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基数效应致西南证券三季度业绩暴增!近期罚单频现凸显合规破绽 (低基数效应减退)

10月28日晚间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成功营业支出19.36亿元,同比增长49.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1059.65%。

粗看之下,西南证券三季度业绩成功了大幅增长。但是细究数据可发现,如此惊人的增幅关键源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2023年第三季度,西南证券营收仅为12.93亿元,同比下跌17.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仅有2945万元,同比大跌57.10%。

从更长的时期维度来看,西南证券的运营状况并不绝望。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成功营业支出45.43亿元,同比下滑6.4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74亿元,同比下滑17.78%。这一数字与2021年前三季度的12.15亿元相比,降幅更是高达61%。

从各关键支出来看,Wind数据显示,西南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支出出现逐年下滑趋向:2021年前三季度为6.03亿元,为近五年高点;2022年同期降至8.33亿元,同比增加14.94%;2023年同期进一步下滑至7.23亿元同比下跌13.16%;2024年前三季度更是降至6.03亿元,同比下跌16.61%,较2021年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支出增加38.41%。

投行业务的困境更为清楚。2024年前三季度,西南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支出仅为0.75亿元,不只同比大跌64.45%,更创下近五年同期最低值。

此外,Wind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西南证券保荐项目9个,其中2个项目被撤回,撤否率为22.22%。相比之下,2023年同期,西南证券保荐了14个项目,撤回了3个项目,撤回率为21.43%。撤否率相近,但是清楚往年项目增加了许多。

自营业务表现相同不尽善尽美。2024年前三季度自营业务支出(包括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化净收益,扣除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支出)为12.54亿元,较2023年的9.96亿元增长25.88%,但与2020年及2021年同期的17.37亿元、13.97亿元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在传统业务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资产控制业务成为西南证券为数不多的亮点。2024年前三季度,资产控制业务支出达2.86亿元,同比增长32.86%,并创下近五年三季报新高。

往年8月底的一场投资者交流会上,公司详细披露了资管业务的运营战略与效果。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东证融汇成功资产控制业务支出1.99亿元,同比劲增55.24%。截至上半年末,东证融汇资产控制总规模已达854.0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65%,其中集合资产控制业务规模更是攀升至737.52亿元,较年终增长8.44%。

不过资产控制业务手续费净支出虽然增速不错,但是规模较小,对全体业绩的拉动较为有限。

近期多张罚单暴露内控短板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西南证券近期频繁收到监管奖励,反映出其内控体系存在缺点。

机构之家依据新浪财经数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4年10月,西南证券及其相关人员就接连收到5张监管罚单。其中包括证监会对公司采取的责令矫正措施,要素是质控、内核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质控底稿验收把关不严等疑问。同时,公司副总裁梁化军、合规总监王爱宾等人也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

愈加令人担忧的是,西南证券的控股子公司下属的孙公司——渤海融幸,因采纳不合理手段规避持仓限制,构成持仓优点,并启动挤仓操作,从而影响了焦炭2101合约和焦煤2101合约的买卖多少钱。在此时期,该公司违法所得算计10,197,566.6元。最终,这些违法所得被全额没收,并处以同等金额的罚款。此事情不只形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更关键的是提示了西南证券在子公司控制方面存在的严重控制破绽。

此外,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上海分公司近日将西南证券及张某告上法庭,触及损害运营秘密纠纷。依据上海市初级人民法院披露的开庭公告,该案原定于2024年11月19日开庭审理。

这一事情的源头或可追溯至2023年年底。据小米集团此前发布的正式声明,2023年11月和12月时期,小米汽车部三名前员工在职时期,以收取"咨询费用"为目的,未经容许私自介入外部券商、投资机构组织的所谓"小米汽车研讨会",并在会上散布大批错误、不实信息。这些员工因严重违犯保密任务已被解雇并永不录用。

虽然据券商中国最新信息显示,经充沛沟通后双方已达成和解,小米汽车已撤回诉讼,但这一事情依然暴显露西南证券研讨业务中存在的合规隐患。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