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技术是什么 全靠别的厂家做产品 董明珠打假 谁是第毕生产者心里有杆秤 小米空调第一 (你的技术是什么)

6月28日下午,在珠海总部举办了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会上董明珠再次展现了其直率的共性,对小米空调的极速开展启动了间接质疑,并泄漏了格力未来的业务规划。

会上,董明珠针对近期小米空调销量极速增长的势头,间接“开怼”小米无自己的外围技术,质疑其“空调第一”的说法。“小米在网上号称自己成为第一,但全是靠他人厂家做的产品,你的技术是什么?”她指出,“谁是第一,生产者心里有杆秤”。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股东会前夕,“格力文传”官网号就《中国空调市场“洗牌”,格力跌出前三,新的黑马是“门外汉”》批驳称,不实文章及转录视频在短期间内被数以百计的自媒体账号转载,该文章/视频经过捏造不实数据等手腕,误导群众对格力产品和销量的认知。对此,已向国度无关部门投诉,并将采取法律手腕波动捍卫公司非法权力。

董明珠还引见了公司的业务开展状况和未来规划。她指出,虽然往年夏天气象较为凉爽,对空调行业发生了必定影响,但格力电器的增长点将转向冰箱和洗衣机业务。格力的光储空产品(光伏、储能和空调联合)、风不吹人空调、鲜花冰箱、热泵洗护机等翻新产品在市场上遭到了欢迎,尤其在中东市场取得了清楚功效。

在工业板块,格力的数控机床、业务以及紧缩机、电机、电容等业务均在稳步开展,其中紧缩机的对外开售额超越数十亿元,格力的零部件也开局被本国企业驳回。董明珠示意,这些产业链的规划将进一步优化企业效益。

格力电器还在推动渠道革新,方案在各省设立独立的冰箱、洗衣机、生存电器开售公司,以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市场需求。董明珠强调,虽然往年市场环境充溢应战,但发明生产者须要的产品是格力电器的惟一前途。她提到,格力电器将继续在国际外市场推出新产品,并思考依照国度规则的经常使用年限,在冰箱、洗衣机畛域推出收费包修服务。

对于格力钛新动力的开展前景,董明珠和格力电器副总裁、董秘邓晓博均示意,虽然新动力市场竞争强烈,但格力钛的业务毛利水平反常,且去年支出增长了50%。格力钛的钛酸锂电池需求稳固,运行场景始终扩展,公司在储能业务畛域已取得必定停顿,并与外围客户树立了良好的相关。

此外,董明珠强调人才造就是格力电器未来十年面临的最大应战,偏重申公司每年都会启动分成,平衡股东利益与企业开展。她还廓清了外界对于格力涉足房地产的曲解,示意设立房地产公司旨在兑现给员工提供住房的承诺。

在股东提问过程,董明珠重申了格力电器每年必定分成的承诺,并示意公司将统筹股东利益和企业开展。同时,她还泄漏格力在国际化方面将继续发力,估量进口业务将坚持增长态势。


董明珠30亿造车梦,全凉了

伯虎点睛: 雷军百亿造车“生生不息”,董明珠全押银隆“奄奄一息”。

上个月末,雷军在主题为“生生不息”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也要加入造车大军。 紧接着滴滴、华为也各自宣布了自己的造车计划。

新能源造车就像是一个永远都不缺演员的大舞台。 只有表演出色才能长久地赢得舞台的灯光和观众的掌声。 在舞台的光亮之外,造车失利的企业只能待在阴影当中,甚至唏嘘离场。

董明珠,这个曾和雷军有着10亿赌约的“铁娘子”,也沦为了这偌大舞台的阴影当中苦苦挣扎的一份子。

她集资30亿元控股22.388%的银隆,已经经历了9次股权拍卖。 在拍卖网展出的上千万股中,最终也只能售出7万股,即使股权均价从最初32元每股跌到27元每股,打八折也没有人买。

押上董明珠一生资产的银隆新能源目前正处在无人接盘的尴尬境地。

弃帅保车

众所周知董明珠是一个“铁娘子”,一次催债她硬是一个人死守40多天,最后熬到欠账人破功,才让她把货拉了回去。

董明珠一战成名,从此在格力站稳了脚跟。并且凭借着这股钢铁一般的执着和狠劲,她一路开挂,创造了格力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

“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遇到困难时,最难 的那条路,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然而,董明珠这种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狠劲,也被不少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强势,甚至在重大决策上也得不到理解。

从上任到被免职,董明珠在格力集团董事长这个位置上仅仅坐了4年。

2016年的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提出了格力要收购珠海银隆进攻新能源 汽车 板块。 但这项提案立即遭到了格力其他中小股东们的集体反对,即使董明珠在会上威胁5年不发分红,也依旧没有改变股东们的意愿。

虽然格力最终无缘银隆,但董明珠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个人出资10亿元all in银隆,并且还拉上王健林、刘强东,三人集资30亿人民币买下了银隆22.388%的股份。

不过这个决定的代价,便是珠海国资委决定免去董明珠的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职务,仅保留其作为格力电器公司的董事长。

在外人看来,董明珠这番操作无疑是在弃帅保车,一个相当于车企界18线小明星的银隆真的能担待得起这三位巨头跨界造车的厚望?

事实上,银隆的确没少让董明珠操心。

2017年末,银隆的高层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格力系人员逐步进入。 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危机一直在滋生蔓延。 2018 年初,银隆新能源被曝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0亿元;2018年5月,银隆新能源的上市辅导终止,同时其河北武安工厂大面积减产;6月初,银隆新能源宣布裁员44%,人数达8000人;7月,银隆新能源南京产业园与业主方发生纠纷,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

银隆在得到这笔巨额的投资后,非但没有山鸡变凤凰,反而陷入了大股东互相内斗的局面。

之后,市场甚至一度传出董明珠退股银隆的消息,但都一一遭到了银隆的否认。 所幸,在2019年中旬,银隆新能源终于推出了一款叫做“银隆艾菲”的新能源MPV,暂时堵住了外界对董明珠造车决心的质疑。

可惜的是,这款新能源MPV的面世虽然证明了董明珠能造车,但却不能证明她会造车。

据银隆方面介绍,这辆“银隆艾菲”的纯电续航为450km,支持2小时快充,慢充需要8小时。 乍一听,这车似乎性能还不错。 但是只要稍作对比即可发现,“银隆艾菲”居然和十年前的丰田埃尔法有90%的相似度。 这就意味着, 董明珠立下豪言壮志要造的车其实是一辆套壳车 !

不仅如此,该车除了梅花型车标雷人之外,在电池方面采用的是钛酸锂电池技术,虽然该技术具备充电快,寿命超长,安全性高的优点,但续航能力却比不过市场主流的磷酸锂电池。 在相同重量的一块电池上,磷酸锂电池可以跑400公里,而银隆的钛酸锂电池可能不到200公里。 因此银隆新能源其实更适合短途固定线路,而非乘用车市场。

然而董明珠直接将该车对标奥迪,打出了43万一辆的惊人价格。

2019年尚且还能卖出去2708辆,到了2020年,前八个月加起来的销量都不足600辆。

董明珠丢掉集团董事长的职位,狂砸30亿人民币造出的“银隆艾菲”,就这样成为了新能源 汽车 界的一个笑话。 如今的银隆,也因为电池技术落后,订单骤减,面临工厂大面积停工的状态。

格力想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不是董明珠第一次为了拓展格力业务闹了笑话。

早在2014年,董明珠就宣布要造手机。 经过一年多的招兵买马,在次年3月,格力手机正式面世。 然而“空调老手”格力却在手机市场上表现得像一个只是来凑热闹的门外汉。

初代格力手机的配置一般,搭载高通骁龙4核处理器,售价1599元,其开机画面居然是董明珠,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吐槽,销量也是直接遇冷。

就在手机业务沉寂了几年后,格力又在去年推出了大松5G手机,让不少人惊呼:原来董明珠还没有放弃做手机!董明珠则表示格力一直坚守自主创造、自主研发、自己设计,只是需要时间,所以她从来没认为格力手机是失败的。

有人认为,格力“铁娘子”如此这般不务正业,无非是她好胜,想赢下2013年与雷军的那场10亿赌约。 但是伯虎 财经 却认为,董明珠实际上是想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当中掌握主动权。

眼看雷军在多元化布局,除了跨界造手机和造车外,董明珠也在积极布局格力的小家电市场。 造手机是因为手机跟消费者接触最频繁,便于携带,能联网操控其他家电产品。 而在家电产品赛道上,格力领跑大家电,小家电却一直忽略。 因此,要想做成一套完整的格力生态系统,就必须保证每一环的产品都由格力掌控。

董明珠明白,如果格力只做空调的话,在市场的地位就会慢慢被边缘化,被迫接受其他占有核心位置的厂商的“安排”。

特别是在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以格力为首的家电行业已经迎来了天花板。 即使是双11购物节,空调的整体业绩下滑高达40%。 面对以空调为主营业务的格力,董明珠不得不急。

虽然小米在赌约期内的业绩还是比格力少了232亿人民币,但是就在赌约结束后的一年时间内,小米就完成了反超,总营业额突破2000亿人民币。 根据小米的增长趋势,格力只会被越拉越远。

董明珠早就意识到, 如果再不让格力业务有所突破,未来将会成为时代的弃儿 。

无疑,在梭哈珠海银隆这件事上,董明珠的本意也是如此。

她以为,只要能在新能源造车上掺上一脚,格力就能以此找到突破口。 只可惜,董明珠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其实并没有她表现出来得这么高,每一次都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什么火就做什么。 早到跟着雷军做手机,晚到如今跟着华为造芯片。 总的来说,销售出身的董明珠,其实骨子里仍然是一个保守的传统制造业商人,甚至有人评价她是将才而非帅才。

造车不容易

从2015年开始,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就进入了爆发期,而进入2017年后简直就是“井喷式”的增长。 当前中国 汽车 行业年销量已经突破2800万辆,并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尤其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中国已成为市场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国家。 这也促使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 汽车 上。

但是跨界造车谈何容易?第一个成为炮灰的贾跃亭还在“下周回国”的路途上, 蒙上双眼豪赌式狂奔正是这些企业在新能源 汽车 赛道上最真实的写照 。

曾几何时,董明珠也多次炮轰贾跃亭造车,“贾跃亭一开始是不是想骗钱我不知道,但是结果就是这样”、“我相信帮贾跃亭的人太多太多,结果让太多人失望”。 但当董明珠自己造车后,她也走上了一条同贾跃亭相似的老路,激进扩张的同时多线作战不够专注,选择造车的方向没错,但是发力点却用错了。

其实在格力之前,亦有不少家电企业看中 汽车 行业的高利润,纷纷涉足但最终黯然退出。 新能源 汽车 产业虽然是当红炸子鸡, 但目前产业链尚未完善,如果用全包全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的方式造车,势必会超出企业自身的能力,从而拖累原有的产业 。

虽然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基本铺就了一张宏伟蓝图,但是其操作系统、芯片、电池寿命以及续航时间却还是横在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为何同样是宣布造车,雷军赢得的呼声却比董明珠要好呢? 实际上,雷军和董明珠当年对赌的并不是表面的10亿,而是互联网制造思维和传统制造业思维的对决。 而在这场对决当中,人们看到的更多是互联网制造思维的可能性。

小米的互联网模式,最重要的是轻资产,采用代工模式。 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新能源 汽车 除了“车”本身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当成一个高 科技 电子产品。 而要研发一套自主的智能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显然并非易事。

伯虎 财经 认为,相比于亲自上跑道,家电企业可以当参赛选手的后勤部队,放弃整车生产,与成熟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合作形成供应链的一环,如松下之于特斯拉。 董明珠可以集中精力让银隆研发生产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或许还能和雷军的小米 汽车 合作一把。

参考消息:

1. PCB资讯:董明珠做手机成功了吗?

2. 雷 科技 :董明珠做手机真成了?格力手机 2 卖了几十万台,还将推骁龙 835 款

3. 企业文化评论:格力业绩下滑,营收暴跌442亿,董小姐还能任性多久?

销量暴涨1K倍,华为第一,格力第二,董明珠的梦想要实现了吗?

格力手机恐怕是董明珠女士心中永远的一根刺!在格力一代降生之前,立志于扩宽格力业务线的董女士就费力功夫为其造势,每逢列席活动,肯定为自家手机摇旗呼吁!然后与小米董事长雷军豪赌、在央视高呼“华为第一,格力第二”,无一不在泄漏着她对格力手机的期盼!

但是,祝愿是美妙的,理想总是严酷的!

格力一代、二代的暗澹销量就像是源源不时向她招呼的巴掌,一次又一次地消磨着她的希冀!而比来,格力商城悄然上架了一款名为“色界”的手机!

显然董女士对手机的希冀曾经不大了,这款手机可没它长辈那样好的运气,真真实实是一点宣传的痕迹都没有!

配置5.5英寸1080P屏幕、骁龙820处置器、4G内存+64G贮存、前置800W+后置1300W摄像头,怎样看都搭不上3200元的售价!不出不测地在首发日取得了销售4台的暗澹业绩!

就在大家分歧以为它就会止步于此的时分,色界手机忽然发作了反转,销量突翻1K多倍,给董女士带来一丝抚慰......

只是,从4台添加到4494台,比照市面上无一不销量上万的华为小米,格力手机照旧惨得不忍直视!董女士的手机之路,怕是还要走很长一段的路

华为第一有可能实现和保持;但格力第二依靠什麼?技术、质量、渠道、产品、人才...当然人才也就是董老太太,但董老太太懂手机吗?当今社会长久的发展不是靠嘴,而是靠广大人才和知识!

董小姐曾经在不少场合喊出了 “华为第一,格力第二” 的豪言壮语,但是事实却是董小姐在手机行业是一败涂地,难以东山再起!原本按照计划格力会在2018年发布格力三代手机,但是由于前三部手机销量极其惨淡,格力手机最终没能量产。

销量暴涨1K倍只是算是笑话

如果是对格力手机不了解的朋友看到这个数据都会感觉格力手机超级厉害,毕竟短时间内销量翻了一千倍是诸多知名手机品牌都做不到的时候,但是如果我告诉你翻了一千倍后的销量也只有四千多呢?

在2017年的时候格力商城曾经悄悄上线了一部叫“色界”的手机,不过在此之前的格力一代和二代销量都极其惨淡,于是格力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宣传,有点放任这部手机自生自灭的意思。

果不其然在发售当天这部手机销量只有4部,估计购买的还是格力自己的人。 本来大家以为这部手机可能销量很难破百,结果这部手机突然实现了大反转,销量暴涨了一千倍,卖掉了4494部,算是完成了一次惊人的“逆转”!

不过老实说这部手机的销量也就止步于此,毕竟高达三千多的价格却使用5.5英寸1080P屏幕、骁龙820处理器、4G内存+64G储存、前置800W+后置1300W摄像头这些配置,稍微懂行的消费者肯定不会购买性价比如此低的手机。

卖不掉的手机只能多渠道内部消化

估计很多朋友会好奇格力每次生产手机的数量以及最后卖不掉的手机都去了哪,下面我就来给大家答疑解惑。

比如宣传比较多的格力二代手机据传是生产了三十万部,但是最终的销量只有一万部左右,这意味着还有二十九万的库存。 这些手机最终去了哪?目前来看主要有三个去向。

1.格力企业的内部员工

格力的正式员工总数大概是有九万多人,据说是下了内部购买指标,仅这一个渠道等于消化了九万多库存。

2.格力空调服务人员

格力公司曾经被曝光一个内部通知,宣称格力公司售后派工APP系统仅限格力手机使用,其他品牌手机无法安装。 为了保住饭碗,估计会有不少服务人员选择购买格力手机。

3.渠道经销商

格力空调在空调行业销量一直不错,进而积攒了庞大的经销商人脉,这些人也是潜在的格力手机购买者。 多买几部和上游渠道打好关系,然后送给家里老人们用,也算是一举两得。

格力涉足手机行业就是一个错误

其实我到现在还是想不明白董小姐怎么就脑门一热,在2015年的时候决定进军手机行业,最终只剩下一地鸡毛。

虽说格力手机在制造行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能用在手机上的没几样,顶多也就是在最后的组装环节能利用自己的生产线,其余方面没有任何积累。

于此同时格力手机没有任何想要深耕的打算,上来仅仅推出一部组装机,没有任何的亮点 。 与此同时虚高的价格和同期的华为、魅族和小米相比没有丝毫的优势,这就让格力手机对消费者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消费者肯定也不会充当冤大头去购买一部没有名气的低价高配的手机,销量不佳也就不足为奇。

感觉董小姐还是把思维停留过去的经验,认为企业有冲劲就能实现任何事情,但是手机行业明显不吃这套。 果然在格力一代、二代以及色界推出后,董小姐也看到了格力手机确实不受市场欢迎,于是格力三代胎死腹中。

在八月底的时候格力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最新财报,受到各种原因影响2020年上半年格力实现营业总收入入706.0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21%;利润总额76.9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3.11%,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如果格力仍旧不能及时调整依旧进行一些注定失败的尝试,格力往后的处境可能会越来越难。

格力大哥大可能是董明珠心中永远的刺! 在格力一代诞生之前,以拓展格力业务线为目标的董女士吃力地做出了那股势头,每次出席上通告,必定会在自各儿的大哥大上高呼并与小米董事长的雷军打赌,在中央电视台呼吁“华为第一,格力第二”,明确了她的对格力大哥大的期待

但是,祝福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格力一代、二代惨淡的销售额,就像接二连三地和她打招呼一样,最近,在格力商城陈列着背地里“色界”的大哥大

很明显董先生对大哥大的期待已经不大了,但这个大哥大没有老前辈那么好的运气,真的没有宣传的痕迹

配备5.5英寸1080P屏幕、骆龙820处理器、4G内存64G存储、正面800W背面1300W通用相机,无论如何也与3200元的售价不符,意外地在第一天就获得了4台销售的惊人业绩!

大家一致认为它停留在这里时,色界的大哥大突然地反转,销售额增加了1K倍以上,给董先生带来了安慰……

但是,从4台增加到4494台,与没有在市场上销售的华为小米相比,实力大哥大依然悲惨不堪,董先生的大哥大之路,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按照现如今的手机形式,董明珠的大哥大想拍在华为做第二可能想都不要想了

首先要清楚一点,格力手机的暴涨1000倍,是在什么基础上,如果是在每年出货几十万台,或者几万台的基数上暴涨1000倍,那格力可以说一飞冲天了,快要赶超小米和华为了。

但是我们都很清楚,格力手机是失败的,市面上根本没有人会买格力手机,国内手机市场还是被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大厂占据的。 格力手机只有格力公司的员工可能会在公司内部用一下,这个数量大概只有几百几千,就算销量暴涨1000倍,也才几万台或者几十万台的销量,这个成绩对于格力来说是成功的,但是对于整个国内市场无疑是杯水车薪。

格力做空调的技术毋庸置疑,但是手机还是差点,另外进场也太晚,定位不清晰,市场已经被瓜分完毕。 董明珠想要实现华为第一,格力第二的梦想还是很遥远。

她要的可能就是这个你们的高谈阔论,企业家其实跟什么什么星是一样的,今天没有媒体报道,明天他就睡不好觉。其实,她实现梦想很容易滴,有钱能使鬼推磨吗?问题是她是不是在逗你玩?是不是为了钱或什么的东西?如果她想为人民服务按成本价做的话,你说她能不能实现梦想?财大气粗不理钱,做个活雷锋也行……

董小姐玩手机,就像雷布斯玩芯片,成功失败几率各占一半,要做到中国第二,还是比较困难的,格力在空调行业和小家电行业玩的风生水起,足以证明董小姐的领导能力和经营能力,不过,格力在手机领域的技术、经验都不足,不像他在空调领域有核心技术,这种情况如何对抗oppo、vivo,小米,魅族,一加,锤子等专业的手机企业,除了格力线下的布局优势外,恐怕董小姐自己都不会相信自己的豪言壮语吧。 不过董小姐虽然是个强势有能力的人,但毕竟也是一个女人,女人的豪言壮语我们听听就行了,不必在意。

毋庸置疑,董明珠对格力空调的功绩非同小可。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这样说“没有董明珠,可能没有现在的格力。 ”这也是助长董明珠“贪大求全”的最直接的原因。 但事实上,董明珠对于格力的贡献只占80%。

换句话讲,董明珠之于格力帝国,贡献虽大,但并不是一手创办的, 历史 地位算不上“太祖”级别。 但董明珠是一个有野心的企业家,因此在格力空调强大的市场份额与销售业绩作为背书的情况下,她必然要构筑自己的体系。

完全属于“董明珠”标签的新格力如何构建?这是董明珠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董明珠的梦想突破口。 如今,似乎这样的局面全面打开,先是强力插入智能手机市场,再是力排万难加入珠海银隆造车。

但问题是董明珠的梦想要实现了吗?我们不妨从这几各方向进行分析:

销量暴涨1000倍:格力手机大数据背后的惆怅

事件起因是6月14日格力推出一款“格力色界手机”,售价3200元,当天销量仅仅为5台,头2天的销量仅为500台,但经过第6天时,其销量暴涨到5500台,与第一天比增长了1100倍。

这样的数据确实很惨淡,在智能手机史上可能是非常少见的。 以至于很多人质疑最后卖到5500部的真假。 有媒体报道称,董小姐谈格力手机时再语出惊人:格力手机质量很好,就是有点贵,你们不识货,谁用谁说好。

不管董明珠如何说,也不管销售数据的真假,但在国产手机开售动辄几十万部的规模来看,格力手机这样的数据确实是比较凄凄惨惨的,即便增长1100倍也仅仅只有5500部。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格力手机的惆怅,销量上不去,用户不理睬,即便是格力空调用户也难以接受。 特别在小米手机在其性价比大行其道时,格力手机确实难以撕开一道口子。

“格力第二华为第一”董明珠这是什么逻辑?

在很多场合,董明珠都是满满地自信,他与雷军的赌注似乎胜券在握。 只是时间越来越近,也难分仲伯。 其实她的理由很简单:格力有技术积累,小米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

董明珠在参与央视的《对话栏目》时说,“希望有一天华为能够做到全球第一,那个时候希望格力手机也能做到全球第二。 ”这个逻辑看似没毛病,实际上董明珠犯了一个意识上的错误。

这个错误是:在华为、格力技术积累与市场扩展的时候,其他手机厂商也在发展。 再说了像三星、苹果和小米这样的公司,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因此这样的排序恐怕为 时尚 早。

另外,格力即便在空调技术上、市场上占尽先机,并不代表其在跨领域能够领先。 事实上,格力手机还处于“襁褓之中”,还是婴儿阶段,成长需要极长的时间与勇气,跟华为、三星、苹果甚至是小米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董明珠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出“格力第二华为第一”的言论,其逻辑起点是以自我为中心,视其他竞争者为静态迁移,实不可取的。

董明珠的梦想要实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董明珠在格力空调上即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她的跨界战略可能给格力空调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担。 也许,乐视网就是最好的例子,董明珠不得不防止类似的事情出现。

另外,格力手机几乎没有成功,目前发布到第二代,似乎第三代还遥遥无期,离“格力第二华为第一”这一格局越来越远,格力手机的品牌响誉度损耗严重。

与此同时,董明珠再加入珠海银隆之后,其中心放在电动 汽车 上,可能会分心。 作为霸道总裁,如果工作重心转移,无疑将给格力手机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换句话说,格力手机没成为爆品前,董明珠就开始撤离了,不仅仅影响格力手机团队,也可能为整个格力埋下祸根,电动 汽车 刚刚起步,属于烧钱培育的新产业,董明珠还能坚持到何时?

至少,短期内,董明珠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董明珠还处于晚年试错阶段,不能聚焦某一行业,难以成为真正的领头羊。 格力空调可能正面临着这样的结局。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格力工厂员工不止5500人,每个人抢一部也是可以的。 这个是玩笑话,董明珠生产手机,一开始我们并不看好,但是现在已经生产第二代了。 我们可以不喜欢,但是不用再用嘲讽的眼神去看待一个家电品牌。

做一个品牌,我觉得格力直接做特立独行的也不是不可以,定价的方式差异,销售的方式也有差异,品牌的定位也有差异,直接用格力作为一部手机的品牌。

其实我不看好格力作为手机这个品牌。 毕竟这个格力是一个家电的品牌,如果董小姐可以另辟蹊径,重新拟定一个品牌,我觉得手机这个市场又会增加一个新的活力。 格力手机作为一个新的品牌在手机市场上面就像一艘轮渡放出一叶扁舟。 除了原有的依靠,确实有点身单力薄。

祝福格力手机,会走的越来越远!

格力,一直也是我比较喜欢和尊崇的一个品牌,从一个民营企业变成一个局势瞩目的 科技 企业,其中经历的风雨大家可想而知;董明珠执掌格力以后,格力的影响更是日益增大,成为空调行业的以及家电行业的巨头存在,而董明珠作为女中豪杰,她本人的经历仿佛就是一部格力的缩影,从大龄妇女变成职场精英,并且带领一个企业走向辉煌,也在这个过程把自己推向了人潮巅峰。

格力的空调确实不错,但是格力手机,我不想多说,毕竟没有使用就没有发言权,这样刚刚问世的手机,竟然要价3000,我们可以看出董小姐心里的狂,但是手机市场永远是一个优胜劣汰和大浪淘沙的过程,并不是说任何企业都可以轻松玩出成功跨界。 哪怕是号称“掌握核心 科技 ”的格力。 并不能把空调核心技术轻松变成手机制造的核心技术。

就像是格力在空调行业的地位一样,华为是在手机通信行业耕耘多年,才有了今天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每一个研发突破都有着太多的辛酸,从智能机只能依靠外国芯片,到拥有自己的芯片,华为更是呕心沥血多年。 从线下手机到互联网手机大战,荣耀品牌的诞生,也是在众多手机品牌的红海中厮杀侥幸存活,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用户的积累和对市场渠道的不断拓展,没有一个品牌的成功是偶然的。 也没有一个品牌能够轻松进入手机市场。

格力的销量只是从5到5000,就被认为是暴涨千倍,这只是你用了乘法而已,在我看来,格力手机只是在一周的时间销量才增加4500台而已。 相比市场的小米,魅族,ov动不动上百万台的销量,似乎还有无尽头的路要走。 更别说与华为动辄出货量几千万台的差距,更是有着万倍的差距,就连一个荣耀品牌,也足以让格力望尘莫及、

所以,格力作为民族企业我们可以自豪,但是真的触手手机市场,对于格力来说,或将不是什么好事。董小姐有这个梦想还是好的,万一实现了呢,哦,不,没有万一!

董明珠向雷军发起新赌约,这次内容又是什么?

这一段时间,数码领域热度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小米10周年演讲了,在这次演讲中,雷军不仅讲述了小米创业以来经历的种种关键性事件,发布了令米粉们感到十分惊艳的产品之外,还提到了曾经自己与董明珠的一个赌约。雷军坦言自己很后悔与董明珠打这个毒,并公开承认那一次是自己输了,但是在发布会之后,董明珠在一次节目中向雷军发出了新的赌约:

针对董明珠的这一言论,网友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不过在小编看来。 格力向小米发出的赌约是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

一、这表示了传统制造业对于互联网企业的肯定

大家都知道,雷军与董明珠的第一次赌约表面上是小米与格力,但实际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赌约。 虽然那一次雷军输了,但是在赌约过后的第二年,小米就超过了格力。 这一次雷军主动公开认输,而董明珠却在之后向雷军提出新的赌约,这是传统制造业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一次肯定。

二、这是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和解

雷军与董明珠第一次赌约表示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而这一次董明珠主动向雷军提出赌约则是释放了善意。 其实在此之前,雷军和董明珠共同参与过一次带货直播的活动。 当时正是疫情当前,国内经济受阻的时候,两人共同出席直播活动向大家传递了一个信号,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企业不是敌人,疫情当前,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助力复工复产。

三、传统制造业对互联网企业的期待

在董明珠新发起的赌约中,有一句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让中国装备在世界上叫得响”。 相比起互联网企业,传统的制造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无疑要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是董明珠依然要在这一领域向雷军发起赌约,在小编看来,这是传统制造业对互联网企业的期许。 哪怕自己输掉这一赌约,也要为新的力量在国际上造势,帮助他们开拓更大的海外市场。

有些人说董明珠在发起赌约时的言语有看不起小米的意思,但是我认为她提到了两个关键词都十分有意义。 “核心技术”和“世界上叫得响”,如果雷军能够赢下这次赌约,在这两个关键词上下功夫,一能狠狠打那些说小米没有核心技术的人的脸,二来在世界上也能彰显中国的技术。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董明珠向雷军发起新的赌约这件事的全部看法了,你们对此事有什么新的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