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率仍有较大优化空间 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初次打破三分之二 11个省份乡村人口超2000万 (城镇化率能说明什么)

据国度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抵达94350万人,较上年末介入了1083万人;与此同时,乡村常住人口为46478万人,增加了1222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抵达了67%,比上年末提高了0.84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初次打破三分之二,意味着目前每3集团中就有2集团寓居在城镇。

随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优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步伐也在放慢。近年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掩盖范围一直扩展,城市落户渠道也日益疏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展开、优化城镇化质量、扩展国际有效需求以及构建新展开格式等都具有关键意义。

2024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深化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执行方案》(以下简称“执行方案”)。该方案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要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的渠道愈加疏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愈加健全,协调推进潜力地域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清楚放慢,培育出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都市圈,补齐城市安保韧性短板,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优化至靠近70%,以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展开。

执行方案还强调,要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眷为重点,统筹城市间流动人口,进一步拓宽城镇落户渠道,努力缩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推行由常住地注销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推进契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社会保险、住房保证、随迁子女任务教育等方面享有与迁上天户籍人口同等的权益,逐渐成功未落户常住人口享有均等化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更快融入城市。

虽然我国城镇化率曾经取得了清楚优化,但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一些乡村人口数量较多的区域是以后城镇化挖潜的重点。截至2023年年末,乡村人口逾越2000万人的省份有11个,区分是河南、山东、四川、广东、河北、湖南、安徽、云南、广西、江苏和湖北。其中,河南、山东、四川和广东的乡村人口逾越3000万人,河北乡村人口达2752万人,湖南乡村人口为2551万人,安徽乡村人口为2356万人。

执行方案指出,应以冀中南、皖北、鲁西南、豫西北、湘西南、粤西、川东等城镇化潜力较大的集中片区为重点,同时统筹其他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县(市、区),放慢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构建产业梯度规划、人口就近务工、大中小城市协调展开的良性互动格式。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