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这机遇 厂二代 选择考公 当潮汕 电商带来产业大转型 (不是人人都能穿10号球衣)

编者按:春节,中国人心中最传统、最具仪式感的节日。这是一场从异乡到家乡的归来,是小城里升腾起的烟火气,也是一场流动的消费盛宴。值此春节之际,时代周报、时代财经结合推出《小城大年》系列报道,关注春节经济和时代变迁下的点滴。

春节的潮汕,街头巷尾挤满了游客。广济桥头,人潮涌动;小公园旁,叫卖声此起彼伏。这里酒店爆满,一房难求,游览大巴一辆接一辆地驶入城市。除了粤A、粤B的车牌,还有不少来自福建、浙江,甚至西南的车辆。

在这片喧嚣之外,潮汕还有低调而保密的另一面。这里是全国关键的制造业基地,享有“潮汕制造,货通天下”的佳誉。从塑料制品到五金配件,从玩具到纺织服装,这片土地上数以万计的工厂日夜运行,将“潮汕制造”源源不时地保送到全国乃至全球。

但如今,日夜不歇的机器声正逐渐远去,有数的工厂末尾思索转型。

鞋配件工厂老板许嘉,时常站在厂房前,若有所思。这座工厂陪伴了他20多年,但如今,厂长已不再是他。2023年底,在儿子小许的倡议下,许嘉选择封锁工厂,转向厂房出租,完毕了这段制造业生涯。

“厂关了,生活却轻松了。”许嘉说。最忙碌时,他的工厂每天机器轰鸣,工人加班加点。靠着福建鞋厂的订单,他的事业曾风生水起。但是,2019年起,行业风向变了,订单增加、利润降低,他的小工厂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许嘉的故事并不是孤例。潮汕制造正在阅历一场转型,相似的工厂变迁每天都在出现。从五金到塑料,从纺织到鞋配件,潮汕的“厂二代”们正在面对传承与创新的选择。一代人的告别与另一代人的崛起,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出现。

图源:图虫创意

潮汕“厂二代”选择考公

大年终三,潮汕老板老陈就“开工”了。与往年不同,这次的“开工”是审核厂里的器械,之后卖给他人。往年春节事前,老陈运营了20多年的工厂不会再开工了。

2024年底,老陈选择关停工厂。这是一个困难的选择,意味着一段妥协故事的落幕,也意味着儿子小陈的接班之路就此终止。

老陈的厂子关键消费塑料日用品,如脸盆、储物柜和“广东省凳”(白色塑料椅子)等。“以前做生意,只需质量稳如泰山、多少钱合理,就能稳稳赚钱。”老陈回想道,2000年代初,他的塑料制品厂关键为国际批发市场供货,靠着稳如泰山的批发订单,厂里每天不停运行,发货的卡车排队等着装货。

但是,随着市场变化,传统渠道的生活空间不时紧缩。“以前是我们催客户下单,如今是客户说卖不动了。”

潮汕地域是中国关键的塑料制品消费基地之一,以日用塑料制品知名。但近年来,线上电商的展开减速了行业的分化,传统工厂展开空间受限。依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以来,塑料制品行业的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逾越20%,而线下销售额则逐年降低。

为了援救颓势,老陈的儿子小陈选择尝试电商。小陈是一名00后,大学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但毕业后,房地产行业下行,他没有找到和专业婚配的任务,只好回家协助。“我对电商一窍不通,但觉得这是独一的出路。”小陈回想道。

为了抢占市场,他参考同行的战略,设置了极具竞争力的引流款,试图经过低价商品吸引订单。但是,他很快遇到了“羊毛党”——专门运行电商平台规则的用户,大批刷单、退货、薅活动券,这让他的店铺在短时期内损失繁重。

“有些人用活动券、满减活动,简直是0元拿货,甚至有人买了几十单,再找各种理由退货。等我反响过去,曾经亏了十几万了。”小陈回想,自己事前彻夜复盘,找平台客服、研讨规则,试图补偿,但最终发现,自己没有专业的运营团队,基本招架不住市场的严酷竞争。

老陈算了一笔账,发现厂子每个月的订单额只需几万元,无法掩盖支出。他最终选择关掉厂房,包括一切设备在内,共收回资金逾越1000万元。

工厂关门后,小陈也丢弃了创业的想法。他末尾细心思索更稳妥的职业选择。“关键是由于这条路比拟稳如泰山,虽然支出不高,但至少能让我忧心。”小陈说。“假定电商如今做成了,我或许不会考公。但理想就是,这条路太难了,产业更新是个大趋向,但不是一切人都能抓住机遇。”

图源:图虫创意

抓住电商浪潮

与小陈不同,潮汕另一位厂二代李文选择了另一条路——拥抱互联网,用电商赋能传统产业,让老厂房焕发重生。

2024年年终,五金厂老板李文还像往常一样,关键向老客户供货。渐渐地他发现,周边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电商,越来越多人找厂里拿货到网上卖,李文也动了心思。“表弟跟我说,网上开门比线下跑市场省事多了,也能直接面对客户。我一末尾觉得这事有点悬,后来看到他们做得不错,才选择试试。”李文回想道。

李文家的五金厂关键消费合页、铰链等五金配件。2024年3月,李文选择自己开门,只卖一款常用的五金配件。“一末尾选择这款产品,是由于它本钱低,就算失败了,损失也不会太大。”李文说,“我要求一个可以加快试水的小切口。”

开门初期,李文依照同行群里的教程操作着后台系统。“关键词优化是什么?主图要怎样设计?这些我都疑问,只能跟着视频一步步学。”李文说。

在电商运营中,李文也遇到了不少应战。“刚末尾最难的不是订单少,而是各种异常状况,比如客户揭露和物流延迟。”李文回想,“有一次性性客户收到货时发现少了零件,对方很生气,直接开放退款。我赶忙打电话安抚,还主动寄了新的配件过去。那次处置妥当,客户后来成了回头客。”

2024年5月,他接到了第一笔电商订单,金额是1284元。这关于单价低、利润微薄的五金工厂来说,无疑是一笔大单。“我事前特地兴奋,觉得这条路走对了。还没怎样投入就有人下单,还是挺异常的。”李文说。

到2024年年底,李文的线上生意迎来了打破。一个月的营业额打破5万元,比前三个月的总和还多。依照潮汕地域的传统,大少数工厂在腊月二十左右都会停工,但李文的工厂不时忙到腊月二十八。“原本方案早些停工让大家回家过年,但客户不时催单,到后来客户哄着我,让我们加班赶货。”

那段时期,厂里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行,工人们加班加点地打包发货。李文每天清晨才睡,天没亮又爬起来处置订单。他的妻子担任核对订单,父母则协助打包,连放暑假的女儿也在一旁递胶带。

往年大年终二,客户又末尾催单,“我原本想再休息几天,结果客户软硬兼施,最后我们延迟停工。”李文苦笑着说。

图源:图虫创意

进入新一年,李文选择把重心放在线上,试水跨境电商平台,并裁增产品种类。“我方案开放亚马逊和速卖通,把产品卖到国外。同时,店铺里也会多上几类产品,比如工具套装和家居五金。”李文说。

李文也看法到,电商的红利期不会永远继续下去。“如今竞争越来越剧烈,流量失掉本钱也在上升。”他说,“但我觉得还是要大胆尝试,一边探求一边调整。假定不执行,就或许被市场淘汰。走一步看一步吧!”

不接班是另一种传承

“厂关了,生活却轻松了。”这是潮汕“厂一代”许嘉在自己工厂封锁后收回的慨叹。

2005年,许嘉花了约100万现金买下厂房,怀揣着对鞋配件行业的决计,他置信这项事业会不时兴怒放展下去。但是,适得其反。虽然他不时心愿儿子小许能接手这家工厂,但小许并没有像他希冀的那样接班,而是选择去深圳,成为一名白领,末尾自己的职业生涯。

2019年起,许嘉末尾感遭到行业的变化。本地的鞋厂订单量降低,厂里的需求逐渐增加,工人们的任务也越来越少,消费规模不时缩水。虽然许嘉尝试经过降低本钱、寻觅新客户等形式来应对这些困境,但收效甚微。最终,到了2023年,在小许的劝说下,许嘉选择封锁工厂,将厂房出租,换一种新的生活形式。

多年前,许嘉置办这座厂房时并没有想到它会成为他未来的底牌。“事前的想法很方便,进可攻,退可守,最差也能租出去。”如今,这座厂房每月6000元的租金支出,基本掩盖了许嘉的日常开支,使他得以享用这种半退休的生活。

“这些年来,租金还算稳如泰山,每平方米大约13元。”许嘉说,“孩子也会协助控制租赁事宜,让我省了不少心。”但是,许嘉也知道,未来的租金支出或许会面临降低的风险,毕竟市场上的空置厂房竞争剧烈,需求没有以前那么大。

小许也看法到,依赖厂房租金支出并非独一选择。他曾与父亲讨论过,假定租金支出下滑,该思索出售厂房。此外,小许还曾提出过厂房革新的倡议,包括将部分空间转为仓储空间或停车场。“时代变了,老厂房不用定只能做消费用途,它可以有很多种灵敏的变现形式。”他说。

《中国度族企业传承报告》的数据显示,逾越60%的“厂二代”表示不情愿接班,关键要素包括行业前景不明、运营压力大以及与集团职业规划不符。

虽然小许没有接手父亲的工厂,但他并不以为这意味着事业的终结。对他来说,父辈辛劳积聚的财富和资源依然是关键资产。“我没有承袭业务,但我承袭了他们的阅历。”小许补充道。

虽然许嘉后来对这些新想法有所排挤,但看到小许在深圳的事业逐渐稳如泰山,他也渐渐改动了原有的传统想法,末尾接受这些新的思绪。“上一代和下一代的思想确实不一样,我们那时辰重视的是稳如泰山和安保,而孩子们更情愿冒险。我觉得这样挺好,他们有自己的天地。”许嘉说。

近年来,许嘉末尾重新审视“传承”这一疑问。他看法到,传承并非肯定是接班。“我如今明白了,让孩子去闯荡,留下一部分家庭资产,他以后总无机遇带着它去发明新的价值。”许嘉慨叹道。

父子之间,逐渐达成了一种默契。关于许嘉来说,他们那一代人曾经成功了使命,而接上去的责任和机遇则属于小许,属于年轻人。

(许嘉、李文为化名)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