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绿色金融 渤海银行荣获 大文章 绿色银行评价先进单位 (书写绿色金融大文章)

admin1 1个月前 (01-12) 阅读数 1432 #银行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最新绿色银行评价结果,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银行”)仰仗在绿色金融任务中取得的积极成效,初次取得定量类、定性类目的双满分,在全国21家关键银行中位列第一,取得了历史性打破,荣获“绿色银行评价先进单位”荣誉。

为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展开绿色金融,做好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依照国度金融监视控制总局分歧部署,中国银行业协会绿色信贷专业委员会自2021年起展开针对全国21家关键银行的绿色银行评价任务,旨在展现银行绿色金融任务效果。本次评价任务共触及定性类和定量类算计300余项目的,其中定性类包括组织控制,政策及才干树立,绿色创新,审批、合规、存续期等流程控制,信息披露,金融科技,考核,培训等方面;定量类包括绿色投融资状况、排放当量等。

渤海银行此次荣获“绿色银行评价先进单位”,标志着该行作为绿色金融的探求者和通常者,在全力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向“绿”而行 以金融力气赋能绿色转型

在全球经济面临环境和资源应战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已成为推进经济可继续展开的关键力气。银行在推进绿色产业转型、服务绿色经济展开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随着双碳目的以及国度顶层政策的一直推进,绿色曾经逐渐融入渤海银行的“血液”之中。作为惟逐一家总部位于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充沛激起向“绿”而行的内生动力,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国度绿色展开理念和可继续展开战略,落实“十项执行”,全力支持美丽天津树立展开,赋能绿色业务提速展开。

2024年,渤海银行坚持市场导向、强化多方联动,在绿色金融方面积极探求,发明了三个“首发”:第一个“首发”即2024年6月,渤海银行探求以债支贷,成功发行该行首个50亿元绿色债券,本期债券也是天津市属法人银行首单绿色金融债券,所募集资金用于节能环保、清洁消费、清洁动力等多方面范围项目,为绿色企业下降存款融资本钱,优化市场竞争力,促进业务转型;第二个“首发”为渤海银行灵敏产品运转,创新碳金融产品,推出了行内首个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产品,进一步完善绿金产品体系,放慢绿色信贷、绿色投行、绿色消费等系列产品推行运转,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第三个“首发”则是渤海银行落地天津市首批化工行业转型金融存款,重点支持渤化集团绿色转型展开,为其提供的3年期“转型金融存款”,并给予活动利率支持,为推进天津市化工行业高质量展开做出奉献。

据了解,截至2024年末,渤海银行绿色存款余额、增量、增速再创新高,存款余额485.30亿元,较年终介入172.70亿元,增速55.25%。清洁动力产业存款155.88亿元,较年终介入79.98亿元,增速105.38%。

下一步,渤海银行将继续践行党中央国务院高质量展开理念、深化推进美丽中国树立,贯彻落实中央金融任务会议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展开形式绿色转型的决策部署,发扬服务虚体经济的动能作用,扎实推进高质量转型展开复兴,坚持“以客为先、业绩为上”,力争绿色金融业务展开再上前阶。


渤海银行是什么性质

渤海银行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渤海银行于2005年12月31日成立,是中国第五大国有大行之一,总部设立于天津。 渤海银行在性质上属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其最大的股东是三家大型企业集团。 除了这些大型企业集团之外,渤海银行还有许多其他的股东,包括国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等。 渤海银行在运营和控制方面也具有市场化特点,它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理念,积极打造智能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片面、高效的金融服务。 此外,渤海银行注重科技创新和业务研发,经过继续增强技术研发和投入,提高了其在金融服务范围的竞争力。 同时渤海银行还积极实行社会责任,注重环保、公益等方面的投入和奉献。 渤海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位置逐渐增强,它的业务范围掩盖了全国多个地域,为广阔客户提供了丰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在运营机制上愈加灵敏高效,能够更好地顺应市场需求和服务客户。 同时,渤海银行在国际外金融市场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运营状况良好,风险管控才干不时优化。 渤海银行积极探求创新开展之路,经过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范围的创新通常,不时推进金融服务的普及和优化。 由于其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渤海银行赢得了广阔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2022年银行供应链金融排名大全

2022年,银行业在数字化和科技驱动下,供应链金融成为金融创新的关键焦点。 国有四大行如交通银行,仰仗4800亿的买卖量,创新数字债务凭证和订单融资等产品,科技赋能如秒级融资友好台树立,优化了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相同,树立银行服务5000余家中心企业,工商银行构建供应链服务平台,中国银行的“中银智链”则展现了其智慧金融实力。

邮储银行不局限于传统形式,聚焦普惠金融、财富金融和绿色金融,经过线上线下融合,推出如“工程保理”支持绿色项目的创新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1万家以上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支持。 农业银行的e保函和资金监管平台,浙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则深化供应链金融规划,区分以其“一点授信,链式用信”和买卖银行生态体系,助力企业资金控制。

招商银行经过场景数字化转型,成功了6600亿的供应链融资,提供财资控制和数字化综合服务;安康银行的“安康好链”买卖额高达1959亿,物联网技术和场景运行的创新,强化了综合金融服务。 而兴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融资到达3700亿,更新一站式平台,聚焦贸易融资与支付结算。

一级全网供应链金融平台上,如民生银行的“民生E链”融资余额增长迅猛,小微企业增长清楚,而光大银行新增了少量供应链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华夏银行则在产业数字金融范围有所打破,推出创新产品并优化服务生态。

浦发银行的“清算通”产品服务1200多家中心企业和余户上下游,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渤海银行构建开放式平台,提供政采贷和线上保函,票据业务才干清楚优化。 城商行与农商行也在减速数字化转型,如苏州、青岛、西安和厦门银行,聚焦区域特征,推出数字供应链服务。

上海银行与南京银行深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区分推出“上银e链”和生态化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 南京银行的云财资和供应链金融产品线进一步丰厚,江苏银行的大数据运用和区块链创新推启动业抢先。

北京银行强化供应链金融生态,杭州银行和郑州银行则经过数字化工具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杭州的“京信链”和郑州的“五朵云”金融服务方案片面更新。 杭州银行和青岛银行的“医鼎通”、“郑好付”等产品,区分展现了供应链金融的深度和广度。

在全体行业中,各银行经过科技创新与服务形式的迭代,不只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更推进了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和盈利形式的优化。 供应链金融正成为银行业务开展的关键引擎,赋能实体经济的转型更新。

3.5万亿华夏银行遭遇信任危机?

“众所周知,监管层屡次明令制止银行存款违规流入楼市,华夏银行北京一家支行客户经理却无视监管,迎风作案。 ”

作为北京市属唯逐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最大的市属金融机构,华夏银行被报以很初等候。 但是,无论是外部控制或是运营业绩,华夏银行近几年的表现均不尽善尽美。

9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维护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第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揭发状况的通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华夏银行揭发量同比增长137.8%,信誉卡业务揭发量同比增长148.8%,团体存款业务揭发量同比增长102.0%…… 各项业务揭发量的成倍增长可以透显露华夏银行各项业务层面的疑问逐渐显现。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分支行的内控控制方面,华夏银行还有待健全与完善。

众所周知,监管层屡次明令制止银行存款违规流入楼市, 华夏银行北京一家支行客户经理却无视监管,迎风作案。 其在明知客户存款的目的是缴清购房首付的状况下,依然向客户介绍“菁英贷”这一产品,并明白表示若有其他用途可提早一个任务日预定柜台提取现金,银行便不审核资金用途。 或是该业务员团体合规看法与综合素质有待优化、或是由于该支行受KPI诱惑而采取“违规操作”,都反映出华夏银行在分支行的外部控制机制上有待健全。

而运营层面,华夏银行常年以绿色金融为特征业务,如今在国度倡议碳达峰碳中和的大势所趋之下,多家银行纷繁发力,华夏银行在绿色金融层面也在同行的赶超之上方临压力,这关于跨界转型到银行业的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而言也更是一种考验,在2021年年报中李民吉表示,要放慢建成有特征、有质量、有竞争力的全国性股份行。 “三有银行”是一个很庞大的愿景,但是从华夏银行目前的开展来看,要成功这一愿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揭发量同比增长137.8%

引导客户提取现金逃避监管

种种迹象标明,华夏银行在运营层面上的疑问正在逐渐显现,从成倍增长的揭发量便可以窥得一二。 但是,比揭发更为严重的是,华夏银行一支行员工无视监管,诱导客户操持团体信誉贷以付购房首付,并引导客户提取现金逃避监管。

今天,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维护局发布《关于2021年第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揭发状况的通报》。 在此次银保监会披露的第二季度银行揭发总量以及信誉卡业务、团体存款业务上,华夏银行揭发量增幅均超越100%。

2021年第二季度华夏银行揭发量达1855件,同比增长137.8%,增幅仅次于光大银行和恒丰银行,位列股份行第三;信誉卡业务揭发方面,华夏银行第二季度揭发量为1535件,同比增长148.8%,增幅仅次于光大银行、恒丰银行和渤海银行,位列股份行第四;团体存款业务揭发量层面,华夏银行198件,同比增长102.0%,增幅仅次于中信银行、百信银行、渤海银行,位列股份行第四。

这些揭发的最直观表现则是银行员工在业务的违规操持上。

据报道,一记者以客户身份标明自己要求操持存款用以购房首付,助贷人士帮其咨询到了华夏银行北京一支行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向记者介绍“菁英贷”。 据华夏银行官微引见,“菁英贷”为一款团体信誉存款产品。

针对该存款能否可用于购房首付、银行能否查询存款资金用途等疑问,华夏银行支行客户经理则表示:只需在操持时存款资金用途填“购置商品”即可,用户若有其他用途,可提早一个任务日打电话预定柜台提取现金,银行便不审核资金消费用途。 该客户经理补充道,“该存款不能转账,若转账则需提供消费用途凭证”。

这样一来也可以解释为,华夏银行客户经理告知客户,存款只要转账才要求提供消费用途凭证,如若提取现金那么用作购房首付银行便无从考证。 而常年以来,监管明令制止银行存款违规流入楼市,华夏银行无异于迎风作案。

依据华夏银行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截至6月末华夏银行房地产存款占比为20.86%,较2020年末的20.14%上升了0.72个百分点,虽然数值在第二档银行中处于中下游,但该行成为往年上半年A股41家上市银行中房地产存款占比增幅最大的一家银行。 此外,该行上半年团体住房存款占比为13.94%,较上年末的12.88%下跌1.06个百分点。

房地产不良存款方面,虽然华夏银行金额较低,为2.56亿元,但其房地产不良存款金额较上年末相比,增速高达1728.57%,翻了17倍缺乏。

特征业务不“特征”

绿色金融表现差强者意

要说起华夏银行的真正特征所在,确实让人颇感为难。 但依照该行自己的提法,便是绿色金融最为拿得出手。

《行长要览》了解到,华夏银行是国际首家提出自身碳中和目的的银行,较早构建并在继续完善绿色金融任务机制。 早在2017年,华夏银行便将推进绿色金融特征业务作为全行战略规划重点,2019年参与结合国担任任银行准绳(PRB),深化国际协作, 探求 出一条独具特征的绿色金融创新开展之路。

如今看来,这一战略无疑是契合国度大政方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十四五”乃至2035国度战略目的。 途径选择是正确的,但当之成为国度战略之时必将惹起其他大行的注重。 这样一来,华夏银行的绿色金融相比之下便不再那么“突出”,无论是绿色存款余额还是增幅,曾经被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越来越多的股份行逾越。

从各家银行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来看,兴业银行绿色存款余额为4127亿元,为股份制银行之首,其次浦发银行绿色存款余额为2729亿元,招商银行绿色存款越为2387.43亿元,华夏银行为2015.12亿元位列第四。 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安康银行、渤海银行上半年绿色存款余额则区分为1290亿元、1127亿元、846.62亿元、368.59 亿元、265.89亿元。

绿色存款余额增幅上,华夏银行也不具有清楚优势。 详细来看,安康银行绿色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62.5%占领榜首,中信银行绿色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幅55.3%位居第二,渤海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3.74%,位列第三;兴业银行绿色存款余额较年终增长29.19%,排第四;招商银行绿色存款余额增幅 14.46%,位居第五;华夏银行绿色存款余额增幅11.92%,仅位列第六;其次是光大银行绿色存款余额较年终增长8.7%、浙商银行绿色存款余额增幅7.81%、浦发银行绿色存款余额增幅3.84%,民生银行未披露绿色金融相关数据。

明明那么早便提出绿色金融的战略,华夏银行为何没能在股份行中拔得头筹?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规模,而做大规模也是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的一大夙愿。

理想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规模、净利、资产质量处股份行下游

理想是美妙的,理想却是骨感的。

2017年4月,李民吉履新华夏银行董事长,令业界颇感异常。 由于李民吉此番算跨界任职,此前他担任的职务是北京国际信托董事长,更早前历任首创证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国际信托总经理助理兼北京 科技 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北京市国有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等,并无任何银行业从业阅历。

在证券、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担任过高管,在实体经济企业也有丰厚的任职阅历的李民吉自信托跨界到银行之初,便趾高气扬。 2018年12月,李民吉在接受《中国金融家》杂志采访时曾明白提出,华夏银行要追求“大而强”,确保“稳而优”。 但是,四年多时期过去,华夏银行距离这一愿景还相去甚远。

日前,华夏银行披露2021中期业绩报告。 报告期内,该行总资产 .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47%;在资产规模上,华夏银行仅高于浙商银行、渤海银行两位股份制银行“重生”,位列倒数第三。

盈利目的方面,华夏银行上半年成功营业支出481.13亿元,仅同比增长1.12%;成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9.80 亿元,增长 17.60%。 两项目的与总资产规模不时,位于股份行倒数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上半年区分成功净利润125.83亿元、122.78亿元,已逾越华夏银行。

资产质量方面,上半年华夏银行不良存款余额 384.78亿元,较上年末参与5.02亿元;不良存款率 1.78%,比上年末降低0.02 个百分点,照旧承压。 该行中期报告显示,受产业结构调整叠加疫情冲击影响,该行京津冀、中东部和西南地域风险暴露较多,不良存款率区分为 2.78%、2.27%和 5.73%。 其中京津冀区域风险关键集中在津冀。 受一般对公大户不良生成影响,中东部和西南地域不良存款率比上年末有所上升。

在2021年年报中李民吉照旧表示,要放慢建成有特征、有质量、有竞争力的全国性股份行。 然种种迹象标明, “特征”、“质量”、“竞争力”这三方面华夏银行均尚未占据清楚优势。 关于华夏银行而言,这一美妙愿景还有足够长的时期去成功,但关于现年56岁的李民吉而言能否在退休前成功这一理想还要大大地打上一个问号。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