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度外汇局就2024年3月末中国外债数据无关疑问答问 (国家外汇管理局电话多少)

admin1 10个月前 (06-29) 阅读数 21 #财经

国度外汇治理局副局长、资讯发言人王春英就2024年3月末中国外债数据无关疑问答记者问

日前,国度外汇治理局发布了2024年3月末中国外债数据。国度外汇治理局副局长、资讯发言人王春英就关系疑问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2024年一季度我国外债状况如何?

答: 2024年一季度,我国外债规模较2023年四季度末上升,结构继续坚持稳固。截至2024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5126亿美元,较2023年末增长651亿美元,增幅2.7%。从币种结构看,辅币外债占比48%,较2023年末上升1个百分点;从期限结构看,中常年外债占比44%,与2023年末持平。

问:如何看待以后我国外债情势?

答: 多重起因影响下我国外债规模稳中有升。受关键兴旺经济体货币政策压缩渐近终点、国际经济继续上升向好等多重起因综合影响,我国外债规模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延续两个季度上升。其中,2024年一季度,银行外债余额增长826亿美元,对外债余额增长奉献率为127%。

估量我国外债规模将继续坚持稳固。从外部环境看,往年以来世界通胀高位降温,加拿大、欧央行等兴旺经济体相继开启降息周期。从国际来看,随着微观政策放慢落地显效,我国经济上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失掉坚固和增强,外债规模稳固的基础将愈加结实。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是什么?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如下:

一、积极影响

1、扩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得到更多实惠

人民币升值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的最明显变化,就是手中的人民币“更值钱”了,如果出国留学或旅游,将会花比以前更少的钱;或者说,花同样的钱,将能够办比以前更多的事。 如果买进口车或其他进口产品,会发现,它们的价格变得“便宜”了,从而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2、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

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势必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 2004年,我国进口的成品油均价较2003年上涨了30.8%,钢材上涨了43.7%,铜材上涨了50.4%,铁矿石上涨了1倍多。

进口能源和原料价格上涨,不仅会抬高整个基础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且会吞噬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使其赢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 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从而使国内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3、利用“倒逼机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

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4、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

鉴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迅猛势头和日益增多的贸易顺差,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 对此,简单地说“不”,看似振奋人心,实则于事无补。 因为这会不断恶化我国和它们的关系,给我国对外经贸发展设置障碍。

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急剧增加,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 人民币适当升值,不仅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而且能够树立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5、有助于减轻“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造成的威胁

由于我们自94年汇率并轨以来持续出现较大的“双顺差”,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这严重损害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此,人民币的适当升值能更贴近市场汇率水平,缓和外汇占款的不利影响。

二、消极影响

1、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远低于别国同类产品价格。 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二是由于激烈的国内竞争,使得出口企业不惜血本,竞相采用低价销售的策略。

人民币一旦升值,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会削弱其价格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不能不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2、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

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出口,从而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对已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即将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3、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

扩展资料:

人民币升值的好处

1、消费奢侈品时更加洒脱自信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人的钱包“鼓”起来了。 因为同样是1000美元,2012年的时候需要花费约6349元人民币兑换,而现在,用6102元就可以兑换同样数额的美元。 这样一来,等价人民币的消费力在境外购买奢侈品时就大幅提升了。

2、出国旅游也不那么遥不可及

2014年,约62万中国游客赴澳旅游。 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游客来源国和增长最快及最有价值的旅游市场。 澳大利亚旅游局预测,2020年将有超过90万中国游客赴澳旅游。 来自武汉的游客黎明说,人民币更“值钱”是刺激他出境旅游的动力之一。

3、减轻海外留学经济压力。

4、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大量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原材料(如铁矿石)、先进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而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多是以美元计价的。 人民币升值之后,上述商品都会变得更加“便宜”,从而会有效降低我国进口的成本。

5、减轻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中国借了大量的外债。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3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末,中国外债余额为7369.86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

2012年中国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6.33%,外债负债率为8.96%,债务率为32.78%,偿债率为1.62%,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 人民币升值以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

6、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 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企业必须果断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而要“走出去”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并购国外企业。 事实上,我国已有不少企业获得了成功。

例如2015年10月份,双汇收购了全球最大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 显然,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企业在国外并购的时候会变得更富竞争力。

7、带动我国股市的上涨

一国(地区)的货币升值,对其股票市场来说应该是一个实质性的利好。 因为这会使得以本币标价的商品如股票变得更具投资价值,从而吸引大量外来资金投到股票市场上去,并最终带动股市的上涨。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的货币升值后,三地的股市都经历了一波长达十数年、涨幅十数倍的大牛市。

中国有多少外债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3年6月末中国外债数据 截至2013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7719.50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 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4624.50亿美元,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为3095亿美元。 从债务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733.23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5986.27亿美元。 短期外债主要来自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72.95%,这部分外债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背景,与一般外债有较大不同,且与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相比规模较小,短期外债风险基本可控。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金融监管部门再出手,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稳定市场预期。

此举意味着境内企业可以更好地从境外融资。

上述政策发布后,在中间价大幅走低的带动下,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10月25日开盘跌破7.30关口,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 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消息出炉后一度拉升超百点,不过随后涨幅回吐,截至发稿,跌至7.34一线。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是为便利境内企业借用境外资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而制定的一项融资便利化政策。 企业可根据自身净资产情况借用境外资金,外币资金也可以兑换为人民币使用,为中资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新渠道。 这一政策2015年在上海自贸区落地,随后逐步复制推广到全国。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此次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可以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鼓励市场主体跨境融资。 目前,我国外债规模和结构合理,外债风险总体可控,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在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的同时,也有助于境外资金流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

调节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被视为央行可用于稳定汇率的政策工具之一。

在本次调整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前,面对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央行已经在9月先后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上一次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要追溯到2020年3月,当时在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即将破“7”的背景下,央行、外汇局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通过放宽金融机构及企业跨境融上限,增加金融体系及实体经济流动性。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央行和外汇局先后将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

进入2022年,自2017年起一直保持季度增长的中国的外债余额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降。

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30日发布的2022年6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亿美元,较2022年3月末下降742亿美元,降幅3%。 外汇局表示,汇率折算因素对外债余额下降的贡献度约为90%。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