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利率⑤留缺乏地的最优战略 (利率留存率公式)
往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曲线继续上传,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截至2月24日,7天资金利率较年终上传了60BPs以上,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上传了40BPs以上,目前各期限的资金利率基本都在2%的上方,同期10年期与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区分上传了15BPs与10BPs。从利率曲线的变化状况来看,期限越短,上传幅度越大,标明资金面的变化是近期利率曲线上移的主因。
央行是在去年7月份明白的新政策框架,相应地下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成为单一的政策利率,并于去年10月初降息20BPs至1.5%,之后未再进一步降息。但是,自最近这次降息以来,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的中枢继续位于政策利率上方,而且上浮的水平一直扩展,截至目前,7天的资金利率水平已近政策利率的1.5倍,为有数据以来的最高,标明与前期相比,资金面是趋紧的。
归结起来,近期银行间市场出现出“三类”倒挂的变化:
(1)货币市场利率曲线高于债券收益率曲线——各期限资金利率>2%,各期限国债收益率<2%。
(2)货币市场的资金利率曲线出现倒挂——1年期存单利率低于各期限的货币市场利率。
(3)国债收益率曲线尽管未倒挂,但调整幅度发生倒挂——短端的调整幅度大幅高于长端的调整幅度。
“三类”倒挂的发生,反映出即使央行坚持5个月政策利率不变,LPR利率也延续5个月未作调整,但市场对后市降息的预期依然存在,主因就是货币政策取向在去年底转为“过度宽松”之后,市场普遍预期政策层面必将会有实质性的宽松举措,例如,降息、降准。
目前来看,尽管往年以来利率市场发生了超预期变化,但市场与政策之间的预期差依然十分清楚,然后市终究是市场修改预期,还是政策兑现市场预期,人培育成为市场普遍的关注。
鉴于预期差的变化取决于市场关于政策面真实意图的了解,为此要求重温央行的政策通常。例如,在前央行行长易纲先生于2021年9月地下宣布的《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造》一文中,曾论述确定政策利率水平的“黄金规律”——即经济处于人均消费量最大化的稳态增长轨道时,经通胀调整后的真实利率r应与通常经济增长率g相等,并坦言“从阅历数据看,我国大部分时期真实利率都是低于通常经济增速的,这一通常可以称之为留缺乏地的最优战略。”
通常上,在文章宣布之前,欧美日等央行均已普遍采取过零利率和量化宽松,甚至是负利率等宽松政策,加之国际也面临着需求缺乏的压力,但文章依然强调:“r也不能继续清楚低于g,若利率终年过低,会歪曲金融资源性能,带来过度投资、产能过剩、通货收缩、资产多少钱泡沫、资金空转等疑问,超低利率政策难以终年继续。”并指出“中国的经济潜在增速仍有望维持在5%-6%的区间,有条件实施失常货币政策,收益率曲线也可坚持失常的、向上倾斜的外形。中国将尽或许地延伸实施失常货币政策的时期”。
2023年与2024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为5.2%,标明实施失常货币政策的条件并没有消逝。不过与此同时,两年GDP平减指数为-0.6%,反映出以后经济运转中存在内需缺乏、产能过剩的矛盾要求政策应对,其中就包括降息来抚慰内需的逆周期调控,同时坚持金融体系内富余的流动性。
从GDP环比在去年二季度降至0.9%后,于去年三季度、四季度延续两个季度上升,一次性性上升至1.3%和1.6%,显示逆周期政策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从货币当局而言,逆周期政策既然曾经显效,坚持失常货币政策的条件就还在,换而言之债券收益率曲线应该坚持失常的、向上倾斜的外形。但是债券市场并未经济回暖启动定价,反而收益率曲线下行很快,尤其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加快向1.5%政策利率接近(见图1),这就给货币当局提出应战:坐视政策空间的加快收窄,意味着接受实施失常货币政策时期大为缩短的理想,但在经济回暖态势或许外部环境发生既定严重变化之前,显然央行不会接受一直发散的市场预期。由此,肯定水平的预期纠偏就势在必行,由于若基于“以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际需求缺乏、风险隐患依然较多等艰难应战也还存在”等不确定判别(参见四季度货政报告),尽或许“延伸实施失常货币政策的时期”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仍属于留缺乏地的最优战略。
综上,在经济运转与外部环境发生清楚变化信号之前,估量政策面会坚持目前态度。
(作者单位为中国树立银行金融市场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念)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