极资料方面,关键是硬碳、软碳等碳基资料。
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正极资料采用了克容量较高的普鲁士白资料,负极资料经常使用了具有共同孔隙结构的硬碳资料。 基于资料体系的打破,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160Wh/kg。
2022年12月,亿纬锂能发布了大圆柱钠离子电池产品,正极采用层状氧化物,负极采用硬碳,能量密度为135Wh/kg,循环次数到达2500次。
蜂巢动力方案2023年第一季度成功第二代钠离子电池产品的设计定型,能量密度为135Wh/kg,第四季度方案成功160Wh/kg的钠离子电池开发。
由于能量密度介于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之间,钠离子电池将关键运行在两轮电动车、三轮电动车、低速电动车、储能和新动力汽车等范围。
中科海纳的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尝试是走在前面的,2018年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亮相,2019年首座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问世,2021年全球套1MWh 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成功投入运转。
2021年,钠创新动力先是发布了全球首套钠离子电池-甲醇重整制氢综合动力系统,又与爱玛科技结合发布了全球首批钠离子电池驱动双轮电动车。
EVTank、伊维经济研讨院发布的《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开展白皮书(2023年)》提出,2025年之前钠离子电池的关键出货范围将集中在以两轮车为代表的小动力,2025年之后在储能范围的运行将逐渐优化,2026年储能用钠离子电池将成为最大的运行场景。
依据2022年6月国度动力局发布的《防止电力消费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在防止电化学储能电站火灾事故方面有明白规则,“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择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择梯次应用动力电池”。
这个导向很明白,客观上利好钠离子电池在储能范围的运行。
在乘用车端,钠离子电池普遍只能满足400公里以下较低续航车型的需求。 不过,宁德时代官宣的AB电池方案,经过锂钠混搭优势互补,可以满足续航500公里的车型需求,“有望掩盖纯电动乘用车65%左右的市场”。
步入量产关键期
2022年,中科海钠区分在山西太原及安徽阜阳建成钠离子电池千吨级正负极资料和1GWh电芯消费线,率先开启了产业化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3月,华为经过旗下平台哈勃投资,认缴出资约413万元购得中科海钠近13.3%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进入2023年,越来越多的钠离子电池企业发布了自己的产业化进度。
2月23日,思皓新动力与中科海钠结合打造的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样车地下亮相,卸车实验的是思皓EX10花仙子。 这款钠电版车型的续航里程为252km,电池容纳量为25kWh,电芯能量密度140Wh/kg,系统能量密度120Wh/kg,快充时期(SOC 10%-80%)为20分钟。
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接受媒体采访时泄漏:“随着钠电池产业化规模的扩展,相比磷酸铁锂电池,行业普遍以为将有20%-30%的电芯本钱优势。 当然,这一数据也跟碳酸锂多少钱相关。 体如今整车上,或许有约10%的本钱优势。 ”
3月1日,孚能科技宣布曾经收到江西江铃集团新动力汽车有限公司EV3 钠电池定点函,将为其供应钠离子电池包总成,估量2023年第二季度成功量产卸车。
在3月9日启动的年报电话会中,宁德时代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估量将于2023年成功产业化,详细规模取决于客户项目的进度状况。 相较锂离子电池,公司钠离子电池“如今本钱优势是比拟清楚的,待供应链成熟后会更具优势”。
3月10日,多氟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现已有产品正在多家车厂启动车载测试。 到2023年底,多氟多河南基地钠离子电池年产能有望到达1GWh。 除了自己消费钠离子电池,多氟多曾经具有千吨级的六氟磷酸钠消费才干,并批量对外供货。
在消费制造方面,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消费工艺基本相似,可以经过调试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产线加快成功钠离子电池的产能规划。
墨柯通知汽车商业评论,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在技术上曾经没有什么大疑问,量产时还会有一些详细疑问要求处置,另外,还要求看下游运行产品(如电动自行车、新动力乘用车等)对钠离子电池的验证环节,有或许在验证环节中也还会发现一些详细疑问。
锂价回落,对钠离子电池影响几何
钠离子电池曾经写入多个政府文件,作为新型电池路途被奖励鼎力开展。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动力电子产业开展的指点意见》,明白提出要放慢研发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 “聚焦电池低本钱和高安保性,增强硬碳负极资料等正负极资料、电解液等主材和相关辅材的研讨,开发高效模块化系统集成技术,放慢钠离子电池技术打破和规模化运行。 ”
2022年7月,我国首批钠离子行业规范《钠离子电池术语和词汇》《钠离子电池符号和命名》方案正式下达,起草单位包括中科海钠、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单位。 此举将进一步推进钠离子产业的规范化。
EVTank判别,2030年钠离子电池的实践出货量将到达347GWh,届时最大的运行范围将是储能。
EVTank还指出,目前影响钠离子电池大规模运行最敏感的要素在于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的本钱对比。 依据它的推算,钠离子电池的本钱目前在0.84元/Wh左右,高于磷酸铁锂电池和铅酸电池,本钱优势尚未完全表现。
从国际机构生意社的数据来看,碳酸锂的多少钱在继续走低。 3月15日,电池级碳酸锂基准价为35.9万元/吨,相比本月初的40.8万元/吨降低了12%,相比去年11月60.9万元/吨的多少钱高点更是跌了41%。
假设碳酸锂多少钱继续下跌,钠离子电池的本钱优势也就相应增加,这会影响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落地吗?
EVTank直言碳酸锂多少钱的动摇将是前期影响钠离子电池大规模运行的最关键因子之一。
墨柯表示:“碳酸锂多少钱跌跌不休,使得锂离子电池本钱在继续走低,而钠离子电池的本钱要做到比锂离子电池低,是要求上规模的,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确实对钠离子电池的运行推行不太有利。”
往年2月,多氟多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泄漏公司第一批商用化量产的钠离子电池预估本钱低于锂电池,并表示“即使碳酸锂多少钱降到10万元/吨,钠电依然有竞争力”。
在汽车商业评论看来,钠离子电池的本钱优势还是其次,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处置锂资源供应紧张和锂价暴跌的疑问,所以,它的存在自身就是一种制衡手腕。 这种存在价值不因锂价的一时走高攀消逝。
属于钠离子电池的时代,才刚刚末尾。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协作请咨询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