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 对冲基金本周兜售大批全球科技股票 规模为近5年来第二高 (高盛对冲基金抛售中国股票)
高盛数据显示,对冲基金本周兜售的全球科技股数量为5年来第二多,仅次于2024年8月初的兜售规模。此轮兜售中,美国科技股占净兜售的75%。剖析指出,即使是2022年熊市的初期,兜售这些股票的速度也没有如此之快。纳斯达克100指数在过去6周内下跌了13%。
美国次贷危机是如何迸发的?
先用最简易的话先解释一下。 次贷是次级按揭存款,是给信誉状况较差,没有支出证明和还款才干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团体的住房按揭存款。 相比于给信誉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存款,次级按揭存款的利率更高,这个可以了解吧?你还钱的或许性不太高,那我借钱给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 风险大,收益也大嘛。 放出这些存款的机构呢,为了资金尽早回笼,于是就把这些存款打包,发行债券,相似地,次贷的债券利率当然也必需比优贷的债券利率要高咯。 这样呢,这些债券就失掉了很多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还有其他基金的喜爱,由于报答高嘛。 但是这个报答高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国房价不时下跌。 怎样说呢?房价不时下跌,楼市大热,虽然这些次级按揭存款违约率是比拟高的(这个也容易了解吧,由于那些人信誉状况原本就差,支出证明也没有,其他负债也重,还不起房贷也是容易出现的事情),但放贷的机构即使收不回存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不就也赚了嘛,由于楼市大热,房价不时涨嘛。 好了,危机如何出现呢?就是06年末尾,美国楼市末尾掉头,房价末尾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经过抵押取得融资。 那即使放贷的机构钱收不回来,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卖出去(难说卖不卖得出去,由于房地产市场萎缩,有价也没市)也必需补偿不了这个放贷出去的损失了。 那么,由此发行的债券,也是不值钱了,由于和它关联着的存款收不回来。 之前买了这些债券的机构,不就跟着亏了吗?很多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都买了这些债券或许是由这些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所以就亏了很多。 举例,一系列事情包括: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收回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参与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存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开放破产维护、扩充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量出现了82亿欧元的盈余(这个数字真的是巨额),由于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自身大批的介入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存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庞大损失。 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榷挽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方案。 ——美国第十大致押存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存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开放破产维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开放破产的大型抵押存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开张,要素相同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解冻旗下三支基金,相同是由于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遭受庞大损失。 此举造成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 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爆发生损失。 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量,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越一万亿日元。 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CDO)。 投资者担忧美国次贷疑问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弱小冲击。 不过日本剖析师坚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务凭证绝大少数为最高信誉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期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惹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关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但次贷风暴惹起的危机,曾经严重影响各国资金流动性。 简易的说,在以后次贷疑问前景不明的状况下,各银行自然收紧信贷,防止放贷,这就造成银行间短期同业拆解利率大涨,换句话说,大家都不想把钱放出去,由于也搞不清楚其他银行由于次贷的损失会多大,财务状况如何,所以就把同业拆解利率调高了。 那反过去,同业拆借利率很高,造成资金筹集的本钱大增,所以连银行自己都不情愿从其他银行借钱。 所以资金的流动性就大大降低,这个是有很微风险的,对本国各行各业开展所要求的资金筹集都有很大影响。 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动性突然紧缩,所以就向市场紧急注入巨额资金。 各国央行在数日外向市场注入超越三千亿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银行提供比市场上同业拆借利率要低的有限额拆借,这样就可以把同业拆借利率压上去。 但这样的举措,又会进一步地向金融市场标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 例如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巨资坚持流动性,是自9·11恐惧袭击来的初次。 危机能否进一步扩展,就要看各国各银行究竟关于次贷的损失有多大了。 总体上看,次贷关于中国的影响甚少,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简直是对外隔绝的。 中国五大银行投资美国次贷的数目甚少,目前估量他们总共的损失大约才50亿人民币,所以通常上对中国的影响甚微。 但依然要留意的是,假设次贷在全全球范围内发生庞大影响,即使中国自身的直接损失很少,但外部环境造成美元的币值,流动性动摇极大,对国际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关于危机的作文素材
2008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控制对策【摘 要】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迸发,逐渐演化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分散。 特别是往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情势急剧好转,迅速演化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清楚增大。 如何迅速抑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以后全球各国的头号大事和分歧执行。 【关键词】金融危机 次级贷 金融创新 CDS 金融监管 中国经济影响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要素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肯定要素。 从实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开展形式疑问,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存款。 依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存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 但美国为了抚慰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支持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存款。 这个全球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存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才干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培育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 但这辉煌面前就潜伏了庞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思索,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存款包括次级按揭存款打包证券化,经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 庞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买卖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 在经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失掉收益。 笼统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 角色的异化不只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如泰山,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 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经过少量负债成功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 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和虚伪的兴盛。 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构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誉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到达1:40—50,是由于CDS制度的存在,信誉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庞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 若融资方出现资金疑问,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 但是,在没有出现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失掉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地下出售。 由此构成一个庞大的规模超越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 CDS的出现,在规避部分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全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誉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无法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曾经构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减速危机的发酵迸发。 美国有少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加快开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迸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减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构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 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化成媒体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 二、走出危机要求三阶段统筹2009年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 遏制危机并早日走出困境,必需标本兼治、远近结合。 以后燃眉之急是处置美国2万亿美元的金融坏账,中期是防止金融危机变成经济危机,远期是树立新的全球货币体系。 (一)以后措施:三招救市这三招,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处置流动性。 首先,政府对堕入危机的金融机构启动重组,增资扩股。 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 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假设银行开张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 第三,当银行堕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参与现金流。 或许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决计;或许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 依据测算,美国大约有2万亿美元坏账,往年经过采取这三招大体处置了1万亿美元坏账,明年还将要处置剩下的1万亿美元坏账。 (二)中期目的:复兴实体经济如何遏制实体经济下滑,是全球高度注重和重点处置的疑问。 处置的方法,依然是参与投资、抚慰消费、加大出口的三条途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 目前,各国政府都启动了参与投资和抚慰消费的政策,并且摒弃贸易维护主义而采取共同执行。 在中期,各国政府会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松动银根,降息、降低预备金率,参与流动性。 其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补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协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生机。 第三是培育市场主体。 抓住目前大批企业增产停产、破产封锁的机遇,推进并购重组,推进企业改造开展。 作为美国政府,除了启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推进产业、企业的结构调整,复兴实体经济之外,还要亡羊补牢,从体制机制上处置繁殖金融六个环节弊端的基本疑问,健全金融制度。 (三)常年指向:重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构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关键的国际储藏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外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20世纪50年代前期,随着美国国际收支趋向好转,出现全球性“美元过剩”,美国黄金少量外流,美国的黄金储藏不能支撑美元的众多。 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自愿宣布丢弃“美元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在浮动。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虽然美元不再承当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日强,但美元的中心肠位没有改动。 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关键发行者,本应该遵守全球金融制度,增强美元的货币责任看法,防止滥用货币发行权。 但从这几十年特别是近十来年的通常看,美国没有肩负起职责,利益和责任失衡。 2005年,美国GDP12.5万亿美元,存款余额18万亿美元,超越GDP50%,股票市值20万亿美元,超越GDP60%。 美国政府欠债超越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 各项金融目的的狂涨意味着少量的泡沫,必将带来金融动乱。 从微观上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现有全球货币体系的积弊所致。 因此,重构顺应国际经济新次第的货币体系是肯定趋向。 怎样的全球货币体系才是合理的?我以为,未来的全球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全球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 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如泰山的浮动汇率,各外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 三大主体货币对应的国度应实行“G本位”——以GDP为本位。 即GDP与银行存款余额、与股市市值、与房地产市值应该大致相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坚持合理的比例。 三、中国经济有弱小的抗危机才干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也发生了影响,股市、房市回调,沿海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增加,部分企业停产破产封锁,中小企业融资难疑问愈加突出。 但是,从总体上看,在全球经济减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景色尚好。 为什么?中国经济有六大优势:第一,巨额的外汇储藏。 目前已有1万9千亿美元外汇储藏,足可抗御外来风险的冲击。 第二,传统的储蓄美德和较高的储蓄率。 中国老百姓勤劳节省,有储蓄的传统美德。 2007年中国居民储蓄到达17.2亿元,储蓄率到达50%以上。 中国政府外债、外债的总和不到GDP的60%,财政负债风险不高。 第三,慎重严厉而又灵敏,既管制又自在的外汇控制政策。 资本项下实行管制,本国资本不能随意地进出中国,而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进出又较为自在灵敏。 第四,宽广的开展空间和庞大的内需市场。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开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加快优化期,到2020年将建成片面小康社会,中国人均GDP10年后会打破1万美元。 宽广的开展空间和弱小的内需,不只支撑中国经济继续加快开展,对缓解全球金融危机也将发扬关键作用。 第五,安康的金融体系和严厉的金融监管。 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来的革新开展曾经基本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才干清楚增强。 中国金融制度健全控制严厉,且严厉控制金融衍消费品,没有出现相似于美国金融体系那样的疑问。 第六,弱小的制度优势和政府微观调控才干。 中国社会稳如泰山、政治稳如泰山,法制逐渐健全,开展环境不时改善。 中央政府有高明的指导艺术,见事早、执行快,微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时提高。 比如往年,上半年坚持经济颠簸较快开展、控制物价过快下跌;9月以后加大微观调控力度,实施灵敏慎重的微观经济政策;11月份以后武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过度宽松货币政策等等,促进经济增长、稳如泰山市场决计。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往年将有所放缓,2009年上半年惯性下滑,下半年末尾走出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 国际金融危机则到2009年底见底,经济危机到2010年底左右见底,2011—2012年末尾复苏。
几种经常出现的固定收益套利战略
arbitrage)是一系列旨在应用各种固定收益证券或固定收益衍生品之间的估值差异来获利的市场中性投资战略。 近年来国债市场的继续牛市以及国债期货渐行渐近,也使得广阔投资者对固定收益市场与投资越来越关注。 国际市场比拟经常出现的固定收益套利战略有以下几种:互换息差套利(Swap Spread Arbitrage)Management,LTCM)曾持有互换息差套利的巨额头寸,在1998年出事之前,为其在该项战略头寸上的损失到达15亿美元,是其在单项投资战略上最大的损失。 随着LTCM的崩盘,所罗门美邦(SalomonSmith Barney)、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D.E.互换息差套利战略由被称为两条腿(legs)的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条腿,套利者启动一笔面额互换(parswap)买卖,收到的是固定息票率的CMS(固活期限互换,Constant MaturitySwap),付出的是浮动的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t;第二条腿,套利者卖空一张与前面互换相反期限的平值国债,并将卖空所得投资于保证金账户,以赚取回购利率。 第二条腿的现金流包括支付平值国债的固定息票率CMT,以及从保证金账户收到回购利率Rt。 综合思索这两条腿总的现金流,套利者收到的是固定的年金SS=CMS-CMT,付出的是浮动息差St=Lt-Rt。 严厉来说,互换息差套利并不是教科书上所定义的套利(arbitrage),由于其存在着直接违约风险。 收益率曲线套利(Yield Curve Arbitrage)收益率曲线套利是在收益率曲线的某些点上做多、另一些点上做空,该战略通常是“蝶式”买卖,例如投资者做多5年期国债,同时做空2年期国债与10年期国债,使得该投资战略对收益率期限结构的数值与斜率出现中性。 通常而言,收益率曲线套利有很多不同“口味”的战略,但它们也有着一些共同要素。 第一,要求对收益率曲线启动剖析,以识别哪些点为“富(Rich)”哪些点为“贫(Cheap)”;第二,投资者构建一个投资组合,应用前面找到的错误估值做多某些债券,同时做空另一些债券,以最大限制地增加该投资组合的风险;第三,持有该投资组合直到债券的相对比价的回归、整个套利买卖收敛。 按揭存款套利(Mortgage Arbitrage)按揭存款抵押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套利战略由两部分组成,即购置MBS过手证券(passthrough),并用互换来对冲其利率风险。 过手证券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方式,经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一个抵押存款池中一切的本金与利息现金流(扣除服务费与担保费)转给过手证券的投资者。 债券市场协会统计显示,MBS是美国最大的固定收益部门,过手证券是最经常出现的与按揭存款相关的产品,按揭存款套利战略也被对冲基金普遍运用。 MBS过手证券的关键风险是提早还款风险,由于业主可以对其按揭存款提早还款,从而使得过手证券的现金流出现不确定性。 动摇率套利(Volatility Arbitrage)对从事固定收益投资的对冲基金来说,动摇率套利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比如,LTCM在1998年出现危机之前,它在动摇率套利头寸方面的损失超越了13亿美元。 动摇率套利战略最简易的实施方法是经过卖出期权,然后对标的资产启动德尔塔对冲(delta-hedge)。 假设事先的隐含动摇率高于随后的实践现动摇率,那么卖出期权将会发生超额收益,投资者也会从中获利。 资本结构套利(Capital Structure Arbitrage)资本结构套利有时也被称为信誉套利(credit以上引见了几种国际市场上常用的固定收益套利战略。 随着包括现券及其衍生品在内的固定收益市场的开展,国际的固定收益类战略与相关的产品将会失掉极大丰厚。 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其开展空间庞大,面临的应战也很大,其中最关键的是人才,这些复杂的投资战略从设计到执行都要求投入少量的“知识资本(intellectualcapital)”,国外研讨标明,投入越多知识资本的战略,其所能发生的超额收益也越清楚,这也证明了在金融范围,知识能够发生额外的收益,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十分有价值的。 (吴泱)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