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全托管面临大考 白牌卖家受美国关税影响最大 (跨境电商全托管模式)
“最近忙着和各种同行见面,了解他们关于税收政策变化有没有好的方法。”跨境卖家陈平对第一财经表示,自节后开工以来,公司在继续调整战略,以应对变化。
在上述商家看来,思索到全托管方式的高性价比属性,关税政策关于全托管方式的冲击较大。
全托管方式迎来震动
2月以来,美国接连公布关税政策,引发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坚定。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1日签署行政令,对出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同时关闭了最低限制的包裹关税豁免政策。2月6日,美国宣布暂停接纳来自中国中原和香港的包裹后又宣布恢复接纳。2月7日,美国宣布暂停封锁对最低限制(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贸易豁免。
政策的坚定让批发业遭到影响。有信息称,自 2 月 5 日起的五天内,SHEIN在美国的销售额降低了16%至41%,而Temu在此时期的销售额降低了32%。
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的消费决计也遭到影响。密歇根大学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美国消费者决计指数跌幅约 5%,抵达 2024 年 7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消费者考察主任Joanne Hsu表示,耐用品置办条件下滑 12%,部分要素是人们以为防止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或许为时已晚。此外,许多消费者似乎担忧高通胀将东山再起。
全托管方式下,卖家仅担任消费,平台担任商品的运输、定价、销售。这种方式带来了供应链优点,商品在运输、控制等方面有着规模经济效应。
近两年来,Temu经过该方式迅速扩张。Sensor Tower公布的《2025 年移动状况》显示,Temu 在 2024 年的全球下载量中位居榜首,其次是SHEIN和其他运转。Sensor Tower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电子批发商的供应链优点使他们能够提供不要钱送货和廉价定价,在消费者努力应对通货收缩、利率和不确定的地缘政治环境之际,这种定价在全球惹起了共鸣。
但该方式也存在着不少疑问。全托管方式曾在2023年扑灭了跨境电商行业,玩具卖家王洁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只要要向平台供货就可以取得订单,卖家比拟省事。”但在平台规模介入后,卖家发现生态也变了,卖家要求降价紧缩利润空间取得订单,同时平台由于质量、消费者退货等要素启动罚款,加上卖家在托管方式下无法与消费者直接沟通,在改良产品方面也比拟主动。
全托管方式平台正在加紧努力以减轻美国新关税的影响。据报道,SHEIN要求其在中国的一些顶级服装供应商在越南扩展消费才干,而 Temu 则经过半托管方式增加影响。Temu已向商家收回信号,表示将优先思索签署新框架的卖家。
半托管方式下,卖家担任消费以及将货物运至海外外地仓库,不只要求承当运费和关税,也失去了平台的规模效应。
在部分商家看来,Temu将重心转向半托管早有预兆。某汽摩品牌担任人彭靖对第一财经表示,“我观察到平台曾经有一段时期收紧了控制流程,以前1个主体可以开设20家店铺,如今1个主体只能开设1个全托管店铺和一个半托管店铺。”
商家紧急寻求转变
尽管美国对最低限制(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贸易豁免的政策暂缓,但商家关于不知何时会落地的政策依然十分警觉。
在彭靖看来,加征10%的关税且关闭T86清关政策,通常落地后不只直接关税本钱介入 ,物流本钱也会上升,同时清关时效不稳如泰山。“此前宣布加税后我们的物流商迅速作出了相关调整。从收到的某物流商通知看,物流商针对纺织品及服装类依照包裹申报价值的35%不要钱。非纺织品服装依照包裹申报价值的25%收取综合关税,其中或许包括了一些代缴服务费。” 尽管暂时关闭,但卖家表示这一政策不知何时就会落地,因此要求采取措施应对。一旦关税政策落地,卖家的本钱会相应增长。但部分平台以低价作为竞争力,无法随便涨价,因此卖家面临利润被紧缩的状况。彭靖表示,“我们在全托管方式下的商品以低价为主,一旦加税并且关闭800美金以下的小包免税,本钱或许会十分高,尤其针对低货值的产品。”
上述商家表示,目前他们方案采取的战略一是与其他商家协作协助他人代卖美国本地仓的库存商品介入优点,二是尝试去外乡开门。
尽管全托管方式会遭到冲击,但卖家以为平台也会有自己的应对战略。商家反响称,Temu早曾经规划半托管方式和欧洲市场。跟随平台展开的卖家从过去只做美国市场到如今欧洲市场的订单一直增长,彭靖表示,“以我这边的销量看,来自欧洲市场的订单曾经占到40%以上。”
战略上,商家方案经过入驻更多平台以分散风险。有卖家表示,2023年她主做亚马逊和速卖通2家平台,往年估量业务会在9个平台上展开。从平台选择看,彭靖表示后续会将重心更倾斜至亚马逊等平台,在以全托管方式为主的平台上,会依据平台的战略走,暂时不会做过多投入。
另一位跨境电商卖家对第一财经表示,他选择先张望一段时期,假定后续政策继续变化,会选择海外仓的发货方式,批量将货物发到美国海外仓,美国外乡有很多不同的发货方案,可以选择美国外地的邮政来发货。
本性智库行动院长张周平对第一财经表示,相较于小店方式为主的电商平台,美国的关税政策及对跨境电商行业影响比拟大的小额豁免政策,对以全托管业务为主的平台来说影响会较大,关税政策的调整将直接贬低企业运营的本钱。不过,思索到平台由于具有较强的品牌、资金等实力,相比中小企业来说应对政策风险的抗压才干相对较强。业务方式的调整,不是单个平台的事情,政策要素形成的行业变化对平台的竞争优点来说有影响但不会太大。
白牌商家相较于品牌商家在政策影响下会承当更大的风险。张周平表示,对卖家来说,关键是对低货值的卖家影响较大,对做品牌为主、高货值商品的卖家来说影响较小。平台重心向半托管倾斜,对没有线上运营才干的企业来说将面临较大的压力,过度依赖平台的卖家业务会遭到直接的影响。从趋向看,品牌化是跨境电商企业努力的方向和出路,打造全球化品牌是商家的目的。借助中国产业链的优点,加上跨境电商新方式,是打造全球化品牌较好的方式。
3000多个跨境电商店铺涉案,账号解冻!GBC发起大规模侵权诉讼
近期,跨境电商范围出现了一同大规模的侵权诉讼事情,GBC律所及其协作同伴Keith等律所针对3000多家店铺发起了侵权诉讼,造成少量账户被解冻。 受影响的卖家面临的疑问包括账户资金被解冻、收到联邦法院的暂时禁令以及亚马逊拒绝担责。 卖家在收到的通知中,GBC并未提供案件编号,未尽到相应的告知义务。 少数业内人士建议卖家思索和解,以为这样能够加快解冻账户,继续运营。 但也有人指出,和解要求支付一定费用,而延聘美国律师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有业内人士依据卖家反应,提出了一些或许的打破点。 他们以为,依据《海牙送达条约》的规则,GBC要求经过纸质方式将相关法律文书寄送给卖家,且必需翻译成中文。 这一环节或许耗时3-6个月。 由于卖家作为非美国公民,要求额外的应诉预备时期,从收到通知到出庭应诉或许要求半年到9个月。 GBC思索到这个任务量及时期本钱,或许会选择撤诉。 此外,暂时禁令的有效期通常为14天,临近有效期时,GBC要求向法院开放延伸。 假设开放未经过,卖家的账户将有一段时期处于解冻形态,可以转移资金。 不过,这些方法存在风险,不一定能够成功。 无论采用哪种战略,卖家都要求面临弃用现有账号的风险,要求慎重思索。 曾经有卖家末尾抱团取暖,尝试共同应对这一疑问。 希望他们能够成功。 近期,GBC、Keith等律所发起的侵权案件数量众多,解冻了超越3000家店铺的收款账户。 其中,GBC在一周内连发多个案件,且多为匿名起诉,未提供相关起诉方的信息。 有关案件名单及相关信息,欢迎关注蓝海亿观网egainnews,了解更多概略。
从TEMU看跨境“全托管形式”的财税风险及合规思绪!
全托管形式在跨境电商范围兴起,许多卖家转向这种形式寻求便利与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财税风险与合规应战。 本文将讨论全托管形式下跨境电商的财税风险及合规思绪。 一、全托管形式解释全托管形式下,卖家只需担任产品上架与库存控制,其他如定价、运营、营销、物流、报关、仓储与售后等环节均由平台担任。 结算货币为人民币,大大简化了资金流程。 二、全托管形式的应战1. 无定价权与多少钱内卷:平台依据自身战略选择定价,卖家难以控制商品多少钱,或许堕入多少钱竞争,利润空间被紧缩。 2. 发货与补单时效要求严厉:平台采用加快补货机制,卖家需在限定时期内成功发货,否则面临罚款,参与了运营本钱与风险。 三、适宜的卖家类型1. 工厂型卖家:擅长消费与产品控制,全托管形式利于释放消费力,适宜这类卖家。 2. 慎重的采买型卖家:由于多少钱与产品优势不清楚,全托管形式的竞争力较弱,建议慎重思索。 3. 品牌型卖家:将全托管形式视为销售渠道补充,适宜品牌卖家。 四、财税风险1. 视同外销交纳增值税:全托管形式下,卖家与平台相关转变为推销商与供应商,或许被视为外销,面临较高增值税担负。 2. 无票推销风险:部分卖家经过团体账户启动推销,无发票造成企业利润虚高,参与税务风险。 3. 团体账户收款风险:经常使用团体账户收款,一旦被税务局审查,或许造成团体支出补税,面临较高税率。 五、合规思绪1. 业务拆分与架构重组:将全托管业务与企业其他业务隔离,应用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活动政策,合规征税。 2. 推销与票据控制:经过设立香港公司启动推销,应用香港税制,处置无票推销的疑问,确保账务规范。 3. 提早规划与合规预备:在业务量增长时,着手启动财税合规规划,搭建企业架构,预防潜在风险。 全托管形式在为卖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财税风险与合规应战。 卖家需深化了解形式特点,评价自身状况,采取相应的合规措施,以降低风险,确保业务安康开展。
跨境电商全托管形式:流量有了,利润薄了
在过去一年中,“全托管形式”成为了跨境电商范围的抢手词汇。 众多电商平台纷繁参与,推出了各自的托管方案。 “全托管形式”终究是什么?它最早由拼多多旗下的跨境电商Temu提出,并迅速在市场上推行。 在这种形式下,国际供应链只需担任接单和将货物发至国际仓库,之后的发货、运营、销售及售后服务均由平台全权担任。 平台转变为大型贸易商,掌控整个流程。 不同平台对卖家的资质要求各异,但都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招商政策。 电商平台对全托管形式的追逐,源于对“高效率、低本钱”的盼望。 产业带的白牌商家成为争夺的焦点,他们拥有稳如泰山的供应链,但缺乏海外运营才干和物流处置方案。 在全托管形式下,平台提供全程服务,提高C端效率并增强对产品的议价才干。 但是,关于商家而言,状况并不总是失望。 一家深圳的灯带企业担任人表示,他们在Temu和SHEIN上以全托管形式销售库存产品,降价16%,利润线边缘运营。 虽然低价战略带来了高流量和高销量,但也让商家堕入拼多少钱的困境。 全托管形式下,平台经事先台智能竞价机制压低多少钱。 在Temu上,一旦产品出如今竞价控制页面,商家必需降价才干取得独家流量,否则将被下架。 假设产品成为爆款,平台还会进一步要求降价,原创商品堕入恶性循环。 全托管形式的短板在于平台与商家利益的抵触。 假设没有极高的产品多少钱优势,卖家又不情愿一味地拼多少钱,那么全托管形式只能短期用于清库存。 一位介入全托管形式的商家表示:“假设补贴增加,物流费用参与,每一单都会赔本。 ”在全球低价竞争的环境下,全托管形式仍有开展空间,但这对平台的运营才干和供应链把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托管形式下,商家将货物送到平台国际中心仓,但物流、仓储成为跨境电商平台的“卡脖子”疑问。 例如,在SHEIN国际仓库前,数百辆货车梗塞,备货周期从10+3缩短至3+3,即使产品卖爆也或许缺货崩盘。 为此,各大平台末尾在供应链和物流上加大投入,优化运营才干。 全托管形式对平台的电商运营才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位TikTok跨境商家质疑平台的选品才干:“挑货挑得不好,有少量揭发怎样办?库存谁承当?”在售后环节,平台全包揽后,商家反应与消费者沟通不畅,不知道为什么退货,也不知道如何改良产品。 这样的运营效率能否会湮没优质产品?各平台还没有给出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