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资金本周净流出118亿元!逆势加仓名单有这些 (北向资金本周加仓股数前十个股)
媒体6月29日讯(编辑 笠晨)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周五全天净买入49.48亿元。本周,北向资金全体净流出117.62亿元。往年上半年,北向资金继续增持A股市场,累计净买入385.8亿元。
今天降级的Choice数据显示,周五(6月28日),有17只A股的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越1亿元。其中,净买入额4.62亿元,位居榜首。加仓额为3.72亿元,位列第二,同属电子畛域的净买入额为1.76亿元。另外,加仓额为3亿元,位列第三。
此外,外资净买入超1亿元的个股还较为集中的散布在专用事业畛域。详细来看,、、、净买入额区分为1.32亿元、1.19亿元、1.14亿元和1.03亿元。
外资卖出一侧,净卖出3.18亿元,、、和减仓额均超2亿元。
从周度(6月24日至28日)体现看,北向资金周净买额累计超3亿元的个股见下表。详细来看,工业富联净买入额为8.8亿元,位列第一;中国船舶、加仓额区分为5.74亿元和3.58亿元。
从卖出方面看,本周北向资金净卖出超3亿元的个股达15只(见下表)。三花智控净卖出额为9.55亿元,万华化学、、、中际旭创和减仓额均超5亿元。
iFinD数据显示,行业板块方面,本周有色金属、专用事业、国防军工全体净流入均超5亿元。其中,有色金属净买入额为20.25亿元。此外,食品饮料、医药动物、家用电器和电力设施全体净卖出额均超15亿元。
分市场板块看,本周上海主板、深圳主板、守业板全体净卖出额区分为60.24亿元、58.75亿元、36.45亿元。市值散布看,中证100、中证2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标的减仓额区分为35.13亿元、38.06亿元、50.68亿元、8.33亿元。
40亿!北上资金本月首现单周净卖出 连续逆市加仓这只金融股
南温北冷
统计显示,12月17日至21日,通过沪、深股通北上资金合计成交937亿元,成为12月份以来周成交金额首次回落至千亿元以下, 期间北上资金净卖出39亿元 ,其中深股通通道成为资金出逃重灾区,净卖出约合25亿元。
相比,南下资金通过港股通保持第二年度小幅净买入,合计7.68亿港元,出现“南温北冷”局面。 下周港股市场将进入圣诞假期。 整体来看,今年来互通市场呈现“南冷北热”,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约2915亿元,南下资金净买入805亿港元。
今年以来各月沪港通净买入金额(亿元,亿港元)
今年以来各月深港通净买入金额(亿元,亿港元)
与此同时,港股上市新经济公司频现破发。 数据显示,科技股上市热潮推动香港新股交易价值达到357亿美元,领先于纽约证交所。 不过,融资额不低于1亿美元的公司在上市第一个月中平均下跌6.2%,创2008年以来最差回报表现。 根据追溯至1994年的数据,经过IPO规模加权之后,这一指标的平均跌幅达到创纪录的6.9%。
对此,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日前发文指出,港股的新股发行发行价和交易价格是由买卖博弈产生的,破发与早期的私募投资者给出的估值较高以及早期市场上新经济公司的新股供应较少等因素有关,加上新上市机制生效时间并不长,市场参与各方需要时间来适应合理定价,而成立不久的新经济公司也需要一些时间来向市场证明其真实的内在价值。
另外,随着互联互通市场深化,内地资金将进一步深入参与新经济体交易。 港交所与内地沪、深交易所就同股不同权架构标的纳入港股通交易范围达成一致,预计相关规则在2019年中生效实施。
加仓金融股龙头
从互通资金调仓情况来看,北上资金近期持续增持金融股龙头,逆势加仓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作为成交活跃股分别获净买入约10亿元和5亿元。
招商银行上周罕见连续下跌,累计重挫约10%。 期间有香港市场传言称,招行内部定调2019年营收零增长,净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招致12月20日该股A、H股同步下跌,领跌整个银行板块。 事后公司方面予以否认,多家券商也发文力挺。 而北上资金在12月19日至21日连续逆势加仓,连续净买入,最新持股比例已经达到3.27%。
有市场人士认为,部分公募基金年底存在流动性需求,外加今年股票型基金普遍不理想,鉴于流动性需求和基金排名需求,银行股作为公募基金的重仓股,且银行股作为大市值股票,抛售回笼资金成为部分公募基金的首选。
不过,沪、深股通标的中,其余银行股被大幅净卖出。 比如,同期民生银行被净卖出近2亿元,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等,均遭超过1亿元净卖出。
另外,由于美联储加息和美国政府关门的威胁下,上周原油市场大幅下跌。 在此背景下,北上资金减持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据e公司推算金额约在3亿元和1亿元;部分化工股获增持,包括嘉化能源、康得新和桐昆股份。
【外资】 全年买入近3000亿!外资最后一月这样部署 这29股成2019当头炮?
【 公募】 黎明前的黑暗?四大“价值投资神股”走下神坛 基金护盘也逃不脱补跌?
点击查看>>>主力调仓路径
(原标题:40亿!北上资金本月首现单周净卖出,连续逆市加仓这只金融股,今年净买入近3000亿!)
成都银行中报发布:资产破6000亿大关 净利润大增9.9%
8月27日晚间,成都银行(. SH)发布2020年半年报。 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黑天鹅冲击下,成都银行依然显示了优秀的的风险抵御能力,逆势交出了上半年的优秀成绩单。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2020年6月末,成都银行录得营业收入68.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57%;归母净利润27.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91%;资产总额6146.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08%。 资产质量与资产充足率方面,报告期内,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1.42%,比上年末降低0.01%;拨备覆盖率278.46%,比上年末增加24.58%。 此外,报告期内,成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36%,一级资本充足率9.37%,资本充足率14.45%。 各项指标均表现优异。 今年上半年以来,资本市场也对成都银行更为青睐,据统计,在一季度有所减持后,北向资金二季度选择加仓成都银行股票,单季度增持规模约235.6万股。 市场人士认为,成都银行经营效率显著提升的背后是,成都银行对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全力推进。 以公司金融业务为例,该行围绕四川省和成都市“5+5+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等设等城市治理与产业发展规划,通过高层走访,进一步锁定核心优质资源,促进优质资产上量投放。 作为国内标杆性的上市城商行,也是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两地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成为成渝两地金融共建的纽带和桥梁。 作为西南城商行龙头,2019年年报时该行称,成都银行正朝着“精细化、大零售、数字化”方向转型。 2020年上半年,转型成果初显。 疫情期间,逆势而涨,成都银行资产规模快速扩张。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成都银行总资产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6146.6亿元,较年初增长10.1%。 其中,贷款总额超过2550亿元,较年初增长一成以上。 具体来看,在负债端,存款增势明显。 上半年该行存款保持较快增长,较年初增长13.1%至4375亿元,存款增量超过500亿元,创 历史 新高。 据悉,存款基础向来是成都银行的传统优势。 6月末,该行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已升至75.7%,继续位居上市城商行前列。 此外,资产端来看,上半年贷款总额达2554.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35.13亿元。 上半年成都银行盈利能力表现良好。 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7.55亿元,同比增长 2.48亿元,增幅9.8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3亿元,同比增长2.48亿元,增幅9.91%;营业收入68.14亿元,同比增长7.07亿元,增幅11.57%;基本每股收益0.76元, 同比增长0.07元;年化资产利润率0.9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45%。 各项收益指标持续向好,效益稳步提升。 截至6月末,成都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达342.5亿元,较年初增长16.3%。 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达45.9%,较年初上升近20个百分点。 资管业务层面,今年上半年,成都银行实现理财业务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32%。 而据此前公告,该行拟出资10亿元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增强集团理财版块整体效能,满足客户多元化理财需求。 据了解,出色的业绩表现得益于成都银行始终将“稳定存款立行”、“高效资产立行”,作为经营业绩提升的重要经营方针。 仅以贷款端为例,该行便通过发力精准营销,坚持“行业精准”和“企业精准”。 充分依托成都市新经济“双百”企业名单和梯度培育企业名单开展精准服务。 同时通过引入外部数据,加大行业梳理重点支持的细分行业,在行业精准的基础上筛选出名单制客户并积极营销。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层面风险增加,信用风险有所抬升。 同业中,不少金融机构信用违约有所抬升,但成都银行资产质量上半年表现优异,截至6月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2%,较年初微降,创近五年最低水平。 不过细分指标看,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的比值较年初微升至86%。 但整体来看,该行多项资产质量前瞻性指标向好。 其中,上半年逾期贷款实现“双降”,关注类贷款更是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双降”。 截至6月末,成都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为0.8%,逾期贷款占比为1.46%,均居上市银行较优水平。 与此同时,该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带动拨备覆盖率较年初升高约25个百分点至278.5%,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该行流动性也较为充裕。 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行拨备覆盖率278.46%,较上年末增长24.58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78.76%,流动性持续充裕。 此外,成都银行今年7月还通过了关于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董事会决议,拟出资发起设立成银金融租赁。 后者注册资本不超过20亿元,其中成都银行持股比例拟不低于65%。 加上此前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成都银行表示,希望通过战略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不断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 市场人士认为,成都银行延续了上市以来的优秀表现,从2018初上市开始,成都银行便以“优等生”的姿态登场,多项经营指标位居行业第一梯队。 这一趋势也在2020年得以延续。 2020年1月3日,中央 财经 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建设的重大 历史 机遇下,在疫情防控巩固关键期、经济 社会 发展恢复提振期,4月22日,成都银行与重庆市江北区达成战略合作,将实现“优势叠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全面贯彻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建设规划、金融核心聚集等重点领域,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机制,开展深度、务实合作。 据悉,此次银政战略合作“云签约”搭建了合作共赢平台,今后,双方将认真履行协议,整合双边资源,加强信息互通,持续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地区、银行的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据了解,成都银行作为区域性城商行要回归本源,发掘地方经济,深耕地方经济,扩大和优化业务提升利润。 这也使得成都银行在2020年上半年,资产收益率显著提升,整体走高趋势不改。 具体来看,成都银行2020年上半年在特色金融方面表现突出,该行围绕成都市“11+2”特色金融功能区建设,深入推进 科技 金融、文创金融、绿色金融,打造特色金融专业品牌。 2020年4月13日,来自成都市的30家文创企业便与成都银行签订融资协议,这其中第一次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24户,占比高达80%,覆盖行业涉及影视、会展广告、创意设计、软件服务等多个文创产业。 上半年宏观主旋律依旧为疫情,改变了各个行业的生态,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颇受市场瞩目。 为此,成都银行通过快行动、多举措、优服务和扩覆盖等多方共同发力,帮企业渡难关,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注入金融“活水”,以速度和温度保障金融服务“生命线”畅通。 据悉,针对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 旅游 等企业,成都银行则秉承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的原则,综合采取转贷、续贷、调整还款方式、减免利息等方式,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成都银行共为50户企业开展贷款展期,信贷余额近13亿元,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延期近5000万元,为40余户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征信保护。 此外,该行还针对不同需求量身定制了相关金融产品,如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打造的“抗疫贷”, 针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推出的“惠抵贷”,以及针对政府订单企业打造的“易采贷”等。 以成都银行开展的“同舟行动”为例,计划单列100亿元信贷规模,构建不少于5000户的“同舟行动”服务名单,针对符合条件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做到应投尽投,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成都银行在“战疫”中亦经受住了考验,服务实体能力显著增强。 在当前, 提出“六稳”“六保”任务的新 历史 阶段,成都银行将继续发挥龙头城商行带头作用,继续发力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与民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北向资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对股市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一、北向资金的科普Q1:南向资金VS北向资金?北向资金是指投资A股的香港资本和国际资本。 南向资金是指投资香港市场的内地资本。 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以后,市场统称将内地投资港股的资金称为南向资金,把香港资本投资A股的资金称为北向资金。 沪港通和深港通实现了内地与香港两个市场的资本互联互通。 Q2:沪港通和深港通究竟是什么?沪港通是指两地投资者委托上交所会员或者联交所参与者,通过上交所或者联交所在对方所在地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股票。 深港通是指深交所和联交所建立技术连接,使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Q3:北上资金哪里看?如果是炒股的朋友可以在同花顺界面的“陆港”中的“资金分析”里面直观地看到:或者在新浪财经里面搜索沪深港通资金流向。 二、北向资金—市场共识是“聪明的资金”业内人士表示,香港市场比A股市场有着更高的成熟度,北向资金一直被市场视为“聪明钱”和“风向标”,其动向获得了市场超高的关注度。 北向资金确实是市场当之无愧的聪明钱,集中长期持有行业龙头公司,而且保持着极低的换手率。 投资者的眼中,北向资金可能是最坚定做多中国A股的资金了。 2018年沪深300指数从最高的4403.34点跌至最低的2964.88点,区间跌幅高达32.67%,但北向资金反而逆势大幅加仓。 截至2019年8月28日,北上资金累计买入了7562.3亿元的A股股票。 根据统计,截至2019年8月28日,北上资金的累计净买入总额为7562.3亿元,而持股市值高达.48亿元,意味着北上资金的账面浮盈金额高达3245.17亿元,收益率42.91%。 从北向资金持股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集中。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28日,北上资金共买入了2008家公司,其中沪市871家,持股市值为6726.92亿元;深市1137家,持股市值为4080.55亿元。 沪深两市共计持股.48亿元。 尽管北向资金投资的标的超过2000家,但是持股却是高度集中。 新浪财经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29日,北上资金持股市值前十名的公司市值高4398.49亿元,占到了全部持股市值的40.7%。 而且,北上资金集中持有的都是一些超级行业龙头公司,比如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美的集团、恒瑞医药、五粮液、格力电器、招商银行、中国国旅、长江电力、上海机场等。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