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投资浪潮袭来 (主动投资浪潮的股票)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近来转向主动投资,尤其是转向指数基金。
近日,全球金融市场迎来了一个关键的转机点——先锋集团旗下的标普500 ETF(买卖型开通式指数基金)(买卖代码:VOO)于2月19日正式跨越道富公司的SPDR标普500 ETF(买卖代码:SPY),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ETF。
VOO的崛起是低本钱战略、终年投资理念以及市场对主动投资工具需求共同推进的结果。
剖析指出,这一变化不只是ETF市场的一次性性势力更迭,更是主动投资时代崛起的标忘性事情,折射出全球投资趋向的严重变化,以及未来主动投资在全球,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
全球最大ETF王座易主
SPY作为全球元老级的ETF之一,自1993年成立以来,不时是ETF市场的标杆。仰仗先发优点、极高的流动性和普遍的市场认知度,SPY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时是投资者的首选工具。SPY的日均买卖量靠近300亿美元,其期权市场也十分生动,是机构投资者和高频买卖者的理想选择。
但是,VOO的崛起改动了这一格式。
自2010年推出以来,VOO仰仗极低的费率(0.03%)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相比之下,SPY的费率为0.0945%,是VOO的三倍。VOO的低费率战略吸引了大批偏好终年投资的集团投资者和养老金账户,这些投资者更偏向于“买入并持有”的战略。
在过去一年中,VOO的资金流入抵达创纪录的1211亿美元,SPY则遭遇160亿美元资金撤离。晨星数据显示,VOO在过去8个月中成功了惊人的规模增长,SPY则因市场坚定和费率劣势逐渐失去优点。
上海某私募基金经理陈放(化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SPY遭到高频买卖者的喜爱,SPY的日均买卖额高达290亿美元,远超VOO的28亿美元,极低的买卖价差使SPY成为衍生品对冲和短期买卖的首选工具。但是这种高流动性也形成SPY资金坚定频繁,自2010年以来,SPY有5年发生净流出,而VOO从未经验年度资金净流出。
SPY的没落还反映了机构与散户的战略差异。机构依赖SPY的高流动性启动套利和对冲,而散户经过VOO成功养老金、集团退休账户(IRA)的终年性能。
晨星初级产品经理西尔·弗拉德(Syl Flood)总结:“VOO是投资工具,SPY是买卖工具。”
金融顾问公司The ETF Store总裁内特·杰拉西(Nate Geraci)指出:“VOO极低的费率加上先锋投资者‘买入并持有’的心态,是一个难以击败的组合,尤其是在过去15年里,标普500指数的表现简直逾越了其他一切资产类别。”
VOO的成功也得益于先锋集团共同的运营方式。作为独一取得美国证券买卖委员会(SEC)容许运营“ETF作为份额类别”方式的资管公司,先锋的ETF和共同基金可以作为全体基金的不同类别运作,这使得投资者可以轻松转换基金份额。
除VOO与SPY外,贝莱德的iShares中心标普500 ETF(买卖代码:IVV)相同不容无视。IVV规模已达6100亿美元,费率与VOO持平(0.03%),2024年吸引870亿美元流入。TMX VettaFi研讨主管托德·罗森布鲁斯(Todd Rosenbluth)预测:“IVV或许很快跨越SPY,贝莱德或经过更保守的定价战略争夺市场份额。”
主动投资时代崛起
VOO跨越SPY不只是ETF市场的竞争结果,更是主动投资时代崛起的意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末尾转向主动投资,尤其是转向指数基金。这一趋向的面前有多关键素。
首先是低费率吸引集团投资者。晨星北美主动战略研讨总监布莱恩·阿莫尔(Bryan Armour)指出,VOO的成功反映了ETF在集团投资者中的日益普及。与SPY更受机构投资者喜爱不同,VOO仰仗其低费率和简便性,吸引了大批集团投资者。这种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也推进了主动投资工具的普及。
陈放指出,主动投资的低本钱优点在终年投资中表现得尤为清楚。与主动控制型基金相比,指数基金的控制费用极低,这使得投资者能够保管更多的投资收益。先锋集团的开创人约翰·博格尔(John Bogle)曾指出,低本钱是投资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而VOO的成功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表现。
其次,标普500指数作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股票指数之一,其终年表现优于大少数主动控制型基金。
标普500指数涵盖了美国市场500家大型上市公司,掩盖了科技(32%)、医疗(13%)、金融(11%)等11个行业,兼具广度与深度,能够较好地反映美国全体经济的表现。
陈放指出,在过去15年中,标普500指数的表现简直逾越了其他一切资产类别。这种“市场平均报答”的优点,使得投资者更情愿选择跟踪标普500的ETF,而不是承当高风险的主动控制型基金。
此外,主动投资的普及也反映了投资者心态的变化。随着市场坚定加剧,投资者越来越偏向于稳健的投资战略。
排排网财富研讨员卜益力通知《国际金融报》记者,近几年,许多主动控制型基金难以继续跑赢市场指数,尤其是在成熟市场,投资者更偏向于选择能稳如泰山跟踪市场表现的主动投资工具。此外,指数基金的持仓和战略透明度高,投资者能清楚了解资金投向,下降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最后,随着养老金和退休基金等终年资本的介入,主动指数基金是这些终年资本入市的关键渠道,将推进主动指数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张。
中国主动投资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在主动投资范围取得了清楚进度,2024年更是成为主动投资展开的关键一年。
截至2024年底,主动权益类指数基金规模抵达3.96万亿元,而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为3.44万亿元。这一变化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式进入主动投资时代。其中,ETF作为主动投资的关键工具,规模增长尤为清楚。
政策层面的鼎力支持是推进主动投资展开的关键要素。2024年,集团养老金制度的片面铺开,将指数基金归入投资范围,为主动投资提供了终年稳如泰山的资金来源。此外,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推出,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自2024年9月23日公布以来,挂钩该指数的主动基金规模已超2000亿元。这一创新产品的成功,不只丰厚了投资者的选择,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量资金。
此外, 投资者对主动投资的接受度正在加快优化。陈放表示,一方面,主动基金近年来的表现不尽善尽美,全体投资表现跑不赢主动基金已成常态。另一方面,ETF的低费率、高透明度和买卖便利性,使其成为投资者的首选工具。
数据显示,2024年,股票型ETF规模增长逾越1.7万亿元,总规模抵达2.9万亿元。“这种趋向在低利率环境下尤为清楚,投资者更偏向于经过主动投资失掉稳如泰山的市场收益。”陈放说。
不过,卜益力以为,中国市场主动投资也面临一些应战。其一,A股市场坚定性较大,或许削弱主动投资的吸引力。主动投资战略通常依赖于终年持有和市场平均报答,但在A股市场频繁的短期坚定中,投资者或许更偏向于追求短期的避险或获利机遇。其二,A股市场时常出现出结构性行情,例如以后的科技牛市。在这种行情下,主动控制基金更容易经过精选板块或个股取得相关于指数的超额收益。主动控制型基金的灵敏性使其能够依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从而在结构性行情中捕捉更多机遇。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